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關於“社群”的一些總結和思考

社群這個概念近幾年比較火,尤其是2019年又出來私域流量的說法,公域流量獲取成本巨大已經是眾所周知,2019年也是打造私域流量的元年,它是指不用付費,可以在任意時間任意頻次直接觸達到用戶的渠道,比如自媒體、用戶群、微信號等,也就是KOC(關鍵意見消費者)可輻射到的圈層,是一個社交電商領域的概念。

那為什麼私域流量這麼火呢?隨著淘寶京東等傳統電商(包括不限於)的競爭日益激烈,大家都在探索新的領地,在流量紅利殆盡的當下,公域流量變現難度增加,挖掘老用戶更多的價值成為了所有公司的共識,社交電商的增長與日俱增,私域流量在這個背景下被討論最多。

也就是之前是一個產品賣給一千個用戶,現在是一個用戶賣它一千次。

現在打造私域流量的主要方式就是一個組合:微信+微信群+公眾號/小程序,所以社群作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環,也讓更多人嘗試去做。從2015年開始我有意識的去參加了線上線下不少社群,也積累了一些心得,今天我們就詳細探討下。

關於“社群”的一些總結和思考

那什麼叫社群呢,他是以什麼形式提現出來呢?

社群的本質是找到一群擁有共同屬性的高價值用戶,通過認同感把他們聚集在一起,並通過有效的組織形式驅動自增長。常見社群的類型

1、產品型社群(如小米)

2、興趣型社群(如讀書會之類,如樊登讀書會)

3、知識型社群(培訓學習類,如邏輯思維,吳曉波頻道等)

4、資源人脈型社群(以人脈資源,資源合作為導向,如正和島,山脈圈等)

5、營銷型社群(微商,銷售產品,推廣項目)

關於“社群”的一些總結和思考

社群的發展過程

社群電商進化史。

社群1.0,誕生初期時代。2015年前,更多是把社群做為普通溝通工具。但是已經有零星的微商,開始從朋友圈沉澱到社群變現。

今天,高大上的萬科也在用微商模式賣房子了。

社群2.0,商業社群爆發。

2015年—2017年初,有人說社群+(社群營銷、社群電商、社交電商)是微商和傳銷模式的結合,我想說:“微商的本質是做零售,傳銷的本質是拉人頭。而商業本質也是零售。”

2017年底,軟銀賽富基金就5000萬投資了微商第一品牌——思埠集團。

微商,做為社交電商的重要部分,資本已經開始佈局。

社群3.0,品牌社群出現。

2019年始,社群+時代已經到來。成立僅兩年的拼多多,2017年的GMV(成交總額)超過千億元,而達到這個目標,華為用了21年,蘋果用了20年,京東用了10年,唯品會用了8年,小米用了7年,淘寶用了5年。

關於“社群”的一些總結和思考

社群的意義

雷軍用互聯網思維改造傳統企業,提高效率,創造小米商業奇蹟時,很多人未必知道他背後有上萬個核心粉絲群。

這些年,互聯網+、共享經濟、網絡直播、區塊鏈…..到社群+風口,時勢造英雄,時勢造品牌。

其中,數據顯示,GMV(成交總額)超過千億元,華為用了21年,蘋果用了20年,京東用了10年,唯品會用了8年,小米用了7年,淘寶用了5年。成立僅兩年的拼多多,就超過千億元。

雷軍是社群風口,馬雲是電商風口。拼多多,就是社群+電商風口。

相對高大上的技術,社群+這個基本沒門檻的風口,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把握。看誰先行動起來。

傳統實體店,是“指腹為婚”;

現代實體店,是“見面相親”;

互聯網電商,是“自由戀愛”;

而社群電商,是“一見鍾情”。

誰在做社群

電商第一堅果品牌,三隻松鼠,超過5000個社群;

新銳淨化器品牌,三個爸爸,超過1000個社群;

微商第一品牌,思埠集團,超過5000個社群;

精油第一品牌阿芙精油,超過30000個社群;

