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病毒存在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一路向前0


病毒的存在的目的很簡單,其實就是為不停的感染宿主,但感染宿主並不是想殺死宿主,而是為了在合適的宿主體內進行復制繁殖,繁衍生息;

(病毒感染細胞)

病毒的進化其實是朝向,低毒力,強傳染性發展,因為病毒感染宿主後,並不是想殺死宿主,而是為了把宿主的身體當做自己的“家園”,並在“家園”利用宿主的細胞進行種群的繁殖以及擴大,同時又不停的去感染其它的宿主,創造新的家園,有些病毒甚至可以在“家園”中(宿主的身體)生存很多年,一旦宿主的身體死亡,病毒就將失去賴以生存的“家園”,所以從病毒的角度來說,它們並不希望宿主很快死亡,因此病毒的進化必須朝著低毒力發展,這樣不至於過度的向宿主索取,導致“家園”很快遭到破壞(宿主死亡)。同時不斷增強自己的傳染性,以便不停的尋找新的家園;

(病毒感染細胞)

這跟人類生活在地球上有一定的相似度,其實也可把人類看成是地球的“病毒”,而地球則是人類的“宿主”,人類之所以存在於地球上,就是利用地球上的資源,繁衍生息,人類並不想讓地球毀滅,因為地球毀滅,就意味著人類將失去生存的家園,這就必須需要求人類必須和地球和平共處,不能向大自然索取過多,過度的索取必將導致生活環境的破壞,20世紀由於人類過度的向大自然索取,導致地球環境的改變,比如大氣汙染,水汙染等,這些都時刻威脅著人類的生存,人類也認識到這個問題,也開始做出改變,治理水汙染,大氣汙染等(這個類似病毒的進化);同時人類也在不斷向外太空探索,希望有一天,地球毀滅,人類可找到新的家園(這個類似病毒的傳播感染,雖然在目前人類還尚未找的新的家園,但這是趨勢所在)

(大氣汙染)

(水汙染)

目前正在的流行的新冠狀病毒以及2003年的SARS,都是人類不遵守大自然的規律,過度對野生動物索取,導致病毒的“家園”遭到破壞,迫使他們從新尋找新的家園,這才出院感染的人類的情況,希望這次疫情過去之後,人類可以善待自己,善待野生動物;

(網圖侵刪)


醫匠


看過一篇文章,為什麼按照進化論的說法,非洲有了長頸鹿,就應該有長頸馬,長頸牛等,還有長頸鹿在脖子不斷變長過程中,就應該出現中頸鹿,就算死了也要留下化石,但是從來沒有相關報道。

那再次假設,很多年前,長頸鹿還是短脖子的時候,突然來了一個病毒。這個病毒不至死,只是改變了長頸鹿祖先的基因,導致脖子變的很長,然後中了病毒的長頸鹿經過長時間的生存適應,身體各方面適應了長脖子,就存活了下來。

這就是病毒進化論。

同理,應用到人身上,從猴子變化到人,如果單存達爾文進化論,就無法解釋為何沒有沒有猴子演變為人類各個時期的化石證據??

另外,基因突變的說法,理論上講每個時候人類基因都在發生著變異,但是我們能接觸到的基因變異都是有害的,如癌症,一些遺傳病,按照基因變異的不確定性,應該也有很多變異是能給人類生活帶來好處的,好像該種少之又少。

所以,病毒進化論,剛好彌補了自然進化論和基因突變的不足之處。


添添_380


從自然進化的角度來說,病毒雖然沒有自主意識,沒有思想,但根據生存法則,我認為病毒的終極目的是為了和宿主共生。就拿任何一個生命來說,沒有誰願意把自己作死,或者作滅絕。你可能會認為病毒並不是生命,沒有所謂的生命特徵,但一個東西是不是生命也是我們人類定義的。下面我就說下我的觀點:

病毒和細菌有著不同的生存策略

自然界的任何有機體,在生物的層面上最基本的組成成分是細胞,也就是說,不管是任何一種動物、植物只要是我們眼睛能看到的生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而我們也認為細菌是一種單細胞生物,它們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器等一系列完整的細胞系統,可以進行獨立的新陳代謝,需要通過一定的方式去獲取食物或者能量,供自己生存並且繁衍,當然吃東西也要排洩,這聽起來就跟一個生命是一樣的。

