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魏忠賢掌權時, 為何努爾哈赤的軍隊就是打不進來?

程文順


大秦帝國之裂變中有個很經典的說法,那就是“棟樑拆”,何為棟樑拆?其實就是權力的重新均分,也就是嬴虔所說的各取所需。

而除掉魏忠賢,便是所謂的棟樑拆,並且這一拆就導致了權力的分散,進而影響了大明末年的朝廷格局。

當文臣集團治國的時候,往往出現兩種的情況,第一種情況便是國家越來越強,第二便是越來越弱。

這其中的關鍵在於皇權是否可以合理的誘導黨爭,因為無論何時何地,皇權永遠都是高出其他一切。

明朝的政治制度,相對來說十分的先進,內閣制度一定程度上分化了權力,但是也間接的保障了皇權。

在當時的這種情況下,使得士大夫掌權,而各官員各司其職。皇權則掌握著實權和最後的決斷權。

從制度上杜絕了權臣可以撼動皇權,也杜絕了武將可以擁兵造反,這是明朝制度客觀存在優勢。

但是這一切的一切,都在於皇權的權衡。崇禎登基便可以殺掉魏忠賢,這充分說明了皇權在明朝的至高無上。

然而魏忠賢一死,崇禎卻發現文臣集團尾大不掉,而且已經到了皇權無法左右的局面。

此時的文官集團,對內則結黨營私,對外則是勾結世族地主,這很大程度上讓明朝走向了崩潰。

有了官員作為保障,大地主和世族愈發貪婪,土地兼併也愈發嚴重。在電影《大明劫》中就體現了這種局面。

可以說大明之亡,首在東林黨人的腐敗,其次再是崇禎能力有限。崇禎不是沒有機會,而是崇禎沒有時間。

若是能夠多個五六年,也許崇禎也能培養出自己的心腹之臣,進而權衡朝政。可是崇禎沒有這個時間。

也可以說是崇禎操之過急,也可以說是崇禎根本不懂得權力鬥爭的嚴峻性,總之除去權臣,其首要在於穩。

就像當年嬴駟除掉商鞅,也是力求穩住朝政,沒有使得新法被廢除,這一點十分關鍵,因為稍有差池,那就是動搖國本。

魏忠賢在的時候,幾乎是壓著文臣集團,使得這些人不得不認認真真的辦事,並吐出了許多利益。

而遼東局勢,其實有了銀子和後勤保障,基本可以保持抗衡。且魏忠賢在的時候,不是一般重視遼東局勢。

總之崇禎不該過早除掉魏忠賢,在沒有心腹之臣的時候,崇禎的妄動,結果就是輸掉了全局。


小司馬遷論史


魏忠賢不死,大明著實難滅!

魏忠賢的確是一個大奸宦,但又不得不說,沒有魏忠賢的大明,離死更進一步!



魏忠賢如何大奸大惡,但為了保持自己的權勢,始終要維護好大明朝的利益才是王道。

一,因此魏忠賢不遺餘力的打壓東林黨文官集團!

東林黨除了打嘴仗,幫倒忙,其他可以說是幹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因此,魏忠賢,二話不說,幹他!

二,強行對以東林黨為後臺的南方中上層士紳地主階級徵收賦稅!



大明後期,南方賦稅系統基本癱瘓。而南方賦稅作為主要稅收來源,導致整個大明財政入不敷出。既要保證邊關不破,又要鎮壓內部起義,再多的錢也不夠燒。

東林黨支持南方士紳地主階級不納稅以及搗亂中央納稅系統,因此魏忠賢又得拿東林黨開刀!瞌睡來了枕頭到,魏忠賢做夢都笑醒了。

因此,不管文官集團如何上躥下跳,邊關如何戰火連天,地方如何揭竿起義,魏忠賢都能不動如山。而他要做的就是穩住這將傾的大廈——大明。

三,不拘一格,無視陣營之分,提拔邊關將領,鎮守九邊!

魏忠賢對寧錦大捷中有功的滿桂,趙率教等人論功封賞!

魏忠賢不因為袁崇煥是自己人,而赦免袁崇煥的怕死避戰之罪,從而罷免了袁崇煥!

魏忠賢也不因毛文龍上書力保和他做對的東林黨人,從而收拾毛文龍。

四,沒有了,再有魏忠賢就不是奸宦了!開玩笑。

綜上所述,魏忠賢其實經營了一個比較穩固的大明,因此從外部基本難以攻進來。可惜的是魏忠賢死後,大明反倒被內部農民起義搞垮了!

記得幫娜迦點贊、收藏、評論、轉發(⊙o⊙)哦!


