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當純電動車續航普遍超過500公里,還存在續航焦慮嗎?

勿忘幸福的味道


電動車目前面臨的問題不止是續航里程。充電時間同樣重要。如果能解決隨時隨地能快速充滿電的問題,哪怕續航里程200公路都可以接受。



市區內代步上下班使用,一天50公里能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即使有突發情況,一天100-150公里也是足夠用的。為什麼要發展長續航電動車呢?就是為了讓電動汽車用起來更接近燃油汽車。畢竟燃油車隨便一箱油都可以行駛500公里以上。而電動車的500km續航,水分是非常大的,完全是等速航行得到的續航里程,與工信部油耗一樣,實際使用中很難能跑出500公里,這個續航里程只是在特定環境特定條件下做到的。


而所謂的續航里程焦慮症不在於剩餘里程有多少,而是看到里程不斷縮短,而無法充電造成的焦慮。對於城市內用車來說,長續航里程的車輛,只是減少了充電次數而已。就像上面說的,上下班一天50公里足夠,有突發情況每天100公里左右也足夠。500km的續航可以五天不必 充電。200km續航的電動車,可能兩天充一次電。500km續航,可以跑一些小長途。200km續航的車型,只敢在市區轉轉。

但是無論續航里程有多少,終究要面對一個問題,續航里程不斷減少、需要找地方充電。這才是難點,家裡很少具備安裝快速充電樁的條件。大多數小區電網無法擔負幾十千瓦到上百千瓦的負荷,而慢速充電樁充滿電需要十個小時。而充電站覆蓋很差、比起加油站數量少很多,還有相當一部分充電站要麼無法使用、要麼沒有位置、要麼被燃油車佔據,快充很難。如果充電站向加油站一樣多,充電像加油一樣容易,燃油車加油需要5分鐘,電動車充電10分鐘,那麼續航里程200公里就可以滿足需求。但目前快充需要充30分鐘,還只能充滿80%。



女:老公我們一會去外面玩吧。男:不行啊,車子沒電了。女:咱家車子不是500公里續航嗎?男:500公里續航也會有沒電的時候,我準備今晚回家充。女:我就要去玩,你自己找充電樁充電!男:我這就去找!女:老公,都下班了你怎麼還不來接我。男:我還沒找到充電樁,而且車子好像要沒電了……全劇終!


水墨丹青一世情


讓我買純電的,我肯定不會買,混動的還能考慮考慮,用純電動的車人,除非是固定上下班路線。有地方充電的,在或者是不搖號的。我是體會過充電的麻煩。我公司有一個。公司只有慢充。那天剛好加班。要用車。電又不多。找快速充電。跑一個地方。沒空,跑一個地方沒空,有空位的。充電口都壞了。真難受


奧運花式魯管冠軍


舉個現實點的,我濟南,我媳婦青島的,老丈人家裡屬於老小區車位都得自己搶佔的那種,我去一趟,單趟也得四百公里左右,電車高速消耗大,如果冬季溫度再低,我去一趟差不多要四個小時,如果中間再充個電,你說我會不會存在焦慮呢?


點滴影音


我是純電動車主,3年多的用車經歷和一些粗淺知識告訴我,純電動車最大的痛點在於充電速度和續航里程兩個方面。換言之,當純電動車所剩電量不多時,車主擔心的不僅僅是“我在沒電之前還能開多遠”,更多的是“我要花多少時間、去哪個充電站充電”。所以,如果單單只是續航提升到500公里以上而沒有其他改變,是不足以完全掃除續航焦慮的。

每當說及純電動車在續航和充電便利性方面的缺陷時,就會有一堆洗地黨跳出來說“電動車適合有車位和充電條件的人”“電動車適合跑市區短途”“特斯拉V3超充5分鐘補充120公里續航”。但事實是,電動車的主力銷售地區都是限購城市,恰恰是車位緊張的地區,沒有條件安充電樁的人佔多數;限購城市選擇電動車的人,大多是苦於汽油車搖不上號或拍不上牌,為了實現私家車從無到有的無奈之選,既然只有這一輛車,就不可能只在市區跑跑短途;特斯拉的5分鐘充120公里,這只是最大速度,不等於25分鐘600公里(美媒實測是5%-90%用時37分鐘,平均下來也就是5分鐘69公里,而且這只是目前純電動車行業的頂尖水平,不能代表整體。就像姚明的身高不能代表中國人的身高一樣。

