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張藝謀眼裡的江湖和天下—重看《英雄》有感

今天下午,閒來無事,於是在網上重看了一遍《英雄》,真是感慨良多。

記得04年英雄上映是在人民大會堂,作為國內罕見的億元鉅製,電影的造勢活動是一波接著一波。那會兒學校旁邊還沒大的影院,不知道學生會從何處搞得一張碟,在上映2天后就在學校階梯教室看了版盜版片。

看完出來跟同學聊的時候,都是說電影很美,可沒怎麼看懂,感覺像一幅油畫,華麗卻缺乏了少許意境。

張藝謀眼裡的江湖和天下—重看《英雄》有感

(源自網絡)

一晃十六年過去了,今天又仔細再看了一遍。有些想法跟當年沒多大變化,有些則大相徑庭。

整個電影的結構其實是以無名和秦王一問一答的談話方式展開的。秦王好奇無名是如何將自己通緝的刺客:殘劍、飛雪和長空一併殺死的。起先,無名說的版本是:與長空棋室決鬥,用長空離間飛雪和殘劍,然後逐個擊破。

秦王不信,認為無名在說謊。理由是三年前飛雪和殘劍來咸陽行刺時殘劍本可以得手,最終卻最終放了自己一馬,認為殘劍不可能中無名的離間計。

見秦王識破自己的說辭,無名方才承認是自己與飛雪事先商量好讓飛雪去秦大營跟自己決鬥佯裝被殺以騙取可以近秦王的身獻寶。秦王恍然大悟,原來最危險的刺客就在眼前。

秦王問無名,既然他接近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可為何不動手殺自己?無名解釋說,臨行之前,殘劍來送了自己,給自己寫了天下二字,還勸說自己放棄刺殺行動。理由是:只有秦王能統一天下,結束各國連年互相征伐的局面。一個人的仇恨放在天下面前就不再是仇恨了。他說這個道理是自己通過三年練字悟出來的。

秦王馬上意識到了,原來飛雪、殘劍和長空都是為無名能接近他的“近身之資”的捐助者。一代大俠能以命相托勢必無名有可以實現他們未完成的心願,秦王想到這裡為之一顫。然後問無名是否是有殺手鐧。事情既然已被搓破,自然無需隱瞞,無名說自己隱藏的殺招叫“十步一殺”。

秦王疑惑了,問無名,說他現在是赤手空拳,憑什麼刺他?無名答曰:奪劍!聽了無名對殘劍的說辭,望著殘劍書的大紅“劍”字,秦王感慨道:原來想殺自己的人才是知音,才懂得一個雄主內心所思所想!他猛然間悟出了劍字的含義,劍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心中有劍

第二重境界:心中無劍

第三重境界:心繫天下,無需有劍

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秦王把佩劍拔出拋到無名案上,然後讓他在仇恨和天下之間做出選擇。最後無名刺出了那一劍,只不過用的是劍柄而非劍刃。最終慷慨赴死。

電影中的角色很有分析的意義,首先說一說無名。他的身份非常特殊:趙國遺孤,被秦人收養。秦國對他而言,既有殺父弒母之仇,可又有養育、教養之恩。這一特殊的身份讓他對秦和趙的認識比身為趙將之後的飛雪複雜的多。一方面,家仇不共戴天,為了刺秦他能花費十年光陰苦練“十步一殺”的絕世武功,足見其復仇心之堅定。

張藝謀眼裡的江湖和天下—重看《英雄》有感

無名(源自網絡)

其次,自小在秦國長大,他經歷了秦國這些年的變遷,對秦國百姓的生活有切身體會。於是他對秦國征伐其它諸國以實現統一天下的作為並不反對。也正因為這樣,當殘劍跟他提出“家、國、天下”的觀念時他能很容易就能領會。於是才會在最後能一擊成功之時選擇放棄。他實踐了殘劍說的“為天下”計,泯“私人”仇。

李連杰把無名這個角色塑造得非常豐滿立體。作為一個劍客,他武藝超群;而作為一個趙人,他為報仇而忍辱負重數個寒暑。李連杰板著臉演完了一整部電影,可卻絲毫不影響電影的層次感,因為他在用眼睛傾訴,在用眼睛與觀眾交流。一個眼神,一切盡在不言中!

