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明年你還回廣州嗎

明年你還回廣州嗎

明年你還回廣州嗎

“ 沒關係,安穩睡去”


一。

那天晚上廣州突然降溫。

早上的時候穿一件襯衫還能應付,快下班時天卻灰了起來,在等車的那幾分鐘裡,突如其來的北風一直往領口裡鑽。

來這裡的第二年,久違的冬天感。

其實在最初的印象裡,廣州是沒有“冷”這個概念的,熱氣升騰的街頭上穿梭著一千四百萬常住人口,晝夜不息的霓虹燈裡有一年四季的忙碌。

但呆的時間久了,難免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前幾天和同事在公司吃午飯的時候,我一直沒有動筷子,他有點疑惑地把頭探了過來:“怎麼,這家口味不好?”

我搖了搖頭:“不是,我只是突然覺得,老吃外賣很沒意思。”

“那就去樓下餐館吃嘛。”說完這句話,他又把頭縮了回去。

“也是。”我很及時的結束了這次對話,因為有一種心裡的感覺我說不出口,那就是在吃了幾千份外賣之後,我突然很想念家裡做的那盤芋頭燜肉。

也許是快過年的原因,在那一刻,我看著辦公桌上逐漸涼掉的飯菜,在心裡默默問了自己一句:

“明年還回來嗎?”


明年你還回廣州嗎


二。


如果換做兩年前,回答這個問題可能只需要兩秒鐘的時間。

但在兩年之後,卻要考慮很久;

或者說,是需要考慮很多。

前段時間約了一個房產中介在廣州周邊轉了一圈。


雖然早就有所耳聞,但真正去了解行情的時候,還是會被巨大的落差感擊中。

當我們把車開到靠近佛山的地段時,他指著遠處新建的公寓又一次興高采烈地開口:


“就是這裡了,小戶型,出租方便,離地鐵站也不遠,去你公司的話只需要換乘兩次,兩個小時就到了,很方便……”

我沒有說話,也不覺得他口中的“很方便”有多少冷笑話的成分,只是在心裡默默地計算了一下首付和月供,然後小聲的說了一句:


“那就去看看吧。”

在整個看房的過程中,我的腦子裡一直在瞎想,關於手頭的積蓄,關於未來的發展,甚至都沒聽清楚走在我前面的那個人在說些什麼。

直到他拍了拍我的肩膀,示意我往窗外看:“對面就是萬達廣場,明年就完工了,以後這裡肯定比現在繁華,生活也會豐富很多的。”


我這才回過神來,仔細地看了一下樣板間的佈置,沙發、茶几、儲物間、臥室……有點俗套,但還算溫馨。


“原來所有的追求到最後,都是殊途同歸的。”


在開回廣州的路上,我一邊看著外面的人流,一邊在心裡想著。

明年你還回廣州嗎


三。

當我把這些感覺說給朋友聽的時候,他正在收拾行李。

我看了一眼他擺在桌子上的電腦,屏幕上是他剛寫好的房屋轉租信息,我側過身,給抱著一堆衣服走來的他騰了個地方:

“真走啊。”

“不然呢。”

“不回來了?”

“不回來了。”

可能他也覺得這樣的決定有些突然,停了片刻,又補充了幾句:“就像你剛剛說的那樣,人都是要有歸屬感的,我都28歲了,總要考慮一下以後吧。”

當他指著自己的下巴,用無奈的語氣說年齡的時候,我沒來由地想起了一段話:

“18歲的你很好,不是因為你,而是因為18歲。

28歲的你很好,那不是因為28歲,而是因為你。”

原來不知不覺間,我們都走到了需要給年齡賦值的階段。

即使像廣州這樣開放的城市,也不會給一個看不到起色的大齡員工太多包容。

所以年紀越大,我就越討厭受挫的感覺,畢竟大部分人都因此耗盡了心氣。

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因為不斷受挫而變更厲害的人嗎?

當然有。

不過那些人從不認為自己有過什麼挫敗,在他們看來,那只是成功路上的一個小小的插曲。

只不過很多人,都把它當成了片尾曲。


明年你還回廣州嗎


最後。

“明年你還回廣州嗎?”

最後一次聽到這個問題,是新來的實習生在看到這篇推文的題目後問我的。

我沒有馬上回答,而是反問了他一句:“你呢?”

“我才剛來不久呢。”

“那過幾年呢?”

“那時候的想法肯定比現在成熟吧,會考慮生活成本、考慮另一半、還有父母,但我希望還能和現在一樣。”

聽完他的回答,我還是沒有找到自己的答案,可能是因為他還年輕,也可能是因為我還年輕,


我能想通的,僅僅是一些關於年輕的道理:

像北上廣這樣的地方,確實會讓一個人在幾年的時間裡迅速變得成熟,但這種“成熟”和“年輕”之間並不矛盾。

如果說一個人成熟的標誌,是他在做一件事之前會不會考慮後果;

那麼衡量年輕的標準,就是在考慮完後果之後,他是否還會去做。


明年你還回廣州嗎


作者/譚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