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赤壁之戰中獻苦肉計的吳國大將黃蓋,最終結局如何?為何赤壁之後消失匿跡了?

夏目歷史君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這是民間很常用的一句歇後語,它來自於我國古代名著《三國演義》,講的是赤壁之戰前夕,黃蓋領受了假降曹操,放火燒船的任務。為了麻痺曹操,周瑜當眾羞辱和杖責黃蓋,曹操得知黃蓋真的受辱,也就相信了他的詐降。

而翻開史書《三國志》我們會發現,書中記錄道:“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這樣看來,後世著名的“火燒赤壁”其實是黃蓋的計謀。那麼,赤壁之戰中獻上苦肉計的吳國大將黃蓋,最終的結局如何?為何赤壁之後就銷聲匿跡了呢?

黃蓋,東漢末年零陵郡泉陵縣,也就是今湖南省永州市人。在史書中,他的生卒年都不詳,但根據他自初平元年(190)孫堅起兵討伐國賊董卓時便跟隨左右可以大致得知,他應當是與孫堅年齡相差不大的。初平二年(191),孫堅去世後,“蓋隨策及權,擐甲周旋,蹈刃屠城。”

黃蓋歷事孫堅、孫策、孫權三代,始終忠心耿耿、勇猛過人,立下了汗馬功勞。他不但作戰時威風八面,治理地方也有自己的心得。他曾經在九個縣任職過,“凡守九縣,所在平定……抑強扶弱,山越懷附。”他的治理下人們生活安定,少數民族也誠心歸附,如此看來,黃蓋可謂文武雙全的優秀人才。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奪取荊州後從長江順流而下,想要一舉殲滅固守江東的孫權。曹操陳兵在江北,孫、劉聯軍則在江南嚴陣以待,面對數倍於己的強大兵力,黃蓋提出了火攻曹操的計謀,並自告奮勇擔任詐降的角色。

史載:“(黃蓋)乃取蒙衝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備走舸,各系大船後,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

在黃蓋的巧妙計策和英勇衝鋒下,曹軍大敗而歸。不過,根據《吳書》記載,這位英雄人物在成功執行任務後不慎中箭落水。被救起後,人們不知道他就是黃蓋,於是將他安置在廁所中的坐床上。黃蓋大呼同袍韓當的名字,被韓當發覺後,才得以保住性命。

赤壁之戰後,黃蓋被封為武鋒中郎將。後來,武陵郡有蠻族發動叛亂,於是黃蓋前往平定,“時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敵,因開城門,賊半入,乃擊之,斬首數百,餘皆奔走,盡歸邑落。”黃蓋利用計謀,又一次以少勝多。

之後黃蓋又討伐長沙郡益陽縣的山賊,因功被封為偏將軍,在任期中病逝。考慮到黃蓋年事已高,死在任中算是善終了,而他之所以銷聲匿跡,筆者認為一是他年紀已然不小,很難再衝鋒陷陣;二是東吳本就鮮有對外征戰,武將也就很難留下名垂青史的事蹟了。


鄧海春


大將黃蓋老當益壯,從赤壁一戰之中,取得勝利之後,不斷的建立戰功,官職也是越來越大。他最後消失,不是因為他死了,而是他從攻打曹操轉變成平定內亂。武能攻城略地,文能安邦治國,黃蓋就是這樣一個非常有才能的人。


在赤壁這一戰中,黃蓋的功勞其實是最大的。這個火燒赤壁的計策,其實是他提出來的,最後執行者也是他。為了能夠使曹操被誘惑進來,黃蓋想盡了一切的辦法,發現只能使苦肉計才能夠讓曹操相信。曹操這一個多疑的人,要是不下一點血本的話,就很容易被發現,到時候計策失敗了,那麼國家就有危險了。為此他不顧自己的身家性命,毅然決然的去使用了苦肉計。

他和周瑜演出了一場好戲,讓周瑜去鞭打他,責罵自己,辦事不力。然後自己一氣之下,跑到曹操的地盤,告訴曹操終於不是一個好人,自己想要報復他。並且帶來了當時東吳的地圖,以及相關的重要軍事情報,曹操聽了就非常的高興。看到黃蓋被打得這麼慘,就相信他是真的了,曹操對黃蓋是心存憐憫,答應他在事成之後一定會給他重重的賞賜。


