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旷野之境 极致之美——看风光摄影家云漫如何用镜头演绎极致之美

旷野之境 极致之美——看风光摄影家云漫如何用镜头演绎极致之美


旷野之境 极致之美


旷野之境 极致之美——看风光摄影家云漫如何用镜头演绎极致之美

云漫,本名胡亦鸣,是卡色光学全球形象大使、瑞士阿尔帕相机荣誉摄影师、佳能合作摄影师

云漫,本名胡亦鸣,是卡色光学全球形象大使、瑞士阿尔帕相机荣誉摄影师、佳能合作摄影师,同时也是电子工程博士、美国大学计算机专业终身教授。

旷野之境 极致之美——看风光摄影家云漫如何用镜头演绎极致之美

《水晶洞》 美国阿拉斯加无人区

多年来,云漫跋涉全球数十万公里,突破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到达人迹罕至的旷野之境。他乘直升机降落美国阿拉斯加无人之地去拍摄从未有人目睹过的高山、冰川、瀑布和鲜花;深入北极圈附近的加拿大育空山区,在人迹罕至的角落负重背包露营,追逐夜空中北极光的魔幻舞姿;在靠近南极圈的阿根廷巴塔哥尼亚的狂风大雪里露营扎帐,并见证最美的绚丽雪中秋色和的火红的高山冰湖日出;在加拿大洛基山的严冬季节拍摄如仙境般的雾中冰湖和神奇的冰泡湖;在美国西北全世界最壮美的海滩上涉水攀登孤岛并露营来拍摄巨石阵里的惊涛骇浪;带领学生在美国西北的深涧里徒步穿越过胸的深水拍摄绿色峡谷,或拽住绳子爬下陡峭泥泞的山路去寻找隐藏在翠绿山谷中瀑布;在神秘的美国西南的高原沙漠里拍摄璀璨的银河和星空,在红色峡谷里迎接辉煌灿烂的日出日落。

旷野之境 极致之美——看风光摄影家云漫如何用镜头演绎极致之美

《夏夜》 美国西部

他认为风光摄影绝不只是对美景的简单记录,而是包含了摄影师的思考、想象、计划和设计。摄影师拍摄的是客观风景, 但反映出的同样是摄影师自己的主观内心。就算是在被无数人拍摄过的名山大川,摄影师也应该不断去发现新的视角。大自然提供的是线条、形状、颜色和光影,而一个优秀的摄师,可以通过简洁、抽象、和谐地安排这些视觉元素来表达心灵和自然的对话。

近日,《旅游世界》杂志对摄影家云漫做了一场专访,听他为我们分享风光摄影的经历、思路和技巧。

旷野之境 极致之美——看风光摄影家云漫如何用镜头演绎极致之美

《魔界之地》 冰岛高地


Q:您是什么时候对摄影产生兴趣并开始系统学习的?

A:我自大学时代就对摄影有一些兴趣,学习之余,有时候还去宿舍楼里学生会的暗房冲洗胶片、放大相片,但以前并没有花特别多的时间去发烧。大概10年前,事业稳定了,开始认真系统地学习和拍片。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教材,并仔细研究了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还有高手们的作品。然后认真思考,并以此不断提高自己。


旷野之境 极致之美——看风光摄影家云漫如何用镜头演绎极致之美

《心之隧道》 美国俄勒冈海岸

Q:您长时间的在国外生活,那么请谈一谈,中外对于风光摄影的理念和表现方法有何区别?

A:虽然我们很难给中式或西式风光摄影的风格给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显然总体而言,它们的确大不相同,很多西方摄影师喜欢使用大广角镜头。画面仿佛交响乐一般宏大澎湃,理性立体,层次丰富,透视感极强。相比之下,虽然善于运用广角镜头的中国摄影师也大有人在,但总体而言,大多数中国摄影师更喜欢用中长焦镜头拍摄画面内容单纯简洁,充满画意和意境的作品,一如国人自古以来音乐上偏好天然、感性和有韵味的单旋律。可能是受中国绘画传统的影响,这些作品一般对透视感没有很强的追求。


