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此人是柴榮的股肱之臣,他若不死,趙匡胤不敢輕舉妄動

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榮親率諸軍北伐契丹,僅僅四十餘天就接連收復三關三州共十七縣,就在柴榮準備挺進幽州奪回全部幽雲十六州之際卻突患重病,只能班師回朝;6月柴榮病逝京師,終年三十九歲,年僅七歲的兒子柴宗訓繼位。

柴榮病情雖然來得突然匆匆去世,不過他臨終前仍然精心做出了一系列他認為合理的人事安排和權力部署,那為何還是沒能阻止趙匡胤政變奪權呢?我們來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此人是柴榮的股肱之臣,他若不死,趙匡胤不敢輕舉妄動

後周的禁軍分為兩部分:一個是殿前司,另外一個是侍衛親軍司,其中殿前司的統帥是都點檢,下面有副都點檢、都指揮使、都虞侯等高級軍官;侍衛親軍司的統帥是馬步軍都指揮使,下設馬步軍副指揮使、都虞侯、馬軍指揮使、步軍指揮使等高級軍官,可以說整個禁軍的兵權基本上都掌握在這些高級軍官手中。

原本侍衛親軍司是一家獨大,周世宗顯德元年(954年)高平之戰中柴榮“睹諸軍未甚嚴整,遂有退卻”,於是命令趙匡胤“一概簡閱,選武藝超絕者,署為殿前諸班”正式設立殿前司分侍衛親軍司兵權,不僅如此,殿前司後來居上,都點檢和副都點檢位在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之上,也就是說禁軍大部分兵權在殿前司之手。

此人是柴榮的股肱之臣,他若不死,趙匡胤不敢輕舉妄動

柴榮重病之前殿前司都點檢是後周太祖郭威的女婿張永德,因為當時軍中有“點檢做天子”的流言(散佈此流言的不是趙匡胤就是李重進),所以柴榮疑心之下解除了他的職位,提拔趙匡胤為新的殿前司都點檢,除了趙匡胤之外,殿前司的高級軍官幾乎都是趙匡胤的親信,比如副都點檢慕容延釗、都指揮使石守信、都虞侯王審琦等等,

此人是柴榮的股肱之臣,他若不死,趙匡胤不敢輕舉妄動

說了殿前司,再來看看侍衛親軍司,當時的侍衛親軍司馬步軍都指揮使是李重進,李重進可不簡單,他是郭威的親外甥,郭威子嗣被後漢隱帝劉承祐屠殺乾淨,所以後周的江山要麼交給郭威姐姐的兒子也就是自己的親外甥李重進,要麼是交給自己的養子柴榮(郭威妻子是柴榮的姑母),最終郭威選擇了柴榮為接班人,原本李重進就是有資格繼承帝位的,柴榮死後難保李重進不起異心,所以柴榮讓李重進兼任淮南節度使,讓他遠離京師,相當於是把他擠出了權力中心。

此人是柴榮的股肱之臣,他若不死,趙匡胤不敢輕舉妄動

李重進遠赴淮南,掌握侍衛親軍司兵權的是有勇無謀的副指揮使韓通,除了韓通之外,侍衛親軍司其他幾位高級軍官比如都虞侯韓令坤、馬軍指揮使高懷德、步軍指揮使張令鐸和趙匡胤的關係一直不錯。

不過柴榮對趙匡胤也不是一點都沒防備,柴榮臨終前以範質、王溥、魏仁浦三人為相,柴榮賦予他們的權力很大,可以說是軍政一把抓:範質在後周廣順初年(951年)就兼任參知樞密院事,王溥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柴榮北伐前出任參知樞密院事,魏仁浦則是兼任樞密使,樞密使和參知樞密院事雖然不直接掌管兵權,但是卻執掌最重要的調兵權,沒有他們的批准,趙匡胤調不動一兵一卒。

此人是柴榮的股肱之臣,他若不死,趙匡胤不敢輕舉妄動

從柴榮的安排中可以看出,他是在重點防範張永德和李重進,而把趙匡胤當作可以信任和託付的心腹之人,所以把統兵之權交給了他,調兵之權則是交給了三位宰相,原本這樣的安排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首相範質卻犯下了大錯,在傳聞北漢和契丹入侵後未加核實就派趙匡胤率兵北上禦敵(這個傳聞很可能就是趙匡胤親信放出來的),兵權在手、軍中諸將除了留守京師的韓通之外都是趙匡胤的親信,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並改朝換代也就不足為奇了。

此人是柴榮的股肱之臣,他若不死,趙匡胤不敢輕舉妄動

其實真正可惜的是柴榮的股肱之臣王樸的去世(王樸死於959年4月,比柴榮早了兩個月),王樸和柴榮的關係類似於曹操和荀彧、劉備和諸葛亮之間的關係,如果王樸不死,以他樞密使、檢校太保的身份絕對是首相的不二人選,王樸能力很強而且性格剛直,趙匡胤都有點懼怕他,在王樸面前他只有吃癟的份,絕對不敢輕舉妄動。

王樸為首相,要麼是趙匡胤親信不敢散佈流言,要麼是王樸不會輕易賦予趙匡胤調兵之權,陳橋驛兵變估計也不會發生,這一點連趙匡胤自己都很清楚,他曾說過:“此人在,朕不得此袍著。”

可惜柴榮英雄一世,卻錯信了趙匡胤,首相範質又沒有王樸之才,這才被趙匡胤鑽了空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