就這樣,黃蓋又回到了東吳,做了曹操的內應。等到赤壁大戰的那一天,曹操進入了東吳的陷阱之後,於是就開始了火燒赤壁這一幕。當一隻火箭射向曹營的時候,曹操才發現自己真的是中計了,最後損失慘重,差一點自己都回不來,於是對黃蓋是非常的痛恨。

要不是自己相信了黃蓋的話,現在估計就把東吳徹底的毀滅了。在曹操的以後的歲月裡,肯定是時常想起黃蓋這一位好朋友,有時候恨得牙關癢癢的,自己統一天下的大業就這樣沒了。

可是黃蓋卻過得非常的舒服,在火燒赤壁這一戰爭中,他的功勞是最大的,於是孫權給他升官了。並且不需要他到外面去打仗,更何況當時地區有人叛亂。孫權希望他能夠回來,解決這一些事情,更何況黃蓋年紀已經這麼大了,再出去打仗也不好。

黃蓋是跟著孫堅一起的,輔佐了東吳的三代人,可謂是三朝元老。要是再讓他操勞下去,可能東吳所有的人都要罵孫權了。但是孫權也不好意思讓他退休,只能讓他回來安守一方,自己也放得下心來。


在赤壁戰爭之後,當時的武陵地區發生了叛亂。因為他當時是這裡的太守,他也有職責和義務去平定。雖然他當時只有500人,但是他運用好了計策,並且身先士卒,將敵人打得落花流水,斬殺了數百人,其中包括敵軍的首領。至此他所在地方就安定了下來,他開始管理這個地區。

他當時剛剛上任,有很多人是不做實事的,他讓這些人努力的去做,並且要求兩個文官也要努力去做。告訴我這兩個文官,自己不會打罵他們,讓他們放鬆下來。本一年之後,黃蓋檢查了一下,的確是沒有打罵他們,就一下子把他們的頭斬了下來。從此之後,他手下的人再也沒有敢亂來的。都在認認真真的做事情。

再後來當時益陽縣是發生了叛亂,還有一次輕鬆的平定了這次叛亂,孫權非常的高興,獎賞他為偏將軍。可是沒過多久,由於年紀太大了,在上任的期間裡就去世了。

黃蓋這一生還是過得非常不錯的,在三國這麼混亂的年代裡,能夠安然的去世,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


汪公說


赤壁第一功臣,既不是諸葛亮,也不是周公謹,反而是黃蓋。是他獻策火攻,也是他以生命引曹操入局。赤壁之戰後,黃蓋並沒有消失,反而是為東吳政權的穩定立下了很多功勞。



黃蓋是南陽太守黃子廉的後人,不過早年家族分崩離析,所以黃蓋跟著祖父遷居到了零陵居住。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黃蓋的生活也逐漸變得清貧,但他心有壯志,經常努力的讀書、習兵法,成為了當地的郡吏,後來舉孝廉,成為了公府。

孫堅起兵後,黃蓋主動投靠孫堅,為孫堅南征北戰,破草寇、敗董卓,因功被封為別部司馬。孫堅去世後,黃蓋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孫策的部下,經常為孫策冒死攻城略地。

當時,江南地區的山越諸部不願意歸附孫氏政權,所以經常在孫氏的統治區域內作亂。為了收復這些人,孫氏集團經常委任黃蓋去治理有賊寇的縣分。期間,他先後擔任過春谷縣長、尋陽縣令等九個縣的長官,經過他的治理,全部穩定。

後來,黃蓋升任丹楊都尉,在此地抑豪強兼併,救濟貧弱,終於使得山越地區的百姓誠心歸附。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親率20萬大軍南下,意欲統一天下,孫權派遣周瑜和程普率軍三萬迎擊。

雙方在赤壁相遇。由於水土不服,以及不習水戰,曹操遭遇周瑜的第一戰失敗,被迫退回了江北。由此,戰事在赤壁一帶僵持了下來。

顯然,曹軍在兵力、後勤補給上遠遠超過了周瑜,所以,周瑜等人陷入被動。一旦戰事無限期延長,周瑜必敗。

正在苦惱間,黃蓋站了出來,提出了以火攻燒燬曹操艦船的計謀。這件事在《三國志·周瑜傳》中的記載為:

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

《三國志·黃蓋傳》中的記載為;