而細菌獲取食物或者能量的方式也比較廣泛,它們可以在適合的環境下獨立的存活並且繁殖,它們也可以選擇寄生在生物體內與之共存,例如,我們人體中就含有大量的細菌,這些細菌在我們身體內獲取能量,繁殖自己,但也幫助我們身體正常運轉。就像我們僱傭的長工一樣。

因此這種具有生命的單細胞生物,對我們來說比較溫和,它們不會主動迫害我們身體內的細胞,無非就是我們給它們分點能量就行。但是也有部分細菌性子比較烈,它們在我們的身體內不幹正事,反而排洩分泌一些有害物質,而且為了大量繁殖自己瘋狂索取能量,那我們的免疫系統肯定就不會放過這樣的細菌,於是就開始了一場保衛戰,我們的身體就生病了。但細菌作為一種生命體很容易被殺死,只要一些對它們來說有毒的物質只要切斷其細胞內任何一個生化反應,細菌都會死亡,因此細菌對我們危險不大,而且有益細菌還比較多。

而病毒這種東西,天生就是個窮光蛋類型的強盜,它不是細胞,不具有細胞的整體特徵,只是一個DNA或者RNA的遺傳片段,外面再包裹一層蛋白質外衣。它們不消耗能量、不用吃飯、沒有新陳代謝、當然也不排洩,就是什麼也不會!因此不能獨自生存和繁衍,在外界環境很快就會失去活性,因此我們認為它就是一個物質顆粒,沒有生命特徵。但是隻要它找到合適的受體細胞後,就會利用自己的蛋白質外衣騙過細胞,與細胞受體結合,然後將自己的DNA或RNA釋放到細胞內,並劫持細胞功能,為其所用。來複制更多的病毒。

也就是說,它們什麼也不會幹,也懶得幹,自己一窮二白只能當強盜,只能去劫持宿主的細胞(蛋白質工廠)來繁衍自己。等這些病毒充滿單個細胞後有些病毒甚至會撐破細胞直接將細胞殺死,有些會產生溶解酶分解細胞膜,跑出去感染其他正常細胞。而這些病毒在感染生物體後,生物體會釋放大量的細胞因子(炎症因子)來激活免疫系統和調配免疫細胞大量的聚集在受感染的地方,免疫細胞會吞噬受感染的細胞,而感染的後期會發生極端的免疫系統攻擊就是“細胞因子風暴”,讓免疫系統對身體發出強烈的攻擊,這是一種殺敵一百自損三千的攻擊方式,最後就導致了生物體的死亡。當然生物體死後,病毒沒有了宿主,也會死亡。

可問題是,病毒為何要這麼幹?它的目的是什麼?

難道好好地和宿主細胞共生不好嗎?

通過上文可以看出,細菌和病毒這兩種東西的生存策略不同,但它們都是在生命早期階段進化出來的,只是走了不同的進化方向。細菌選擇保留更多的細胞特徵來獨立完成獲取能量和複製的過程,而病毒卻選擇了另外一種更極端的寄宿細胞的方式來生存和複製。

我們說病毒在脫離宿主後沒有生命,在寄宿後卻變現出了生命的特徵,這就跟植物的種子一樣,你拿一粒豆子會認為它沒有生命,但你將它種在土裡或是寄宿在土裡,它就能發芽變成植物,它就有了生命。因此我認為病毒是一種沒有被我們準確定義的生命。

還有我們認為病毒是有害的,它們可以快速的殺死宿主,而脫離宿主後就是死亡,那病毒存在了幾億年為何現在都沒有滅亡呢?這隻能說明,病毒現在依然大量存在於各種野生宿主身上,並和它們已經和平共存了。任何一個能迅速殺死宿主的病毒,都不利於繁殖和傳播。這點好理解吧,也就是說一個病毒感染宿主,它要為自己的繁殖和傳播爭取更大的有利條件,當然它們沒有思想,想不到這一點,那它們是怎麼做的?

