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農村俗語“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到底啥意思,有何深意嗎?

芯愉


農村有很多俗語,有的是人生經驗積累,有的是人生的規矩和約束,有些淺顯易懂,有些卻讓人難以理解。比如說這“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乍看起來真的讓人難以理解,窮得連房子都賣了,還要一扇破門幹嘛?把牛變賣了,留一根韁繩有何用?這算哪門子經驗,又是哪門子規矩?且慢,民諺即已形成,肯定是有其自身道理的。那麼,就聽晏子為你解釋一下這其中的門道!

賣房不賣門

看,晏子說出“門道”這個此,就牽扯到門了。在生活中,道和路的意思是想同的,但門道和門路的意思卻是不同的。門道,由門外的過道引申為做事的道理和巧門兒;門路,由門前的路引申為實現某種目的的道路或途徑。而與門相關的詞兒,還有門面、門第、門風等等。通過這些詞彙,我們應該明白了,門,對於家庭來說,那是多麼的重要。

現在人賣房子那是常事,過去的房子是用來住的,現在的房子是用來炒的,有人專門以買房賣房來賺錢,叫做投資。這些人賣房,不可能講究“賣房不賣門”的規矩。現在在農村,賣掉房屋也沒有摘下門來這一說了。但這句俗語的形成,那是自古代而來的。

過去的房子,一住就是幾代人,那裡面有著人們無數的回憶,有著人們無法言說的感情寄託。房子是人們的基本生活條件,人們將房產當做一生中最大的財產,所以才會產生“房產過日”這樣的農村詞彙,也會出現兄弟姊妹為了爭房子大打出手的事情。那時候,人不到窮困潦倒面臨餓死的地步,是不會賣掉祖上留下的房產的。

舊時候人們建房子,最重視的便是街門,街門上往往有豪華的門樓,有錢的人家,門前設上馬石,門旁牆上設拴馬石孔,門上部有雕刻的門簪,簷檁下有掛落的雕飾,有功名的人家會有各種表彰性匾額,沒功名的人家也會有“吉祥門第”“家和萬事興”等類似祈願性的匾額。大門代表的是啥?是門第,是門面!

人們在老房子裡一代代相傳,勤儉持家也好,忠孝節義也好,一代代傳承下一種外世的態度,這叫啥?叫門風!也叫家風!是一家或一族世代相傳的道德準則和處世方法。這種門風,決定著後人一生的道路和發展。人們過日子,最希望的是“門風不墜,家聲依舊”,最怕的是子女後代做出什麼不體面的事情,敗壞了門風!

看看,老房子的這個門,有多麼深的寓意啊,所以,窮極無奈可以賣房,但是賣房不賣門,不能賣了門面,也不能賣了門風,更不能賣了以後謀生的門路!

賣牛不賣繩

中國的牛,是農耕社會中和人們最親近的一種動物,是人們生活中最親密的朋友之一,是家庭中最主要的生產力,因為它的存在,讓人們對於莊稼、勞作有了分擔。那時候養牛,純粹為了發展生產,沒有像現在這樣養牛為了殺了吃肉的,沒有肉牛奶牛之說,古時候,牛就是耕牛!那時候沒有農業機械,牛是農民們從事農業生產的重要工具。所以,牛在農民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像家裡的一個成員那樣親近。那時候殺牛的人被稱為“殺牛賊”,在人們的信念裡這些人是不會得好死的,死後是要下地獄的。

古時候,農民與牛有著深厚的感情,牛也是家庭最主要的固定資產,是家裡財富的象徵。看家裡好過不好過,就看看家裡養著幾頭牛。如果說房子是人最主要的生活資料,那牛便是人們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所以,古時候賣牛,那是人們相當不捨得的事情。

