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我國曆史上慘烈的瘟疫時代!五百年間上百次大瘟疫,聞所未聞

我國曆史上慘烈的瘟疫時代!五百年間上百次大瘟疫,聞所未聞


國內的新冠疫情到現在為止看來已經有所控制,這次的疫情給全國人民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也再次讓人們意識到了自身的渺小。

在我國曆史上,也曾經發生過不少瘟疫,你知道什麼時候最嚴重嗎?

就歷史記載來看,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瘟疫的高發期。在南北朝的351年間發生了77次瘟疫,發生率達到了22%。

而唐代早期的貞觀時期,瘟疫發生也比較頻繁。僅太宗一朝,發生了六次瘟疫。由於貞觀年間人口增長,人員流動也更加頻繁,戰爭也沒有完全停止,這些都助長了疫情的發生和傳播。

好在貞觀年間政治清明,國家運轉正常,有能力救災,故而能控制住疫情。安史之亂之後,唐朝政令不通,地方割據,一有疫情就容易擴散,造成較大的影響。

我國曆史上慘烈的瘟疫時代!五百年間上百次大瘟疫,聞所未聞

唐代從貞觀十年有關瘟疫的記載開始,到了大順二年的最後一次瘟疫,合計255年裡,共發生了21次瘟疫,這還是有歷史記載的,小的疫情更難以統計。

查看唐代瘟疫發生的地方,次數最多的就是江南道。杜甫在《迴木翟》中提到“衡嶽江湖大, 蒸池疫癘偏。”

元結在“安史之亂”後為道州刺史,他在上書中說,在百姓不至流亡、寇盜不犯邊的情況下, “疾疫死傷,臣州尤甚。”

我國曆史上慘烈的瘟疫時代!五百年間上百次大瘟疫,聞所未聞

永貞末年,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任上時,永州亦有瘟疫。他在《永州龍興寺息壤記》中曰:“南方多疫,勞者先死,則彼持鍤者,其死於勞且疫。”

而根據《明實錄》的記載,明代也可以算是個瘟疫多發的時代,因瘟疫而死亡的人口數量堪稱罕見。

明代期間,僅京師北京一地就發生過16次瘟疫。這其中尤其以萬曆10年、14年爆發的“大頭瘟”和萬曆15年“羊毛瘟”為出名。《明神宗實錄》:“(萬曆十年)三月,京城內外,災疾流行,人民死者甚眾。”

我國曆史上慘烈的瘟疫時代!五百年間上百次大瘟疫,聞所未聞

其實,與唐朝的江南道一樣,北京的瘟疫也多在水旱等災害發生之後發生。崇禎14年以後連續4年大旱災,這期間就夾雜著大瘟疫。

由於古代社會防災能力差,一旦水旱災發生,就是糧食歉收,發生饑荒,百姓無以充飢,只能是把一切能吃的都吃了,連樹皮草根都吃,這樣極易染上病菌。

這些人很可能因此染病而死,死後屍體又無人處理,天氣一炎熱就蒸發屍體病毒,瘟疫就會出現並擴散。

我國曆史上慘烈的瘟疫時代!五百年間上百次大瘟疫,聞所未聞

在饑荒發生時,也會出現百姓為了生存而逃荒,那往哪逃呢?

一般首選天子腳下的皇城,但即使到了皇城也有很多人餓死,屍體無法收拾。春夏之季,細菌病毒滋生,蚊蟲鼠蟻再一傳播,這就是瘟疫傳播擴大的一大原因。

《明季北略》中大量記載了1640年崇禎末期爆發的大鼠疫,北京城淪為“鬼城”一般。

這場鼠疫在北京、河北、山西地區蔓延開來,總共造成了大約20萬人死亡,李自成本以為攻打北京城肯定困難無比,可誰曾想一場瘟疫讓李自成大軍如入無人之地,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北京城。

我國曆史上慘烈的瘟疫時代!五百年間上百次大瘟疫,聞所未聞

然而,李自成還未好好享受勝利的果實,之後就被清軍擊敗了,大明的江山最終易手,背後原因還是這場鼠疫。原來,進入北京城的李自成軍隊亦被鼠疫感染了。

雖然當時北京城迎來冬季,疫情有所減緩,但到了開春之後,疫情就更瘋狂的復發開來,腺鼠疫也轉變為肺鼠疫,北京城人口的死亡率高達40%。鼠疫是由鼠疫桿菌引起的齧齒動物中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一定條件下通過疫鼠、疫蚤傳染人。

我國曆史上慘烈的瘟疫時代!五百年間上百次大瘟疫,聞所未聞

雖然一般老鼠不會咬人,大多數人也不會吃老鼠,但跳蚤的存在,便成了病毒傳播的媒介。跳蚤叮咬攜帶病毒的老鼠之後,再叮咬人體,人就因此感染上了鼠疫。

誰想到一隻小小的跳蚤傳播的鼠疫,也成了大明和李自成滅亡的因素之一,唯有最後到來的清軍躲過了一劫,不得不感嘆命運弄人。


我國曆史上慘烈的瘟疫時代!五百年間上百次大瘟疫,聞所未聞



本文資料皆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問題請與我們聯繫,第一時間處理,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