各個電動車廠家宣傳的快充時間,就如同汽油車宣傳“發動機最大熱效率”“90km/h等速油耗”,都是在各方面條件最理想的情況下得到的數據。像以下充電問題,電動吹和廠家宣傳口是不會告訴你的:

1.計算電動車用車成本的時候永遠都以最低的家用電價格來算。大部分公共快充樁,包含服務費每度電都要2元左右,數倍於居民生活用電價格(除非你專挑正常人該睡覺的深夜和凌晨去充電),有些停車場還照常收停車費!

2.快充站壞樁比例很高,有些損壞程度觸目驚心。對於網點最多的國網快充樁,很多壞樁你是無法從表面上識別的,必須完成停入車位、打開充電口、插好充電槍、確認已連接、確認車輛符合國標、選擇充電金額(如果此時賬戶裡餘額不夠還要先充值)、生成二維碼、掃描二維碼、等90秒這一系列步驟,才能確定充電樁是好是壞。

3.即使同一個充電站,不同充電樁的功率也可能參差不齊,不是都能達到標稱最大充電功率的,充電快不快有時候全靠運氣!

4.長期只用快充或者頻繁深充深放有損電池壽命,每隔一段時間最好慢充一次。

5.廠電池對溫度極其敏感,不同季節下續航和充電速度的波動很大,低溫高溫都會限制充電功率。


今年的電動車續航里程普遍在400-500公里左右了,這也只是比較理想狀態下的水平,但如果充電能像加油一樣輕鬆(網點遍佈,不存在壞樁和低功率樁,且5分鐘內充滿),即便冬天續航只有二三百公里,車主也不會產生太多的續航焦慮。


學究又不正經的雜貨鋪


電動汽車銷量從7月份下滑的很厲害,不論是北汽新能源還是比亞迪,銷量都紛紛大跳水。什麼原因?還不是因為補貼退坡鬧的。其他一些實力弱的新能源車企,更是雪上加霜,根本賣不動。

新能源汽車賣不動的原因是什麼?還是因為現在的電動汽車不夠成熟,續航里程比較低,充電又不方便,我鄰居買的北汽新能源EU5,小區裡沒有條件充電,只能去1公里外的地方充,誰用誰知道,別提有多彆扭了。


如果電動汽車普遍續航超過500公里,會不會還有里程焦慮?理想製造one為了解決里程焦慮,研發了增程式汽車,這樣能續航800-1000公里,算是非常有實力了,其他的像特斯拉的汽車,國產model 3標準版續航460公里,長續航版在600公里左右,其他車型有達到700多公里的續航,這樣的續航在電動汽車裡面算是實力很強大了。

有沒有里程焦慮其實主要看充電站方便不方便,數量多不多。目前我國的電動汽車保有量在350萬左右,而充電樁的數量還不到50萬個,1:1的配比遠遠沒達到,這就意味著充電將會不太便利,充電不方便,出門就必須要考慮續航里程,當然存在里程焦慮。



如果自己家有充電的條件,可以在晚上使用慢充,白天不影響出行,那麼續航500公里就沒有太大焦慮,跟燃油車其實差不多了,而且用車還便宜很多。

電動汽車解決了里程焦慮和充電不便的問題後,大家對電動汽車的接受度就高了,在未來就能夠實現取代燃油車的可能性。


66號車坊


純電汽車續航500公里,目前情況來看,使用者還會焦慮。隨著技術進步,可能會逐步減少。

純電汽車不同於燃油車

純電汽車技術發展相對燃油車簡單,電池,電機,電控,三電系統比較成熟,電池能量密度逐漸提高,增加續航里程只是時間問題。

人們購買純電汽車焦慮源於以下幾種原因,並困擾著消費者。

1、充電場站少,車輛行駛要充電,目前充電樁佈局不完善,長途出行不適合。

2、充電時間長,耽誤行程。

3、空調,暖風耗電量大,減少續駛里程。

4、電池成本高,佔車輛成本1/3左右,出現問題解決成本高。

5、電池對部分區域溫度影響較大,北方冷,電池充電慢,充電電量降低,影響續駛里程。

6、車輛維修,質保後市場令人擔憂。

7、純電汽車主動安全性能有待提高。車輛自燃就是說明技術還有待完善。

發展純電,歷史必然,利國利民。

以上問題,待需解決,任重而道遠。

我是略懂汽車的東北小風哥



東北小風哥


我來說說,我是新能源汽車車主,擁有一輛nedc不到200公里的小破車。在這種情況下,我其實沒有什麼里程焦慮,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可能是我心大吧。