牛老了,再也無法耕種了的時候,不得已才會賣掉,而賣掉老牛,留下繩子,那是一種紀念,是對老牛的一個念想。同時,韁繩是用來拴牛的,那是牽引財富的一種象徵。賣掉了韁繩,也便失去了牽引財富的法定,日後的生活中不得不被人牽著鼻子走了。這是一種意象或者信仰。而牛自引入家庭飼養以來,也便與信仰文化結合在一起。上古伏羲首先飼養牛並以之作犧牲,故名伏犧。所以,觀念上的事情,不能說有無科學道理,是深入人心的一種東西。正因為以上原因,人們才相信,賣牛時千萬不能連韁繩一起賣掉。

在舊時候人們的生活中,確實有“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的規矩。即使你賣房時沒有摘下那扇門,別人買到後也會換掉那扇門,你窮困潦倒了要賣房,人家買去後自然要"改換門庭",這代表者房屋已經易主。賣牛也是這樣,你賣牛的時候將繩子解下,代表你已經和這牛沒有關係了,不再能牽引它為你效勞了,而新主人拴上新的繩子,那是權力的象徵,說明這牛就是人家的了。


齊東晏子




農村俗語“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從字面上的的理解是賣房子的時候不要把門給賣了,而賣牛的時候也不要賣了繩子。為什麼這樣說呢?我理解如下。

“賣房不賣門”,門是一個家的門面,比如門面大,代表著這個家的財大氣粗,門也是一個人的臉面,門也被看作是福氣的象徵。像在農村起房子,如果你大廳門做得太小,別人會說這家子太小氣了,而且也不好看。大門代表著這戶人家落落大方,而且門大,也有臉面,客廳也比較明亮。所以這應該是人們不原因賣掉大門的吧。



“賣牛不賣繩”,在以前,耕地、拉東西等都是用牛,牛是人們的主要勞動力。以前我家就養了一頭牛,養了很多年。在它老的時候,我爸賣了它,繩子沒賣掉,而是買家自己帶來了。我問我爸,他說畢竟繩子跟牛那麼久了,留下來做紀念,還有就是牛換了主人,他們要用新繩子,代表著以後它們是牛的新主人了所以買家也不會用賣家的繩子。



不過現在,我覺得人們沒那麼多的忌諱了。像我家那些不用的大門,也是直接賣了。特別是現在城裡人賣房子,幾乎沒見哪個把房門帶走。只能說這是以前人們的一種狀況吧。


壯鄉小美


無論是生活在農村還是城市,相信大家都聽過也能說出幾句通俗易懂的俗語,這些句子的種類豐富,僅僅是隻言片語就能告訴我們許多有關人生的道理,這些俗語也多是從農村流傳出來的,是老農們經驗之談和智慧總結,可以說是農村生活甚至是人生的一面鏡子,幫助我們看清很多東西。

在農村,有許多俗語,每個俗語都有不一樣的寓意,今天說一下“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這個俗語,。字面意思很好懂,就是寧可賣掉房子也不要賣掉門,寧可賣掉牛也不賣掉用來拴牛的繩子,那麼這句話的實際是要講究什麼?我們又該怎樣理解呢?

首先我們來看這句俗語的前半句,在農村肯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房屋,蓋房也是農民的人生大事之一,這也就意味著農民可以自行修建房屋,選擇房屋的樣式等,在過往的農村,家家戶戶一般住的都是平房,還有一個院子,鄰居們彼此來往也很方便。

既然是平房,那也就意味著路過的人隨時可以看到自家的大門,那當然門面也就最重要了,丟失什麼也不能丟失外在的東西,大門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著房屋主人的臉面,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不過過往的農村,百姓生活得不像現在這麼富裕,人們難免會有個緊急需要錢的時刻,這個時候就考慮到了賣房。

賣掉房子可以,但是通常人們會選擇將房子上的大門留下,這是房主臉面的象徵,所以就算物質上遇到了困難,精神也是不能匱乏的,留著門也就是留著根基,事情總會有好轉的時刻。