建安中,隨周瑜拒曹公於赤壁,建策火攻,語在瑜傳。

通過正史的記載,我們可以明確的看到赤壁火攻的計謀出自於黃蓋,並不是周瑜,當然,更不是諸葛亮。



赤壁火攻時,黃蓋先詐降,之後帶著裝滿柴草、膏油的小船駛向了曹營。在到達曹營之前,黃蓋點燃了船隻,奮勇當先的帶著士兵衝入曹營。

很不幸,衝在最前面的黃蓋身中流矢,跌入了寒冷的江水之中。眼看生命危在旦夕之時,後面追上的吳軍救了他。但吳軍並不認識黃蓋,所以將他安置於廁床中。黃蓋無奈大聲呼叫韓當,當韓當發現他時,流著淚為黃蓋解開了衣服,這才勉強保住了性命。

赤壁之戰後,曹操損失大半兵馬,狼狽逃回北方。黃蓋也因功升任武鋒中郎將。

後來,武陵發生蠻族叛亂,黃蓋又到了武陵鎮壓叛軍。由於叛軍數量眾多,而武陵僅有五百士兵,所以黃蓋大開城門,等叛軍入城到一半的時候發動攻擊,斬殺數百敵兵,其餘皆散。三個月後,黃蓋順利平定了叛亂。



平定武陵後不久,長沙益陽縣遭遇山賊入侵,黃蓋便迅速前往長沙。這一次平定山賊後,孫權升黃蓋為偏將軍,鎮守地方,結果黃蓋以身殉職,病死於任上。

黃蓋死後,吳國境內的百姓紛紛追悼、思念他。孫權稱帝時,也念及其大功,於是冊封了他的兒子黃柄為關內侯。


我是越關


三國時期,江東人才濟濟。而在眾多的軍事將領當中,黃蓋屬於資格最老的大將之一。他是孫堅最早起家的四家將之一,年齡比程普小,比韓當和祖茂大,擅使一對斷海鞭,有萬夫不當之勇。孫堅任命他為別部司馬,隨部作戰。

黃蓋追隨孫氏父子南征北戰,歷經千辛萬苦,方才打下江東基業。孫堅征伐劉表戰死,黃蓋生擒黃祖方才換回屍體,因此黃蓋還是孫家的大恩人。孫權當政後,升黃蓋為丹楊都尉,鎮攝山越各部。黃蓋不但武藝高強,還善使計謀。山越蠻族經常侵入漢人村落搶劫財物,由於這些蠻族居住在原始森林深處,來去無蹤,很難剿滅。黃蓋故意讓士兵裝成老百姓,在山越蠻族經常活動的村落顯露牛羊糧食,引誘山越蠻族來搶。山越蠻族不知是計,見財心癢,結隊來犯,被黃蓋幾乎一網打盡。如此幾戰之後,這些蠻族再不敢來侵犯。

公元208年,曹操率軍南下,舉世聞名的赤壁之戰打響。曹軍數倍於吳軍,但是不習水戰,於是在長江北岸下寨,與吳軍對峙。時任糧官的黃蓋向都督周瑜獻火攻之計,並自願讓周瑜杖責以向曹操施用苦肉計。曹操上當後,黃蓋親自率領數十艘裝滿硫磺硝石的火船,衝入曹軍船隊,引燃曹軍船隊,為赤壁之戰的勝利立了頭功。可惜黃蓋在混亂中被曹軍弓箭射中,幾乎墜江身亡,得賴韓當相救才撿回了一條命。

赤壁之戰時,黃蓋已經年過五旬,獻苦肉計被周瑜打得皮開肉綻,還沒有好利索,又中了曹軍的弓箭,墜落長江,落下了病根。所以赤壁之戰後黃蓋都在養病,沒有參加任何軍事行動。據史書記載,黃蓋在赤壁之戰後就一直咳血不止,修養了將近一年才有所好轉,但是連其平生最為得意的斷海鞭都揮舞不動,又怎麼能帶兵上陣殺敵呢?

由於體弱多病,此後黃蓋再沒有上陣殺敵的機會。孫權封他為偏將軍,讓他去擔任武陵太守。公元221年,蜀漢先主劉備為報殺關羽之仇,發兵七十五萬伐吳。戰爭初期,吳軍節節敗退,人心浮動,竟然有大臣提議向蜀漢投降。時任武陵太守的黃蓋非常憤怒,向孫權請戰,被孫權以年老為由拒絕。後孫權拜陸遜為都督,在夷陵之戰中大敗劉備,黃蓋參與了追擊劉備敗軍的軍事行動,幾乎將劉備擒獲。夷陵之戰也是黃蓋人生最後一戰。此後黃蓋調任長沙太守,於公元225年病死在任上,智勇雙全的沒有受到重用的原因就是因為他老了,病了,身體不好了,這原因實在是讓人感到有些心酸啊。