我們直到病毒的遺傳物質有DNA和RNA,這兩種遺傳物質中,RNA更具有優勢,這種病毒最狡猾,傳播性最強,因為單鏈的RNA很容易在複製的過程中發生錯誤,錯誤就意味著變異,變異就意味這種病毒能夠逃避生物體免疫系統的攻擊,有更長的潛伏時間甚至可以和生物體在繁衍的過程中相互適應。

這就是為什麼大量的病毒存在於它們的天然宿主身上一點事都沒有,而到了人身上就變得凶神惡煞,直接要命,因為我們機體內的免疫系統之前就沒見過這玩意,就表現出了極強的應急反應。當然在人身上進化最成功的病毒就是艾滋病,它們潛伏的長,而且和我們共存的時間也長,宿主活的時間越長病毒活的就越久,並且傳播出去的可能就越大。這不正適應了進化的方向麼:活下去










磁性好聲音VS雲峰


病毒是一種沒有意識的生物(有爭議,美國課本認為病毒為非生物,因為沒有新陳代謝;現在我們暫認為它是一種生物,政治立場要對)他們結構簡單、不具意識,是一種低等生物,因此並沒有什麼目標。

病毒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可以適應環境並自我複製(進化),使自己的遺傳物質保留下來(生物本能:繁衍)。

病毒是一種完全的細胞內寄生生物,不要想那麼複雜,病毒根本不在乎宿主的存續,只是有時候釋放子代的時會對宿主有很大傷害,很多宿主挺不過去,掛了;

舉個例子,對於人來說,最典型的是流感病毒和狂犬病毒。基本上感染狂犬病毒之後只有死路一條,但是患者的死亡卻並不是因為病毒感染的神經元細胞死亡引起的,大部分是類似呼吸等神經中樞的機能不正常而導致的個體死亡;而一般情況下,人很少因為尋常流感病毒死亡(很少)。

所以我認為,病毒存在並沒有目標,而是本能的繁衍進化。謝謝!



阿港趣生活


現在一切回答都只能是猜測,確切地說到目前為此,誰也無法準確弄清冠狀病毒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引子

從第一次冠狀病毒侵襲人類到現在也就幾十年時間,並且一直處於變異中,每次跟每次也並不完全一樣,我們對它的認知還很有限,我們現在只能從它的進化演變過程找到一些規律的東西為我們所用,但冠狀病毒的終極目標是什麼?再好的回答也只能是猜思,因為確切地說誰也不知道它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冠狀病毒的遺傳進化特性

目前在我們還無法確切知道冠狀病毒從何而來,要到那裡去,最終目標是什麼的情況下,只能通過它的發展規律、遺傳進化特性上去儘量多的發展一些它的蛛絲馬跡,為我們從更深層次認識它,最終剝離出它的真面目尋找到一條出路。

從我們目前對冠狀病毒所瞭解的有限信息可以知道,冠狀病毒在其遺傳進化過程中具有以下持性:

一,冠狀病毒是一個外套膜的正鏈單股RNA病毒,也就是說所發現的冠狀病毒的基因組幾乎均為RNA,在遺傳上多呈現為RNA而不是DNA,與DNA相比相對比較溫和。

二,跨物種傳播。不同物種或同一物種的不同個體,對某一特定冠狀病毒的敏感性各有不同。在某一時期,宿主的進化更有利於病毒獲得跨過種屬界限的能力。在某一特定病毒種屬範圍內的不同,病毒或毒株識別新宿主細胞受體的能力不同,或者在新宿主不同個體間傳播的能力不同,而不成功的傳遞會導致流產和感染。因此為了適應在不同宿主細胞中增殖,病毒可能會發生更多的基因突變。

三,基因的突變。RNA病毒在跨物種傳播過程中,由於不同物種和同一物種的個體不同,病毒首先就要有足夠的適應性,為了適應新的宿主,基因突變就成了它的本性。RNA病毒的高突變率明顯有利於增強它們的適應性,但是所有的RNA 病毒是否都同等的具備這種特性?即如果機會均等,是否所有的RNA病毒都同樣的可跨越種屬界限?還不是很明確,但已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一些特異性的進化障礙使某些RNA病毒比其它病毒更容易改變。

