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我是怎麼把4個女兒都培養進名校的?從我高考落榜開始說起

大家好!我先簡單地介紹一下自己,我叫苗娟,1963年生,我的學習,工作,生活經驗基本上可以用“4”這個數字來簡單概括一下。

我有四個教育方面的專業學位,一個是在北師大得的教育碩士;後來我到美國紐約的私立大學,又得到了兩個教育碩士,一個是小學教育,一個是教育管理;2009年的時候,我在美國西東大學得到的是教育博士的學位。這是我的學習方面。

我的工作方面,我先後在四個學校工作過;在紐約市的兩個學校做過中學教師;在一個學校做過副校長;後來我到新澤西這個學校做副校長,到今年已經有15年啦。

我的家庭生活,我和我先生培養了四個女兒。老大從康奈爾法學院畢業以後,在紐約市前20強的一個律師事務所做商業律師;老二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以後在花旗銀行做股票交易的工作;老三現在在耶魯大學讀建築系的研究生,今年是二年級;老四去年考上喬治城大學的商學院,是一年級的新生。

我今天要講的題目有兩部分,一部分我要講的是:最好的投資是教育投資;第二部分我要講一下:最好的教育是因材施教。其實這裡不應該用“講”,而是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個人生活有侷限,個人的水平和修養也有侷限,所以是一家之談,有不對的地方希望大家理解。

教育投資對我的人生起到決定性作用

我在北師大讀研究生的時候學過一門課叫“教育經濟學”,當時這門課是從國家的宏觀層面上講教育跟經濟的關係。後來我就一直在琢磨,在一個家庭裡教育和經濟的關係是什麼樣的。二十年以後,當我回顧我這些年來的經歷,不得不感嘆教育投資起到的巨大作用。

甚至有幾筆教育投資對我的人生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第一筆是在1980年的時候,我17歲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當時決定上補習班,一年的補習班要交十六元的學費,我就覺得那會十六元真貴。一個學徒工一個月的工資也只有十八塊錢。後來我就跟我媽講說這個太貴了,讓我自己在家裡學習吧。我媽說:不行,這錢一定得出。花了十六塊錢補了一年,第二年我考上了北師大。現在想來這筆投資改變了我一生的命運,回報是不能用數字計算的。

我是怎麼把4個女兒都培養進名校的?從我高考落榜開始說起

80年代的高考

第二筆投資是1988年,我在北師大碩士畢業以後來到美國,秋天我在大學裡註冊讀書,我先生用他在哥大攢下的獎學金給我交的學費。當時許多來陪讀的太太們都去餐館打工掙錢,我不掙錢還要交學費。很多人不理解:你剛來,你先生還在讀書,你應該去打打工。我當時讀的是小學教育的碩士,修的大概15門課,一共花了三千美元,以後我如願找到一份中學教師的工作,年薪三萬三,紐約教育局還給我們辦了綠卡。所以我們可以在美國站住腳。這筆錢真是改變了我們一家的命運。要不是這樣的話也不會有現在的四個女兒。

我的第三筆投資是1997年秋,那時候我都有了三個女兒,也工作七年了,但是這時候我覺得如果事業上還要再發展的話,還是得去讀書。我又回到大學讀教育管理的博士,這時候學費已經漲了一倍,總共花了大概六千美元。

我拿到了教育管理的碩士,還考到了校長的執照,月內我找到了當副校長的職位,薪水從做教師的四萬九變成了做副校長的職位的八萬一,這樣,以後的15年裡,不只是第1年我工資漲三萬,15年不止三萬,因為校長的工資再漲的話更多一些,所以收益是非常的大的。更重要的是在這個校長的位置上受的培訓,還有使自己鍛鍊都長了一大截,這樣對我們的孩子也有好處。所以母親的水平提高了,對孩子也有指導。

在我身上最大的一筆教育投資是兩萬美元,那是在2002年,我開始讀博士學位,那我已經是四個孩子的母親,也工作了有四、五年,做副校長。我從2002年開始讀,讀了7年我才拿到博士學位,因為一邊帶孩子,一邊上班,所以就是半工半讀。