道中道道而道


黃蓋的生卒年不詳,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赤壁之戰時,黃蓋就已經算是東吳老將了。赤壁之戰後,黃蓋的有關記載很少,但是特別寶貴。因為黃蓋此後的經歷記載,則見證荊州中南部在蜀漢和東吳之間歸屬上的過渡和變遷,也佐證了劉備“借荊州”和東吳之間的協定,直到“湘水分界”的過程。

(黃蓋也曾跟隨孫策平定東南諸郡,“擐甲周旋,蹈刃屠城”。《資治通鑑.漢紀五十三卷》記載,孫策和太史慈單挑,從騎中就有黃蓋。)


黃蓋的生年沒有記載,但是從孫堅190年起兵開始,黃蓋就加入孫吳陣營,此後就跟隨孫堅,孫策,孫權三代人征戰四方。赤壁之戰時,由於黃蓋獻計詐降,火燒曹魏戰船,周瑜和劉備隨後追殺,大敗了不可一世的曹操軍。此戰,可以說是黃蓋的鼎峰之戰。隨後,因為武陵郡南蠻叛亂,東吳以黃蓋為太守,黃蓋上任就智退叛軍,平定叛亂。但是,這件事發生在什麼時候呢?這是有爭議的,而且和黃蓋晚年的經歷,去世的年份,荊州武陵郡這個時期的歸屬問題,都有聯繫。把黃蓋的晚年經歷和去世的年份搞清楚了,就能解釋孫權為什麼會借荊州以及那個時期荊州的變遷。



那麼黃蓋是什麼時候去世的呢?《三國志.黃蓋傳》沒有記載,但是《三國志.孫皎傳》則記載了“程普去世後,孫皎代程普鎮守夏口。黃蓋和兄長孫瑜去世後,孫皎又並二人軍隊。”程普和孫瑜都在215年去世,所以黃蓋也差不多死於215年。所以,在某度上記載黃蓋在219年擔任武陵太守是錯誤的,而並黃蓋和孫瑜軍隊的孫皎,才是去世在219年,所以更可以佐證黃蓋去世時間是和程普,孫瑜一樣在215年。由此可以推斷,武陵郡的叛亂是在赤壁之戰後,215年(湘水分界)前,根據《三國志.黃蓋傳》,黃蓋平定了武陵的叛亂,隨後又當“滅火隊長”,到處平叛,最後一站是長沙益陽,然後去世在任上。

赤壁之戰發生在208年,215年劉備平定巴郡,219年關羽北伐,呂蒙白衣渡江。所以,許多朋友認為黃蓋晚年的武陵平叛是發生在呂蒙偷襲荊州之後,其實不然。赤壁之戰後,周瑜還佔領著荊州南郡,周瑜去世後,荊州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是劉備和魯肅(接替周瑜職務),以及孫權協議的結果。當時,原來由劉備佔領的夏口,讓給了孫權。孫權佔領的南郡,讓給了劉備,於是劉備能和南郡,江陵,公安連成一線。孫權能把江夏郡南部的夏口港,鄂縣等地連為一片。這樣做,對孫吳和劉備都有利,不但領土可以接壤,江夏郡防務可以完全交給孫權,來自襄樊的威脅,可以交給劉備。

(劉備入蜀前的荊州態勢,其實此時的武陵郡是屬於孫權的,圖片僅為參考)

至於荊南四郡,在人們看來,應該都屬於劉備才對,其實不對,劉備只佔領三郡(零陵,桂陽,長沙),武陵其實在孫吳手裡。證據就是劉備入蜀前,讓諸葛亮都督三郡,供應軍隊糧草,當中沒有武陵郡《三國志.諸葛亮傳》。此後,孫權派三郡長史接受領土,被關羽驅趕,當中還是沒有武陵郡。所以,當時武陵郡應該在孫權手裡,這也是當時協議的結果,孫權佔據武陵郡,就是要給劉備的荊南“摻沙子”。正是因為如此,黃蓋在平定武陵蠻時,手上只有五百人,因為武陵和當時的東吳沒有直接接壤,又在劉備的腹地,也不好派大部分守護。試想一下,如果是發生219年,呂蒙白衣渡江,相當於要和劉備撕破臉皮了,武陵成了前線,怎麼可能只有五百駐軍。不過,武陵蠻最終還是被黃蓋和500軍隊給擊敗了,隨後不久,就發生了“湘水分界”(215年),武陵和零陵屬蜀漢,長沙和桂陽屬東吳。所以,黃蓋最後是征討長沙益陽的叛亂,平定後不久,黃蓋就去世在任上了。