四,突變的侷限性。已有證據表明:RNA病毒高突變率限制了基因組的大小,其基因組序列明顯小於DNA,從而限制了RNA病毒的進化速率。特別是基因組較小意味著同一序列區段有時不得不編碼多種功能的蛋白,從而使突變可能導致非常複雜的適應能力變化。

五,高傳染性和高致病性。這個已經被我們所經歷的SARS和這次的新冠肺炎所證實,目前多數認為其高傳染性和高致病性可能就是因為對人類這個宿主的高度不適應而產生基因突變所致。

病毒存在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我們大致應該知道,RNA病毒最原始的初衷及目的為了繁殖及進化自己。而由冠狀病毒的遺傳進化特性我們也可以明白,病毒的終極目標肯定不是希望我們人類成為它的新宿主,因為它無法適當我們,我們顯然也適應不了它在我們身體的存在。同時顯然也不是為了故意侵襲或者消滅我們,一來那就等於同歸於盡,顯然不符合的目的;二來如果要於我們同歸於盡,它完全可以慢慢的演變積蓄足夠的力量而一舉暴發,而不是一次又一次這麼急著跨物種傳播。

那麼你說病毒存在的終極目標是什麼呢?我賴得猜也猜不出來,只能把這些事實告訴大家。


yc老楊話養生


首先聲明,本人不是科研工作者,也不是任何什麼“家”。自知人微言輕,只是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發表一些愚見,如有不盡不妥之處,請大家諒解。

其實首先我們應該明白的是,地球經過46億年孕育出若干物種,人類已知的也就3000多萬,在未知領域還有很多。而這麼多物種和人類都共處在同一個家園,人類總是想去探知,探知的目的就是征服,就是主宰!我們都知道,任何物種之所以進化,就是為了要頑強的生存,就是為了要與天敵抗衡,確保繁衍生息。人類既然都想抗衡病毒和生老病死,病毒和其它物種又何嘗不是想要在罅隙裡面求生存呢?大家都知道,在活殺牲口的時候,因為生物的本能恐懼,生物體本身會產生應激反應,從而導致自身體內產生大量毒素,這樣的毒素單純的暫時不足以使人患病,但如果這些毒素在和病毒宿主體內的病毒再融合呢?會不會令病毒就產生變異呢?這些我們都不得而知。

人類作為食物鏈頂端的物種,作為有高級思維的物種,在這個自然界已經擁有了太多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們之所以擁有情感和邏輯能力,不是為了讓我們恣意妄為的去虐殺和剝奪其它物種的生命,而是讓我們更能清楚的辨別益與害的真相,讓我們能與周圍的“鄰居們”和睦的相處!我們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也應該致力於營造其它物種的生存環境,大自然有它自己的一套生態環境和循環,為何非要人為的違逆和改變?其實人類自認為高高在上,也不盡然,在病毒和自然災害面前,人類可謂力不從心!然而,這也是人最不願意承認的殘酷事實和自然現象!出現一個,人類對付一個,面對層出不窮的病毒攻擊,我們要做的不是僅僅靠人為的方式去改變,也要靠其它物種去吸收,去平衡。所謂相生相剋,蝙蝠,穿山甲,果子狸,它們都沒有想過將病毒傳染給人類,而是自然的將病毒封印在自己體內,它們就是部分病毒的剋星,但偏偏人類就是要去打開潘多拉魔盒,要憑藉一己之力去抗衡所有物種,我只想說,這叫自取滅亡!

最後我想說的是,病毒存在的終極目標和所有物種都一樣,要生存,要進化,要繁衍!而人類要做好的,不是去主動探知(我指的是不主動去侵犯其它物種),不要去逼迫病毒進化,不要去主動接觸病毒,就像國與國之間不主動入侵一樣,而是在捍衛自己家園的同時,學會怎樣去尊重生命,遵從自然法則!


