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徽州故事|乾隆為何青睞汪由敦

汪由敦,休寧上溪口人,是乾隆皇帝非常喜歡、信任的尚書。

汪由敦為人平和,言語不多,遇事沉著冷靜,有膽有識,總是胸有成竹,即使處理極其複雜和紛擾的事也能從容不迫,不失條理。他在皇帝身邊辦事30多年,多次因為敬業、勤勞受到皇帝賞識。汪由敦在任工部尚書和吏部尚書時還表現出超凡的記憶能力、敏捷的思維能力和幹練的處事能力。

清乾隆九年(1744)工部尚書汪由敦和宮廷畫師唐岱陪伴乾隆皇帝遊園。我們今天看到的《圓明園四十景圖詠》就是當時根據乾隆皇帝的旨意,由宮廷畫師唐岱繪製、汪由敦書寫而成的40幅風景圖,為絹本彩繪,各幅風景圖分別附有乾隆《四十景對題詩》。全圖分為上下兩冊,奉旨正式安設於圓明園奉三無私殿呈覽,人稱“殿本彩圖”。在圓明園被英法聯軍毀後的今天,這樣的“殿本彩圖”就顯得越發珍貴難得了。

汪由敦超凡的記憶力、敏捷的思維能力和幹練的處事能力在他剛入軍機處值班時,就很快展現出來了。皇帝有雅興時做的詩詞,汪由敦都能及時將它用文字記錄下來;皇帝閱批的文字,汪由敦也能於當天整理出來;有時皇帝口頭命令,汪由敦也會很快用筆記錄下來存檔。這些都深得皇帝認可,並且準確得當地表達了皇帝的聖意,所以當乾隆皇帝要去謁陵,或者巡幸山東、山西、江浙、盛京等地時,均安排汪由敦隨從,由他用筆記錄皇帝的聖諭而傳達。汪由敦確實文思泉湧,快而準確,書上記載他的這種能力是“入承旨,耳受心識,出即傳寫,不遺一字”,深得乾隆皇帝的信任。乾隆一生兩次平定大小金川叛亂,他所發出的廷諭都出自汪由敦之手。皇帝為了誇耀自己“十全武功”,下令編寫《平定金川方略》和《平定準噶爾方略》兩部書,汪由敦分別擔任兩書的副總裁、總裁。

汪由敦還非常關心民間疾苦。有一年,永定河發生水患,當時有人提出為疏通水道,要開闢新的河道。汪由敦用幾個月的時間,通過自己在沿河各州縣的考察,認為新闢河道不僅花費巨大,而且還要損壞百姓的農田,不是可取的做法。在他的一再要求下,清政府最後採取了疏浚永定河的措施。這樣,既解決了水患問題,又保護了百姓的利益。在汪由敦病重時,乾隆皇帝還指派御醫前去看望。乾隆二十三年(1758),汪由敦逝世。乾隆皇帝除了賜以喪葬用品以外,還親自前往弔唁,加贈其為太子太師,諡“文端”,入祀賢良祠;另外,還將汪由敦生前的書法作品收集起來,刻在石上,陳放於宮內,稱為“時晴齋法帖”。乾隆四十四年(1779),乾隆皇帝還特地作詩懷念汪由敦。

徽州故事|乾隆為何青睞汪由敦

(摘自《徽州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