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園林訪舊:徽州園林的疊山與理水

徽州人從來不會放棄對理想居所的追尋。徽州園林,即是對這種追尋的迴響。


園林訪舊:徽州園林的疊山與理水

上林苑


“左蒼梧,右西極。丹水更其南,紫淵徑其北。終始灞滻,出入涇渭……”,這是司馬相如在《上林賦》中對上林苑的描述。丹水其流也闊,噴薄而出,以吐納山河的氣魄勾勒出中國園林藝術在童年時期的山水崇拜。秦川南帶涇渭、右控隴蜀,孕育出的園林山水自帶金谷繁華的氣象。千百年後,在皖南孕育出的徽州園林,其對山水的創作又是另一番景象。


月影蔽虧處,最宜聞水聲


園林訪舊:徽州園林的疊山與理水


水是徽州園林的生命。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的黃山市黟縣宏村南湖,最能理解水流的律動。南湖從來不缺遊客的摩肩接踵。當一個又一個的新客與舊人憑欄而望南湖的粼粼碧波、陣陣漣漪的時候,他們會想到野鳧振翅的河野,會想到猿猱鳴叫的山林。


園林訪舊:徽州園林的疊山與理水


位於黃山市徽州區唐模村的檀幹園是是乾隆年間一位孝子為了讓母親能在家中都能欣賞到西湖美景而修建的一座私家園林。從唐模村東向進入檀幹園,人們總能被園中隨處可聽聞的潺潺溪流聲吸引。其名取自《詩經》“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園內臨溪建有一個八角亭,上面簷角飛揚,鐵馬懸空。清風徐來,溪水潺潺聲、鐵馬叮咚聲和著芭蕉拍岸聲每每爭相交映,喧囂又靜謐。


檀幹園 @遺產君 攝


居然小丘壑,兼復巧迴環


園林訪舊:徽州園林的疊山與理水


園林藝術都講究“疊山理水”。疊山,就是堆壘土石,造成假山;理水就是引導溪流,造成池景。徽州園林也不例外。


園林訪舊:徽州園林的疊山與理水


營造假山,講究的是在有限的空間佈置出更豐富的內容。西遞鎮的西園,是這種營造風格的典範。西園是曾任河南開封知府的胡文照的私家宅邸,建於清朝道光四年,位於黃山市黟縣西遞鎮。西園的假山玲瓏剔透,疏密有致。在流泉和飛瀑的常年沖刷下,假山形成凹凸不平,大小各異的空洞,如皓月當空,清麗俊美。營造假山所用的石料,最常用太湖石。這種由石灰岩組成的石料在水流的沖刷下容易自然形成假山的孔徑和漏洞,形成假山的迴環往復感和空間感。然而,營造徽州園林的石料基本都是就地取材。石料主要有碧山黑、潛口碧、齊雲青、石龍白、龍川紫、龍尾石等等,它們均在徽州園林營造中各盡風流。

西遞西園 誠意侯 攝

林泉之志與丘壑之心


園林訪舊:徽州園林的疊山與理水

@遺產君 攝


王澍先生說:“造房子,其實就是造一個小世界”。對徽州人來說,這種小世界是他們人生狀態的真實寫照:出園即是天下熙攘,入園則是林泉之志、丘壑之心。陳從周先生也說:“園林是捉弄人的,有真景,有虛景”。園林的“真”是引水造山的真,是亭臺廊榭的真,是徽州人對屬於自己的美學追求的真。同時,園林畢竟是人工而成的自然,跟純粹的自然是迥乎不同的,是“假”的。但是,正是這種與自然的迥乎不同,創造出了一種能讓徽州人詩意棲居的城市山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