(湘水分界後的態勢)

因此,分析了黃蓋在赤壁之戰後的歷程,也有助我們分析赤壁之戰到湘水分界這段時間的荊州變遷,所以,黃蓋的晚年參考意義是很大的。


大飛熊騎士


赤壁之戰是三國中最為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大戰役,“草船借箭”“智除蔡瑁張允”等故事更是耳熟能詳,但是赤壁之戰中還有一個幕後大功臣,那就是“一個願挨”的黃蓋!

黃蓋在三國中可是老將了,從公元190年孫堅起兵開始就追隨左右,南破草寇,北伐董卓等都立下功勞,升的也很快,但好景不長,公元191年孫堅戰死了,黃蓋於是又開始追隨於孫策,孫權帳下,可謂三朝元老的級別,一直到赤壁之戰黃蓋才真正出名,就是因為黃蓋獻策火攻戰術,並且和周瑜配合苦肉計成就了"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佳話,詐降騙過曹操後成功將滿船的薪草膏油點燃,最終大敗曹操,為三足鼎立打下了基礎。

上邊我們是針對《三國演義》中的情節來說,那麼歷史上真實的黃蓋在赤壁之戰中起的什麼作用呢?最後黃蓋又是怎麼死的?

黃蓋一生先後追隨孫堅,孫策,孫權不假,在赤壁之戰中苦肉計卻壓根沒發生,當時黃蓋確實進獻了火攻之策,並且提出前去詐降,周瑜認為此舉可行,但是沒有發生苦肉計這個情節,目中無人的曹操根本沒有認為黃蓋是詐降,原因如下:

第一,曹操兵力遠勝於孫劉聯軍,可以說根本沒放在眼裡,所以認為黃蓋投降肯定是想活命,理所應當。

第二,曹操認為黃蓋早年就追隨孫堅,元老級別的人物怎麼可能屈居於周瑜之下,所以黃蓋心有不甘,投降是為了更好的發展空間。

第三,曹操帳下多年來投降歸順的人有很多,認為以自己的名聲,投降曹操是順應天道,再說黃蓋來投降那就是甕中之鱉,沒有想到是來接近火攻的。

所以人家黃蓋壓根就沒捱過打,自然就沒有“苦肉計”這個情節了。

黃蓋在接近曹操艦隊時突然點燃柴草,就這樣被打的措手不及的曹操在赤壁大敗,而黃蓋在戰鬥中被流矢擊中落水,被救起後大喊韓當才撿回一條命,而後受封為武鋒中郎將。

而後黃蓋比較出彩已經是十一年後的公元219年了,時年武陵發生蠻族叛亂,黃蓋被調任為太守,老當益壯的黃蓋智鬥蠻族僅用3個月時間就平定了叛亂;不久後長沙的益陽縣也發生山賊禍亂,此時孫權加封黃蓋為偏將軍,著黃蓋前去討伐山賊,也就是在這段時間年老的黃蓋病逝於任內了!

縱觀黃蓋一生追隨孫氏一門,智勇雙全文武兼備來形容亦不過分,而後更是在著名的赤壁之戰中可以說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三國演義》中也是將黃蓋加重筆墨演繹了"苦肉計"的佳話,但在赤壁之戰後三國鼎立形勢逐漸形成,亂世英雄更是輩出,而年事已高的黃蓋則稍顯的不是特別出彩,所以給後世一種赤壁之戰之後黃蓋銷聲匿跡的錯覺;而黃蓋一生老成持重,最終病逝於任上,這在當時也相對其他人物也是不錯的結局,更是為吳國孫氏兢兢業業奉獻一生的完美詮釋!