大家的焦慮來自於不瞭解、不認識、不習慣。我的習慣就是很簡單,對續航正確認識。舉個例子,常去郊區距離60公里以上的地方,算下來基本上剛剛好(回來也就是剩下20%),只要心裡有譜就可以。路上充電樁比加油站多很多(只不過非電動車主不注意,大部分是在停車場)。結果,心大的我從來沒有在外面充過電,每次這樣習慣了膽子就大了。


飛翔工程師


當電動車續航超過400公里,350公里內沒有焦慮,350公里之後就開始焦慮了,跑個超過200公里的長途就要開始焦慮了。

續航的焦慮其實就是能源補充的焦慮,燃油車也有,只不過燃油車解決能源補充問題很方便。

那麼電動車達到什麼程度才能沒有續航焦慮了呢?

首先,當然是續航里程,能夠達到甚至超越燃油車的續航里程,也就是大於500公里左右。因為一箱油的行駛里程一般也就500多公里。

第二,補充能源的便利,不僅需要像加油站一樣普及的充電樁,還要有像加油一樣短時間將能源補滿的速度。

以上兩點中任何一條能做的更好,那也可以,比如就算沒有很多的充電站,就算不能很快速的充滿電,但是續航里程可以達到1000公里以上,那也幾乎是單個駕駛員行駛一天的量了,一般來說就要休息了,那麼到休息的時候正好充電,那也就能和下次的行駛很好的銜接上了,當然多個駕駛員輪番駕駛那還是不行的。

又或者續航里程沒那麼高,只有兩三百公里,那麼如果充電很便利也很快速,那也沒什麼大的影響。每駕駛兩三百公里,下車充電,撒泡尿,抽根菸就充滿電繼續上路。

我認為只要做到以上這兩點,電動車續航焦慮基本就可以降低到燃油車水平了。


鴿子896


即便充滿電能跑500km,該有的里程焦慮,還是會有的。

對於純電車型,現在的人所焦慮的點在哪裡?我個人認為有2點,一是充電的便捷性,二是充電的時長。

其實,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100多年前,在汽車剛被髮明那會兒,耗油量也大,加油站也不像現在這樣普及,密度也不像現在這樣大。那麼現在呢?燃油車是處於怎樣的狀態?滿大街都是。

滿大街都有充電樁,充電時間也都能在15分鐘內完成80%。那麼,這個問題是否還會存在呢?

肯定有,這和每個人用車習慣有關,即便是燃油車,也有人喜歡把車開到油表見底的時候,才去加油站。路上因為沒油擺著的車也比比皆是。

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充電站的普及,續航里程都不會成為問題。


車探探車


如果充電站問題解決不好,續航里程長短不論,便都是問題,都會引起購用電動車者的焦慮心理。

加上續航里程廠商家的計算法常大於實際里程,加上空調用電過於損耗電能,再加上電池隨使用時極端溫度影響,隨充電次數增加影響充電量,所以,電動車電池的續航里程還是難讓購用車者放心。

合理的解決辦法是,電池與車相分離。

可以設想,當換電站代替了加油站,電動車主一旦覺得電量不理想就可任選一處換電站換上電池,而換電池只需開箱一拉一插即可關箱,比加油還省時間,那麼續航里程就不是問題。

同時,給電動車配上小型汽油發動機發電專用於空調機,並在萬不得已時可給電瓶充電。

要做到這點,說易也易。

最重要的是國家層面應出臺法律與政策,鼓勵增設換電站,力爭做到每百公里設一換電站。(需要時可強制加油站附設充換電站)!並強制實施各電池生產企業對電池生產、使用、回收一體化經營,強制實施電池標準,至少要對插接口,電池寬高(長度可隨容量大小另計),電壓等實施統一標準。

國家應制訂電池使用入門與淘汰標準。

國家應著力攻關電池餘電快速測試計量設備與計費設備!

如能做到這幾點,電動車電池問題將不成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