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何看待STEMI患者的120分鐘原則?|融會“冠”通

如何看待STEMI患者的120分鐘原則?|融會“冠”通

導語:無論在ESC還是中國的STEMI指南中,均推薦在120分鐘內如果來得及完成PCI則pPCI(primary PCI),但如果來不及則先溶栓。這個120分鐘是怎麼來的?在實際情況中如何靈活使用120分鐘原則?

120分鐘原則的來歷

溶栓療法與PCI雖然都出現於20世紀70年代後期,但溶栓用於STEMI的歷史要比PCI更悠久,需要有理由才能讓pPCI替代溶栓的優先位置。2003年Lancet上發表的一項納入23個隨機研究的薈萃分析提供了紮實的依據,發現pPCI相比溶栓可以減少所有缺血終點。但之前這些隨機研究存在的問題在於患者從隨機到pPCI的時間較短,而在實際情況下由於需要轉運,時間可能會很長,導致pPCI相比溶栓的優勢減小。 如何選擇取決於轉運需要的時間,2011年Circulation上的一項研究是目前120分鐘原則的來源。這項研究使用美國國家心梗註冊表的數據,納入了近2萬名STEMI患者,所有患者均在發病12小時內,通過傾向性匹配分析轉運pPCI和就地溶栓治療,以及pPCI延遲(定義為Door-to-balloon時間減去Door-to-needle時間)對院內死亡的影響。研究發現,隨著轉運pPCI所需的時間延長,pPCI相比就地溶栓治療的優勢逐漸縮小(圖1)。在進行迴歸分析後,如果以院內死亡作為終點,就地溶栓優於轉運pPCI的延遲時間節點為121分鐘後(圖2);如果以院內死亡+再發心梗+卒中作為複合終點,溶栓優於pPCI的延遲時間節點為158分鐘後。也有一些研究提出過其他的時間節點(比如60分鐘或110分鐘),但並未被廣泛接受。

如何看待STEMI患者的120分钟原则?|融会“冠”通

圖1 不同延遲時間,pPCI相比溶栓的獲益不同

如何看待STEMI患者的120分钟原则?|融会“冠”通

圖2 如果轉運PCI延遲超過121分鐘後,就地溶栓優於pPCI

但在這項研究所處的時代,溶栓後24小時內PCI仍不是常規要求,這就導致了研究中的溶栓患者相比當代溶栓患者預後差,因此120分鐘原則在當代是否仍然適合產生了爭議。

120分鐘原則的當代探索

最近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的一項研究為我們展示了當代的120分鐘原則。這項研究使用的是法國國家心梗註冊表的數據,儘管目前指南建議延遲時間>120分鐘時應該首選溶栓,但法國仍然有28%的STEMI患者pPCI延遲時間>120分鐘,其餘44%的患者接受了及時的pPCI、28%的患者接受了溶栓。不遵循指南的原因可能是對時間估計的不準確,也可能是擔心溶栓後PCI的風險,總之超過四分之一的患者沒能及時pPCI也未接受溶栓。在經過傾向評分匹配後,及時pPCI的患者與溶栓患者的5年生存率相同,均遠遠高於延遲pPCI患者(圖3)。如果使用死亡+再發心梗+卒中複合終點,及時pPCI與溶栓仍效果相似,但延遲pPCI相比溶栓增加46%的風險。

