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潛意識裡不堅信的事情,你表面上再努力都沒用


潛意識裡不堅信的事情,你表面上再努力都沒用

我先大家一個問題,大家喜歡錢嗎,我相信沒有人不喜歡錢,有錢才能有更好的生活,

可以買更好的化妝品、可以旅行,可以住大房子、開好車。

所以,大家肯定都希望未來的自己比現在收入更高,翻1倍、2倍、3倍,對吧。

但是我再問大家,誰打心底裡,100%相信自己一定會成為一個有錢人嗎?

大家可以想象一個畫面:

如果有一天你走在路上,有一個人跑到你的面前說,我很喜歡你,我覺得你特別厲害,我想拜你為師,

你會怎麼想?你是覺得,哎喲,又一個我的粉絲。還是會想:這是在恭維我吧,你瞭解我嗎。

如果你是後一種想法,說明你潛意識裡是自卑的,你意識裡喜歡錢,

但潛意識裡不相信自己有賺錢的能力,所以別人一誇,你就慌。

你能不能賺錢,取決於你潛意識自己和錢的關係。

有很多漂亮姑娘,別人一誇她:你太漂亮啊,你好優秀啊。咱們習慣就說:啊,真的嗎,沒有沒有。

你心底還覺得,這人太假了,你瞭解我嗎,你不知道我有多少缺點。

我們中國80%的人都經不住誇,這是打內心底裡不夠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優秀。

這都是潛意識的自卑。

所以,假自信是依託表面的,立求完美的、不能接受自己缺點的。

真自信是帶在自己身上的。

潛意識裡不堅信的事情,你表面上再努力都沒用

一個自己足夠自信的人,別人說什麼都打擊不到她,但是一個自卑的人老覺得別人都看不上自己,

其實是因為他自己看不上自己。

一個自信的人能全面地自我接納,不自大、不依託於外界肯定你,也不追求病態完美。

一個真自信的人,敢接受任何挑戰、敢嘗試新事物一個自信的人,不苛求自己、不苛求他人。

假自信脆弱不堪,真自信到處發光。

那決定這種潛意識更深層的原因是什麼呢?

在心理學上,我們會說,在每個人內心裡都有一個內在小孩,

而這個內在小孩,就是那些我們不能去面對、被壓抑的情緒。

所以在一個人的生命中,我們可能會有很多積壓的情緒。小時候父母會說,“哭什麼哭,

我數三聲不準哭”;“你做錯了事,還不知認錯。這有什麼好高興的?”

所以沒法直接露出脆弱面,我只知道不開心,我不知道為什麼。

因為小時候,不被允許。

潛意識裡不堅信的事情,你表面上再努力都沒用

如果孩子的安全感沒有得到滿足,就會在潛意識裡產生迴避心態。

避免探索、挑戰、以便獲得自己對世界的控制感。她們也更加看重別人的讚揚和批評,

久而久之讓自己產生防禦型的心智模式。

但是,如果一個人小時候的依戀來源足夠穩定,比如任何時候,父母會給予足夠的支撐和幫助。

那麼他探索世界的本能就會被放大,不會把挫折當作“別人會不會嫌棄我”的一種威脅。

慢慢地隨著他的能力越來越強,真正的自信感就會在內心紮根。

然後把從父母那邊搜取安全感的方式轉為自己給到自己安全感,進而激發他進一步探索世界和未知。

這就是成長型的心智模式產生的機理。

潛意識裡不堅信的事情,你表面上再努力都沒用

總的來說,不管你承不承認,一個人的潛意識一定會伴隨著他的一生,影響著他這一生的情緒和行為。

讓他們對不同的事物產生截然相反的解讀:飄潑大雨下,兩個小情侶共用一件外衣擋雨。

有著防禦型心智模式的人,會覺得兩人好可憐,淋了個落湯雞,狼狽不堪,產生惋惜的消極情緒;

而成長型心智模式的人,會覺得這個畫面無比溫暖和幸福,伴隨的是溫馨的積極情緒。

這就是心智模式的最簡單直觀的影響,它會影響我們的情緒。

不僅體現在情緒上,因為我們心理學上,會把情緒、思維和行動看為一體。

因此,在對待具體問題的時候,你的情緒同樣會影響到你的思維和行動。

防禦型心智模式的人,會用立場、感受和觀念去迴避問題,

成長型心智模式的人,會用目標、方法和行動去解決問題。

潛意識裡不堅信的事情,你表面上再努力都沒用

撒切爾夫人說:

注意你的思想,因為它將變成言辭。

注意你的言辭,因為它將變成行動。

注意你的行動,因為它將變成習慣。

注意你的習慣,因為它將變成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為它將變成你的命運。

而你的潛意識,決定著你的思想。

所以,一個人的潛意識是如此重要。它影響你事業成功、婚姻幸福。

你內心想有錢,想有愛,這都是意識、沒用。

潛意識裡你不堅信的事情,再努力都沒用。潛意識裡相信自己有能力,你才能成功。

財富的真相是,你潛意識裡是不是相信自己能賺大錢。

幸福的真相是,你潛意識裡是不是相信自己能有好婚姻。

潛意識裡不堅信的事情,你表面上再努力都沒用。

但是呢,渴求沒用啊,是意識層面的,潛意識你還是不相信。

你害怕孤獨,又習慣孤獨。一旦沒人跟你在一起,你還是緩解不了內心的孤獨感。

表面的渴求,解決不了根源的問題。

我們有哪些方法來改善自己的潛意識,讓自己的潛意識往好的方向發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