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無懈可擊的“無蟲取蜜”鐵律,專家早已推翻,現在知道,恰逢其時

如今正是春季油菜花開的重要時間,有的地方開花比較早,已經進入流蜜期後期,但是相對來說很多地方還處於油菜花大量流蜜的時間。我們都知道,油菜花是很多地方春季的主要蜜源,可以說很多養蜂人追花奪蜜,其實主要追的就是油菜花。

說到大流蜜期取蜜,不管是養蜂專家還是養蜂人都用盡了腦汁,目前除了常用的提前培育採集蜂之外,在實際養殖中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無蟲取蜜”的說法。關於無蟲取蜜,實際上很多養蜂人沒有去深究其中道理,只是根據一些說法就大量的使用了這種取蜜方式,而且在很多專業書籍中也記載了這樣的取蜜方式,可見這並不是養蜂人的錯,就連很多專業人士在“無蟲取蜜”上實際上也沒有經過實際的實驗,但是並不等於說就沒有專家對這個方法進行過測試。

實際上,關於“無蟲取蜜”的方法,相關專家早就進行了權威的實驗,可以說很多時候使用“無蟲取蜜”都是適得其反的,並不是說不能採用無蟲取蜜,而是對於“無蟲取蜜”的使用方法,實際上有前提條件。那麼具體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看。

1.關於無蟲取蜜的理論

2.無蟲取蜜的相關實驗

3.無蟲取蜜具體該怎麼用?

4.毫無爭議的科學方法

無懈可擊的“無蟲取蜜”鐵律,專家早已推翻,現在知道,恰逢其時

關於無蟲取蜜的理論

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什麼是無蟲取蜜,在這裡蜂部落小編大致介紹一下:所謂的無蟲取蜜,其實就是在大流蜜期的時候,保證蜂群中沒有幼蟲來採集花蜜的方法,根據目前的說法,這樣的取蜜方式可以大大提升蜂蜜的產量,理論依據主要有兩個。

蜜蜂不容易產生分蜂熱: 這種說法認為,在大流蜜期的時候外界蜜源植物流蜜多,蜜蜂主要工作放在採蜜上,對於蜂群中的“無王”或者蜂王物質的減少,工蜂不會建造分蜂王臺,有利於蜂蜜產卵的提升。

有利於工蜂集中精力採蜜:這種說法是根據蜜蜂的分工來提出的,認為在蜂群中的蜜蜂幼蟲是需要成年工蜂飼餵的,如果在大流蜜期的時候蜂群中沒有蜜蜂幼蟲,那麼成年工蜂就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採蜜工作中,便於在大流蜜期的時候採集更多的花蜜,從而提升蜂蜜的產量。

無懈可擊的“無蟲取蜜”鐵律,專家早已推翻,現在知道,恰逢其時

以上就是關於在大流蜜期採用“無蟲取蜜”可以提升蜂蜜產量的兩種常見說法,可能說還有其他說法吧,由於這種取蜜方式在很多養蜂書籍中都有出現,導致很多養蜂人幾乎當成了鐵律,可以說在實際養殖中使用比較廣泛,咱明人不說暗話,曾經咱蜂部落小編也大量使用。

無蟲取蜜的相關實驗

關於採用無蟲取蜜的方式,曾經蜂部落小編也有過質疑,但是由於沒有注意去真正的測試,畢竟咱又不是啥專家,所以根本沒有注意到採用無蟲取蜜的情況下,蜂蜜產量的變化是怎麼樣的,但是沒有自己去研究,並不代表就沒有養蜂人去研究,後來在一本國外的養蜂書籍上還真看到了關於採用無蟲取蜜的各種實驗,原來我們過去使用的所謂的無蟲取蜜的方法,基本上是錯誤的。關於無蟲取蜜的這個鐵律,被三個實驗所打破,我們分別來看看這三個實驗,不難看出,我們所謂的無蟲取蜜,實際上存在巨大漏洞。

