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10cm最大值嗎!看看規範到底咋要求的

#主體、及二次結構植筋#目前大部分工程項目都存在植筋的工序,植筋是以專用的結構膠粘劑將鋼筋錨固於基材混凝土中,一般情況發生在以下三種情況:(1)、二次結構施工時候的植筋、牆體錨拉筋、過樑鋼筋、構造柱鋼筋、飄窗鋼筋等;(2)、主體施工時,由於現場實際情況無法提前甩筋、現場施工由於技術原因造成鋼筋嚴重偏位(主要是柱子鋼筋);(3)、工程已施工完畢,因設計變更原因增加的鋼筋。但是植筋深度多少你真的知道嗎?今天就帶大家一塊來看下。

植筋深度如何確定,10d/10cm最大值嗎!看看規範到底咋要求的

牆體錨拉筋植筋

一、植筋的一般規定

1、採用植筋時,原構件的混凝土等級不能低於C20,當新增構件為懸挑結構時,原構件混凝土等級不能低於C25。

2、植筋採用的膠粘劑必須是改性環氧類或改性乙烯基酯類(包括改性氨基甲酸酯)的膠粘劑。當植筋的直徑大於22mm時,應採用A級膠。膠粘劑分兩種A級和B級,對重要結構、懸挑構件、承受動力作用的構件,應採用A級膠。

3、承重結構植筋的錨固深度必須經設計計算確定,嚴禁按短期拉拔試驗值或廠商技術手冊的推薦值採用。(這裡可以看出,規範嚴謹地把構造性植筋的錨固深度交給了設計者)

4、當按構造要求植筋時根據鋼筋的受力性質不同,規定了受拉鋼筋最小錨固長度lmin=max{0.6ls;10d;100mm};受壓鋼筋最小錨固長度lmin= max{0.3ls;10d;100mm}。

二、二次結構施工,植筋深度取值

假如保護層厚度按照25mm、混凝土強度為C30,則本工程對應的二次結構鋼筋植筋深度如下所示:

植筋深度如何確定,10d/10cm最大值嗎!看看規範到底咋要求的

三、針對上圖,下面就具體說明下數值的得來依據

根據《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範GB50367-2006》

植筋深度分兩種:基本錨固深度和錨固深度設計值。

1)、植筋的基本錨固深度ls計算公式:ls=0.2asptdfy/fbd

式中aspt—為防止混凝土劈裂引用的計算係數(取值參考規範);

d—植筋公稱直徑;

fbd—植筋用膠粘劑的粘結強度設計值(取值參考規範),

2)、植筋錨固深度設計值Ld≥ψNψaels

式中ld—植筋錨固深度設計值;

ψN—考慮各種因素對植筋受拉承載力影響而需加大錨固深度的修正係數(取值參考規範);

Ψae-考慮植筋位移延性要求的修正係數(取值參考規範);

植筋深度如何確定,10d/10cm最大值嗎!看看規範到底咋要求的

構造柱鋼筋植筋

四、舉例說明

原構件混凝土強度等級C30,設防烈度7度,二類場地,需要植筋的鋼筋為直徑12的三級鋼,膠粘劑為B級膠,保護層厚度按25mm考慮,一般結構類型,環境類別乾燥。

1)、基本錨固深度ls=0.2asptdfy/fbd

由已知條件可知,d=12mm、fy=360N/mm2;

查表12.2.3可知,aspt=1.0;

查表12.2.4可知,fbd=3.4;

代入公式ls=0.2asptdfy/fbd=0.2*1.0*d*360/3.4=21.17*d=21.17*12=254mm。

2)、植筋錨固深度設計值Ld≥ψNψaels

ψN=ψbrψWψT(這些係數都可以在規範中查到),針對本例,ψN=ψbrψWψT=1.0*1.1*1.0=1.1;

則植筋錨固深度設計值Ld≥ψNψaels=1.1*1.1*254mm=307.34mm。

標題二中,本人是按照構造植筋要求計算的數據。因為本人看來二次結構施工(也就是填充牆砌體施工),本來所有的構造柱、錨拉筋、過樑等是填充牆砌體的一部分,不是承重結構,主要起分割房間作用;部分過樑僅僅承受砌體的自重,也可忽略不計;二次結構植筋,主要是為了與主體有一定的連接,減少室內牆體裂縫的存在。要不然構造柱就應該隨主體一塊施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