小米手機,超過10000個社群

關於“社群”的一些總結和思考

社群+購物=拼多多

社群+創業=黑馬會

社群+母嬰=貝貝網

社群+家電=海爾順逛社群

社群+讀書=樊登讀書會

社群+教育=混沌大學

社群+書店=誠品書店

社群+保險=水滴互助

社群+摩托車=哈雷友會

社群+地產=奧倫達部落

社群+酒店=亞朵酒店

如果你把社群質量運營好,你有1個社群,相當於有一家實體店;你有10個社群,相當於有一條商業街;你有100個社群,相當於有一座萬達廣場。這並不誇張。

你是一個創業者,就要活成一個品牌。第一步,就是活成一個有內容的個人品牌。只有釋放更多超級個人品牌的價值,才是超級風口。

關於“社群”的一些總結和思考

而現在我們常說的社群大多是指微信社群,在國內,幾乎每個人都在使用微信,幾乎每個人都加入過群創建過群,微信每天會新誕生250萬個微信群。

微信的用戶量每年在持續增加,微營銷的最大化將是未來的趨勢,根據2016年微信大數據報告得知,從微信用戶瀏覽朋友圈、微商城購物等一系列的微信操作趨勢,很明顯的分析出消費者的習慣,從而進行下一步的營銷工作。

但,微信群其實只是個流量池,一個微信群的平均死亡時間是36天。

大部分的社群都面臨著這些問題:群內活躍度低,群的生命週期短,用戶付費轉化難,用戶增長也比較難。

社群沒有找到有效的組織形式,常見的社群組織形式非常單一,社群管理者只會運用自己的管理能力,導致這個社群發展的速度完全取決於這個社群管理者會不會管理,他的管理上限決定了社群的組織上限。

社群運營缺少變現的手段,社群運營者非常辛苦,每天在群裡投放類似快報等精心編輯的內容,社群是很活躍,用戶也都給運營者點贊,但就是很少人被轉化。

關於“社群”的一些總結和思考

微信只是針對熟人社交的一個工具,當應用於商務性質和電商時,功能就捉襟見肘,更沒有與之相對應的群管理空間和應用,微信官方也不會去開發,因為他們強調越簡單越好,用完即走。大量的群變成死群,群主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維護,效率低下,比如說一個群發消息那就得操作多少次複製黏貼。

後來也陸續有不少圍繞微信社群管理的一些第三方工具,2016年群控開始興起,我也算是見識到比較早的一些開發和運營這塊的,他們也確實也賺到了很多錢,因為當時P2P比較火,還有很多做微商的客戶。後來我自己也組織了一些技術去開發,但做出來八個功能後我還是放棄了,畢竟這塊還是屬於外掛形式,風險也是極大,隨時面臨封號,對用戶來說也是不負責。

社群時代和消費升級的興起讓社群管理工具的出現迫不及待,憑藉此類工具可事半功倍。

所以後來我就去思考是不是要打造一個必要的群管理工具。這個工具可以為擁有大量用戶和粉絲的自媒體大號、企業、微商、淘寶店主等提供社群管理工具,以幫助他們解決跟用戶和粉絲的維護管理以及持續快速變現的問題。slogan就是:讓社群好玩又好用。

關於“社群”的一些總結和思考

當時有這個想法的時候抖音和頭條還沒有出來電商這塊,所以當時規劃的適用人群為:

微信公眾號、微博大號:將粉絲引流到社群平臺,方便互動和維護

微商:多賬號同步銷售推廣,管理下級

電商平臺:天貓淘寶等客戶導入系統,方便營銷和互動;銷售和推廣產品、服務;售後、客服等及時溝通回覆

傳統企業:將多年積累的客戶導入到平臺,方便留存和多次銷售

自媒體賬號:將粉絲引流到社群系統,方便管理變現

各組織機構:將會員導入到平臺,方便互動和服務

直銷團隊:將客戶引流到平臺,更好管理下級和代理

群空間管理應用的平臺,初期依託微信龐大的用戶量然後依附於微信的快速傳播,把微信上的好友和微信群全部引流到此平臺上,自然裂變;群主利用群工具針對群空間管理,節省時間和資金成本,達到快速變現、維護等效果,群員通過群應用更好的使用,增加對群的忠誠度和粘性,同時也擁有獨立IP,更好的讓別人記住自己;主要是對客戶資源大數據的一個綜合利用,發揮從事行業大數據的價值,給企業帶來更好的推廣和效益。