我是怎麼把4個女兒都培養進名校的?從我高考落榜開始說起

苗娟

讀下來以後,我都45歲了,因為孩子在上高中,所以我就沒有及時找校長的位置。兩年之後,國內的國際學校再三邀請我去北京,武漢去做國際學校的校長。我也是因為孩子上高中沒有去,以後還有機會在美國有做校長的機會。

讀了這個學位最主要的是通過這七年的學習,我學會了怎麼樣調查研究改善工作,改善生活。還有怎麼樣能夠高瞻遠矚做一些決策。不光在學校而且在家裡,使孩子和自己都終身受益。

通過我個人的經歷上講這四筆教育投資,一開始是對我生活的轉變;後來是對我和孩子都受益,不論是金錢上還是理念上。所以我就總結出來,教育投資是最好的投資。

在二十幾年教育孩子當中,我把自己體會到的“教育投資是最好的投資”的理念用到了她們的身上。但是也深深地體會到一個前提:最好的教育是因材施教。投資是因人而異,因時而異,是因材施教。這樣的教育投資才會有最好的教育,最高的收益。

下面用我四個孩子的例子講一下自己體會到的,為什麼最好的教育是因材施教?

老二從寄宿高中畢業,考到了哥倫比亞大學

我家老二在本地的公立學校上完初中以後,她就想去讀寄宿高中,那所寄宿高中離家有六個小時的車程。

為什麼呢?她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學生,在體育、文化課上都覺得當地的水平有限,所以她就想去更好的學校讀書。當時我非常同意,因為我要帶四個孩子,要學習,要讀書。一個孩子走了也減輕一些我的負擔。這樣對老二也有更大的挑戰。

但是我先生不同意,因為私立學校要交三萬四的學費。那時候我家經濟上也是挺緊張的,把這些錢交給她覺得有點接受不了。爭執當中,我的哥哥,孩子的舅舅說:這學費我給出一半。這樣我們老二就去讀私立高中去了,四年交的學費是三萬四、三萬六、兩萬二、兩萬,後兩年姐姐上大學以後,她得到了點助學金。

對比教育投資,多少年以後再回來看,收益很大。因為她自己讀了這個寄宿高中以後考到哥倫比亞大學,在大學的時候因為基礎打得好,只上了三年就大學畢業,省下一年的學費正好是七萬。上這個私立學校一共花了十二萬,舅舅掏一半我們掏一半,所以少上一年大學這個七萬塊錢省下來,就等於她高中的學費沒交。

我是怎麼把4個女兒都培養進名校的?從我高考落榜開始說起

由於她在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和體育成績都非常優秀,畢業了以後被花旗銀行前臺股票的工作錄取。這樣她工作三年以後攢下的錢遠遠都不止這個七萬塊錢,一年二十多萬的年薪。所以我覺得這筆教育投資是很值得,收效也是很大的。

上私立學校以後不僅老二自己受益,而且讓我這個做教育的媽媽,除了瞭解公立教育之外,也能夠學到私立高中的教育方法。姐姐妹妹們也從她的體驗中,聽到學到不少。

老大放棄六萬六的獎學金,讀康奈爾的法學院

老大在大學畢業以後考法學院的研究生,因為將來想當律師,聖路易斯市的華盛頓大學錄取她了,給她一年兩萬二的獎學金,三年就是六萬六。讀法學院是三年,當時一年的學費差不多是七萬,六萬六就等於差不多一年的學費,如果拿到這六萬六的獎學金,她三年就等於交了兩年的錢,我們就覺著挺高興的,她去學校看了以後把學習的定金交了,把租房子的定金也交了,高高興興地準備入學。

沒想到她大學畢業那一天,接到康納爾法學院的通知,說我們決定錄取你。康奈爾法學院因為學學校好,不給獎學金的,三年下來就是二十一萬,華盛頓大學這邊只需要十四萬。

全家商量的時候,爸爸和老大說,我們還是放棄華盛頓大學六萬六的獎學金,我們決定去讀康納爾的法學院,我也堅決支持她們兩個的決定。別人也不太理解,說幹嘛你們要多花這麼多錢。

