03.07 如何發展寶寶的空間敏感性?

ALU_U


蒙特梭利發現了0-6歲的寶寶具有吸收性心智和敏感期,其中就包含空間敏感期。

什麼是兒童的空間概念

著名教育家孫瑞雪講到:兒童通過物體的位置探索空間,通過物體的運動探索空間,還通過彎曲的視界探索空間,通過不在視界中的物體探索空間,他們由此得到空間感,從而形成空間概念。

通俗的來講就是:兒童會通過某個客觀物體本身的大小、運動軌跡的變化、速度的快慢變化、位置的變化等來判斷空間。

這是很神奇也很科學的一個發現,嬰幼兒出生時以為自己和世界是一體的,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的不斷髮育,他們漸漸的明白這個世界是立體的,是相互獨立的,從而把自己從“混沌一體”的感覺中剝離出來。

什麼是兒童的空間敏感期

蒙特梭利認為,兒童的敏感期到來時,她會自發的熱情的積極的去重複這個事情,直到他把這個事情弄明白了搞清楚家了,並完成內化,他才會心滿意足,進去下一個敏感期。所以說,每個孩子都是充滿激情和探索精神的“小科學家”。

在空間敏感期裡,寶寶會自發的開始探索,做一些扔東西、爬高上低等行為,而且是不斷重複的,毫不疲倦,大人看起來很無聊很單調,但是對於寶寶來說,特別有趣。

寶寶空間敏感期的發展歷程

寶寶對空間的探索是循序漸進的,一步接一步,大致會經歷這樣的階段:

  • 開始用手抓住大人遞過來的搖鈴
  • 用手夠到掛在眼前或擺在前方的玩具
  • 能夠精準的抓住擺在不同位置的玩具
  • 開始扔東西,鬆開手看東西掉在地上
  • 把東西向前扔,看東西掉在更遠的位置
  • 把東西塞進沙發底下、桌子底下等一切縫隙
  • 摳洞洞、開盒子、拉抽屜、翻包包
  • 把櫃子裡的東西扔出來
  • 把高處的東西撥拉下來
  • 把東西裝進盒子、櫃子等
  • 到處爬行
  • 自己轉圈圈
  • 搭積木壘高高,再推倒
  • 對狹小空間感興趣,鑽縫隙
  • 鑽桌子、凳子
  • 躲貓貓、藏東西
  • 開始爬高,爬床、沙發、窗臺
  • 站在凳子等一切能爬上去的物體上
  • 上樓梯下樓梯、爬斜坡再跑下來
  • 從高處往下跳

以上這些探索行為都是寶寶在探索空間,他們能夠用自己的感覺體會到空間的大小、寬窄、高低、距離的長短、速度的快慢。

正是有了這些探索,他們才能順利的跨過障礙物,精準的判斷距離,在腦子裡形成立體的思維,空間感強的孩子,以後學習幾何會更輕鬆。

我家寶寶最近處在爬高高的階段,一個不留神,他就爬到了椅子上,再爬到桌子上,最讓我腿軟的事情是,看過爸爸站在梯子上修理燈泡以後,每天要爬高高修燈燈,站在兩米多高的梯子上晃呀晃,非常開心,我自己卻“心驚肉跳”,只能緊緊抓住梯子,隨時做好接住他的準備。

如何幫助寶寶度過空間敏感期

現在越來做多的家長知道了敏感期這個概念,也知道他的重要性,所以,當我們發現孩子的敏感期到來時,可以這樣做:

1、學習該敏感期到來時孩子會出現的行為,給自己做好心理建設

因為有的行為可能會特別考驗家長的耐心和承受能力,比如,扔東西,拿到什麼扔什麼,家長要不斷跟在屁股後面撿東西,再比如:爬高上低,一般家長都會立刻把孩子抱下來,看著心驚膽戰,深怕孩子摔下來。

2、提供安全、適合的環境讓寶寶自由發揮

敏感期來的時候是擋也擋不住的,即使強行壓制住了,有的敏感期也會在未來某個時候再次出來“刷存在感,找補”,比如,口腔敏感期,最典型的行為就是吃手,但如果制止寶寶吃手,有可能會出現上了幼兒園咬人、吃手的行為。

所以,我們需要做的是,提供相應的環境,確保大原則的安全,把危險的物品收拾起來,比如,寶寶開始翻箱倒櫃了,我們可以把藥品、易碎的、價值高的物品統一收起來,在抽屜裡放一些紙盒子、瓶子之類的物件,讓他盡情的拉抽屜關抽屜吧。

3、不要呵斥寶寶,批評寶寶,隨意貼標籤

有種理論是這樣的:別讓他扔東西,扔習慣了就一直扔了,一開始就要制止!要教育!再不行就打手,扔一次打一次!

