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困擾了教師多年而又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教師的滿工作量究竟應該如何計算才合理?

nyscy


教師的滿工作量究竟應該如何計算才合理?

教師(本回答僅論及普通中小學教師)的工作性質太特殊了,因為他們的工作對象是各具特點而且隨時可能會發生變化的活生生的人(主要針對的是人腦的認知、思維和思想)而不是僵化死板的物,既要傳道,又要授業和解惑,完全就是一個良心活,所以其每天真正投入於教育教學工作的時間根本無法度量,某些日子既可能根本不足8小時(儘管他可能被某些管理僵化死板的學校(實則是學校領導)強制到校坐了8小時的班,但他坐在那兒完全有可能想的幾乎全是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其它煩心事情),某些天又完全可能超過12個小時甚至更多(儘管他在家裡或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但他卻正在用腦子備某節課、思考怎麼轉變某個雙差生的問題等等)。

那麼,一位普通中小學教師每週的滿工作量究竟怎麼計算才比較或大致合理或公平呢?個人認為必須比較科學地考慮到影響教師工作量的如下因素:

1、學段因素,即小學、初中、高中。它直接影響到教師在入職前的人力、物力、財力、智力等的投入和投資,以及入積後的對教育、管理學生和教學設計的難易度和耗時量,還關係到是否有升學任務的精神壓力等。

2、學科因素,即語文、數學、外語、政治、歷史、地理、社會、物理、化學、生物、科學、計算機、通用技術、勞技、音樂、體育、美術等。它直接影響到教師備課、批閱作業或試卷、試題命制等的耗時量,是否有升學任務的精神壓力等。

3、任課班數。有的學科可以讓一位教師任教同年級四五個班甚至更多,如美術每班每週常為1節課;而有的學科最好是兩個班,如初高中的語文、數學、英語等。

4、是否跨年級或跨學科任教。跨年級任課直接增加了備課、批閱作業或試卷、試題命制等的耗時量和一定的精神負擔。

5、班級的學生人數。它直接影響到管理學生的難易度和批閱作業、試卷的耗時量。

6、是否擔任班主任。班主任是在班級管理中投入時間最多的最主要、最直接的負責人和責任人,它直接關係到整個班級的班風和學風。

7、是否兼任校級、副校級或學校中層(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團委書記少先隊輔導員)職務。

8、每週工作的天數(即周工作制)。

9、是否有統考(統測)評比尤其是關係到學校生源(實則為學校另外的合法收入,如非劃片或搖號招生的高中)的升學任務的精神壓力。

10、備課耗時量、批閱作業或試卷的耗時量。比如高中學段一課時數學的備課所需時間通常遠遠不及政、史、地,但數學幾乎每節課後都要批閱作業而政史地則不必每節都需要書面作業去加以鞏固,然而閱卷時數學又遠快於政史地。而音、體、美等學科幾乎是無作業或試卷。

11、早晚自習輔導等等。音、體、美等學科幾乎是沒“自習輔導”一說的,但體育有早操、課間操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