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何看待中國科研團隊發現新冠病毒已突變,有2個亞型,且傳染力可能有差異?

xiaolong281at


3月3日,中國科學院主辦的《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發表了中國科學家的一份研究報告,報告分析了103份新冠病毒的全基因序列,得出的結論是:與早期武漢流行的病毒相比,後期的病毒已發生了2個變異;相對古老的S型感染的比例僅佔30%,而相對年輕的L型卻佔70%。作者推測:L型病毒傳播能力更強,或者在人體內複製更快,因此可能意味著其毒力也更大。

其實,病毒的變異本來是正常現象,但是僅僅在2個月的時間裡便發生了較大的變異,而且產生了傳播能力和毒力更強的毒株,這意味著防控的難度也在加大。因為:

1. 有可能像流感病毒一樣,當我們研製出疫苗時,其免疫的有效期限更短了。因為疫苗對突變了的新病毒不一定具有特異性免疫能力。

2. 與艾滋病、SARS病毒等一樣,有針對性的特效藥的研究開發更加困難。

3. 傳統的以防為主、患病就醫的防控方法不能丟棄,唯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才能保護健康人員。


WILLSON39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國科學院主辦《國家科學評論》3.3日發表文章稱,對近期採集到的103株新冠病毒進行基因檢測,發現149個突變點!也就是說目前病毒與1月初病毒的同源性變成了99.5%,新冠病毒基因突變了!

科研團隊把103株病毒分為L型和S型,其中101株病毒要麼L、或S型,有兩株L型S型同時具備。L型病毒傳染性要大一些,約佔70%左右,S型病毒基因序列接近原始宿主蝙蝠的冠狀病毒,毒力要弱一些。L型在1月份比例更大些,由於防控的壓力目前S型比例要大一些,也就是說現在病毒感染性總體上弱了一點點。

那麼,如何看待這則消息呢?

一、病毒變異

新冠病毒是單鏈RNA ,結構不穩定,快速複製、病毒繁殖的過程中,基因複製錯誤的幾率很大,變異可以說是必然的,但是不能預測到它什麼時候變。

病毒變異的結果有兩個方向,一是變的越來越厲害,傳染性增大,這是不願看到的,二是基因把自己複製到死衚衕,毒力變的越來越弱,把自己搞死了,病毒變異的方向也不可預測。

病毒變異對疫苗研製是不利的,本來我們防禦的是東門,現在病毒變異了走西門,疫苗無效了!若能針對病毒未變異部分設計、研發疫苗,預防的作用還是有的,但能不能判斷哪些部分是不變的呢?

病毒變的越來越弱,治療也就簡單了,要是越來越厲害呢?不能想當然地“可防可控”,有這種可能性。恢復期血漿治療是由於有相應的抗體,病毒變了,這種治療方法可能就不行了。

三、樣本數量少,有待觀察

2月初廣州醫學團隊對多株病毒基因檢測,3萬多鹼基僅有5個突變,2月中旬世衛組織在中國考察也對病毒做了基因檢測,病毒基因99.9%未變異,而這次檢測病毒有0.5%的變異。但這些檢測病毒樣本數量少,百株左右,不能完全反應真實情況。

全球科研團隊不斷努力,希望越來越多的好消息,戰“疫”必勝!我是 ,感謝您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