娜迦style


1644年4月,朱由檢在煤山上吊自盡的時候,特意在衣襟上寫了句“然皆諸臣誤朕”甩鍋,曹化淳也忍不住感慨:“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

魏忠賢掌權的時候,對於抵擋努爾哈赤確實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實際上,魏忠賢此人素來喜歡排除異己,也喜歡斂財,說他能力強也不見得,可他確實又比朱由檢強,這一點毋庸置疑。

所以,魏忠賢還活著的話,應當能夠為明朝多撐幾年,也只是幾年而已。

魏忠賢之強於朱由檢,一則強在斂財,二則強在用人。

明朝到了朱由檢,或者說到了朱由校手上的時候,財政已經離崩盤不遠了,這也是朝廷沒有錢的原因所在。

可是,朝廷沒有錢,卻不代表官僚士紳集團沒有錢,相反他們很有錢很有錢,說他們富得流油也不為過,因為他們趁著國難之際、百姓潦倒之時兼併了很多的土地,並且沒有上報,這就是說他們拿到了這些土地並獲利,卻不用繳稅。

明朝的主要財政收入來源,一個是農業稅,一個是商稅。

官僚士紳偷偷拿了地所以不繳稅,明宗室佔了地則不用繳稅,這麼一來,明朝能夠收到的農業稅顯然直線下降。

農業稅作為主要財政收入來源,農業稅少了,明朝政府能不窮?

當時的商稅也好不到哪兒去,尤其是晉商更可惡,他們發了多少國難財,鬼才知道呢!明朝這邊明明已經越來越難了,可是他們仍然為了幾個錢和後金交易,說他們通敵、資敵並不為過。

所以,明朝之亡,也少不了晉商的搗鬼。

晉商的背後是誰?是明朝官僚,所以說到底還是官僚士紳在給明朝挖坑,然後活埋了明朝。

魏忠賢對官僚士紳可一點也談不上客氣,下起手來比誰都狠。

魏忠賢掌權的時候為什麼能夠颳得到錢?正是因為他拿那幫嘴皮子功夫一流、撈錢一流、能力沒幾個入流的官僚士紳集團開刀了,收刮商稅更是收颳得東林黨嗷嗷直叫。

這一點,朱由檢可就遠遠不如魏忠賢了。

朱由檢剷除了魏忠賢之後,東林黨沒了對手,勢力迅速發展,後來更是不把朱由檢這個皇帝放在眼裡。

對於農業稅,朱由檢還是不敢收,可是商稅都快被東林黨給取消完了,這也不能收,那也不能,朱由檢一說要收,東林黨直接挑起來指著他的鼻子罵他與民爭利,他還不敢頂嘴。

可是沒錢怎麼辦呢?朱由檢想向自己倚重的文官集團借點錢支撐一下,可是沒人搭理他,太尷尬了。

朱由檢沒錢了,還怎麼繼續維持明朝的正常運轉?你拿不出錢來,誰還願意給你賣命?所謂的“忠君愛國”只是文官拿出來忽悠人的玩意兒,說白了一分錢不值。

魏忠賢拿得出錢,所以有人願意跟他,所以明朝也能打得起仗,自然也能繼續和努爾哈赤打下去。

對於用人,朱由檢和魏忠賢一比,更是差得讓人鄙視。

說實話,一旦到了亂世的時候,武將的作用是高於文官的作用的,或者說相輔相成,如果再用崇文抑武、以文馭武這一套的話,絕對會亂套。

可惜,朱由檢卻想不明白這一點,他對文官的態度可用如今的一個詞形容——跪舔!對於武將的態度,卻可以說是蹂躪,是踐踏。

所以,朱由檢一手將原本仍然具有一定優勢的牌打成了“文官只求財不忠君,武將不願忠君不肯賣命”的局面,洪承疇等武將為什麼一個接一個地投降?說白了還不是怕朱由檢的清算,怕自己的生命和利益得不到保障。

對於武將,朱由檢是用誰疑誰,恨不得將武將全給殺了,這樣的朱由檢誰願意給他賣命?沒有武將賣命,這個朝廷也就離死不遠了。

但是,魏忠賢卻不同。

魏忠賢是所謂的“閹黨”,可以說天生就是文官集團的敵人,所以魏忠賢掌權的時候是盯著文官集團打壓,錢也從他們的身上刮。

反倒是對於武將,或者由文轉武的人,魏忠賢表現得更“友好”一點。

拿遼東來說,不論魏忠賢出於怎樣的目的,孫承宗能夠督師薊遼也少不了魏忠賢的放手,孫承宗能夠放開手腳守住薊遼也少不了魏忠賢在背後支持,魏忠賢讓人送武器裝備、錢和物資去遼東給孫承宗也是事實。

魏忠賢當然不是和孫承宗是一個陣營,但是他敢用孫承宗,這一點,朱由檢這個廢柴行嗎?顯然不行,袁崇煥的下場證明了一切。

朱由檢的用人之道可謂是一塌糊塗,可堪一用的人要麼被他殺了,要麼被他逼得投降了,他還能用誰?東林黨別說不會給他賣命了,即便有人會,他們的筆桿子又有何用?