貓貓蚊㊖™⁶⁶⁶₆₆₆


病毒存在的最終目標就是繁衍生息,跟地球上的人類和其他生物一樣,只是不想滅絕而已。

人類首次發現病毒

人類首次發現病毒是19世紀末,當時人們已經發明瞭阻擋細菌的過濾器,用過濾器來阻擋液體中的細菌。但是在1982年一位俄國的植物生理學家在研究菸草花葉病的時候,發現菸葉汁用了過濾器後,擦在沒有病毒菸葉上,還能使菸葉生病,由此推斷還有比細菌更小的微生物存在。1939年,科學家們通過顯微鏡第一次看到的菸草花葉病毒的樣子。並且給它取名為病毒。

病毒、細菌和人類還有其他動物一樣,共同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病毒的結構非常簡單,就是一團蛋白質裹著自己的遺傳物質,就這麼簡單,體積非常小,要比細菌還要小得多。數量非常的驚人,幾乎地球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找得到病毒的蹤跡。

病毒的複製需要宿主

病毒不能自己完成複製,必須依靠生病體才能生存和複製。病毒感染動物或者人類的目的就是為了生存和複製,至於宿主怎麼樣,病毒不會管,因他們已經複製成功,可以尋找下一個宿主。病毒在感染宿主的時候到底有沒有感受過宿主的感受,這都不重要,因為它們並沒有想過與宿主長期共存,只是短暫的利用宿主來完成自己的複製,進行自己的傳宗接待。

病毒不僅會侵襲動物和人類,也會侵襲細菌。想象一下,如果世界上沒有病毒的話,將會被細菌統治世界。病毒在地球上還有這其他的作用,就是加速的生命演化的過程。也許在病毒的複製過程中,科學家們可以找到治療疾病的方法。

病毒存在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病毒的最終目標,就是為了自己不在地球上消失。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如有不妥敬請斧正,圖片源自網絡,侵權告知刪除

中藥師說健康


終極目標是毀滅人類,這也是自然規律跟幾十億年前的恐龍時代一樣。

其實進些年曾經有科學家已經研究出來了,在最近幾十年人類或地球將會毀滅,

當時那些科學家也不怎麼相信,因為現在人類社會那麼發達一般情況下是不可能的毀滅的,只是用哪一種方式毀滅還不清楚。


夢想歌聲


我不是學醫的,我對病毒瞭解也不太深,但是我想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去解讀,不知道這樣的看法可不可以,僅供大家商榷和批評之用。

道德經裡面有這麼一句話,萬物負陰而抱陽。

我想病毒也是萬物之一,所以它肯定也是負陰而抱陽。消滅病毒自然是破壞病毒自身的陰陽平衡,它自然就消失掉。這是從病毒本身的角度去看。

如果我們把視角再往上提一下,那麼我們就可能會發現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病毒肯定會和其他某個東西又是共同組成一個陰陽平衡。

如果從這一個角度去看你將病毒完全消滅掉,就可能會破壞掉更高一級層次的陰陽平衡。這就好比一輛急速行駛的平穩的列車,你突然給他踩了急剎車,或突然掉了一個關鍵的零件,出現顛簸是肯定的,出現翻車也是大概率的事情。

還有一種情況病毒它不斷的演變,然後不斷的強化。假設病毒為陰,另外跟它對應的東西為陽的話。

等於說病毒終極演化的目標就是破壞了這一種陰陽平衡,我們都知道孤陽不長,孤陰不生。所以病毒它終極演化的目標就是把自己給毀滅掉。

同樣道理,如果人將全部病毒都消滅了,等於也是破壞了整個陰陽平衡。

知常容想病毒它不會這麼傻,人也不會這麼笨。

大家都會考慮一種平衡,一種陰陽平衡來維持雙方的共同生存。

所以我想人類研究病毒並不是把它徹底消滅,而是掌握一種怎麼樣把它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以實現陰陽平衡,這應該是人們對待病毒的態度。

事實上人類利用疫苗或其他手段消滅或隔絕了好些種病毒。但實際上新病毒依舊會層出不窮,就像有些物種不斷消失掉,但是也有新的物種不斷的產生,所謂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聊的就是一種陰陽平衡。

當你的水平提高的時候,其實是在逼著病毒進化,醫療水平越高,病毒進化的能力越強。

怎麼樣保持一個合理的平衡是我們著重要思考的話題。

知止,是《道德經》中的一個重要的觀點。

以上就是知常容對病毒的終極進化目標的看法。


知常容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什麼是病毒?