事實是:處在敏感期的寶寶,你越不讓他幹啥他偏要幹啥,扔東西的五六個的小寶寶能聽得懂大人的長篇說教麼?他只會通過大人的反應來確認這個行為挺好玩,下一次,他就會為了看到大人生氣而故意扔東西,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冷處理”“別理他”,等寶寶到了一歲半以後,再開始為他立規矩。

只要寶寶在敏感期裡充分的“折騰夠了”,他自然而然的就順利度過了。這不是大人所認為的“調皮搗蛋”、“不省心”、“傻大膽”。

4、提供相應的玩具增加寶寶的探索樂趣

家長可以在寶寶出現相關的探索行為時提供一些玩具,比如:

  • 寶寶爬行的時候提供紙箱子做的隧道、斜坡、樓梯、寬闊的不同材質的場地。
  • 寶寶摳洞洞的時候提供一些洞洞書、拼插玩具、蒙氏教具。
  • 寶寶爬高上低的時候可以帶他去遊樂場,畢竟遊樂場的設施更齊全更有挑戰性。

諸如此類的方式很多,只要家長細心觀察,並願意動腦筋想辦法。

空間敏感期度過以後,還會有其他敏感期相繼到來,比如秩序敏感期,爸爸媽媽們,做好準備了麼?


我是堅持科學育兒的墨仔媽媽,一名嬰幼兒睡眠顧問,希望能與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嬰幼兒睡眠、大運動發展、母乳餵養、輔食添加方面的經驗, 歡迎大家留言評論-----養育孩子不僅需要愛,還需要知識

墨仔媽媽育兒


寶寶從會抓東西開始其實就已經到了所謂的空間敏感性,而最明顯的就是寶寶開始到處亂爬時,就會發現探索空間的樂趣,那麼該如何發展幼兒的空間敏感性呢?

什麼是空間敏感性(敏感期)

有一天你突然發現,家裡的寶寶開始調皮搗蛋,喜歡爬上爬下,喜歡扔東西、翻東西、塞東西,喜歡一些有立體感的瓶瓶罐罐,對一些有洞的東西充滿好奇…其實這就是孩子空間敏感期的表現。

寶寶的空間敏感期在0-6歲會持續發展。 寶寶從最開始的爬行,到後來發現了扔東西的樂趣;到了2歲左右,他發現有小洞時,會伸手去掏或者塞東西進去,喜歡把玩具壘高再推倒再重複,喜歡爬桌子、玩滑滑梯……這些都告訴我們寶寶的空間敏感期到來了!



在這一段時間寶寶對空間的探索充滿熱情與好奇,寶寶會用自己的身體去認知這些,並開始構造自己的思維空間。

如何發展寶寶的空間敏感性(敏感期)

在空間敏感期的寶寶行為看起來像是在搞破壞。但是為了寶寶的心智發展,家長們應該進行合理的引導,而不是阻止寶寶的行為。

1、家長們要有耐心,避免大聲呵斥

當寶寶把鞋子全部扔到地上,把收拾好的玩具倒了裝裝了倒,把紙巾一張一張地抽出、將鑰匙藏在盒子裡不告訴你,翻你的包包,亂翻抽屜等等的表現時,不要大聲的責備寶寶!而是耐心平穩的幫助寶寶渡過這段敏感期。一旦大人認為他們在搗蛋並指責他們,孩子就會漸漸失去主動探索的樂趣,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空間能力。

2、想要寶寶更好的探索空間,就收起那些危險物品

一味的告訴孩子不能碰,並不能讓寶寶更好地探索,反而會限制孩子用自己的身體去對感知事件。父母要做的不是限制孩子的自由,而是給寶寶創造一個安全的探索空間,提前把一些危險物品收起來,比如剪刀,熱水瓶,容易磕碰到的邊角物品,一些電器產品等,有時也需要嚴肅的告訴寶寶,有些東西不能拿不能扔!