旷野之境 极致之美——看风光摄影家云漫如何用镜头演绎极致之美

《绝世之美》 美国内华达州沙漠

但是这样的总结并不全面。西方音乐的形式众多,远远不止是史诗般的交响乐。如泣如诉的独奏,高雅优美的室内乐等的也都是西方音乐的重要部分。同样,西式风光也远远不只是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大广角构图。麦克·肯纳(Michael Kenna)和约翰·萨克斯顿(John Sexton)镜头下的风光,意境含蓄,构图简洁,富有禅意。而以使用超广角构图闻名天下的马克·爱德姆斯(Marc Adamus)也亲口对我说他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很多是用长焦镜头拍摄。在我看来,西式风光摄影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它的广博,是它的多变的风格、立体的结构、对透视感的强调、对情绪表达的重视、对新技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对新思想的宽容,还有对个人独特视角的极端重视。这里面最重要的可能是对三维立体空间感的营造。西方摄影师非常注意利用景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画面的影调和色彩,来形成极强的三维透视感。

旷野之境 极致之美——看风光摄影家云漫如何用镜头演绎极致之美

《冰雪漩涡》 美国锡安国家公园

但是近些年来新一代中国摄影师开始大量学习西方的理念和技巧(我自己在教学方面也做了大量努力),我们可以看到年轻的中国摄影师已经很具有国际视角,同时融入了他们自己理解的中国风格。

旷野之境 极致之美——看风光摄影家云漫如何用镜头演绎极致之美

《拱门之火》 美国犹它州峡谷地国家公园


旷野之境 极致之美——看风光摄影家云漫如何用镜头演绎极致之美

《沙漠花园》 美国亚利桑那州沙漠


Q:目前主要使用哪些器材?

A:我主要使用飞思中画幅数码后背和阿尔帕中画幅相机拍摄。这套系统能提供当今最优秀的画质。不过当需要更加机动快速拍摄的时候,或者在极端恶劣环境以及需要150mm以上长焦镜头的时候,我会用佳能5DSR系统或索尼微单相机拍摄。

旷野之境 极致之美——看风光摄影家云漫如何用镜头演绎极致之美

《金蛇狂舞》 冰岛


Q:在风光摄影中,您认为最重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A:一幅优秀的风光摄影作品展示的不是客观景物本身,而是摄影师对这个场景的主观个人阐述。一些人认为风光摄影仅仅能记录摄影师看到的大自然,缺乏创造。朱光潜先生也曾经说过,面对同一个场景,摄影“只能写实”,而画家可以经过一番理想化,“把美术家的人格掺加进去,然后表现出来”。如果摄影师只是满足于从显而易见的旅游者的视角去拍摄,从观景台上拍摄,那么这样的批评十分正确。可是真正的风光摄影,绝不仅仅是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然后等好光线按快门。深度的风光摄影,和别的摄影流派一样,更包含了摄影师的思考、想象、计划和设计。


旷野之境 极致之美——看风光摄影家云漫如何用镜头演绎极致之美

《探索者》 美国尤他州拱门国家公园

我认为一幅优秀的风光摄影作品展示的不是客观景物本身,而是摄影师在一个特定的瞬间,通过一个特定的视角对这个场景的主观个人阐述。换一句话说,它展示的是摄影师想让你看到的角度。这个时间和空间的截片,不是简单地对真实世界的记录和如明信片的景点介绍,而是情绪的表达,是摄影师心中的风景。它强调的是按下快门那一瞬间最能打动摄影师内心的景物,也是摄影师的创造力和艺术沉淀的综合体现。

旷野之境 极致之美——看风光摄影家云漫如何用镜头演绎极致之美

《午夜邂逅》 美国怀俄明州黄石国家公园


Q:您绝大数的片子都是在夜里、日出前、日落后、阴天或峡谷阴影里拍摄?

A:是。虽然我也经常在广大风光爱好者喜欢的“黄金时刻”,也就是日出后一小时和日落前一小时的金色阳光下拍摄,但的确我更喜欢在您说的那几个时间点创作。在我看来这些时段的光线更加柔和,更加神秘, 反差不刺眼。

Q:从您的作品里能够看出有很多独家取景地,是通过哪些方法发现它们的呢?

A:关键是要努力去选择自己独特的视角。我的一些独家视角是在被拍了千万次的地方找到的,前提是你愿意去发现并且有独特的眼光。有时机位差几米就完全不一样, 有时候需要多走几十分钟的路。

当然我也有很多机位是人迹罕至甚至从来没有人去过的地方。这就需要我做大量研究,包括在谷歌地球或卫星图上仔细研究,然后想办法动用越野车,船甚至直升机前去探险。

旷野之境 极致之美——看风光摄影家云漫如何用镜头演绎极致之美

《千层》 加拿大洛基山冰泡湖

Q:在您到过的地方里,有哪些地方最倾心或印象最深?

