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外交天才”張儀:一心只為獵取個人富貴,所獻之計皆非萬世之道

​張儀的外交天才,在縱橫家中是首屈一指的,當然,他在外交中使詐的能力,也是首屈一指的。他最有名的事蹟,便是三番兩次地欺詐楚懷王。


楚懷王在張儀擔任魏相時,就已經相當憎惡張儀,曾打算要魏王驅逐張儀。待張儀回秦國復為相後,齊國協助楚國攻秦,張儀意欲破壞齊楚聯盟,便親自入“虎穴”遊說楚懷王。

“外交天才”張儀:一心只為獵取個人富貴,所獻之計皆非萬世之道

楚懷王劇照

張儀慣於在楚懷王面前玩弄兩面手法,他巧言令色地以“商於之地六百里”騙得楚懷王與齊國絕交,而最後張儀只肯給六里。楚懷王盛怒之下伐秦,最終大敗於杜陵。

楚懷王對張儀可以說是恨之入骨,只願得張儀雪恥,卻不願得地。這對冤家,在《戰國策》中的形象躍然紙上。

由此可見,《戰國策》想要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表面誠懇而實際心懷鬼胎的敵國使者,和一個歡天喜地又不知禍之將至的昏君。

事實上,張儀在《戰國策》中最生動的形象,除了“齊助楚攻秦”,還有“張儀之楚貧”、“楚許魏六城”以及“張儀之殘樗裡疾”,筆者將分而述之。

張儀之楚貧

張儀初到楚國的窘境,就是“貧”。因為他的財物都用光了,而且跟隨他的舍人們都很生氣,想要離開他。張儀進宮拜見楚懷王,起初還遭到楚王的冷落。

張儀投楚懷王之所好,以“色”作為誘餌,假意要到三晉之地搜尋美女,騙了楚懷王大量珠玉。不僅如此,楚懷王的寵妃南後、鄭袖聽聞此事後,趕緊賄賂張儀——“南後偶有金千斤,進之左右”、“鄭袖亦以金五百斤”。

“外交天才”張儀:一心只為獵取個人富貴,所獻之計皆非萬世之道

楚懷王劇照

到了臨別之時,張儀特地來找楚懷王喝酒告別,他假惺惺地說:“天下閉關不通,未知見日也。願王賜之觴”,再特意要楚懷王叫幾個親近的美女來一起喝酒,楚懷王便召來南後、鄭袖。張儀見此二美,趕緊再拜而曰:“儀行天下偏矣,未嘗見人如此其美也”。

正因如此,張儀厚顏無恥地從楚懷王及美人身上騙取了大量財物,瞬間由貧轉富。

“外交天才”張儀:一心只為獵取個人富貴,所獻之計皆非萬世之道

張儀劇照

此文塑造出的各個人物形象鮮明,而且帶有詼諧的色彩。由此可見,張儀是個計謀在胸的人,楚懷王和美人們都被困在他的計策中“團團轉”,全文貫穿著一股詼諧且陰柔之風氣。

楚許魏六城

張儀在外交策略方面經常使詐,如“楚許魏六城”。

齊國趁著燕國喪君之際伐燕,楚國答應給魏國六座城池而共同伐齊。張儀想要破壞此事,便先從各國形勢方面入手,意圖勸退魏王。遺憾的是,魏王並沒有聽從他的建議。

“外交天才”張儀:一心只為獵取個人富貴,所獻之計皆非萬世之道

張儀劇照

於是,張儀便製造出秦國、韓國想要聯手合攻魏國的假象。他說:“秦欲救齊,韓欲攻南陽。秦韓合而欲攻南陽,無異也”。

張儀曾利用韓國饑荒的機會,勸韓王運糧到河外讓饑民取食。因為河外之地靠近韓國,魏王以為韓國將集結軍隊。藉此事件,張儀再欺騙魏王說:“韓欲攻南陽”。

接著張儀又對魏王撒了一個謊,他說:“韓王將以魏國和秦國是否交好,來作為自己行動的依據和預測。如果魏國不與秦國交好,那麼韓國將必聯合秦國攻魏”。

魏王被張儀嚇唬住了,他趕緊下令退出楚、趙、齊之聯盟。我們都知道,戰國七雄之中,秦國最強,楚國最大,齊國最富,而此時的形勢是“橫則秦國稱帝,縱則楚國稱王”。

“外交天才”張儀:一心只為獵取個人富貴,所獻之計皆非萬世之道

張儀劇照

可想而知,秦國當然不願看到楚國聯合盟友去攻打富庶的齊國了,否則就是眼睜睜地看著楚國繼續擴大勢力。

張儀為了秦國去破壞對手的結盟,明的不成,便以暗的手段使詐,最終成功誆騙魏王就範。

張儀之殘樗裡疾

我們從《戰國策》中,看到最多的便是張儀善使詭計、詐偽反覆的形象。例如他曾經設計陷害樗裡疾。

張儀先假裝尊重樗裡疾,讓他出使楚國,好讓楚懷王也能尊重他。然後要楚懷王向秦惠王發出請求:用樗裡疾擔任秦國的相國。

這時,張儀便出手了,他開始在秦惠王面前誣陷樗裡疾,他編造了一則謠言:“我聽說樗裡疾曾對楚王說:‘您想使張儀在秦國陷入困境嗎?請讓我來幫助您吧。’”

“外交天才”張儀:一心只為獵取個人富貴,所獻之計皆非萬世之道

張儀劇照

接下來,張儀基於謠言,再展開合理推論,坐實了樗裡疾“叛國”的罪名。他說:“如果任用樗裡疾為相國,那麼他一定會拿秦國去侍奉楚王的”。而說服秦惠王的,就是這句話。

試想,當時張儀為秦相,秦惠王如果同意楚懷王的請求,以樗裡疾為相,那麼張儀便會被廢黜相位。所以,張儀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不惜造謠說楚王與樗裡疾暗中勾結。

張儀的陷害使秦惠王大怒,樗裡疾只好倉皇逃離秦國。基本上,張儀陷害陳軫、公孫衍、甘茂等政敵,都是遵循此種模式。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孔子曾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對照上述張儀為獵取個人富貴而獻之計,可謂是“皆非萬世之道”。所以,張儀為人詬病者皆在於此。

“外交天才”張儀:一心只為獵取個人富貴,所獻之計皆非萬世之道

孔子劇照

張儀經常為私利而挑起戰爭,致生靈塗炭、國無寧日、民不安居,此正如後人對其的評價:既沒有崇高的道德理想,在思想史上也沒有重要的地位。

以現代的眼光看來,一個國家要屹立不倒、經久不衰,沒有謀士是不行。但謀士要有忠義的觀念,而非徒以長袖善舞的才能為己謀利,且置國家和人民不顧。否則如張儀這類人,心中只有小我而無大我,其所作所為只不過是給天下亂上加亂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