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新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通用机枪67式,自卫反击战时被紧急撤编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工业基础薄弱,在武器装备上以仿制为主,自主研发能力很欠缺。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国内工业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个时候有关部门开始考虑自行设计制造一些武器装备,67式轻重两用机枪就是这个时候出现的。

新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通用机枪67式,自卫反击战时被紧急撤编

67式通用机枪

所谓轻重两用机枪,也就是通用机枪,只是当时的称呼不一样。该枪在1967年研制成功,采用7.62毫米口径,全枪长1650毫米,全重24千克(枪身重11千克,枪架重13千克)。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偏移式闭锁机构,采用弹链供弹。理论最大射速700发每分钟,枪口初速度840米每秒,有效射程1000米。

仅从以上数据来看,该枪除了尺寸稍微大了一些,其他的各项数据比较一般,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也没有什么短板。67式研发成功后,就立刻大规模装备部队,用来替换手中逐渐过时的58式连用机枪。之所以这么快装备部队,还因为该枪是第一支自主设计生产的机枪,有着浓厚的爱国情怀在里面。

新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通用机枪67式,自卫反击战时被紧急撤编

53式重机枪

在部队中,67式主要装备给步兵营里的机枪连,和连队里的机枪班,负责给其他作战部队提供火力压制。因为是国内第一款机枪,缺乏设计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该枪设计之初借鉴了不少国外的设计,所以枪身上有不少的其他枪械结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杂烩。

新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通用机枪67式,自卫反击战时被紧急撤编

58式连用机枪

投入部队使用后,该枪的问题很快就暴露出来。首先是机枪较高,射手射击时很暴露,其次就是材料和加工工艺上的问题。新枪发放时,枪支的射击精度很高,但是发射一定数量的子弹之后,该枪的缓冲器磨损严重,间隙会越来越大,这时射击精度明显下降,甚至卡壳等故障也增加不少,在正常情况下已经达到了千分之的卡壳概率,这枪已然没法使用了。不仅如此,卡壳后膛内的高温会引起弹药自燃,发生严重的炸膛事故。另外诸如枪机破损、枪机框破损等问题也不少,这跟材料和加工工艺有关系。

该枪也并非一无是处,首先该枪轻量化的结构适合作为通用机枪使用,也能用在多个武器平台上搭载,供弹结构简单可靠,并且有夜战瞄准装备,在当时来说比较新颖。

新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通用机枪67式,自卫反击战时被紧急撤编

67式通用机枪

但是这一点好处抵消不了该枪的问题,不久后爆发了对越自卫反击战,走上战场的部队大量装备67式机枪,实战中该枪的可靠性非常糟糕,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伤亡,随后部队紧急用封存的53式和57式机枪替换下67式,其他军分区装备的67式也在不久后撤编。

到八十年代,随着工业基础水平和设计能力进一步提升,67式接受了改装升级,升级后被称为67-1式和67-2式,升级版的67式基本结构没有变,零部件可靠性提升了,另外一些结构上稍微调整了,例如加粗枪管,两脚架改为可拆卸式,新的三脚架等等,随后新版本的67式在部队中继续服役。

新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通用机枪67式,自卫反击战时被紧急撤编

67-2式通用机枪

该枪不仅自用,还有部分出口。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该枪曾出口到伊朗和伊拉克,另外当时的土耳其也购买了一部分。目前67式通用机枪还在中东地区装备,据称伊拉克部队还保留有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