錢謙益的“水太涼”,言猶在耳呀!

所以,魏忠賢掌權之時尚有餘力去擋住努爾哈赤,朱由檢不行。

當然了,這也並不是說魏忠賢沒死的話,後金就一定打不進來,只是後金還沒有積蓄夠實力而已。

努爾哈赤從拿十三副遺甲起兵到建立後金,也花費了不少的時間,因為他需要積蓄力量。所以,他想要打敗明朝,也需要積蓄力量。

可是,明朝和後金實際上是一個此消彼長的狀態,明朝越來越弱,後金越來越強,對於這一點,不論魏忠賢掌權與否都沒辦法改變,所以後金打進來只是時間問題而已,不會因為魏忠賢在不在而改變。

所以說,魏忠賢對明朝的作用也遠沒有人們所想象的那麼重要。

事實上,不論是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還是東林黨,抑或是朱由檢,他們都是明朝的破壞者。


寧糊塗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又是胡說八道。

魏忠賢掌權是從1620年到1627年,大概7年時間。

然而1619年,滿清剛剛取得薩爾滸戰役勝利。

大家注意,薩爾滸是明軍大舉進攻滿清,被滿清在境內防禦擊潰。也就是說,在1619年,明軍對滿清是戰略進攻的勢頭,滿清只是勉強防禦成功而已。

實際上,薩爾滸作戰中,滿清其實有6萬精兵,而明軍總數只有8萬多人,還有一些壯聲勢的朝鮮、葉赫軍隊,沒什麼用處。

當時滿清6萬大軍戰鬥力,已經大大超過8萬明軍。

然而,滿清在此戰之前毫無信心,到打贏了以後才萬分慶幸。

實際上,明軍如果穩紮穩打,未必會輸。

但他們過於輕視滿清的實力,上下都認為是此役是一場速戰速決,十日內便能打敗女真人。於是,他們將8萬大軍分散為3路,最終導致被各個擊破而慘敗。

即便被分為的3路,仍然繼續分兵。

以杜松為例,他西路大軍有3萬多人,卻只留下2萬守薩爾滸,1萬多人出擊攻打女真人。

結果滿清集中接近4萬主力,首先猛攻薩爾滸守軍2萬,後者兵力太少打不過,幾乎全軍覆沒。

隨後滿清調頭圍攻杜松1萬多攻擊部隊,也將它殲滅。

可以說,滿清在此戰勝利是有一定偶然性的。

同時,明軍此戰傷亡4萬多人,但仍然有4萬人撤退回去,只傷亡了一半。

所以,明軍在關外仍然具有一定的防禦能力,並沒有崩潰。

那麼問題來了,滿清既然在1619年剛剛防禦成功,而明軍在關外的防禦並沒有崩潰,他怎麼可能迅速進關呢?