後半句的道理其實也是差不多的,在農村生活,總要養幾頭牲畜來幫忙料理農活。老黃牛就是必備的勞動力之一了,也算是農民們的“心肝”,和牛相處得久了還會產生一定的感情,就算農民遇到再緊急的事情,也都不會輕易把牛賣掉,若是實在萬不得已,就算將自家的牛賣掉,牽牛的繩子也要留下來,留一個念想也是留一條後路,因為繩子也有“控制”的意思,若是將控制的東西都賣出去,可能就真的沒有再翻身的機會了。

這句俗語要告訴我們的人生道理就是當我們遇到物質困頓的時刻,也一定要給自己留個後路和一個堅定的信念,相信終於一日會變好。




趣趣短片


  

  其實在農村,家家戶戶居住的大多都是院落,也可以自行修建自己比較喜歡的房屋樣式,而人們比較重視的就是自家的門面,因此也會建造一個比較大氣的房門,這是一種臉面的象徵。在大多數人眼中,門是用來形容一家人的品性素質,同時也是房主品德的代表,所以即便在最貧窮的時候,也不能把自家的臉面和品牌給賣掉,因此在農村,人們才有了這樣的說法不能賣門。

  

  而在古代,牛是農民最不可缺少的一種勞動力,不到萬不得已,人們不會輕易把牛賣掉換錢。即使到賣牛的程度,人們也不會把栓牛的繩賣給別人,其實這是因為繩子是用來控制牛的物件兒,牛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財富,特別是在農民的生活當中,這更是重要的物件,所以如果把繩子給賣了,即便有了財產,也將會失去可以牽制的韁繩,反而會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綜上所述,人們才總結出了這句俗語,其實也就是在告訴人們,不管做任何事都不要失去了根本,也要把握好度,更不要把事情做得太過!


虎劇龍盤


這句農村俗語是以前農村生活真實寫照,體現了舊時農村人生活的尊嚴和情感追求。

“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房子都賣了,留著個門有什麼用?牛都賣了,還留根繩子幹啥?

古時房子的門和牛的繩對於他們都是有很重要的意義的,這個意義跟金錢無關,更多的是情感的寄託。



賣房不賣門:

房子是人們的安身立命之所,對於古代農村人更是重要,但他們可以把房子賣掉,也不會賣掉門,因為房子的門等於他們家庭的“門面”。

古時候素有“光耀門楣”,“雙喜臨門”,“書香門第”,“朱門繡戶”等形容一個家族的成語,大多都跟門有關。

門在古人的心目中就相當於一個家的標誌,類似於現在牌匾的概念,門沒了,家就真的沒了,“門”是這個家庭的象徵,代表這這個家庭過去的一切,是這個家庭最後的尊嚴。



因此不會賣自己的門,而且你要賣人家也不會收,一來不值什麼錢,而來對方也懂得這樣一種禮俗,不會收你的門。

賣牛不賣繩:

古時候的牛的價值對於農村人來說不亞於他們的房子的價值,在以農耕為主的社會,牛是最重要的生產工具,甚至是寧願犧牲自己的性命也不會讓別人動他的牛,牛就相當於自己家的一份子,所以不到萬不得已肯定是不會賣牛的。

牽牛的繩子除非自然原因壞掉,否則是不會換繩子的,一頭牛從跟一個主人開始,基本就是一條繩子牽到底,繩子就等於牛了。



因此在迫不得已賣牛的時候,主人會留下繩子作為紀念。買牛的人也不會要你的繩子,因為他知道繩子對於牛的意義,牽著你給的繩子相當於硬生生的把牛從別人手裡強搶下來的感覺,因此買牛的人也會帶一條新的繩子。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和我留言分享!


