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为什么中国父母普遍“教育”焦虑?(值得每位家长一读再读)


为什么中国父母普遍“教育”焦虑?(值得每位家长一读再读)


为什么中国父母普遍“教育”焦虑?(值得每位家长一读再读)

我们对教育缺乏深入的理解

教育焦虑,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家长的普遍心病。

之前曾经有一张图片在朋友圈中广为流传:襁褓中熟睡的小宝宝旁边放着一张纸条,上书“离高考还有X天”。

为什么中国父母普遍“教育”焦虑?(值得每位家长一读再读)

这个调侃背后是千万中国父母的担忧:

娃呀,你来到这个世上,残酷的升学竞争,难卜的前途命运,一个个都要接踵而来。

这种情绪从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开始“实质性“频繁出现:

咋样才能让娃上一所好的幼儿园,焦虑!

咋样才能让娃上一所好的小学,焦虑!

咋样才能让娃上一所好的初中,焦虑!

娃咋样才能考上一所好的高中而不是被淘汰到职校,焦虑!

娃咋样才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出来好找工作而不是一毕业就失业,焦虑!

不过焦虑归焦虑,日子还是正常过的。

为什么中国父母普遍“教育”焦虑?(值得每位家长一读再读)

你会发现,聚在一起吐槽的爸爸妈妈们很多,但真正每天都认真陪着孩子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绝大多数的父母对孩子的关注,仅限于孩子出现“明显”问题的时候

或者,被隔壁家老王孩子成绩闪瞎眼的时候。

为什么中国父母普遍“教育”焦虑?(值得每位家长一读再读)

因为长期缺乏观察与沟通,父母自然就缺乏孩子发展的宏观视野。

于是就没了判断的标准。

不知道该做什么,做了到底做得到底够不够量、是不是好。

可以说,“间歇性关注”是导致父母焦虑的一号杀手。


为什么中国父母普遍“教育”焦虑?(值得每位家长一读再读)

我们早早放弃了成长的机会

除此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许多爸爸、妈妈早早放弃了个人的成长。

扪心自问:走出校门之后,你每天还有多少时间在学习新技能?在读书汲取营养?

为什么中国父母普遍“教育”焦虑?(值得每位家长一读再读)

很多人的人生议题并没有完成,而是搁置在那里。

派克在他的《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

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妥协和谈判。

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有的人过了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

为什么中国父母普遍“教育”焦虑?(值得每位家长一读再读)

大多数人过了中年,就自认为地图完美无缺,世界观没有任何瑕疵。

甚至自以为神圣不可侵犯,对于新的信息和资讯,他们也没有多少兴趣,似已疲惫不堪。

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为什么中国父母普遍“教育”焦虑?(值得每位家长一读再读)

如果我们不想再绘制“人生地图”,那么,也有很多逃避的办法。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退缩,并保持现状。

很多父母自认为选择了一条安逸的路,结果却被动地陷入烦恼的泥沼。

到头来,付出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

为什么中国父母普遍“教育”焦虑?(值得每位家长一读再读)

亲子关系让父母原形毕露

如果说,大部分情况我们都可以逃避的话,那么,孩子的到来,则让妈妈们无处可逃。

于是我们就产生了深深的无力感。

为什么中国父母普遍“教育”焦虑?(值得每位家长一读再读)

我们的情绪和成熟程度、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我们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被这个小生命映照得一览无余。

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是父母的老师。

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督促父母把从前忽略的课程补上,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

为什么中国父母普遍“教育”焦虑?(值得每位家长一读再读)

如果我们处理不了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怎能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

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不再好奇,怎么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

如果我们抗拒成长,就会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

为什么中国父母普遍“教育”焦虑?(值得每位家长一读再读)

不成熟的父母情绪几乎和孩子绑定在一起:

孩子被老师夸奖了,这一天就非常愉悦;

孩子考试考砸了,心情顿时灰暗下来。

如此一来,孩子就会变成人生最大的“创可贴”。

一个孩子,很难担负两个人的成长任务,这样的状态,注定会出问题。

承认自己“还没长大”然后和孩子一起成人,既解决了焦虑,又陪伴了孩子,两全其美。

为什么中国父母普遍“教育”焦虑?(值得每位家长一读再读)

写在最后:

每个困境背后,都隐藏着人生的礼物。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

最理想的状态——孩子懂的,我们懂;孩子不懂的,我们也懂,至少,我们要与孩子有交集。

这个漫长的求索过程,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