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航空機炮為什麼要釆用縮緣彈?是這樣嗎?

糯米糰QAQ


不是... 雖然我對航炮關注不多,但現代航炮我還真想不到有啥是用鎖緣彈的,基本都是無底緣或者底帶式彈殼

不過在二戰時候到是有縮緣的航炮彈,比如德國的MK108

它設計成縮緣的主要原因和它的自動原理、發射模式有關係。MK108是一種自由槍機原理的機炮,但自由槍機有個問題是閉鎖不牢,需要用非常厚重的槍機才行。這對於航炮而言不現實

因此MK108採用了提前擊發的形式,讓槍機在復位之前就提前擊發彈藥,當膛壓到達最高的時候,槍機還在復位前衝,從而抵消部分發射藥後坐。

然而這得讓槍機頭深入炮膛,如果要深入炮膛,那就只能將炮彈底緣縮小


瘋狗的輕武


確實有這回事兒,縮緣彈(rebated RB)屬於比較少見的彈藥,也確實在航炮中有相當多的應用,尤其是第一、二次世界大戰。航空機炮其實沒什麼使用縮緣彈的必然性,尤其是不改造彈徑的情況下,縮緣彈只能是一種設計習慣罷了,尤其是它採用了一戰的“前衝擊發自由槍機”技術。

最常見的應該是厄利孔的20mm機炮彈(Oerlikon 20 mm cannon),厄利孔20mm機關炮屬於該公司發家的老本,它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德國工程師萊因哈特·貝克(Reinhold Becke)開發,但直到戰後被瑞士厄利孔收購技術後才得以出名,繼而成為一代經典,至今仍然有國家在裝備這種機炮。

厄利孔20mm機炮使用的是20*72mmRB型彈藥,這是一種典型的縮緣彈。實際上厄利孔20mm機炮來自於一戰的貝克M2型20mm機關炮(Becker Type M2 20 mm),這種繼承關係讓厄利孔的子孫全都打上了縮緣彈的標記。

厄利孔的子孫後代實在太多,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厄利孔擴散到兩大陣營中成為標配,戰後又刷了波山寨潮,連我國都有仿製,縮緣彈也就跟著被傳播了出去。它們有FF、FFL、FFS三個型號,分別使用了20*72、20*101、20*110三個口徑,而二戰時德軍為戰鬥機設計了20mm MG/FF機炮,則使用了20*80mm的縮緣彈。

還有日本零式戰鬥機,它採用的就是仿自厄利孔機炮的九九式機炮,開始使用的是20*72mm的九九一式,普遍裝於零戰二一戰機,因為彈道下墜相當明顯,被人稱為“撒尿槍”,後來零戰五二等換裝了改自厄利孔FFL的九九二式,裝備了20*101mmRB彈藥。

如上圖,像20*72RB、20*80RB、20*101RB、20*110RB這些都是厄利孔縮緣彈,20*70RB則是貝克M2的炮彈,可以看出厄利孔家族縮緣血統之明顯。

法國西斯帕諾·絮扎二戰時仿製過厄利孔機炮,並進行了自己的一些改進,最後這些機炮成為英軍的標配,被大量運用在“噴火”戰機上,不過它們很快就將縮緣彈工藝給改了成了無緣彈,並且出了冊子以區分二者的區別。

其它的還有丹麥的麥德森20毫米機關炮,它們放大了自己的麥德森機槍,然後直接選用了厄利孔彈藥作為炮彈,也使用了縮緣彈設計。

總而言之,我們可以將大部分縮緣彈歸為厄利孔20mm炮技術擴散後帶來的影響,這其實是一種設計標準。這種風格對二戰德軍影響實在是大,後來萊茵金屬公司在製作航炮時,也使用了縮緣彈,比如MK108的30*90RB。

MK108堪稱德軍二戰的經典重型航炮,廣泛的裝備了各種德軍戰機,從BF-109到FW-190到HE219到ME262無所不裝,它們是德軍少有的能有效對付盟軍轟炸機的武器。

為什麼德軍如此崇尚祖傳秘方呢?這是因為適配縮緣彈的“前衝擊發自由槍機”足夠簡單,而德國人二戰前沒有多餘的資源和時間再設計新武器,總之他們認準了這條科技樹。

厄利孔縮緣彈的底緣形狀是為了匹配前衝擊發自由槍機而生,對,重點在“自由槍機”。相較於無緣彈而言,它們將槍機勾殼位置放到了更裡面,以適應那個簡單粗暴的“自由槍機”方案,簡直實誠的令人心酸。

所以,說白了這就是德國人的廉價解決方案,要不然怎麼現代厄利孔都改無緣彈了呢?


王司徒軍武百科


用的話有它的道理,我也不清楚[我想靜靜]


機械風雲吖


減小槍機直徑,縮小槍機尺寸,減小武器尺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