我是怎麼把4個女兒都培養進名校的?從我高考落榜開始說起

兩年之後,老大法學院畢業找工作的時候,正趕那一年很難找到律師的工作。她發過很多個人簡歷給各個律師事務所,其中的一間事務所當中有康奈爾的校友,結果這個校友就幫她組織面談,過了一星期她就被錄取了。這個律師事務所是在華爾街非常好的一個律師事務所。她進去之後辦了二十五個公司併購的案子。兩年半之後,她順利跳槽到一家排名前十四的一家事務所裡。

所以呢,我們後來想起來就說,她畢業後工作的第一個律師事務所裡有五個從康奈爾大法學院招來的畢業生,從華盛頓大學畢業地只招了一名,那一名呢世家都是律師。所以她要真是上這個華盛頓大學那絕對進不了這家律師事務所,也沒有後來的這個跳槽,沒有這麼好的工作經驗。

家長不要患得患失,要滿足孩子學習的渴望

老三大學的時候是學土木工程。土木工程這個專業畢業以後也能掙不少錢,但她對建築設計非常感興趣。她在申請研究生時被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都錄取了,她最後上的是耶魯大學的建築設計系。

我是怎麼把4個女兒都培養進名校的?從我高考落榜開始說起

讀了兩年研究生以後,她面臨著兩個選擇:一是去建築設計院工作,二是繼續去羅馬、日本學習。在日本實習是沒有錢的,在建築設計院實習是有錢的,但是她覺得到日本去一下,在這個頂尖事務所裡頭真正做的是設計而不是雜活。

我們也支持她的想法,現在就是多投入一筆錢,將來她回到耶魯學習的時候,又有在國外工作的經驗,也有吸收日本比較有名的事務所裡的經驗,是希望自己的設計能更上一層樓,也是讓最後一年的學習更有意義。

可是這樣,我們還要提供她的路費、在日本的生活費,所以五千塊錢可能都不止。這筆投資我們還不知道將來會怎麼樣,但是我們還是覺著儘量不要患得患失,要滿足孩子們願意去學習的渴望。

因材施教,對這兩個孩子都是,老二特別渴望上私立學校,老大特別渴望上康奈爾的法學院,我們就按照她們不同的需要做的這筆投資,所以才有比較大的收益。如果要是孩子不願意,非要強行,也不會有好的效果。

如果孩子渴望這樣做,就會用自己最大的努力

老四今年上了一年大學以後,她自己特別努力,從過聖誕節放假她就開始找實習工作,大概申請了一百多個地方,因為大學一年級的新生一般都是找不到實習的,結果一百當中有一個回信,並且對她面談了三次,決定要她。

這是一個美國的音樂出版社財務部門,沒有工資,而且學校還要她出一千三百塊錢當作選一門課,這是學校的規定。這地方申請得這麼費勁,我們還是決定讓她去,就交這一千三百塊錢,另外她也想在紐約多學兩門課,這樣兩門課要兩千多塊錢,租房的租金加上學費,兩千多一門課再加一千三一個實習,再加兩千七的房子,一個夏天下來,我們要花一萬多塊錢。

老四特別希望自己能做這三件事,如果要是選兩門課一個實習的話,她就有機會三年畢業,三年畢業又是省七萬塊錢。即便她不能三年畢業,對她來說也是很值的。因為如果孩子渴望這樣做,就會用自己最大的努力。這個錢,短時間沒有回報,長時間也會對她有非常不同的意義。就讓她有一個不同的暑假吧。

因材施教,是要讓好鋼用在刀刃上

上面我只是用自己家裡的這四個孩子講了教育投資。在節骨眼兒上,要敢花錢,唯一的前提就是孩子有努力的願望。這樣才能夠有因材施教的土壤,讓這個錢,有一個可以生根發芽結果的土壤。

我是怎麼把4個女兒都培養進名校的?從我高考落榜開始說起

前面我也講了,我講的這些都是一家之談,都是我從我自己的體驗上,總結出教育投資是最大的、最好的投資。又用到孩子身上,對於孩子的投資,要好鋼用到刀刃上。前提條件,就是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有的孩子不需要,她不需要的時候你就不要給她,她需要的時候你就不要拒絕她,否則的話,她就是幹自己不願意乾的事情,這個就會事倍功半,錢也是這樣。