小蕾說古今


在《三國演義》裡有一個經典橋段就是黃蓋在赤壁之戰獻“苦肉計”,我們耳熟能詳的“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也是從這裡衍生出來的。黃蓋,字公覆,零陵泉陵(今屬湖南省)人。“孫堅舉義兵,蓋從之。”黃蓋在孫堅起兵時就跟隨他,孫堅死後跟隨孫策,最後又跟隨孫權,算是東吳的元老級人物。孫權即位後,諸山越不賓,黃蓋一直在平叛安撫山越,後來因功升遷丹楊都尉。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大軍南下後大敗劉備,奪下新野,劉備只好拖家帶口一路南逃。在逃亡途中遇到了魯肅,魯肅就給劉備出主意讓他和孫權結盟以拒曹操。於是諸葛亮在劉備的授意下去說服孫權聯合以抗曹。可哪怕劉備與孫權聯合起來,也只能算得上弱弱聯手,能出來對抗曹操大軍的兵力也僅僅只有五萬。正在眾人面對曹操大軍一籌莫展之時,黃蓋提出了火攻曹營的破敵之計。

一天夜裡已經投降了曹操的荊州將領蔡和、蔡中兄弟,又在曹操的指使下,跑到周瑜大營詐降。於是周瑜決定將計就計,故意盛情接待了二蔡,想著要好好利用這兩人。黃蓋就和周瑜商量,周瑜藉故懲罰與他,讓二蔡誤以為他對周瑜心生怨恨,投降於曹操,然後再利用火攻之術,火燒曹營。

第二天,周瑜召集眾將前來商討如何打敗曹操時,黃蓋對各種建議都加以反駁,並一臉沮喪地說:“不管用什麼方法,我們都打不過曹操大軍的,實力差距太大了,還不如早些投降,降低損失。”完全是一副投降派的模樣。周瑜聽完後大怒,說道:“大敵當前,這等長敵人志氣,動搖軍心的人留不得。”於是下令將黃蓋拖出去,斬首示眾。

見周瑜要因此處死黃蓋,帳中將領都連忙替黃蓋求情,周瑜只好免其死罪,但還是打了黃蓋50軍棍。這50棍打得黃蓋皮開肉綻,鮮血迸流,一連昏死過幾次。眾將見再這麼打下去非得出人命不可,於是再次苦苦求免,周瑜這才作罷,怒氣離去。周瑜和黃蓋兩人的這場雙簧苦肉計,幾乎瞞過了所有的文武官員,自然也被二蔡看在眼裡,記在心上。黃蓋屁股傷還沒好,就“迫不及待”地寫了封投降信給曹操,而曹操呢自然是聽說黃蓋被打屁股的事情,所以不疑有他。

所以當黃蓋帶著幾十艘戰船來“投曹”時,曹操還很開心,等黃蓋的戰船接近曹營時,不僅沒有嚴加防範,士兵們還爭相出來觀看。於是黃蓋下令點燃船上早已準備好的燃料,火勢順著東南風迅速蔓延至曹營,聯軍抓住機會馬上發動攻擊,大敗曹軍。

不過這上面所描述的“苦肉計”,只是《三國演義》演義出來的情節,真實歷史上並不存在。在真實的歷史中,黃蓋只是寫了投降信,並沒有被周瑜打屁股。不過效果倒是一樣的,曹操還真就信了。

赤壁之戰後,黃蓋因功被封為中郎將。不久之後,武陵蠻夷叛亂,黃蓋又被孫權派去平叛。在此之後黃蓋主要乾的是就是平叛和管理地方事務,由於表現不錯,孫權升他為偏將軍,後來黃蓋死在了任上。由於黃蓋“當官決斷,事無留滯”,所以百姓非常擁護他。在現在的湖南省和湖北省的交界處有一個地名叫做黃蓋湖,據《一統志》記載是孫權為了紀念黃蓋在赤壁之戰的功勞,所以就用黃蓋的名字命名了此湖。

我是【今古言堂】,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關注我!


今古言堂


三國曆史上的赤壁之戰是歷史有名的一場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了,其中黃蓋就是因為這場戰役而出名的而且還給後人留下了一句歇後語“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就這樣黃蓋也是因此戰役被後人所知可以說是言戰成名吧!

黃蓋東吳可以說的上是老將了,從孫堅起兵的時候就跟在了孫堅的旗下了,跟著孫堅打董卓破草寇得玉璽其中黃蓋都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的,所以黃蓋在當時憑藉自己立下的功勞在孫堅旗下也是步步高昇,但是好景不長在攻元191年的時候孫堅被袁氏兄弟和陶謙設計死於非命,甚至最後自己的屍體都被陶謙給劫走了如果不是當時自己年僅九歲的幼子孫權估計連落葉歸根的下場都做不到,這裡就不一一介紹細節了,孫堅的死可以說對東吳的打擊也是很大的,當然對黃蓋等一些老英雄來說也是有影響的。孫堅死了黃蓋又追隨孫策,孫權。黃蓋可以說的上是三朝元老級別的了,甚至在赤壁之戰的時候諸葛亮舌戰群儒的時候也是黃蓋的一句話將江東的大臣們給罵醒了。


