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 他一句中國話不會說,卻成民國外交部長,和列強談判16次收2座城

陳桂新是廣東人,在公元1850年加入了太平軍中,一心要為中國尋求新的未來,他因作戰威武勇猛,很快就被提拔為楊秀清的侍衛。他從小就跟著父親學習木匠手藝,因此在軍隊攻打武昌時,他建造了一個浮橋,讓戰士們順利的跨過河流,立下了大功。不過隨著楊秀清被天王設計殺害,他作為貼身侍衛,生怕被牽連只能連夜逃到了香港,之後還跑到了南美洲的小島上,以理髮謀生。

他一句中國話不會說,卻成民國外交部長,和列強談判16次收2座城

不過卻被當地的華人富豪看上,將女兒許配給他,公元1875年長子陳友仁出生,此人就是後來的民國外交部長。在很早時他就接受了英國的教育,成為了一個大律師,二十歲時他就已經成為了人生贏家,有穩定的生活,但受到父親的影響,他對中華文化很是沉迷,對神秘的東方也頗為嚮往。

在一次前往倫敦時,他和華僑伍連德相識,在對方的講解下他知道了辛亥革命,認識了孫中山先生,這讓他備受感染,儘管他是華裔,但還是心要為中國做一些什麼。1912年他回到了中國,在這裡他創辦了英文報刊,儘管不會說一句中文,但還是為中國的近代化貢獻自己的力量。1917年他的報刊因對北洋軍閥的抨擊,遭到了打壓,只能無奈的關停。隨後他也追求了孫中山,成為對方的得力助手。

他一句中國話不會說,卻成民國外交部長,和列強談判16次收2座城

在1926年1月,他成為了中央執行委員,並擔任外交部長,在任職期間,他以強硬的外交手段,為中國做出了重要貢獻。在1925年6月23日,英法聯軍炮轟中國的遊行隊伍,釀造了沙基慘案,而廣東政府宣佈對英國進行絕交,並讓工人離開香港趕往廣東。而陳友仁在上臺後,主要的任務就是解決杯葛事件。畢竟因經濟的絕交,廣東政府的的經濟壓力加大,因北伐的原因,更是讓政府的財政虧損,只有和英國和解才行。

他一句中國話不會說,卻成民國外交部長,和列強談判16次收2座城

1926年6月5日,陳友仁和香港的總督就此事進行了商談。在7月15日,兩個代表團在廣州進行了會晤,但在接連的幾次談判中都沒有達成一致協議。列強們認為北京政府才合法,但陳友仁霸氣的回應,各國需要和北京方面斷絕聯繫,才能和廣州方面討論外交,這就是"革命外交",也就是不需要考慮過去的條約和法規,一切以新的條約為主,這讓列強們為之驚訝,畢竟過去中國政府一直是軟弱無能的形象,談判上都會處於下風。

他一句中國話不會說,卻成民國外交部長,和列強談判16次收2座城

一次,英國的船隻運載鴉片,被廣州政府查貨,英國拒絕配合,但陳友仁卻霸氣的回應,英國的領事權只是在民刑中有效,和行政區沒有任何關係,英方不能干預。在1926年10月,廣州政府收取特別稅,但陳友仁表示,在租界之外一切的貨物都需要繳納稅收,不能以通商口岸拒絕。

在1927年元旦,武漢為了慶祝北伐的勝利,舉行了慶祝,不過在1月3日,宣傳隊趕往租界附近的空場進行宣傳,但英軍竟然帶著一群部隊衝進我國的領地,拿著刺朝著人群捅去,一時間導致八十多人重傷,一人死亡,三百多人輕傷。陳友仁聽聞後,立馬召見英國領事,要求快速將英國水兵以及義勇軍撤離武漢,並解除這支武裝人群,租界應該由中國人接防才對。

他一句中國話不會說,卻成民國外交部長,和列強談判16次收2座城

英國人一直都將自己當成太上皇,但聽了陳友仁的話竟然不能反駁,只能接受這些措施。在1月6日,英國士兵毆打了中國工人,再次引發了民憤,中國百姓進入了租界,和英軍進行抗爭。北伐軍立馬抗議並佔領租界。

陳友仁知道,想要將租界收回,不能感情用事,需要通過外交的方式才能合法的收回。起初英國使者態度很是強硬,但陳友仁據理力爭。在先後十六次的談判中,才順利的達成一致協議,漢口租界被順利的收回。不過英國人卻依舊不願意放棄,率領一點二萬遠征隊,朝著上海進發,並讓美國人一同出兵。

他一句中國話不會說,卻成民國外交部長,和列強談判16次收2座城

陳友仁氣憤不已,拒絕在達成的協議上簽字,他還發布了宣言在國際上反響很大,美國人放棄出兵,法國也拒絕出兵,意大利也拒絕加入英國的行動。而英國內部也進行了反對,就這樣英國只能讓步,中國順利的收回漢口、九江兩個租界。

在1941年,陳友仁被日本人抓捕,長期囚禁於上海,1944年5月抑鬱離世,新中國成立後,八寶山公墓為其立紀念碑!

參考文獻:《民國外交強人陳友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