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那些種糧大戶現在過得怎麼樣?

風起的時候36


  這些天因為要寫關於種糧方面的調研報告,所以和一些種植大戶聯繫得比較多,對種植大戶的情況多少了解一些,下面就談談這個問題。

  種糧大戶的種植面積一般在200~300畝,這個面積比較適中,也是效益最高的。他們都是小麥和水稻輪作的,一年兩季,一季小麥,一季水稻。

  在2014年以前,種植大戶們的日子過得普遍都很滋潤。因為那時糧食價格雖然也不是很高,但是農資等成本還可以接受,而且每年的糧食產量都不錯。扣除掉地租、成本,每畝淨收益能達到1000元左右。

  當然,剛承包土地的頭兩年,大戶們的經濟壓力也是很大的。因為他們要出錢購買機械,還要付租金,前期需要投入幾十萬、上百萬元。據我瞭解,這些種植大戶都是靠向親友借錢來籌措資金的。因為銀行不向他們貸款,說他們達不到貸款條件。

  由於前幾年種糧利潤高,一畝地淨收益1000元的話,承包200~300畝地,一年能掙20~30萬元。一家人靠種地,要比出去打工還是強一些的。

  不過,從2015年起,種糧效益就明顯降低了。首先是糧食產量不行,小麥和水稻產量均下降。其次農資成本漲得快,化肥、農藥啥的,價格瘋漲。糧食價格呢,也不理想,表面上看和以前差不多,但是考慮到通漲因素,價格實際是下降的。

  這樣的話,兩漲一降,效益肯定要下降了。

  但效益降是降了,還沒到虧本的程度。如果單說種小麥,種植大戶是稍微虧一點的,但是種水稻不虧,所以總體上還是掙的。只不過一畝一年想掙1000元那是不可能了,七八百、五六百的樣子還是可以維持的。

  我們這裡的地租是800元/年。我以前很奇怪,不知道大戶是怎麼做到畝掙1000元的。因為我們這裡的散戶(散戶種小麥和玉米)一年一畝地也不過掙千元左右,大戶扣除掉800元租金怎麼還能掙1000元?

  但是仔細一分析,其實還是可以做到的,這也是規模種植的好處。

  2016、2017、2018這幾年,大戶們的日子都不太好過。主要原因和2015年一樣,兩漲一降,效益一年不如一年,大戶們種植意願越來越低。

  所謂天無絕人之路,進入2019年,大戶們像是打了雞血一樣,個個都很開心。原因大家都知道了,今年真的是豐收年,小麥大豐收啊!上半年小麥豐收,大家也就自然而然認為下半年水稻豐收了。和小麥相比,水稻產量還是比較穩定的。小麥已經掙錢了,水稻鐵定掙錢了,大戶們怎麼能不高興呢?

  他們高興是應該的,掙的都是些辛苦錢。

  總體上講,大戶們的日子都還不錯,算不上大富大貴,但可以說已經奔小康了。


謝二先生拉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