直到1626年,也就是魏忠賢被殺前1年,滿清大舉進攻寧遠(遼寧省興城市),結果被袁崇煥擊敗,努爾哈赤被轟死,那還入個屁關啊。

實際上,魏忠賢在這短短几年期間,導致遼東局面一度崩潰。

遼瀋被後金攻佔後,明廷再次起用熊廷弼為兵部尚書兼左副都御史,駐山海關經略遼東軍務,又以王化貞為右僉都御史。

其中王化貞為魏忠賢的心腹,同熊廷弼不和。

魏忠賢重用無能的巡撫王化貞,架空熊廷弼。

結果1621年,滿清開始出兵5萬,南下進行局部進攻。

王化貞認為滿清沒什麼了不起,要求主動進攻。

熊廷弼認為必須進行戰略防禦,但苦勸吳用。

王化貞派部下約3萬人同滿清激戰,熊廷弼也被迫出兵支援。

結果,明軍又是孤軍深入,遭5萬滿清大軍圍攻,幾乎全軍覆沒。

消息傳到大本營廣寧城,廣寧守將孫得功反叛。

此時明軍還有約10萬規模,但由於王化貞亂指揮軍心大亂,各部逃出廣寧南下退入山海關。

王化貞僅剩下數百部下,還是靠熊廷弼給了5000人才穩住陣腳。

此時北方是滿清5萬大軍,而關外支點又沒了。

由此,關外明軍被迫全線放棄,撤退到山海關。

由此關外防禦幾乎崩潰。

結果,王化貞因為是魏忠賢心腹,僅僅被免職而已,而熊廷弼則被處死,還傳首九邊。

如果不是蒙古人和女真人翻臉,努爾哈赤被迫先對付蒙古人,當時如果大舉南下,早就殺入關內了。

魏忠賢就是一個棒槌。

現在有人捧魏忠賢的目的,是為了貶低東學黨。魏忠賢就是朝廷內部掌握實權的垃圾,而東學黨才是真正有著良知的知識分子。


薩沙


努爾哈赤打不進大明,並不是魏忠賢做對了什麼,而是崇禎做錯了好多事。

就好像在學校裡,前任校長吃喝嫖賭抽五毒俱全,結果新校長上任以後學校拆遷了,沒了。我們不能說,前校長對學校做的貢獻是對的。

所以有必要先討論一下崇禎。

我們知道,崇禎是一個只做正確的事的人。不管什麼事,見榮譽就上,見黑鍋就讓大臣背。比如之前提過的陳新甲、孫傳庭,他們都是一代名臣/名將。但是就因為被黑鍋,該有的錢的待遇跟不上,名譽甚至也跟不上。

所以崇禎真的做到了“愛他的時候叫人家小甜心,不愛的時候叫人牛夫人”。

袁崇煥被信任的時候,殺掉重臣名將毛文龍,沒事;不被信任的時候,凌遲。

所以在崇禎治下,官員為自己打算的前提,就是不給崇禎幹活,大不了改朝換代就是了,即便為了理想,也不是為了崇禎的理想。然後大家消極怠工,愣把明朝拖死的。

但是,魏忠賢不一樣。

魏忠賢本質上就是天啟的狗奴才。

天啟沒了,魏忠賢也就沒了。同時,魏忠賢的主要對手,是以周宗鍵、左光斗為首的東林黨人。

這幫人都是文人,魏忠賢不管多麼飛揚跋扈,針對的也都是他們。

至於武將?愛怎麼著就怎麼著唄。反正和九千歲的關係也不大。

於是:毛文龍等武將愣是稀裡糊塗的躲過了朝堂上的黨爭。大家都是忠君愛國的武將,工作就是和努爾哈赤打架,那按自己想法打唄。順利開闢了敵後戰場,打的有聲有色。

但是,毛文龍也的確是天才,董其昌這麼評論毛文龍的:

“毛文龍以二百人奪鎮江,擒逆賊,獻之闕下,不費國家一把鐵、一束草、一斗糧。立此奇功,真奇俠絕倫,可以寄邊事者!如此膽略,夫豈易得?使今有三文龍,奴可擄,遼可復,永芳、養性可坐縛而釁之鼓下矣。”

結合前面的內容翻譯一下就是:

魏忠賢和東林黨鬧他倆的黨爭,毛文龍打他的後金。反正不花國家的錢,一切自給自足,豐衣足食。

真的是既要馬兒跑,馬兒主動不吃草……

不得不感慨一下:真不是魏忠賢能力多高,實在是天啟皇帝命好啊!


酒騎風


魏忠賢是天啟皇帝的“得力助手”,因為天啟皇帝酷愛木匠,而且把很多精力都放在了木工上面,因此很多朝政大事都落到了自己寵愛的魏忠賢頭上,魏忠賢一度成了當時是大明王朝最大的權臣。魏忠賢當權,那麼大名鼎鼎的東林黨當然就不能容忍了,因此魏忠賢成了東林黨派的眼中釘,恨不得立刻將其拔掉!而東林黨同時也成了魏忠賢的肉中刺,因為天啟皇帝的支持,在天啟年間魏忠賢一直壓制著東林黨派。

大明王朝除了閹黨和東林黨派的內鬥,還有來自東北女真族的侵犯,以努爾哈赤的女真族是少數遊牧民族,世代以遊牧為生,所以他們個個生的比較彪悍,但是和大明王朝比還是差遠了的,無論是兵力還是武器,女真族都無法和大明王朝所比擬,就連努爾哈赤都死在了大明王朝的炮火攻擊之下!



恰巧努爾哈赤就是死在了魏忠賢權傾朝野的時候,崇禎除掉魏忠賢之後女真族和大明王朝的勢力對比一直在不停的變化著,直到大明王朝的滅亡。那麼努爾哈赤的死和魏忠賢有多大的關係呢?