如何看待STEMI患者的120分钟原则?|融会“冠”通

圖3 生存率:及時pPCI vs. 延遲pPCI vs. 溶栓後PCI

這項研究不僅說明120分鐘內pPCI的重要性,也再次提示應該積極溶栓。無獨有偶,近年其它研究也支持積極溶栓,甚至支持將120分鐘的界值縮小。2013年的STREAM研究將發病3小時內且1小時內無法接受pPCI的1915名患者分為等待pPCI與溶栓兩種策略,pPCI組的中位延遲時間為78分鐘,主要終點設置為30日內死亡+休克+充血性心衰+再發心梗複合終點,發現pPCI與直接溶栓的主要終點類似。這項研究中溶栓的問題在於顱內出血風險稍高(1.0% vs. 0.2%, p=0.04),但在試驗後期降低>75歲患者的溶栓劑劑量後顱內出血風險恢復到與pPCI同一水平(0.5% vs. 0.3%, p=0.45),同時溶栓並未增加其他部位出血的風險。2017年的EARLY-MYO研究納入了344名發病6小時內,但在90分鐘內無法開通罪犯血管的低危患者,分為等待pPCI組與半量溶栓組,主要終點設置為PCI 60分鐘後造影及心電圖的恢復率,也同時評估了左室功能、梗死大小、臨床事件等次要終點,pPCI組中位延遲110分鐘。儘管再灌注主要終點在溶栓組明顯高於pPCI組(34.2% vs. 22.8%, p=0.022)會受到溶栓組PCI更晚的影響(隨機後521分鐘 vs. 110分鐘, p<0.001),但左室功能、梗死大小、臨床事件等次要終點在兩組間相似至少證明溶栓不劣於pPCI。

溶栓後PCI的顧慮

第一個顧慮是出血。此前曾經存在“易化PCI”的提法,描述的是在PCI前先使用溶栓藥物開通血管,但因為缺血終點不減少、出血風險增高的原因沒能成為常規做法。究其原因,可能與溶栓後太早進行PCI有關,並且藥物劑量也存在調整空間。在上面提到的STREAM研究中,2種策略保證了出血風險不增加,其一是溶栓後中位時間17小時才進行PCI,其二是對於出血風險高的75歲以上患者減半使用溶栓藥物。在EARLY-MYO研究中同樣保證了良好的溶栓至PCI間隔(約7小時)並調整了溶栓藥物劑量(半量),因此也未增加嚴重出血事件的風險。另外,普遍使用的橈動脈入路也降低了出血風險。

第二個顧慮是血栓。使用溶栓藥物後反而容易形成血栓,甚至可能導致PCI術中血栓形成。目前的指南推薦在溶栓後使用抗凝藥物,而且現在普遍使用P2Y12抑制劑與阿司匹林雙聯抗血小板,再加上溶栓與PCI之間合理的間隔,在近期的研究中並沒有出現血栓事件增加。

靈活看待120分鐘原則

如果能精準計算STEMI患者的pPCI延遲時間,當然可以嚴格遵守目前指南的120分鐘原則以決定患者選擇pPCI或溶栓。但實際應用中的問題在於時間經常無法精準掌握,一方面有證據認為溶栓相比早於120分鐘的pPCI療效類似,另一方面pPCI延遲後預後不佳,因此在時間無法精準掌控時不妨積極溶栓。同時,合理選擇藥物(儘量選纖維蛋白特異性藥物)與劑量(出血高危時減量)、合理選擇溶栓至PCI延遲時間(2-24小時)可以降低溶栓帶來的風險,減少積極溶栓的後顧之憂。

參考文獻:

[1] Keeley E C, Boura J A, Grines C L. Primary angioplasty versus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quantitative review of 23 randomised trials[J]. Lancet. 2003; 361(9351): 13-20.

[2] Pinto D S, Frederick P D, Chakrabarti A K, et al. Benefit of transferring ST-segmen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fo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compared with administration of onsite fibrinolytic declines as delays increase[J]. Circulation. 2011; 124(23): 2512-2521.

[3] Ibanez B, James S, Agewall S, et al. 2017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J].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8; 39(2): 119-177.

[4] Danchin N, Popovic B, Puymirat E, et al. Five-year outcomes following timely primary percutaneous intervention, late primary percutaneous intervention, or a pharmaco-invasive strategy i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 FAST-MI programme[J].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0; 41(7): 858-866.

[5] Armstrong P W, Gershlick A H, Goldstein P, et al. Fibrinolysis or primary PCI i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 N Engl J Med. 2013; 368: 1379-1387.

[6] Pu J, Ding S, Ge H,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 Pharmaco-Invasive Strategy With Half-Dose Alteplase Versus Primary Angioplasty in ST-Segmen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EARLY-MYO Trial (Early Routine Catheterization After Alteplase Fibrinolysis Versus Primary PCI in Acute ST-Segmen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 Circulation. 2017; 136(16): 1462-1473.

[7] Simina, Crişan, Antoniu, et al. Current Perspectives in Facilitated Angioplasty.[J]. American journal of therapeutics, 2019.

如何看待STEMI患者的120分钟原则?|融会“冠”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