無懈可擊的“無蟲取蜜”鐵律,專家早已推翻,現在知道,恰逢其時

產卵王與處女王的採蜜對比:這個實驗是1956年利文切夫在奧爾洛夫養蜂試驗站進行的,時間是在主要流蜜期開始的時候,分別組建了群勢相同的三組蜂群,每組10箱蜜蜂;

第一組為對照組,蜂群中有蜂王;

第二組在流蜜期前用新產卵的處女王更換蜂群中的老蜂王,採用王籠間接誘入的方式;

第三組採用沒有交尾的處女王直接更換了蜂群中的老蜂王。

在經過上述處理以後,每天統計蜜蜂的飛行強度和採蜜量,最後得出的結論是用新產卵的處女王更換老蜂王的一組,蜂蜜產量只有沒有更換蜂王一組的81.4%;使用處女王更換了老蜂王的一組,產蜜量則只有沒有更換過蜂王的一組的51.9%;相應的蜜蜂飛行強度也發生了變化,相對於對照組,有新的產卵王的一組蜜蜂飛行強度是對照組的92.4%,而使用了處女王的一組則只有對照組的84.8%。

無懈可擊的“無蟲取蜜”鐵律,專家早已推翻,現在知道,恰逢其時

這個試驗說明了一個問題,在大流蜜期的時候,不管我們是採用新的產卵王還是採用處女王來代替老蜂王,對蜂蜜的產量都是有影響的,而且是導致蜂蜜產量減少,而採用處女王更換蜂王,其實就是我們目前常用的無蟲取蜜法中的一種方式。可見無蟲取蜜這個鐵律是有問題的。

能很多朋友會說,這只是一個短期的採蜜變化,如果是長期的,是不是數據就不一樣了呢?畢竟處女王和新的產卵王,在蜂群中存在的時間都是短暫的,如果以整個流蜜期來看,是不是後期會出現反轉呢?其實這個數據專家也進行了統計。

從整個流蜜期來看,使用新的產卵王的蜂群,整個流蜜期蜂蜜的產量變化並不大,為對照組的95%;而採用了處女王的蜂群,則為對照組的72%,看得出來,採用處女王的蜂群,產蜜量還是明顯下降的,而採用了新的產卵王的方式,其實變化並不大,蜂部落認為主要是在介王的過程中進行了囚王引發的變化,因為新王一旦產卵,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穩定的,從蜂群的發展來看,採用新的產卵王的方式,蜂群中的蜂蠟增加了,而採用處女王的方式,蜂蠟量並沒有增加,可見採用處女王取蜜,並非一個好的方式

無懈可擊的“無蟲取蜜”鐵律,專家早已推翻,現在知道,恰逢其時

②使用王臺採蜜:這也是我們所謂的無蟲化取蜜的一種方式,就是在大流蜜期的時候使用王臺更換蜂群中的老王,以此來達到無蟲取蜜的目的。那麼這樣的方法是不是可以提升產蜜量呢?其實養蜂專家也進行了實驗。

這個實驗是依寧斯克蜂場所做,當時蜂場有32群蜜蜂,在當地的主要蜜源開花的時候,從不同時間從蜂箱中提出蜂王,然後誘入成熟的王臺,發現蜜蜂接受蜜蜂不接受王臺,而是培育了急造王臺,而整個流蜜期的主要時間裡,蜂群中實際上只有王臺存在,而產蜜量在取出王臺相差大約30天的時間裡,採用王臺更換蜂王的蜂群,產蜜量只有有蜂王的蜂群的76%。可見我們

所謂的採用王臺來實現無蟲取蜜,增加蜂蜜產量,也是不科學的

③無王群的採蜜變化:要說可能最明顯的就是採用無王群了,那麼如果我們採用無王群取蜜,結果又會如何呢?其實這個不用說,必然是不行的,我們都知道,無王群蜂群由於不受蜂王物質影響,蜂群已經混亂,所以就算是無蟲取蜜,其實也沒有采用無王群的說法,那麼如果是採用無王群,結果又會如何呢?