牧子閒話


既然把房子都賣掉了,那門留著有何用?既然賣掉了耕牛,栓牛繩留著又有何用,然而,它們各自有各自的用處。


在過去蓋房子時,街門是最後安放的,可以很輕鬆的放上去,或者取下來,除了這道門是活門,院子以內的門幾乎全部是取不下來的門,既然門製作時就是為了拿放方便,那說明街門是有用處的。

那麼您可知道街門是活門,它有一個特殊的作用,這個作用可懂?就因為這個作用,才有了俗語:賣房不賣們,賣牛不賣繩的俗語。在六七八十年代那會兒,實行了人死後要火化,既然需要火化,那麼棺材這塊就給省下來了,但怎樣把死人屍體從家中抬出來呢,這時候門的作用就表現出來了。


取下來街門,在人死之前就被抬到了冰冷的門板上,被擺放在正間房屋裡,門板是被高凳子墊起來的,然後是頭朝外,腳朝裡安放,等去火化屍體時,也是大家抬著門板送到車上,然後去進行火化屍體。門板是農民們死後必用的一種工具。因此農村有賣房不賣門的說法。

而賣牛不賣繩,是俗語裡的另一句,那時候誰家裡打算買牛,會早早在趕集那天拿著一根繩去集市上轉悠,如果有相中的牛,那就趕緊買下來,一番討價還價以後,買牛的會把自己手中的繩遞過去,讓賣家把牛繩換回來。


這樣做不僅僅是知道牛跟主人有著濃厚真摯的感情,給牛主人留個念想,更是防備將來牛跑了或者丟了,牛主人牽回家,到時候討要會被人家說,繩都不是你們家的,牛怎麼可能是呢。

不是農民小心眼,而是這種事情曾經發生過,據說老李想買牛,那天早早就跑到隔壁村集市上去看了,正好隔壁村老王在賣牛,一番討價還價後,兩個人成交,於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把錢數好了,老王準備把栓牛繩取下來,但貪小便宜的老李皮著臉奪過牽牛繩趕緊就跑回自家村,佔了老王一點點便宜。

後來沒幾天,在山裡吃草的牛自己不知道怎麼,竟然把系在樹上的繩索解開了,悠悠哉回了原來的家,丟了牛你老李四處尋找,最後在原主人家找到了,可惜老王不還牛,老王讓老李說出憑證來,老李這才後悔當初為什麼不給牛換了自家繩索。

真應了貪小便宜吃大虧那句老話,從此以後買牛的特別看重賣牛買牛及時換栓


這回大家明白了嗎?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是這樣的意思。


悠然見東山


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民,過去家庭很窮,家家都住著很破的草房子🏠,有的人房牆用硬草編起來沫上泥,門是臨時活動的東西,房子🏠賣了晚上把門放在大凳上搭

賬篷臨時住處。時代不同了現在農村,多數人家好好的門窗,閒門窗不好看,賣門窗不賣房。過去老家那地方養馬,養牛,養羊等綱繩是不賣的,為了下個🐮羊等好養不生病,吉祥的意思。自己留著繩養下一個牲畜也方便。

現在買🐮都是宰殺賣肉,他們也不要繩。


喜歡文學熱愛生活


農村俗語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通過祖祖輩輩口口相傳才流傳至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交談中,免不了會聽到一些通俗易懂的俗語,這些俗語往往語句短練,但是僅僅是隻言片語就可以道出我們有時候一輩子都參不透的人生道理,這些俗語是老祖宗們數千年的生活經驗所總結出來的,可以說是老祖宗所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農村俗語就是在我小的時候常聽老人說的一句話,就是“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這句話的意思是在賣房子的時候不可以連同大門一塊賣掉,在賣牛的時候不可以賣掉栓牛的繩子。其實只是按照表面意思解釋起來這句俗語根本沒有什麼道理可言,但是如果我們結合當時的民風習俗來看,這其中就有點意思了,我們一塊來看看吧。