黃蓋在赤壁之戰前雖然有名,但是說非常有名是沒有的,到了赤壁之戰的時候黃蓋主動的和周瑜說讓他自己來做這個苦肉計的主人公。就這樣黃蓋被周瑜打了的消息傳到了曹操的耳裡。當晚黃蓋就書信一封給曹操說自己在東吳立下汗馬功勞竟然比不過一個周瑜,而自己還被一個小輩給欺負了說了很多委屈的話,最後黃蓋說當年18路諸侯伐董時對曹操就仰慕,所以這次準備來投靠曹操反正自己已經在東吳待不下去了,還說自己會帶一隊人馬來投靠,自己所帶的人們都是忠於自己討厭周瑜的,曹操看到這一封信當然是很開心了,當然顧慮也是有,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曹操是沒有其它的選擇的因為曹操軍隊都屬北方人,都是旱鴨子不會游泳更不用說在水上打仗了上了船就暈。當時曹操手下本來有兩個很厲害的水軍將領的蔡瑁張允但是因為自己的原因蔡瑁張允已經死了,所以這個時候黃蓋如果能來無疑是給曹操解決當前最大的難題了。


黃蓋假投降曹操,在船隊接近曹操船隊的時候突然讓手下點燃了穿上的柴草再加上當時的東南風瞬間打了曹操一個措手不及,當時黃蓋在戰鬥中也是被箭射中落水,後來被救起來了撿回了一條命,就這樣赤壁之戰以孫劉聯軍勝利而結束了。

黃蓋在赤壁之戰後就表現的比較少了,畢竟年老了舞臺還是要留給年輕人的,而到了公元219年的時候當時的武陵發生了蠻族叛亂的事情,然後黃蓋就被調去鎮壓叛亂了,黃蓋不愧是老將了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就把叛亂鎮壓了,斬首了叛亂分子,在不久後長沙的一個縣出現了山賊搗亂分子,當時孫權封黃蓋為偏將軍前去討伐山賊也就是在討伐山賊的這段時間黃蓋因年老病逝了。

綜合上述分析我們得知了黃蓋一生的事蹟了,如果有其它不同觀點的朋友也可以留言一起交流分享謝謝


平安綜合金融oo輝古


赤壁之戰,東吳大敗曹操,火燒赤壁,取得火攻勝利的一個關鍵人物:老將黃蓋。


葬送曹操大軍,使火攻得以奏效的一個關鍵點,就是黃蓋前往曹營詐降,來了一招瞞天過海,並趁機以火攻大破曹操大軍。


眾所周知,有個著名歇後語叫: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那麼,赤壁之戰時露了一臉的“苦肉計”黃蓋,最終結局如何?為何赤壁之後消失匿跡了?

有人說,在赤壁之戰中,老將黃蓋在完成詐降任務過程中,不慎被流箭擊中落水,傷得很重,由於年紀大了,不久後就去世了。所以銷聲匿跡了。


那麼,是這樣嗎?峰子哥可以很負責任地說:答案是否定的。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發生在建安十三年(208年),是孫權、劉備聯軍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也是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


火燒赤壁之戰,燒出了三足鼎立的“雛形”,奠定了三國並雄的局面。

對於赤壁之戰中,關鍵的“火攻之術”,正史《三國志》記載:

“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

所以啊,赤壁之戰時,真正提出火攻計策的人是黃蓋,並非周瑜。

當時黃蓋的“上司”東吳大都督周瑜認為可行,便採納了。其實赤壁之戰,跟諸葛亮關係並不大,主要由東吳周瑜主導。年輕的東吳軍事主官周瑜,也因此一戰成名,名噪天下。


至於“苦肉計”並無正史記載,黃蓋的實際功勞在於“建策火攻”和親自“詐降曹賊”。


關於黃蓋詐降曹操的過程,史載:


“(黃蓋)乃取蒙衝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備走舸,各系大船後,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


在赤壁大戰中,黃蓋還有一個小插曲,東吳鬧出了一個大笑話。

《三國志·吳志·黃蓋傳》記載:“ 建安中,(黃蓋)隨周瑜拒曹公於赤壁 ,建策火攻,語在瑜傳” 裴松之注引《吳書》:“ 赤壁之役, 蓋為流矢所中,時寒墮水,為吳軍人所得,不知其蓋也,置廁床中。”


