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漏窗:中國古典園林的心靈之窗

蘇軾詞雲:“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在中國文化裡,窗戶是一道美麗的風景,有著很高的審美價值。

漏窗,是窗洞內有漏空裝飾圖案的窗子,常見於中國的古典園林。一座園林,就像一幅畫,如果沒有漏窗,總覺得缺少了“神”,漏窗恰如畫龍點睛之筆,讓整座園林一下子就有了生氣,透過漏窗,便可以窺見整座園林的靈魂。

漏窗之美,既體現在它美麗的外觀上,也蘊含在它所營造的一種美妙的意境。通過這兩個方面,我們一起去探尋它的韻致。

漏窗:中國古典園林的心靈之窗

拙政園中的美麗圓形漏窗

一、漏窗的外觀美:比德於物,借物傳情

在中國古典園林中,漏窗的圖案非常豐富,多達數百種。在漏窗優美的圖案背後,都隱藏著一定的寓意,總的來說,漏窗的外觀大致表達了以下兩種觀念。

君子比德於物的象徵

“比德”的觀念源自春秋戰國時期,意為自然物象中具有某種品格,可以用其來象徵、比喻君子的美德。《荀子》中說:“夫玉者,君子比德焉。”他認為玉可以象徵君子的各種美好情操,這也是最早的“比德”之說。

在漏窗圖案中,最常見的就是植物、動物、器物。這些圖案都有著鮮明的象徵意義。

比如植物方面,比較多見的是梅、蘭、竹、菊、松、海棠、荷花等,而這些植物在古代都代表著君子高貴品格。

蘇州獅子林中,更是有獨具特色的“琴、棋、書、畫”漏窗,四個漏窗表達了彈琴、弈棋、書法和繪畫的文化意境,別有一番特色。

“琴棋書畫”、“梅蘭竹菊”等漏窗圖案,都蘊含著鮮明的寓意,代表著君子的高尚品格。仔細欣賞這些圖案,如同觀看一幅幅美麗的國畫,在漏窗周邊的粉牆與植物的襯托下,顯得尤為美麗,顯示出園林主人美好情操。

漏窗:中國古典園林的心靈之窗

蘇州獅子林的“琴棋書畫”漏窗

再如,在漏窗中,有一種冰裂紋的圖案,人們用“冰”來象徵君子冰清玉潔的人格,同時,冰裂紋也給人一種力量感和滄桑感,讓人聯想到人們著衝破堅冰的勇氣與執著。這種冰裂紋圖案十分美觀,線條互相交雜而不凌亂 ,引發人們的無限遐想。

漏窗:中國古典園林的心靈之窗

冰裂紋圖案的漏窗

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

在園林中,常用各種植物、動物、文字、幾何圖形等,對圖案賦予吉祥的寓意,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對健康、平安、幸福生活的渴望,這種世俗文化內涵,加了漏窗的生活氣息。

比如,漏窗中有一種蝙蝠紋圖案,蝙蝠之“蝠”諧音“福”,在古代有著吉祥的寓意,因此,人們常將蝙蝠圖案應用與門窗、服飾、器具中,象徵著“福從天降”,表達了人們對吉祥幸福生活的憧憬。

再如,漏窗中常見的石榴圖案,也有著豐富的寓意。石榴多籽,在中國民間有著多子多福的含義,同時,石榴花火紅色的花朵,又象徵著紅紅火火的生活,所以,漏窗中的石榴有著子孫滿堂、美麗富貴的寓意。

漏窗:中國古典園林的心靈之窗

石榴圖案的漏窗

二、漏窗的景觀美:畫中有景,景中有韻

錢鍾書說,窗子打通了人與自然的隔膜。窗戶本身具有一種美感,但它更重要的作用是聯通內外景觀。漏窗營造出了一種美妙的意境,使得窗子內外的美景展現得淋漓盡致,讓人賞心悅目。

漏窗如畫框,融合內外之景

建築大師貝聿銘所說:“在西方,窗戶就是窗戶,但對中國人來說,它是一個畫框,花園永遠在它外頭。”

園林景觀的層次變化,很大程度上要靠隔斷來實現。如果沒有隔斷,景觀一覽無餘,缺乏層次感,顯得單調乏味,如著名園林藝術家陳從周說:“隔則深,暢則淺。”然而,如果完全用牆體隔斷,分隔成獨立的小單元,又失去了整體上的美感。