首先這句“賣房不賣門”,因為在古代門檻高低決定著一個家庭在社會上的地位,而在以前大門則代表著一個家族的“門風”和“臉面”,而古時候的人對臉面是非常看重的,所以家裡如果在遇到經濟困難需要賣房子的時候,代表“門風”和“臉面”的大門是不可以連同宅院一塊賣掉的,因為錢沒有了可以再掙,而丟掉了臉面則是彌補不回來的。

其次這句“賣牛不賣繩”。在以往農耕的時期,尋常百姓家最值錢的也就是用來耕地的牛了,當時耕地的牛可以說是家裡的全部財產。並且牛可以幫助人們耕地來換區錢財,而栓牛繩則是用來控制牛的,所以人們就在潛意識裡人為栓牛繩是生財之物,如果在賣牛的時候把栓牛繩給賣掉了,那就代表你把家裡生財之物給賣掉了,那麼以後這個就就不會再富有了。所以古人才會有“賣牛不賣繩”這一說。




這句俗語“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在現在看來雖然沒有什麼道理,但是這句話現在也可以告訴我們另外的一個道理,那就是無論做什麼事都不可以忘本,在失敗的時候不忘本,才能有成功的機會,在成功的時候不忘本才能更上一層樓。


農業經濟第一線


這個問題較好理解。在我們農村中還有.賣樹不買根和梢等一些俗語。都是同樣的道理。

賣房不賣門。俗語暗示著頂門立戶的意思。意語著你將門戶賣了,就沒人頂門立戶了。是個忌諱的意思。

賣牛不賣繩,意思和上面大同小義。就是你將繩賣了。意諱著你再不養牛了或者是說你以後養不成牛了。

賣樹不賣根和梢也是一樣的道理。你將根和稍全賣了。忌諱著你以後栽不成活樹了。因為,你全賣給別人了。

這個都是過去老年人遺傳下來的東西,並不代表正確。現在的年輕人一般不管這些東西了。


老農大黎


農村生活買賣交易物品比較常見,但是人們在交易的過程中往往會遵循著一些老話說法,不管這種說法的起源是什麼,但是很多都是總老一輩口裡傳承下來的話,最常聽到的就是“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了。

賣房不賣門:之所以有這種說法,是因為古代的時候人們極為重視門樓的文化,以前的說法是“門樓不齊不談婚嫁”,門不僅是人們出入的途徑,更是代表著一家人的臉面。一個人家的窮富,看門的材質和裝潢就能分辨出來。在以前的社會,賣房子賣地都是屬於敗家的表現,是因為家裡實在過不下去了,才選擇將家裡的賴以居住的地方賣掉。正因為有這樣的想法,所以人們一般是賣了房子而留下了門板,畢竟自己的臉面不能不要不顧。只不過現在社會門代表的含義也沒那麼大了,也不會有人做賣了房子還卸門的事了。

賣牛不賣繩:同樣的道理,古時候耕牛是家裡最重要的財富,農民下地幹活勞作出行,耕牛是最為得力的工具。老話說的是“貧不賣耕牛”,就是說一個家庭過的再困難,也不應該賣耕牛。同時耕牛也象徵著財富,如果一個家庭真的無法生活下去,被迫無奈將耕牛賣出的時候,人們也往往會留下牛繩,一個是為了留個紀念,再有就是為了自己以後努力奮鬥再攢錢養上一頭耕牛。沒了牛繩就等於今後再也養不起牛了,那這個家庭就再也過不好了。

同樣的說法,一般人們在賣自己家狗的時候,也不會賣狗繩,狗不僅是人們的好朋友,也是家裡的財富象徵。所以是萬萬不能給買家的。

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都是人們在古代的總結出的俗語老話,其實最重要的是告訴人們,雖然暫時遇到生活困難,不得不將家裡的最寶貴的東西賣掉。但是一定要有個努力上進的心,通過留門、留繩來激勵自己繼續努力。

農村俗語"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到底啥意思?歡迎大家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