電影中的秦王政也很值得討論。作為一個震爍古今的偉大帝王,贏政是孤獨的,正如他所說,所有人都不理解他,所有人都認為他是暴君。到頭來發現最瞭解自己的人竟然是行刺自己的刺客。陳道明老師演的秦王神形兼備,很好的詮釋了嬴政這個角色。他是秦國的王,身上肩負著歷代先王統一天下之重任。為了實現這個夙願,他指揮著秦國這輛戰車一路碾壓六國。與此同時,六國遺老不甘失敗,不斷派殺手刺客想致自己於死地。 他在惶惶不可終日中運籌帷幄,在六國傾覆的舊貴族的謾罵中穩步前進。

想成就不世之功,必然須承受難以言表的重壓。無名說殘劍為了天下而放棄刺殺自己時,他流淚了。一個帝王在統一天下的征途中勢必成為孤家寡人,這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無人能理解自己這麼做的初衷。殘劍和無名參透了“劍”字中的奧秘,秦王視二位為知音。以至於在下令射殺無名的時,他猶豫了,雖然在法統上沒有辦法放過這個刺客,可最終秦王給予無名以英雄般的禮遇。

張藝謀眼裡的江湖和天下—重看《英雄》有感

秦王贏政(源自網絡)

影片中殘劍這個角色也很耐人尋味。一個四海為家的遊俠(戰國時代遊俠比劍客更準確),邂逅一美麗動人且武藝超群的趙國前將軍的女兒飛雪,因其身負血海深仇(其父在與秦作戰中被殺),殘劍答應她一同去刺秦,以報飛雪的殺父之仇。他充其量是個士人,與殘雪的貴族出身存在不小的區別。作為遊俠,他在諸國遊歷中很容易接觸到底層的人民,他能感覺出秦統一大戰前後帶來的變化。也正因如此,他最終才會悟出“個人仇怨與天下相比就不是仇怨”這樣的道理。戰國就是各國不斷征伐的時代,常年的戰亂讓百姓流離失所,人民家破人亡。如果秦王真能統一天下,使得日後再無曠日持久的戰爭,於國於家豈不是一大幸事。所以殘劍放棄了殺秦王的機會,也勸服了無名放棄這次行刺計劃。

梁朝偉很好的駕馭了殘劍這個角色,深沉寡言,卻善於思辨,為愛可以付出所有卻也不乏獨立的思考能力。他既是一個無敵劍客,更是一個心繫天下的大慈悲者 。個人覺得,他在該片中自帶聖人光環,參透了世事和人生,最終殉情,完成了最後的自我救贖。

張藝謀眼裡的江湖和天下—重看《英雄》有感

c殘劍(源自網絡)

整部影片個人覺得最乏味的要屬飛雪,整部電影裡她都哭喪著臉,除了知道她是趙國大將遺孤,此生心願就是為父報仇刺殺秦王。然後,就沒有然後了。跟她相比,殘劍是進退維谷、左右為難的;無名是堅定、純粹,敢為自己認準之事赴湯蹈火。飛雪就一個特別不重要的存在,整片看下來,個人覺得她的存在感幾乎不及丫鬟如月。不是張曼玉的演技不好,而是編劇賦予這個角色的內容太單薄,使之難有發揮的餘地。

張藝謀眼裡的江湖和天下—重看《英雄》有感

飛雪(源自網絡)

此外,最讓人不得不提的是影片的畫面,美到令人窒息。隨便一個鏡頭截取下來都是一個美得不像話的電腦桌面,從深宮闕樓,到恢弘的戰爭場面;從九寨溝如鏡湖水到大西北的蒼茫大漠;攝影師的鏡頭調度真的是既行雲流水又精準無比。查閱資料後才知道,是出自杜可風之手。說名字可能大家不太知道,可他參與的片子都是鼎鼎大名,如王家衛的《花樣年華》和馮小剛的《夜宴》等等。他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獲得過戛納、威尼斯、柏林、金馬和金像等無數大獎,是真正的行業大佬。難怪當時有同學說撇開電影,就看風景都值回票價了!

張藝謀眼裡的江湖和天下—重看《英雄》有感

杜可風(源自網絡)

本片的音樂更是非常值得稱道。譚盾親自參與了整部電影的音樂製作,還請來了他的好友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伊薩克·帕爾曼。整部電影用了大量的絃樂和中華大鼓,絃樂如訴如泣,鼓聲氣勢恢宏。音樂本身就具有濃厚的史詩風格,與美得令人窒息的畫面交相輝映,相映成趣!