答案是沒有什麼關係,東林黨和閹黨在朝堂之上斗的如火如荼,但卻並沒有影響邊關的戰事,由於大明王朝的腐朽,大明王朝在不停的衰敗著,而女真族則剛剛興起。崇禎皇帝除掉魏忠賢的時候大明的勢力剛好墮落到和女真族旗鼓相當的地步,再之後女真的一步步崛起必定要壓著大明打了,所以說努爾哈赤打不進來和魏忠賢並沒有太大的關係,無論是魏忠賢還是東林黨都是禍國殃民之輩,壞人之間沒有非要比較一個誰更壞,他們都對大明的覆滅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唐朝的長老


提出這個觀點的人,首先要好好學習崇禎朝歷史!是誰擋住努爾哈赤的馬蹄?努爾哈赤到底是被誰打敗的?努爾哈赤的時候,他有沒實力打進北京來?一個禍國殃民、舉世唾罵的太監,他到底有多少能耐?他是明朝的棟樑還是蛀蟲?

一,努爾哈赤的失敗

眾所周知,後金國主努爾哈赤是在進攻關外寧遠城,被袁崇煥的大炮炸傷,隨後死去!

後金軍隊就因為努爾哈赤敗亡,攻打寧遠受挫,而調整進攻策略,他們對袁崇煥是十分惱恨的!

那麼,這個打敗努爾哈赤的袁崇煥是什麼人?他與魏忠賢有何關係?他是魏忠賢的提拔重用的愛將?

不是。袁崇煥後來為啥被冤枉殺害?就是崇禎帝剷除魏忠賢閹黨集團不乾淨,留下幾個禍根,他們趁著崇禎帝對袁崇煥猜疑和不滿,上奏本請殺袁崇煥!

就憑這一點,就知道袁崇煥與魏忠賢沒有關係!袁崇煥的戰功不是魏忠賢指揮得當!

相反,魏忠賢對袁崇煥是打壓的!

史料記載:

“天啟六年(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得知孫承宗被罷免,於是率領大軍西渡遼河,二十三日,後金軍抵達寧遠,經略高第和總兵楊麟擁重兵于山海關,不去救援寧遠”。

注:孫承宗不是閹黨集團的人,他是被魏忠賢罷免的!而孫承宗守衛遼東有戰功!

二,寧遠大捷與魏忠賢沒有關係

史料記載:

“袁崇煥得知後,隨即寫下血書,與大將滿桂,副將左輔、朱梅,參將祖大壽,守備何可綱等將士盟誓,以死守城。袁崇煥一面堅壁清野,一面讓同知程維楧盤查奸細,通判金啟倧守護糧草,並傳檄給前屯守將趙率教、山海守將楊麒,如果有將士逃到這裡,可將其全部斬殺。努爾哈赤將抓到的明朝百姓放回寧遠,並讓其勸袁崇煥投降,但遭到袁崇煥的拒絕。

於是努爾哈赤舉大軍進攻寧遠城,並讓士兵舉著盾牌攻鑿城牆。而袁崇煥讓羅立等人指揮西洋巨炮,炮轟後金軍,後金軍在巨炮的攻擊下潰不成軍,連續攻城兩天,損失慘重,努爾哈赤於是下令退軍”。

寧遠保衛戰是袁崇煥不聽上司命令(放棄寧遠),而冒死鎮守孤城取得的勝利!這與魏忠賢有何關係?

就是魏忠賢任命的邊將取代孫承宗下令放棄寧遠的!

寧遠大捷,朝廷升袁崇煥為右僉都御史。經略高第及楊麟因為不發援軍被罷官。這兩人就是魏忠賢提拔的。

三,魏忠賢不給袁崇煥升官

史料記載:

“寧錦之戰後,滿桂、趙率教等人都得到了應有的賞賜,但袁崇煥卻因為魏忠賢讓他的黨羽彈劾袁崇煥不救援錦州,論功行賞時,只給袁崇煥增加一級官階。尚書霍維華為此感到不平,上疏乞求辭去廕襲子孫的賞賜,但魏忠賢不許。七月,袁崇煥辭官回鄉。明廷以王之臣接替袁崇煥為督師兼任遼東巡撫,駐紮寧遠”。

看清楚了:魏忠賢打壓袁崇煥,賞賜不公,袁崇煥氣憤辭職!

史料記載:

“天啟七年(1627年),明熹宗駕崩,明思宗朱由檢即位,設計將魏忠賢除去,並把之前冒領軍功的人削職。在朝中大臣的建議下,袁崇煥得以重新被啟用,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

是魏忠賢被剷除後,袁崇煥才得以重新任職。

四,毛文龍部僅5千人,謊報15萬人!長期騙取朝廷十幾萬軍隊的軍餉

還有一條,有些“挑史文人”專門混餚視聽,為毛文龍打抱不平。

實情是:①毛文龍是魏忠賢愛將,深得閹黨器重!②毛文龍長期虛報戰功,冒領軍餉!後來袁崇煥實地考察,查實:毛文龍部下只有5千兵,卻謊報有15萬軍隊,長期騙取朝廷10多萬軍隊的糧食衣物和軍銀!③毛文龍率領一枝四五千人的游擊隊駐紮皮島,有時會騷擾一下後金國側後方,有過一些不算大的戰績。但這樣一枝軍隊如何擋得住後金國大軍進攻明朝邊關?如何進行有力的牽制?有些“挑史文人”太抬舉毛文龍了!