在大的節骨眼兒上,不光是我,很多家長也面臨選校、夏天給孩子上補習班的問題,這都是大筆的投資決定的時候。所以這個時候我給大家分享,我是怎麼決定的,我是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材施教。

老大老二都拒絕上補習班

文化課上,我有四個孩子,每個都不一樣,但答案是一樣的,文化課上的投資,最好的教育投資也是因材施教。我家老大上高中的時候,她拒絕補習,所以我們沒有上正經的SAT補習班,也沒有額外補習過數學,英文化學之類。

她是不是門門優秀,什麼都非常好呢?不是。她上高中的時數學也得過D,但是,她說我一定要自己努力抓上去,我不要補習,補習沒用。所以我們就沒給她補習,就是靠著學校教的這些內容。大概初中的時候她爸爸給她補習過一段兒數學。這是老大的文化課經驗。

老大不願意補習,所以我們也不去強求。如果我們強行讓她去補習,又浪費她的時間,又浪費錢也收不到效果。

老二也沒有補習過。原因和老大不一樣,因為她上的是私立高中,教育資源已經非常好了。但是她還是想額外學習。她自己沒有提出來要補習,所以她自己基本上暑假回家以後都是自己在加勁兒自學。她也說出了她說我不要補習了,我已經花了很多錢了,所以她自己學SAT,考了兩千三百五十。

四千美元,換來老三的十五萬獎學金

到老三就有點不同了,老三一開始也說不補習。而老三自己在家裡考SAT,結果考的兩千分,兩千一百分都不夠。她說我再考一次。直到轉年三月份考,只多了十分。她這時候就著急了,她說:兩個姐姐都考兩千三百分。我考這個分進不了好學校,媽媽你趕快給我找一個補習老師,我一定好好學習。

這時候正好是2010年,我們學校,因為零八年經濟蕭條導致一零年的教育經費削減,我這個副校長的位置一下就給削減下去了,我就等於沒有工作了。

這時候老三說要上補習班,我說好我給你去找。找到老師後,老師說我們補習班給三年級學生的都結束了,人家都考完了,都考得很好了,我現在給她補習,只能一對一的補習。但一對一的補習就不是一個班五十塊錢,是一個小時一百塊錢。那我們也要補習。

我是怎麼把4個女兒都培養進名校的?從我高考落榜開始說起

於是老三就開始一個星期上四次課,一個星期就要花四百塊錢。從五月上到八月一共花了四千多塊錢。

後話說回來,三月份的時候我沒了工作,等五月份,又恢復了我的職位。我們學校的老師、家長、還有校長都給學區提意見,這樣學區九個副校長恢復了四個,我就是其中的一個。

老三這次特別努力,老師說她特別出色,結果第二年十月份考試,她又沒有太大的長進,我說你再考一次吧,她也說我要再考一次,結果她第二次考試漲了一百一十分。

這樣,她就考了兩千三百一十分,再把這個新的成績交上去以後,很多學校就錄取了她了,其中有一個學校叫Cooper Union,是紐約很好的一所工學院。這個學校錄取學生只有百分之七,但是進來了以後,四年的學費共計十五萬全免。

如果我們不花這四千塊錢給她補課,也就沒有這個機會,這個四千塊錢,相當於換來的是十五萬的獎學金。十五萬,我們現在給她了,她現在讀耶魯的研究生。學校給她兩萬獎學金,我們給她十五萬,就是她大學省下來的這十五萬學費,她正好可以讀完建築碩士還沒有揹債。

在補課這件事上,我們說因人而異,老大不補就不補,老二,也不要補。老三,剛開始不要補我們就不補,人家都開班了,問她要不要去她不要去後來她要去的時候,是一對一,貴,我們也給她去了。

現在看來也真是值了,要沒有這四千塊錢的補習,也進不了這個學校,得不到這十五萬的獎學金。後來她考研究生的時候,她的英文的程度也是很高的,這個英文的程度就是高中靠補習提高的。

