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是什麼抹殺了我們的“瓦罐”情?

是什麼抹殺了我們的“瓦罐”情?

國內旅行車為什麼叫好不叫座

是什么抹杀了我们的“瓦罐”情?
是什么抹杀了我们的“瓦罐”情?

比如,先看歷史原因。最早引入國內的瓦罐車型很少,更多都是三箱車型。比如奧迪100、虎頭奔這類的。

是什么抹杀了我们的“瓦罐”情?

能看到的只有標誌505SW、桑塔納旅行的不多車型。

是什么抹杀了我们的“瓦罐”情?

所以國內消費者在最早的認知上形成了旅行車沒有三廂車高檔的先入為主的看法。

其次,同樣一款車型,旅行款的售價要比三廂款貴出20%左右,性價比方面不高。

是什么抹杀了我们的“瓦罐”情?

回想邁騰B7旅行版,全鹵素燈組的低配版都要30多萬,比同期的邁騰中高配還要貴近10萬塊錢。

是什么抹杀了我们的“瓦罐”情?

5系旅行版的落地價更是奔著60萬去了

是什么抹杀了我们的“瓦罐”情?

貴不說,選擇還少。除了進口品牌的數得上名字的一票知名旅行車,比如A6 avant /allroad 奔馳E系旅行 寶馬5系旅行。剩下一票的合資品牌基本都忌憚於銷量問題,不敢引入旅行車。更不用提脆弱的自主品牌了。

而我認為這些都不是最主要原因。

究其根源,還是國內的環境不對。

我們先看幾張圖

是什么抹杀了我们的“瓦罐”情?是什么抹杀了我们的“瓦罐”情?
是什么抹杀了我们的“瓦罐”情?

同樣是一款旅行車,放在歐洲靜謐的小鎮道路,或者風景綺麗的歐洲山道上,給人整體的感覺和諧舒適、有調性,彷彿旅行車就應該放在那個地方。你同樣把一大堆SUV放在那裡,可能看起來就有些怪了。

但國內不是。

是什么抹杀了我们的“瓦罐”情?

曾經有人問我,作為汽車編輯,出差那麼多,最喜歡國內哪個城市。

一時間我答不出來。就我個人感受,除了各地機場有點特色,剩下90%的城市長得都一樣,沒什麼特色可言。彷彿每個城市的建築設計師都是一個人。

要不就是醜出天際

是什么抹杀了我们的“瓦罐”情?是什么抹杀了我们的“瓦罐”情?
是什么抹杀了我们的“瓦罐”情?

生、冷、硬,一切都為了高速的商業服務,比如每個城市的萬達廣場,和soho你能找出什麼太大分別麼?

缺少生活氣息和藝術質感,中國就是一個大工廠,一切都標準化。

是什么抹杀了我们的“瓦罐”情?

而旅行車不同,它一定是承載了歐洲那種浪漫主義,和豐富多彩的生活格調。

是什么抹杀了我们的“瓦罐”情?

沒有生活,要什麼wagon,談什麼旅行。這也正好解釋了為什麼旅行車在國內如此小眾,因為真的就是這麼一小撮人,最起碼他們心中還有對生活格調的嚮往。

是什么抹杀了我们的“瓦罐”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