病毒的概念:

病毒是一種沒有細胞結構的特殊生物。它們的結構非常簡單,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病毒不能獨立生存,必須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細胞內,一旦離開活細胞可就不表現任何生命活動跡象。病毒是一種介於非生命體與生命體之間的特殊生物體,只有進入細胞中,才具有生命力。

病毒是一種非細胞生命形態,它由一個核酸長鏈和蛋白質外殼構成,病毒沒有自己的代謝機構,沒有酶系統。因此病毒離開了宿主細胞,就成了沒有任何生命活動、也不能獨立自我繁殖的化學物質。它的複製、轉錄、和轉譯的能力都是在宿主細胞中進行,當它進入宿主細胞後,它就可以利用細胞中的物質和能量完成生命活動,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遺傳信息產生和它一樣的新一代病毒。

病毒的生存之道:

病毒,它不是細胞,不具有細胞的整體特徵,只是一個DNA或者RNA的遺傳片段,外面再包裹一層蛋白質外衣。它們不消耗能量、不用吃飯、沒有新陳代謝、當然也不排洩,就是什麼也不會!因此不能獨自生存和繁衍,在外界環境很快就會失去活性,因此我們認為它就是一個物質顆粒,沒有生命特徵。但是隻要它找到合適的受體細胞後,就會利用自己的蛋白質外衣騙過細胞,與細胞受體結合,然後將自己的DNA或RNA釋放到細胞內,

並劫持細胞功能,為其所用。來複制更多的病毒。它通過劫持宿主的細胞(蛋白質工廠)來繁衍自己。等這些病毒充滿單個細胞後有些病毒甚至會撐破細胞直接將細胞殺死,有些會產生溶解酶分解細胞膜,跑出去感染其他正常細胞。而這些病毒在感染生物體後,生物體會釋放大量的細胞因子(炎症因子)來激活免疫系統和調配免疫細胞大量的聚集在受感染的地方,免疫細胞會吞噬受感染的細胞,而感染的後期會發生極端的免疫系統攻擊就是“細胞因子風暴”,讓免疫系統對身體發出強烈的攻擊,這是一種殺敵一百自損三千的攻擊方式,最後就導致了生物體的死亡。當然生物體死後,病毒沒有了宿主,也會死亡。

病毒的終極目標:

任何一種生物的終極目標,無外乎就是要想在地球上生存下來,儘量讓自己的種群在地球上存續下去,病毒當然也不例外。要達到這個目標主有兩種方法,一是永恆的生命,二是繁衍後代,就目前來看,似乎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採用的都是第二種方法。為了繁衍後代,病毒採用的策略是,入侵宿主的細胞,然後利用宿主細胞的力量來進行復制和傳播,而它們對宿主產生的傷害,其實只是這個過程的副作用而已。

我們通常都會覺得病毒在不斷地進化,以便更有效地對某種特定的宿主發動攻擊,這讓病毒看上去非常智能。但實際上病毒進化的本質是,病毒個體在複製遺傳信息的過程出現了錯誤而產生的變異。

因為病毒的複製量很大,所以它們的“後代”就會產生各式各樣的變異,從而具備了不同的性狀,在這些性狀中,只有極少數能夠更好地幫助病毒生存和傳播的才會保留下去,並且在後續的複製過程中“發揚光大”,而其他的則會漸漸消亡。這就是我們所看到的“病毒越來越狡猾”的真正原因。

一直以來病毒都改變不了需要依靠宿主—細胞來維持生存以及繁殖這一個特性,所以我們從這個意義上面來說,病毒的終極目的其實就是為了與宿主共生的,因為宿主如果死亡,病毒也就會隨之死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