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健康養生」“倒春寒”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柳綠花紅、鶯歌燕舞……不要以為春天就是暖洋洋的,初春氣候多變,白天陽光和煦,讓人感覺“暖風燻得遊人醉”,早晚卻寒氣襲人,讓人倍感“春寒料峭”。這種像過山車一樣忽冷忽熱的天氣,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倒春寒”了。

初春三月容易出現“倒春寒”的現象,俗話說“可度三九,難熬春寒”。春天氣候逐漸轉暖,人們身體的抗寒能力出現下降。“倒春寒”的出現,會使人體經受不住突然襲來的冷空氣的刺激,直接影響呼吸道粘膜的防禦功能,全身的抗病能力整體下降,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可乘虛而入,可造成流感、腮腺炎等傳染病流行。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無情肆虐,此病毒的人群普遍易感性令大家極度惶恐,免疫力低的人群有更高的感染風險。那麼我們如何健康度過“倒春寒”呢?‍

做好春捂工作

適當“春捂”。

春天人體陽氣升發,皮膚疏鬆,若過早脫掉冬裝,乍暖還寒,人之“衛氣”便會有所損耗,為疾病埋下禍端。所以,適度春捂是保養人體陽氣的科學方法。

春捂不是單純的衣服穿厚點就可以了,它是有一定講究的,如何呢?寒由下生,首先要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則,頭對風暖烘烘,腳對風請郎中,所以儘量不讓足底、膝關節、肚臍受涼。增添衣物要隨氣溫變化而定,避免出汗受涼引起感冒。一般來說,早晚溫度較中午要低很多,所以早晚記得勤加衣服。總之,讓身體既不出汗又暖和為宜。‍

「健康養生」“倒春寒”

開窗通風

倒春寒會讓不少人為了暖和而把門窗關得緊緊的,不注意換氣,這樣特別容易滋生細菌、病菌,白天氣溫升高時應經常開窗通風換氣,保持清新的空氣和充足的陽光。

「健康養生」“倒春寒”

飲食調養

倒春寒時值春季,此時養生重點在於養肝。中醫認為,“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酸味食物入肝,可以旺肝氣,若肝氣過旺會出現上火現象。所以,“倒春寒”時節的飲食要“少酸”。“增甘”並非指多吃甜的食物,而是指性味甘平的食物,如大棗、紅薯、胡蘿蔔、南瓜、栗子等。甘味入脾,脾主甘味,“倒春寒”來襲最容易傷脾,出現脾氣弱、脾氣虛的現象。所以,多吃甘味可以養脾胃。

在“倒春寒”的天氣裡,吃點味兒衝的食物對身體有好處。飲食上增加大蒜、洋蔥、芹菜等味兒衝食物,這樣能對預防傷寒感冒、春季多發的呼吸道感染、心臟病發作和中風有益處。洋蔥、姜、蒜、芹菜這些菜類食物,中醫認為,食可疏風散寒,幫助人體殺菌防病。

「健康養生」“倒春寒”


足浴保健

倒春寒往往比冬天更易傷身體,尤其是氣血較弱的人,倒春寒時更易手腳發涼、腹痛腹瀉。這時建議大家睡前用熱水泡腳。

具體方法是:在木桶或腳盆裡放適量熱水,再加幾片生薑。用熱水泡腳有利於活血暖身,改善身體怕冷的症狀,同時還會有幫助睡眠的作用。‍

「健康養生」“倒春寒”

穴位按摩

按揉足三里穴,可以起到調虛、養脾胃的作用。中醫認為,足三里能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溼、扶正祛邪。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按壓時拇指指面著力於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壓,邊按邊揉,其餘四指握拳或張開,起支撐作用,以協同用力。讓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的深層,產生酸、麻、脹、痛等感覺,持續數秒後,漸漸放鬆,如此反覆操作數次。每天可按揉2—3次,每次15分鐘即可。‍

「健康養生」“倒春寒”

食療藥膳

抵抗春寒的關鍵在於及時調整陽氣,在飲食調養上,應食用溫補陽氣、性溫升散的食物,以達到陰陽平衡,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春天是陽氣生髮的季節,人們應順應天時的變化,通過飲食調養陽氣以保持身體的健康。

「健康養生」“倒春寒”

黨參黃芪燉雞湯

原料:整雞1只,黨參20克,黃芪20克,生薑3~4片,精鹽適量。

做法:將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並將黨參、黃芪浸泡在水中備用;將整雞下沸水鍋中焯去血水,洗淨後切成小塊,與生薑、黨參、黃芪一起放入瓦煲中,加入適量清水,用武火煮沸後,再改為文火煲兩個小時,最後加入適量精鹽調味即可。

功效:具有溫中補虛、益氣固表的功效,可補中氣、提高人體免疫力。‍

在當前特殊時期,預祝親愛的同胞們通過科學的養生方法,增強身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遠離無情的新型冠狀病毒,健康度過“倒春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