無懈可擊的“無蟲取蜜”鐵律,專家早已推翻,現在知道,恰逢其時

1957年,根裡赫對蜂群取走蜂王前後的工作變化進行了觀察,採用了群勢和幼蟲數量以及飼料相同的蜂群進行了觀察,在試驗開始前接連3天統計飛回蜜蜂數量,並且測定每天蜂箱增加的重量,在取走蜂王以後,繼續連續3天統計蜜蜂飛回數量和蜂箱的增加重量,發現在取走蜂王以後,蜜蜂飛行減少了77.4%、蜜蜂蜜囊裝載量減少了37.5%;花粉團重量減少了50.4%;蜂群重量減少了81.3%;蜂群中出現急造王臺以後蜂,蜂群情況開始出現好轉。

可見使用無王群取蜜,可以說是絕對的得不償失的

無蟲取蜜到底該怎麼用?

通過上面的幾個實驗我們不難發現,其實不管是採用哪種方式,只要蜂群中沒有了蜂王,蜂群中的蜜蜂活動都會受到影響,這充分說明了蜂群中有蜂王是蜜蜂更加有效的利用蜜源的重要條件,但是這裡面也透露了一個信息,不能把蜂王提走,並不是不能限制蜂王的產卵,所以說在大流蜜期的時候,我們在保證蜂群中蜜蜂充足的情況下,適當的限制蜂王產卵是可以的,那麼從目前我們常用的方法來說,究竟哪些方法是可行的呢?


無懈可擊的“無蟲取蜜”鐵律,專家早已推翻,現在知道,恰逢其時

①囚王法:這是採用無蟲取蜜的一種常用方式,蜂王沒有動,但是囚禁了蜂王,這個其實也是需要進行實驗的,實驗的目的在於把蜂王囚禁和讓蜂王在蜂群中自由活動,是否會影響蜜蜂的採蜜量,如果不影響,那麼囚王取蜜,是無蟲取蜜的一個可行方法,有興趣的友友們可以嘗試一下,有結果了別忘了分享哈。

②單王上繼箱法:在我們上了繼箱以後,蜂群群勢擴大了,實際上蜂王活動的空間,主要還是在巢箱,雖然蜂王產卵限制不明顯,但是從上面幾個實驗我們不難發現,這種方法是限制了蜂王產卵的,但是要求蜂王產卵能力超過一個巢箱的產卵能力,所以這個方法看似可行,但是效果不佳

③雙王群上繼箱法:很顯然,如果要一直蜂王的產卵能力超過半個巢箱,這是一般的蜂王都能達到的,而我們採用雙王群上繼箱的方式,保證了每隻蜂王只有半個巢箱的位置產卵,因為中間有平面隔王板,這是對蜂王的產卵進行了較大的限制的,所以說採用這樣的方式取蜜,是比較不錯的選擇,需要注意的是根據蜂種的習性來,比如中蜂雙王群上繼箱,可能蜂群群勢太小的地方就難以實現了,但是囚王取蜜是可以實現的

無懈可擊的“無蟲取蜜”鐵律,專家早已推翻,現在知道,恰逢其時

毫無爭議的科學方法

我們上面提到了很多無蟲取蜜的方法,其實看起來都可行,但是都忽略了條件,比如我們上面提到的3個無蟲取蜜可能有效的方法中,都限制了蜂王的產卵,很顯然我們限制蜂王產卵,如果蜂群群勢不足的情況下,這不但影響蜂蜜的產量,還影響蜂群的繁殖,這很顯然不科學,所以採用無蟲取蜜得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蜂群中有充足的採集蜂,而這些所有的結論,也證實了一個養殖方法是靠譜的,那就是培育適齡採集蜂。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蜂部落給大家分享的關於蜜蜂無蟲取蜜的全部內容,歡迎在下方分享您的看法,我們一同探索蜜蜂的神奇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