關於“社群”的一些總結和思考

打造這個平臺的初衷一方面是為了方便KOC變現,另方面也是可以讓人一鍵式創業,因為在這個平臺你只要建一個群,隨即就可以獲得社群管理+電商+saas的集合,具體講的優勢在於:

所有功能圍繞群員和群主的要求而制定,群員擁有獨立IP,快速展示和交易,群主對於管理大群得心應手,節省時間和資金成本。

所有管理和操作都集中在雲端,方便除了電腦外也可以用手機、平板等移動和協同管理查看

小程序、APP和群控系統同步啟動,還有更多豐富實用的功能,如自媒體管理工具、企業社交服務推廣平臺、自建推廣平臺等,給運營夥伴更多獲利渠道

增加大數據分析功能,隨時查看系統使用情況,根據及時有效的反饋進行下一步方案

多種盈利模式。

產品的規劃:

小程序引流,APP形成獨立的自主平臺

官方可以做群控系統,是解放人工、節省成本、增加效率的企業標配工具, 隨著人工智能的被看好,靠增加員工和加班加點已經跟不上形勢的發展,這種工作方式也會被逐漸淘汰。工作原理就是用一臺電腦控制100個賬號,就相當於100個業務員在同時幫企業工作,大大減輕企業成本上的投入和管理上的擔憂,準確快速高效安全關聯市場行情全面實現自動化多渠道數據,沒有區域界限,大範圍高曝光式精準營銷。

關於“社群”的一些總結和思考

不過因為這個平臺相當於是全新的一個平臺,難點就在於推廣,如何讓人去使用,最終模式其實還是s2b2c,我們的種子用戶就需要前期有一些社群資源,自媒體大號和網紅,同時也需要我們積累有線下實體企業和商家人脈,團隊也要潛心研究社群多年,要對產品的把控非常到位,要有一個切入點,快速上線,不斷迭代。

目前對打造平臺和APP唱衰,很多人覺得現在再去做一個平臺難度比較大,做一個APP再去推廣難度也很大,因為用戶已經被瓜分完畢,流量紅利也早已不在。

微信作為國民APP,社交地位幾乎不可撼動,君不見去年此時同時出現三大公司推出的社交APP,但最後都銷聲匿跡。

關於“社群”的一些總結和思考

不過,很多人也發出了這個聲音:天下苦微信久矣!

當大家都以為互聯網格局就應該這樣的時候總是會冒出一些黑馬,比如新浪搜狐等一統江湖的時候,冒出了淘寶京東,當大家都以為電商就應該這樣的時候又冒出了拼多多小紅書等,當大家習慣了天涯貓撲QQ時又出了微信,當都以為社交已經紅海時又出來陌陌探探脈脈釘釘。

所以唯一不變的就是變,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有心才能發現更多的機會機遇,而不僅僅是一個旁觀者。

據於此當打算去做這塊的時候,我去找到了一些技術大牛一起,也找了幾個投資人,相談甚歡,有一個談好了基本的合作方式,但是他本來是投資遊戲領域的,有些資金被佔用,而且剛組建了一個團隊,需要緩衝時間,第二個本身有資金也有自己的技術團隊,第三個是做傳統行業,沒有做過互聯網行業。

這個項目現在尚未正式啟動,產品原型和damo已經做好,簡單的內部測試。當然,等待的時候越久,時機也就失去的越快,君不見張小龍也表示了恐慌,開始去亡羊補牢,企業微信的功能也是越來越完善,尤其是此次疫情,讓釘釘、微信直播、企業微信用戶暴漲。

歡迎一些有識之士共同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