意思是,黃蓋在赤壁之戰途中,確實不幸被流矢擊中,墜入水中,衣衫凌亂、頭髮敷面。火光沖天,混亂紛紛,被救起時,吳軍竟未認出是黃蓋,居然將這位“赤壁大功臣”安置在廁床中(廁床,一指古代廁所中的專門坐器,二指廁所中的坐床)。


黃蓋只好在裡面大吼大叫,呼叫韓當。韓當發現黃蓋時,流著淚解開黃蓋衣服,才保留了性命。


赤壁之戰前,北方霸主曹操,遭此大敗,所引發的連鎖後果,十分明顯。

赤壁之戰的失利,使當時最有可能一統天下的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使相對弱小的孫劉有了喘息之機。


赤壁之戰後,曹操退回北方,休養生息,而孫劉雙方勢力則趁機開始發展壯大。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後,實力飛速壯大,進而謀取益州,而孫權則屢次親率大軍進攻合肥,數戰不利,損兵折將。


赤壁之戰後,黃蓋的結局

1、赤壁之後,老將黃蓋並沒有消失匿跡,因赤壁之功,被孫權拜為武鋒中郎將。


黃蓋效忠孫堅、孫策、孫權東吳三代主公,忠心耿耿、勇猛過人,為東吳基業立下了汗馬功,妥妥的江東元勳,是誓死追隨江東第一代主公孫堅創業的元老。


2、赤壁之戰後,老將黃蓋調任武陵太守,依然老當益壯,巧用計謀,蕩平武陵蠻族叛亂。


據史載:“時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敵,因開城門,賊半入,乃擊之,斬首數百,餘皆奔走,盡歸邑落。”


3、不久後,長沙郡益陽縣山賊作亂,黃蓋再一次平定匪患,吳主孫權升他為偏將軍,最後病死任上,壽終正寢。


史載,黃蓋是一個嚴肅果敢的“老領導”,辦事從不拖延,善於愛護和照顧下屬士兵,故每次出戰,黃蓋帶出來的兵,必奮勇爭先,嗷嗷叫。黃蓋死後,吳國人常懷念黃老將軍。


4、孫權稱帝后,追論黃蓋平生功績,黃蓋之子黃柄,承父之功,被授爵關內侯。


總之,孫權對黃蓋還是很不錯的,老將軍善終。與劉備麾下“五虎上將“之一的老將黃忠,同為三國“老當益壯”之名將,而且都姓黃啊!


峰子奇觀


大家對三國的印象多來源於《三國演義》,而《三國演義》主要還是蜀魏之爭,對於吳國的記述也是很少,至於吳國將領更是屈指可數。黃蓋若不是赤壁之戰,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然黃蓋之名也鮮有人知。那時黃蓋獻計詐降火攻曹軍,赤壁之戰方可輕鬆打敗曹操,魏蜀吳三國的命運也就此改變。

黃蓋

吳國老牌將領,孫堅在位時,並開始與孫堅起義征戰南北,打下吳國江山,後又歷仕孫策,孫權兩任,繼續征戰沙場,為吳國攻城略地,平定山越,可以是說勞苦功高。

勵志

黃蓋年輕時,雖家境貧苦,但嚴於律己,不忘學習,自學兵法,經常負薪提醒自己努力刻苦,可以說是很勵志的一個人,最後也官至偏將軍,武陵太守,完成小人物逆襲的壯舉。果然亂世出英雄!

那麼赤壁之戰之後,黃蓋消失去哪了?

平定蠻族叛亂

黃蓋並沒有消失,也沒有因病重而身亡,他被派完武陵當任太守,與《三國演義》的故事主線無關,所以就慢慢淡出我們的視線。

建安二十四年,武陵蠻族叛亂,而當時黃蓋手下僅有500人,但是他絲毫不畏懼,想好策略,大敗蠻族,殺了蠻族頭領,讓各部落臣服。

要知道當初諸葛亮為平定南蠻耗了多少心血,還專門七擒七放孟獲,只為收買南蠻人心,由此可見,黃蓋平定蠻族叛亂也不是一件易事,若說貢獻也不比諸葛亮少。

黃蓋文韜武略,作戰勇猛,處理事情果斷,而且對下屬很是照顧,三國名將怎麼能少了他!

尊重歷史,方能以史為鑑,我是歷史微旅者,歡迎關注我,一起討論學習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