真實情形是:在袁崇煥斬殺毛文龍之前,毛文龍就已經與後金國講和、做貿易,只顧把獸皮、藥材賣給後金國,只知賺錢,不肯出兵攻擊後金國了!

(注:毛文龍後期不想為明朝打仗,不願與後金打仗,他只想佔領皮島,還想佔領朝鮮做山大王。就這麼簡單!)

我寫過一篇《袁崇煥為何一定要殺毛文龍》的回答文章,讀者有興趣可以翻閱。這裡不詳述。

五,熊廷弼和孫承宗就是被閹黨排擠陷害

魏忠賢閹黨集團排斥異己,不論賢愚都派往邊關奪取兵權,虛報戰功。原來鎮守遼東、立下戰功的名將熊廷弼、孫承宗都被閹黨排擠陷害而被撤職;熊廷弼還被處死!傳首九邊!(斬下頭顱拿到邊防九座關隘示眾)

努爾哈赤打不進明朝邊關,與魏忠賢沒有關係。

相反,是魏忠賢閹黨集團排擠陷害,把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拿掉,遼東不穩,後金軍隊才經常闖入河北、山東、天津、北京郊外大肆搶掠!

為啥為啥為啥就有人喜歡給魏忠賢喊冤呢?要喊冤也得拿出歷史依據來!

大城公

在報刊發表文章原用筆名:東山尹,莊滿,鳴白,營種。

1996~2005年在全國暢銷雜誌包括

廣東省《共鳴》《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藝》《江門文藝》《惠州文學》《同舟共進》《炎黃春秋》《家家樂》《金橋》

河北省《文史精華》

河南省《名人傳記》《人生與伴侶》《時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縱橫》《知音》《警笛》《今古傳奇》

湖南省《康樂園》

廣西《西江月》《靈水》

海南省《青年時代》

四川省《龍門陣》《分憂》《成都商報》

雲南省《女性大世界》

陝西省《家庭之友》

內蒙古《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匯報》

安徽省《戀愛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講與口才》《做人與處世》

黑龍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雜誌報紙發表各類文章160多篇;

創作

123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誰主天下》

60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還我河山》

39萬字名人傳記《北洋軍閥列傳》

武俠小說在《江門文藝》連載;

撰寫《科學發展觀》理論文章17篇;

創作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本一部;











大城公


這個人妖九千歲,雖說是壞的一匹,但從某些角度上來說——他倒是對於大明有功,有效的阻止大明加快步入深淵的步伐,談不上飲鴆止渴,也絕非歪打正著

天啟年間,縱橫江湖身為武林盟主的魏忠賢,的確保持了明朝的穩定,防止因為黨爭造成的內耗,成功的給大明續了一波命

但是,他也絕非什麼善男信女,打黑槍、撈黑錢、玩陰謀權術,初衷也是為自己大權在握,並不是有什麼崇高的理想追求,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天啟年間的大明朝,可以說上下鐵板一塊——閹黨一統天下,不是壞事

魏忠賢掌權前後,各黨派之間鬥爭不斷,東林黨雖然處於霸主地位,但仍然不能實現一統江湖,這就影響了整個社會的穩定,畢竟各派系之間的互相鬥爭,從中央到地方都是互相制衡,互相掣肘的,根本沒法集中力量辦大事

但是九千歲不一樣,在他的淫威之下,普天之下皆閹黨,大家都跟著九千歲幹,也就不存在派系鬥爭,辦個事兒也利索的多,無非就是錢嘛!作為武林盟主,魏忠賢控制著所有部門,一切都是他說了算,對內對外也都不會出現什麼亂子

明朝流行以文制武,和平時期倒也無所謂,一旦出現戰亂,這就是個很棘手的問題。如果二人所屬派系不同,自然要影響到前線的作戰效果,甚至會影響到戰事的成敗。薩爾滸之戰咋輸的,名將尚存且能力很強,奈何卻被楊鎬這樣的白痴統帥,最終全軍覆沒被人逐個擊破。而楊鎬之所以能成為三軍統帥,是因為朝中關係,派系的支持,為了給他混個軍功。說起來也是讓人唏噓不已,為了黨派的利益,國家利益竟然也可以拋諸腦後,也真的是悲哀