我是怎麼把4個女兒都培養進名校的?從我高考落榜開始說起

高昂的補習成本,換來老四紮實的數學功底

老四上了一年私立高中,結果發現這個私立高中的數學,雖然是私立,可是比不上二姐的頂尖私立寄宿高中,她只是家附近的一個私立的天主教高中。這個學校各方面水平,還不如公立學校。所以老四就說我不要白花這個錢了,我要回到公立學校,我們說好那你要省這個錢我們當然支持了。

後來她回來以後發現數學根本跟不上。剛開始是個B,後來是B-。她說媽媽我有可能掉到C,就是日況欲下,這時候她說媽媽給我找個補習老師行不行。我發現我們同學都跟連老師上課。打聽到連老師的電話號碼,連老師說:我的學生都有班,都5人一組再也插不進來了,而且我從學生放學的三點到晚上十點,沒有一對一補課的時間。

我是怎麼把4個女兒都培養進名校的?從我高考落榜開始說起

那時候正好是冬天,經常下大雪。我就和老師商量,等到學校下大雪的時候給老四補課。老師答應了,但是一個小時要收一百八的學費。當時老三是一百我都有些接受不了,老四補課要一百八,我咬著牙把這筆錢交了。

就這樣,老四補課補了六次左右,她就從B -上到B +,A,A +,最後年終平均是個B +。如果她沒有補課,就考不上現在這個大學,即使考上大學,前面落下的功課也會像滾雪球一樣拖累著她,到後面越來越聽不懂。

上面的例子呢,我不僅講了重大投資,而且講了在學習上這個投資決定投不投,最重要的就是根據孩子的需要。

身體好,是使投資兌現的前提

另外我想談一談在體育上的投資。我們在體育上也花了不少錢。因為在上學校也好,學知識也好,將來幾十年之後最重要的是身體好,身體好這些投資才能兌現。

所以我們這四個小孩子小的時候都游泳,從三歲開始游泳,後來參加游泳隊比賽,高中時參加網球隊比賽。一個小時要付給網球教練六十塊錢的費用,還是請的不是特別貴的教練,一個夏天每個孩子也差不多要花一兩千塊錢。

我是怎麼把4個女兒都培養進名校的?從我高考落榜開始說起

不僅是學費,一個球拍子兩百塊,四百塊兩把;還有有的時候受傷了要看醫生,醫生要買藥,要買運動飲料,要買運動服,有的時候要出去打比賽,所以這個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這筆開支還是對孩子學習生活有效益。

老二上了大學是哥大壁球隊的隊長,被評為哥大十大優秀運動員之一。她除了學習好以外,因為她在運動方面的優秀成績,被花旗銀行最難的部門也就是股票交易部門錄取,花旗銀行在一篇報紙中說他們要的就是這種在體育上經過磨鍊,身經百戰有堅強意志的孩子。

老三在大學三年一直是網球隊的隊長,老四進了大學以後自己決定划船,她從來沒有劃過船但是她的進步非常快。教練和我說你這個孩子明年會有更好的成績。

任何投資都不會浪費

另外我們也在音樂方面吹黑管啊唱歌啊,高中四年也花了不少錢。這些都是這種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材施教的投資。給她們最好的教育,適合她們自己的教育吧。

教育上就花了這麼多錢,什麼地方不花錢呢?因為這種資源也不是無窮無盡的,人力資源也好財力資源也好時間也好都是有限的。

我們家沒有買大房子,也沒有開什麼好車,沒有什麼旅遊,就是帶孩子這二十多年當中有舍有取。把錢用到教育上,把錢用到孩子最希望,最渴望的地方。這樣才能讓投資有最好的效果。

今天給大家講的過程,也是我一個反思的過程。只要自己盡心盡力了,花最大力氣,下最大的本,有朝一日這些努力就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就像胡適說的一句話:任何的努力都不會白費的。我現在想說任何的投資都不會浪費的。


我是怎麼把4個女兒都培養進名校的?從我高考落榜開始說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