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最和諧的離職:1.讓公司覺得你無價值了;2.讓個人感覺對公司損失很大,你覺得是哪個呢?

辣眼觀天下


我會毫不猶豫選擇第一個。

讓個人覺得對公司損失很大,這種想法很危險,因為一切的觀念和立場都來源你自己,你見過哪個覺得自己“很重要”的人真正混出來了?就連馬雲不敢說阿里巴巴沒了他就不行了吧。

身為職場人,這是很低級的錯誤。絕大多數覺得自己“很重要”的人,要麼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基層小領導。要麼是整天唉聲嘆氣,抱怨命運不公的可憐人。

一,離職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好聚好散”。

離職無非是兩種情況,主動離職與被動離職,主動離職是你看不上公司,被動離職是公司看不上你,不過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不互相看不上。

說得直接點,就是理想與現實的差異太大。價值這個概念是無法準確評判出來的,工資不能代表價值,只能算得上估值。

公司根據你的簡歷,平時的工作效率等等幾方面給出個估值,而你對自己的能力,公司的條件,也有一個估值,當兩者之間的數額差距太大。離職的根本原因,沒有誰對誰錯,只是彼此不符合。

二,公司覺得你無價值,未必是一件壞事。

現在的職場上,所有的頂尖人才,都被低估了。

公司本身不能決定你的價值,只有你自己才可以,薪水不過代表公司對你估值,因為其中的個人成長,只有自己才能體會到。

現在有很多靠跳槽來漲工資的人,一方面是利用信息不對稱來“走捷徑”,另一方面就是你看到自己的成長,公司卻沒看到,所以才會選擇跳槽。

當然如果你一天就是在混日子,光吃飯不幹活,公司覺得你無價值也正常,但是排除掉上述情況,還能讓公司覺得你毫無價值的,只有一種情況,你已經不適合在當前的位置上了。

三,再優秀的人,平臺不行,也發揮不出價值,所以別管什麼和諧不和諧,走就對了。

最簡單的例子,馬雲當初幹過推銷,擺過地攤,能賺幾個錢?就算你有本事創立了阿里巴巴,但是在此之前,你沒有平臺,價值根本就發揮不出來,在我們眼裡,沒創立阿里巴巴之前,就是個擺地攤的。

職場上同樣的道理,任你工作能力再強,給個框架束縛住你,一樣幹不出來什麼價值。公司覺得你毫無價值,並不是你的產出為零,而是沒有看到你的價值增長,如果當前的工作崗位已經做到頂尖了,再怎麼成長,除了你自己,沒人能看到。

很多公司都這麼幹過,員工已經幹了十幾年了,前幾年還不錯,能看到成長,但是後來就一直這樣,久而久之就會認為員工已經沒有什麼價值了,要麼懶得搭理,要麼找個理由裁了。

晉升沒那麼簡單,這裡面不光是能力的問題,還有人際關係,背景,工作調性等等因素,所以才會有那麼多職場人選擇跳槽來“更上一層樓“。

離職本身無對錯,不過是你與公司的調性不符,沒有絕對和諧的離職,只有不斷精進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