3、陪寶寶一起感知空間,探索空間

當寶寶開始喜歡扔東西時,我們可以給他一些不容易壞的玩具,比如一些柔軟玩具:毛絨玩具,塑料玩具、皮球等。或者一些積木啊,小紙箱等,讓寶寶盡情扔,家長可以一同玩耍,這樣不僅鍛鍊了孩子的知覺和空間感,還增進了親子關係。家長朋友也可以準備一些有洞的玩具,和寶寶一起塞東西或者投擲,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寶寶更好的探索空間。

4、多觀察孩子平常的表現,讓寶寶藉助玩具來探索

當寶寶喜歡爬時,可以將一些大紙箱做成小房子或者其他形狀,也可以將爬行墊滾成一個簡單的隧道,讓寶寶能在裡面鑽來鑽去,增強寶寶空間感。 還可以給寶寶準備一些積木,讓寶寶自己拼接堆高,不僅能鍛鍊想象力和創造力,還可以很好的刺激寶寶的空間感。



“經歷敏感期的小孩,其無助身體正受到一種神聖命令的指揮,其小小心靈也受到鼓舞。”——蒙特梭利。敏感期不僅是幼兒學習的關鍵期。也影響其心靈、人格的發展。因此,成人應尊重自然賦予兒童的行為與動作,並提供必要的幫助。以免錯失一生僅有一次的特別生命力。

在寶寶探索空間的過程,其實並不需要父母去教寶寶多少的知識,只需給寶寶提供安全、有趣,允許探索的環境,他們自己就會有很多的收穫哦。


萍媽育兒記


討論空間感,咱們首先要知道空間感的培養是為了什麼?(我家方法分享在下面)

寶爸寶媽們一定希望孩子以後能找到離家最近的商店去買回需要的東西,等他們足夠大的時候,希望自己看著地圖就可以找到想去的地方。這些都是空間感帶來的益處。 

就目前來說,小寶寶用積木搭一所大房子,或者走出一個迷宮,這都是空間感覺在起作用。

很多遊戲都是在幫助孩子們樹立對空間的概念,其實日常生活的點滴都能貫穿空間感的培養。

很多研究證明,男孩子的空間感要強於女孩子,但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等他們足夠大的時候,希望他們自己看著地圖就可以找到想去的地方。

空間感不是與生俱來的,對空間和距離的感覺,會影響孩子將來的職業選擇。當然,一個人將來所從事的職業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但一個空間感強的人,他選擇做建築師、工程師或從事航空職業的機會會更大些。往近一點說,空間感有助於孩子們學習數學和自然科學;往遠一點說,空間感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最起碼,能幫我們在擁擠的停車場裡找到自己的愛車。還能幫我們看懂地圖,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分享下我家怎麼做的,我家小主2歲半

1、和孩子一起回家的時候,問問他,我們該在哪裡拐彎?往左往右?對孩子熟悉的地方來說,這是一個有趣的帶路遊戲。

(目前孩子可以簡單帶路)

2、把東西南北的概念講給孩子聽,在和他一起走路時,你告訴他現在正向南走,如果向右轉彎,是什麼方向?

(現在基本上可以偶爾分清左右,東南西北還有點高深)

3、和孩子在外面散步時,看到自己家的窗戶了,讓他猜一猜,每扇窗戶後面是哪一間房,他自己的小房間在哪個窗戶後面。

(這個對我家小主還有點難,不過踐行中) 

4、經常和孩子做一些有利於發展空間感的有趣遊戲,諸如搭積木、摺紙、拼圖等。

(不僅培養孩子空間感,還能共享親情時光。關於怎麼陪孩子玩的更開心可以看我以往的問答)

5、在家或者戶外有條件時帶孩子做鑽洞、鑽桿遊戲,讓孩子有高低空間感

(目前我家小主這關已過,通行障礙知道彎腰低頭、爬行通過。耍賴坐地上不起不算)

6,有機會可以讓孩子愛上攝影,在拍照的過程中,孩子就會用心觀察,確定中心,大點了還會調節拍攝的角度,遠近,對空間的想象力就會逐漸發展起來。

敏銳的觀察力是智力發展的基礎,也是建立對周圍事物關係的基礎。祝好!~







寶爸有型


可以給孩子玩一些積木遊戲。然後呢,在家的話可以用紙箱搭建城堡,讓孩子在裡面轉來轉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