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前一夜,日本國內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原子彈下無冤魂,日本迫於原子彈造成的巨大傷害壓力下,於1945年8月15日向全世界宣佈投降,但人們很少知道日本投降前一夜發生的事情。

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前一夜,日本國內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日本頑固不化,無視公告,原子彈不到,決不投降。

1945年8月6日,美國“小男孩”落在日本廣島,廣島廢了,可是日本軍國主義主戰派仍舊不死心,他們不相信這麼厲害的武器美國佬還有。於是,第二顆原子彈“胖子”落在了長崎,轟一聲,長崎也廢了。

4天后,美國聽到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廣播,心裡的石頭算是落地了。當天日本政府分別電請瑞典、瑞士,將投降之意轉達給中、美、英、蘇四國,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在8月10日就傳遍了世界。

裕仁天皇欲逃避罪責,促成兵變。

但是,這只是一個照會,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受降。並且,日本宣佈投降看似平靜順理成章,但事實上這是日本裕仁天皇戲精上身逃避罪責的一個小手段。

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前一夜,日本國內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盟軍最高司令麥克阿瑟與裕仁天皇

日本天皇面對整個國家赴之毀滅的嚴重情況,不得不把投降的決定提上日程,而當時的整個日本政府一片譁然。

主戰派與主和派互不相讓,但隨後的商業與農業方面的大臣拿出了所有人都不能迴避的客觀事實,他們指出當前日本國民每天的糧食供給量為23湯匙,如果戰爭繼續,到年底,將會有一半國民餓死,國家瀕臨崩潰。

雙方啞口無言,但不要認為這樣就順利結束了。日本天皇特意通過手下向陸軍中那些激進派透露了他錄下投降宣言的事情。

而當時日本陸軍中的激進派自小就受到日本軍國主義的洗腦,所以寧可戰死的武士道精神成為他們心目中無法改變的思想,於是他們選擇性的忽略了原子彈的威力。

當他們聽到天皇準備要投降的時候,他們出離了憤怒。於是一場無形的政變正在醞釀,並最終在8月14日晚上,如同洶湧的洪水一樣衝向了日本天皇府。

這些激進派的士兵,放火燒了首相府,又殺掉一箇中將,最終攻進了日本天皇府。早已得到消息的天皇提前躲了起來,也把投降的資料錄音都藏起來了。

當一大批激進派武裝人員闖進天皇府以後,他們驚呆了,因為天皇府分明就是個“空城”,他們找不到天皇,更不可能通過天皇達到他們的目的。

這一夜,對激進派武裝人員來說,註定是緊張、壓抑而又漫長的夜晚。他們在精神上感受到了一股強烈的自豪感,自認為是在挽救正走向屈辱的國家,妄想自己就是大日本帝國的英雄。

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天皇正藏在一個隱秘的地點看著他們的所作所為,當感覺時間差不多的時候,天皇就向駐紮在外等候已久的皇宮警衛隊下達了命令,滿滿當當的警衛隊荷槍實彈把天皇府圍了個水洩不通,所有激進派分子都成為甕中之鱉。

最終結果可想而知,激進派分子起義失敗,首領剖腹自殺。

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前一夜,日本國內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所謂的日本無條件接受投降,是在要求皇室安全,國家主權完整以後,才無條件接受投降,投降詔書玩弄文字遊戲!

對於這次投降前一夜的政變,有人認為如果政變成功,那麼日本還會繼續戰鬥下去,直到一億玉碎計劃進行完,直到蘇聯炸掉富士山,直到美國造完50萬枚紫星勳章為止。

然而,這一切都是日本天皇自導自演的一出大戲,通過將責任一股腦的推給激進派,來尋求美國等同盟國的一絲同情,作為導演的天皇,自然不會讓兵變成功。

第二天,也就是8月15日,在隨著主戰派被打壓下去以後,主降派的人們佔據了上風,投降儀式順利進行。

但是,投降詔書卻充滿了玄機。在當天中午12點整,日本廣播協會大樓傳出裕仁天皇提前錄好的投降錄音,錄音是這麼說的:

朕深鑑於世界之大勢帝國之現狀,欲以非常之措施,收拾時局,茲告爾忠良之臣民:朕以命令帝國政府通告美、蘇、英、中四國,接受《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前一夜,日本國內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仔細閱讀天皇的這份投降詔書就會發現,他根本就沒有提及侵略、戰敗,甚至都沒有說投降。這顯然是沒有誠意的。

而到了9月2日,日本在東京灣的密蘇里號主甲板正式簽字受降時,日本裕仁天皇不得不重新發布了第二份投降詔書,這份詔書才有了一些真正的投降意味。

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前一夜,日本國內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所以說,在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的前一夜,日本國內發生了嚴重的兵變,意圖銷燬天皇提前錄好的投降錄音,並行刺主降的大臣,因為在主戰派陸相阿南惟幾、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海軍軍令部總長豐田副武眼中,日本沒有戰敗,還有決戰本土的機會,他們堅定的認為決戰本土會讓美國人遭受到沉重打擊,甚至可能扭轉戰局。

然而,日本天皇扼殺了兵變,沒有給主戰派上臺的機會,最終無條件接受投降,挽救了整個日本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