反觀天啟年間,一切都是老魏說了算,在外打仗不用怕什麼有人搗鬼,給老魏送夠了錢,修明白生祠就行了!安安心心守你的邊關,一切有九千歲撐腰

努爾哈赤雖然已成氣候,奈何遇到了人生的剋星——孫承宗師徒

要說,其實大明朝也沒有那麼鐵板一塊,邊關守將也好,監軍也好,掌握大權的也都是閹黨的人,這些人不說是沒有啥能力吧,縮在城裡自保還馬馬虎虎,帶兵打仗攻城略地就不行了,所以努爾哈赤也是瞅準了這個機會,準備給大明朝來一發


可以說,最初努爾哈赤是嚐到了甜頭,眼見大明朝的這些人沒有一個能打的,他有些得寸進尺,準備玩波大的,到關內旅旅遊,可惜就碰上了他一生中的夢魘——袁崇煥

起身微寒的袁書生,靠著老師孫承宗的指導,一路走來成長為一個堅毅果敢的人,也正是他的橫空出世,保住了大明王朝的邊關,守住了國門。面對氣勢洶洶的後金騎兵,他沒有像閹黨一樣撤離至山海關固守,而是在寧遠這座殘破的小城築起了防線,最終憑藉著自己對於軍事的理解和運用,他成功抵禦了後金猛烈的攻勢,並擊傷了努爾哈赤(據記載,他很有可能用紅夷大炮打中了努爾哈赤,並導致其半年後身亡)

正是這一場以少勝多的戰鬥,保住了大明的邊關防線,並在此基礎上修建了清朝直至入關都未能突破的寧錦防線!可以說,沒有孫承宗和袁崇煥的力挽狂瀾,或許努爾哈赤早已率兵入關,至於那時候大明會不會被打的七零八落,還真的不好說!

話題回來了,跟魏忠賢有什麼關係?答案是有的!他負責邀功收錢嘛,然後繼續讓袁崇煥接著幹,好給他創造更多的受益。雖然聽起來很荒唐,但對國家來說,反倒不是什麼壞事!

小亂雖然常有,但是大方向不會錯——權傾天下的好處,就在這兒

有人說,袁崇煥很有實力,也證明了自己,無論放在啥時候都能接著幹,魏忠賢不過是撿漏了而已。問題是,真的如此嗎?且不說袁崇煥無根無派,就是他在朝中有大樹撐腰,也保不齊會出什麼簍子。要知道,黨爭不斷的明朝,言官最喜歡乾的事兒就是彈劾(軟刀子殺人),如果你沒什麼根基,分分鐘向皇帝告你的黑狀,本來是作戰有功,弄不好到最後就成了什麼結黨營私、結交近臣,圖謀不軌了!皇帝萬一信了,撤職還算是好的,拉出去砍了的,真是比比皆是

而如果他原本就有根基,那更容易招風了,政治對手肯定想搞倒搞臭你,如果根基深厚還好點,萬一不夠深厚,份額分鐘成為政治犧牲品。這就是政治,很殘酷很無情,願意為國家社稷著想的人不少,但是為了自己利益的人也挺多的

但是到了魏忠賢這兒就不一樣了,老魏什麼人,閹黨一把手!朝中上上下下都是閹黨的人,只要老大聽挺你,放心大膽的幹就得了,耍黑槍什麼的,不存在!要麼說後來袁崇煥被崇禎論罪的時候,就有人拿出他的黑料(給魏忠賢修生祠),以此來攻擊他。說句難聽的話,那時候誰不給老魏修生祠呢,袁崇煥這麼做且不說是為了個人發展了,就說他在邊關待的那些年,對於明朝的貢獻,修個生祠又怎麼了?

所以說,天啟年間社會動盪是不假,但不至於亂!況且魏忠賢這個人,還是很有數兒的,他搜刮錢財的對象和打壓的階層集中體現在官商士紳,對於貧苦百姓倒是從不坑害,估計是覺得老百姓也沒啥大油水撈,出發點我們暫且不管,至少結果是好的

有個說法,叫做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滅。雖說有失公允,但卻有一定的道理,畢竟這個魏忠賢指的並非是魏忠賢本人,而是他所代表的一種現象

黨爭不斷的明朝,在中後期尤為明顯,到了崇禎一朝更是變本加厲,可以說黨爭的不斷惡化加速了大明王朝的滅亡,而魏忠賢所代表的,是權力勢力高度集中,綜合了臣權、宦權、皇權的一種體現。

中央集權制度的好處,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兒,倒不說魏忠賢能幹大事兒,但是在他被幹掉後,崇禎並沒有完成有效整合,最終,他在一步步的錯誤中,徹底丟掉了大明王朝!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不妨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間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金國滅遼從1114年到1125年,用了十一年時間就完成了。蒙古滅金從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到1234年金國滅亡,用了28年的時間。蒙古滅宋呢?如果從金國滅亡就算起的到1279年崖山海戰一共用了45年的時間,如果從忽必烈1268年發起的滅宋之戰到1279年也有11年時間。清朝入關,如果從努爾汗吃建立後斤1616年,到1644年明朝滅亡,之後清軍入關用了28年的時間。