A:美国西部的那些宏伟粗犷的地貌。无边无际浩瀚荒芜的地红色荒漠上,河流弯弯曲曲切割出极深的深谷,台地、巨石、拱门及孤峰等地形。谷内怪石林立,鬼斧神工。

还有每年4月份南半球秋天的时候,地属安第斯山脉的巴塔哥尼亚是一切完美到不能再完美的元素的组合。传奇的菲茨罗伊峰(Fitz Roy), 托雷峰(Cerro Torre), 百内三塔(Torres del Paine)被誉为全世界最美的山峰。在南美高原变幻莫测的风云下,在这些高峻挺拔到无以复加的群峰间,大自然处处泼洒着最奔放和绚烂的秋色。我们所能梦想到的所有秋天的色彩,从鲜红到橙黄,在几乎每一颗树木上都得到尽情肆意的展示。冰湖,瀑布和溪水点缀着这些雄伟的地貌,给原本极其阳刚大气的风光增添了灵性和一丝柔美。

旷野之境 极致之美——看风光摄影家云漫如何用镜头演绎极致之美

《刺破云河》 意大利多洛美蒂山区

此外,加拿大洛基山脉里有一些北美大陆最佳的风光摄影景点。这里的雪山巍峨壮丽,而且相对比较容易到达,多数拍摄点就在路边不远处。而冬天是洛基山脉的最美季节。这个季节游客极少。洁白的大雪覆盖了雄伟的山体和森林,让一切景物都显得非常纯净,恍如仙境。洛基山的很多湖泊附近有温泉流淌,哪怕在零下四十度的极寒天气也常常能找到一些没有全部冻结的水面,使得我们能够拍摄到冰天雪地里的倒影奇观。在地面的景物附近,特别是湖边或河边,更会有各种迷人的冰晶和积雪,它们每天都在不断地变化,每天都能拍到不可重复的奇景。而凝固在冰泡湖上冰层里那些神奇的冰泡,更是全世界风光摄影人的梦想拍摄题材。

旷野之境 极致之美——看风光摄影家云漫如何用镜头演绎极致之美

《森林之舞》,美国俄勒冈

Q:景深合成这一拍摄技法越来越流行,您认为在哪些情况下应该使用景深合成呢?

景深合成可能是目前风光摄影界最重要的新技术之一。它让我们能拍摄到很多以前没法拍下的场景。在下面几个情况下景深合成最有用:1.用中长焦镜头拍摄中近景(比如几米到十几米外的场景)小品的时候,由于长焦镜头在这样的对焦距离上景深极浅,这时候通常很难用单张曝光实现全景深。景深合成几乎是必须。2.拍摄夜景(星空或北极光)一般需要大光圈。如果前景离镜头比较近,那么也需要景深合成。3.当代风光摄影师喜欢挑战极限,让前景距离镜头极近,创造出一种非常不同常规视角的效果,没有景深合成技术不太可能做到这一点。

旷野之境 极致之美——看风光摄影家云漫如何用镜头演绎极致之美

《荒芜之美》 坦桑尼亚纳纯湖

Q:能否分享一些风光摄影的后期思路?

A:在进行后期调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让结果违背自然规律。我见过太多水面倒影比实景更明亮的照片,而这在自然界是不可能出现的。同样,当我们面对太阳方向 (比如日落时面对西方)的时候,地面不可能比天空更亮,可是这样的错误很多人(包括一些专业摄影师)都会常犯。当然这个问题不仅仅只限于采用后期合成技术的照片。在那些用渐变灰滤镜拍摄的照片里这也是最常见的错误。

旷野之境 极致之美——看风光摄影家云漫如何用镜头演绎极致之美

《荒芜之美》 肯尼亚马迦迪湖

西方谚语说“魔鬼在细节中”。换句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一张还算不错的照片和一张伟大作品之间的区别,常常就是对细节处理的不同。事实上,在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都是如此。

大部分人都能轻易看出初学者和专业人员在水平上的巨大差别。但一个不错的专业选手和一个顶级的艺术大师,除了在创意思维上的差距外,他们在作品制作、技巧、效果和流程上的差别往往就反映在这些细微之处。这里的关键不是技术,真正的难点在于最终效果取决于作者的艺术眼光。因为我们需要知道画面中哪些地方应该更暗点、更饱和点,哪些地方应该更亮点、更清淡些。(本文选自《旅游世界》杂志1、2月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