在中國古典園林中,漏窗一般位於長廊與通透的庭院的牆壁上。因此,漏窗在園林景觀中起到了很重要的媒介作用。

透過漏窗,人們可以從一個單元透視另一個單元,使得園林空間有了豐富多變的視覺效果。

在園林藝術中,園林設計者巧妙地運用框景手法,將景觀置於漏窗之外,讓漏窗這個“畫框”平添了美麗的風景。

框景手法使得園林景觀得到了延展,在空窗、漏窗、門洞中都得到了極大應用,其中可分為按框設景和按景設框兩種。

框景以粉牆為底,如同古人在白紙上作畫,將各種美景一一畫於紙上。透過漏窗,人們彷彿在欣賞畫中之景,原本單調的粉牆,變得有鮮活靈動了起來。

蘇州園林中,留園的長廊有30多種漏窗,在入口處就有漏窗,用以強調景觀的豐富多變。滄浪亭有108式漏窗,漏窗呈一字型排開,而且漏窗的圖案各不相同,透過其中的漏窗,可以窺見外面的湖光山色,園內與園外的景色,通過漏窗被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使得園林景色得到了極大豐富。這樣,遊人沿著漏窗遊覽,如同漫步在一條山水畫的長廊中,景隨步移,美麗的景色目不暇接。

漏窗:中國古典園林的心靈之窗

以景設框的漏窗

漏窗:中國古典園林的心靈之窗

以框設景的漏窗

漏窗如畫,讓景觀交織,呈現出朦朧之韻

漏窗不同於空窗之處在於:空窗只是一個畫框,通過空窗看到的是通透的景觀,而漏窗不僅是畫框,它上面的各種圖案本身就是畫。透過漏窗,由於隔著一層網格,只能看到支離破碎、若隱若現、具有朦朧感的窗外之景。

這種朦朧美,是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體現。

《道德經》說:“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中國文化講究虛實相生、有無結合,這種哲學觀也滲透在各種藝術中,形成了一種“以朦朧為美,以隱幽為美”的審美觀。比如,表現在音樂中,強調絃外之音,在繪畫中,講究象外之象。體現在園林藝術中,就是要突破園林狹小的空間,力求在有限中感悟無限。

對於園林觀賞者來說,“實”是可言可說的景觀,“虛”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之景,是一種個性化的審美體驗,人們只有通過“心”來體悟,才能感知其中的美妙。

《道德經》又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在老子看來,“道”這個東西是模模糊糊的,但在模糊狀態下,又有著實體,又有著本源。

園林藝術中,通過漏景手法,實現了“虛”與“實”的統一。

漏窗上的圖案是“實”,窗外之景是“虛”,這種虛實結合,使得漏窗美麗的圖案與窗外的實景交相輝映,給人帶來奇妙的審美體驗,感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透過漏窗,我們又可以看到一株美麗的梅花探出頭來,但又看不到梅樹的全景;可以看到幾塊精緻的石頭,卻又感受不到整座假山,隔牆的山水亭臺、花草樹木都只能零零碎碎地呈現,這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景觀,更容易勾起人們的探知慾,使得看起來平常的儘管變得富有魅力。

漏窗的美還通過光線來呈現。在陽光照射下,漏窗的網格映在地上或牆上,形成形態各異、迷離斑駁的光影,為粉牆增添了幾分神韻。

總之,透過漏窗,看到的景色或搖曳多姿,或如夢似幻。靜靜地觀賞體悟,往往會浮想聯翩,有著說不盡道不完的樂趣,如同詩人謝朓所說:“靈光滿大千,半在小樓裡。”

漏窗:中國古典園林的心靈之窗

透過漏窗的陽光,有著一種朦朧美

結語

園林本是無情之物,但經過人們巧奪天工的手法,使得園林流淌著人的感情。在園林中,漏窗又是整座園林的靈魂所在,就像美人顧盼生情的眼睛。它是一個“畫框”,讓漏窗內外景色相通,同時,它自己本身就是一幅“畫”,與外景相互交織,平添了審美情趣。

透過粉牆黑瓦和蕪雜的枝葉,欣賞那繁縟精美的漏窗,看著地上斑駁的窗影,感悟世事滄桑,人的心靈也隨之得到了昇華。


參考文獻:

1.《江南園林漏窗的文化意象》,邱中巍,上海工藝美術

2.《淺析中國古典園林漏窗藝術的特色》,羅一凡,建築藝術

3.《園之眼,境中情——蘇州園林漏窗初探》,傅媛媛,東方文化

4.《中國古典園林的空窗藝術》,餘志英,藝苑

5.《試論漏窗在園林造景中的藝術體現》,張利香,太原學院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