上面說這些數據的意思就是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滿清在萬曆,天啟年間才開始崛起,到崇禎壯大,最後入關這個是需要一個過程的,而大明呢立國兩百多年了,滿清是一個上升的民族,而大明一直是一個下降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到後金在努爾哈赤建立之後,實力一步一步在壯大的,在萬曆,天啟的時候,就依然成為了大明非常重要的一個外患了。

並不要說什麼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滅的謬論,如果沒有魏忠賢大明不會亡那麼快,我們要知道大明是被農民軍打亡的,並不是滿清,如果不是魏忠賢專權,把大明國內搞得烏煙瘴氣,老百姓民不聊生,怎麼會有那麼多人反呢?

而且在萬曆年間的時候後金就打進來過,最遠的地方達到了徐州附近,怎麼沒有入關呢?1619年薩爾滸之戰,這個就是在萬曆的時候,也是直接導致後金壯大做起來的原因,此戰明軍數十萬被後金打敗。1621年,後金又南下佔領了瀋陽,遼陽,直接把都城遷到了遼陽,之後又遷到了瀋陽,並且改名為盛京。之後寧遠戰役努爾哈赤就是在這場戰役之後死掉,皇太極繼位,皇太極用了不到十年時間,就統治了整個東北,當時山海關外除了錦州,寧遠,松山三個根據地之外其餘的全部在滿清的手裡了,而且當時蒙古,朝鮮很多地方都被滿清佔領了。

我們可以看到真正遼東局勢變得一發不可收拾的就是在天啟年間,也就是魏忠賢專權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後金佔領了瀋陽,遼陽等地,直接把矛頭指向了山海關。整個東北大部分落入後金手中,到了崇禎的時候,這個時候雖然還有機會翻盤,但是可能性已經很小了,或者說想把滿清的勢力壓下去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滿清的策略也是非常正確的,一開始對於大明採取的措施只是騷擾,雖然多次進入關內,但是每次打了就跑了,因為這個時候他知道憑藉自己的實力是不可能滅掉大明的,但是對於蒙古,朝鮮這些地區基本上就是征服,佔領,滿清正是有了蒙古人的幫助才能一步一步壯大起來的。而且在崇禎十年的時候又降服了朝鮮。之後才把整個重心轉到了大明的身上。崇禎十三年松錦之戰爆發洪承疇,祖大壽都相繼被俘,這次戰役標誌著大明在關外的防禦體系徹底崩潰。之後崇禎十七年李自成闖入北京城,之後吳三桂投降滿清,帶領清軍入關。


中國歷史研究所


搞笑,實在是搞笑。

1622年的廣寧之戰是怎麼回事?明軍至少三萬人授首。1626年圍攻寧遠、破覺華島又是怎麼回事?麻煩提問者給我解釋一下,廣寧之敗和覺華島水師基地以及糧食被毀是不是需要魏閹來負責。

努爾哈齊之所以沒有進軍關內,一是因為努爾哈齊潛意識裡就是要當滿洲之主,二是後金並不穩定。

第一個原因沒什麼好說的,從目前我接觸到的資料來看,我還沒發現能證明努爾哈齊欲取代明朝的志向,這也間接說明了努爾哈齊的目的就是當滿洲之主。重點說一下第二個原因,為什麼後金內部不穩定。

實際上這是遼東漢民反抗的結果,跟魏閹沒有關係。努爾哈齊征服遼東之後,由於一系列保護滿洲旗丁利益以及民族壓迫政策,導致遼東漢民大量造反。再加上當時趕上了全球性的小冰期,導致滿洲糧食減產,努爾哈齊為了保證其地位穩固以及鞏固自身的武力基礎,把滿洲旗丁的生計放在第一位,也就是割漢人的韭菜來供養滿洲旗丁。

正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遼東漢民自發反抗努爾哈齊的統治。輕則投毒、打落單滿洲人的悶棍,重則集體叛變逃亡到明朝控制區。所以努爾哈齊此時主要精力放在鎮壓遼東漢民的反抗運動,沒功夫收拾明朝。直到皇太極繼位後調整政策,對遼東漢民採取懷柔的政策,並且解放漢人農奴,招募漢族知識分子,遼東漢人才逐漸停止反抗。

所以我很納悶魏閹的孝子賢孫哪來的勇氣把遼東漢民反抗運動的結果扒拉給魏閹,另外我也很納悶,都21世紀了,哪來那麼多魏閹的孝子賢孫。

而且魏閹當道的時候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內鬥上,根本就沒重視過如何應對滿洲人的威脅。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