張藝謀眼裡的江湖和天下—重看《英雄》有感

伊薩克·帕爾曼(源自網絡)

電影的服裝和造型也是非常令人驚歎的。本片的服裝和造型出自日本著名服裝設計師和田惠美之手,大膽的色彩搭配、炫目的場地佈景和飄逸的服裝融為一體,使得人物在鏡頭裡有一種難以言表的流動感,華麗、高雅而且與眾不同。

張藝謀眼裡的江湖和天下—重看《英雄》有感

和田惠美(源自網絡)

美術指導也是大牛,張藝謀御用美術指導霍廷霄和易振洲的強強聯手,使得電影整個美術風格充滿東方藝術特有的魅力。華麗卻不豔俗,蒼勁古樸和恬靜優雅完美融合。讓觀眾看得心曠神怡!

張藝謀眼裡的江湖和天下—重看《英雄》有感

源自網絡

電影故事是原創,導演張藝謀居然在編劇一欄中。可以看出,電影劇情本身有很多國師自己的思想在其中。張導前期拍的電影多以反映底層人民生活為主,《大紅燈籠高高掛》、《菊豆》和《秋菊打官司》算是其中的代表作品。後來,李安的《臥虎藏龍》譽滿全球后,國內大導演也都按耐不住了,紛紛躍躍欲試。《英雄》算是張藝謀對武俠題材的有益嘗試。他親自參與了電影故事的構思和劇本的創作,裡面有不少導演對武俠精神的自我認識。只不過,個人覺得,作為一部投資上億的商業片,如何兼具票房和思想性這是很難實現的。張藝謀在影片中試圖用傳統中國哲學中的“道”來釐清家國和天下的關係。只是融匯的內容太多,倒顯得有些凌亂了。

《英雄》自上映之日起就爭議不斷,還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為2004年度全球十佳電影之冠。國內對該電影的看法也是兩極。那到底是神作還是不入流的商業大片?

我想說的是,對一部電影好壞首先得對其電影的類型定格,然後再加以評論,這樣才能客觀公正。

《英雄》首先是一部大製作的商業片,1700餘萬美元的製作費即便放在今天依然價格不菲。其次它是一部收益可觀的電影。國內票房2.5億元,海外票房1.77億美元(如果沒記錯這部電影至今依舊保持著國內電影海外票房的紀錄)。另外,它不僅在商業上獲得了成功,國內外主流媒體的評論也基本正面。因此,從商業片的角度來說,無疑是一部不錯的影片。

從電影的藝術性和思想性角度來看,個人認為,電影藝術成就出類拔萃,不客氣的話,電影上映至今,單單從電影的:攝影、音樂、造型、取景、構圖和剪輯上看,至今還沒有影片可以超越(包括國師後面幾部電影在內)。因此,從電影藝術性角度來評價的話,確實是一部接近神作的經典作品。

然而從思想性上看,我則持保留意見。就畫面、構圖和顏色運用上,國師無疑是世界級的大師。然而在電影中如何融入自己的思想,這一點上國師就有點力不從心了。電影中導演試圖宣言一種:取大道舍小節的東方式的思維。故事中說到底就是圍繞:秦滅趙國後,亡趙之人不甘心,試圖通過刺殺秦王來報仇血恨。無名、飛雪和殘劍都是為了尋仇要刺秦的。然而作者試圖通過讓殘劍練習書法悟出“個人仇恨在天下看來就不是仇恨”的大道。說實話,這種悟道的方式略顯玄幻了點。另外,無名居然能被殘劍一席話就說通了,而且在秦王面前慷慨陳詞,感覺有點兒戲了。個人覺得既然是武俠劇,就應該凸顯俠的豪氣。比如獻武器改成獻人頭,這樣更悲壯和更有視覺衝擊力。俠客重信守諾,無名借三個人的頭顱去行刺秦王,那麼最後一劍應該刺,但不致命,這樣既守了信又成就了自己心中的大道。

此外,張藝謀導演想表達的:為了天下,放下私家恩怨。捨棄個人小節成就為天下存雄主的大計。思想上沒問題,不過無名和殘劍悟出此番道理的方式不太經得起推敲。其實非常簡單,殘劍從六國百姓前後的生活狀態中就能悟出來,天下一統是否遠優於分裂的戰國。無名本就在秦國長大,很容易體會秦趙之間孰優孰劣。以一種最普通的方式悟出最深刻的道理,比寫書法悟道有說服力得多 。電影也會更親民,非但不會降低作品本身的思想性,相反以小見大,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我要說的是。《英雄》整體上算是國師水平在線的作品,但離經典還有不小距離,作為商業大片已經很不易了,所以大家也沒必要苛責張導 。就眼下國內電影行業的現狀。未來十年有沒有可以超越此片的作品出現還不好說,所以姑且以經典視之,待後來者趕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