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果當年蘇聯不從古巴撤走導彈,美國敢不敢發射核導彈?為什麼?

準繩規矩


在古巴導彈危機中,即使蘇聯不撤走部署在古巴的中程導彈、伊爾-28轟炸機以及核彈頭,美國也不敢首先發射核彈。在這接近人類核戰邊緣的事件中,美國自然不希望有頭號敵人“蘇聯”的核彈以及發射核彈的設施部署在家門口,畢竟美國還沒有過與其他國家在自家打仗的經歷。

時任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之所以將核設施部署到美國家門口的古巴:一方面是美國在意大利、土耳其等國都部署有導彈,蘇聯的重要基地設施是直接在美國導彈的威脅之下;美國與古巴的斷交恰好給赫魯曉夫提供一個機會,那就是在古巴建立一個能夠威脅到華盛頓的基點,這樣一來蘇聯就不會太處於下風。

另一方面美蘇,包括現在的美俄就一直處於對著幹的狀態,“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美國控制不了古巴就果斷放棄,蘇聯便立馬湊上來。畢竟美蘇爭霸能多拉一個是一個,反正古巴也只是蘇聯在美蘇爭霸中的一顆棋子,過一個人就多一分勝算。

這樣一來,不僅美國有隨時對付蘇聯的核按鈕,蘇聯也同樣有攻擊美國本土的核彈。如果當時赫魯曉夫能夠沉得住氣,部署在古巴的核導彈等也就不會撤走,時任美國總統肯尼迪頂多是繼續對古巴進行封鎖,核彈頂到胸前的肯尼迪不會挑起核戰。如果沒有蘇聯向古巴運送導彈、核彈這事,或許美國真的敢向蘇聯發射導彈。

而且雙方在對方附近都部署核導彈,這只是多一種能夠威脅到對方的手段,即使美國摧毀蘇聯在古巴部署的導彈設施,那蘇聯也可以攻擊美國在歐洲的導彈設施,發射核彈這事,美蘇誰都不敢、也不願意第一個做這事。


軍見


古巴導彈危機是美蘇兩國在冷戰中最嚴重的一次對立事件。在這次事件中,赫魯曉夫與肯尼迪一開始都選擇了正面強硬的態度,整個世界也因此被推向了核戰爭的邊緣。但幸運的是,隨著赫魯曉夫率先將導彈撤出古巴,這次危機也最終得以平息。

(赫魯曉夫舊照)

那麼,如果赫魯曉夫不率先採取行動,而是始終保持著對峙的狀態,美國敢不敢發射核彈呢?

我們從頭說來。

我們先要明白,蘇聯為什麼要鋌而走險,在古巴部署核彈。

早在二戰之時,美蘇兩國就已經貌合神離。當二戰結束,共同的敵人德國垮臺之後,美蘇兩國立馬變成了敵視、對立的關係。為了爭奪世界霸權,美蘇在二戰後,進行了瘋狂的軍備競賽。

20世紀50年代末,美國在土耳其佈置了可以攜帶核彈頭的“朱庇特導彈”。蘇聯重要城市以及工業區,全都在導彈的射程之中。可以說,美國此舉,等同於是在蘇聯的脖子上架了一把刀。

赫魯曉夫如坐針氈,他必須儘快在核彈的問題上扳回一城。經過幾年的等待後,他終於找到了一個最好的切入點。由於美國在1961年與古巴斷交,並且對古巴進行了經濟制裁,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不得不向蘇聯求援。

對於蘇聯來說,想要制衡美國,必然要在美洲有一個立足點。卡斯特羅的求援,正好解了蘇聯的燃眉之急。赫魯曉夫與卡斯特羅達成秘密協議,蘇聯將向古巴輸送核彈和技術人員,幫助古巴同美國抗衡。

雖然赫魯曉夫表面上是要幫助古巴,但實際上他卻只是把古巴當作一個可利用的工具。可憐卡斯特羅哪怕心裡清楚,也只能默默忍氣吞聲。

(卡斯特羅舊照)

1962年7月,蘇聯把數十枚導彈拆開,以集裝箱的形式海運到了古巴,其中每一枚導彈所攜帶的核彈頭,其威力都是20—30倍於廣島原子彈的恐怖大殺器。與此同時,蘇聯還向古巴輸送了3500多名技術人員。部署核彈的計劃,已經悄然展開。

到了9月,蘇聯才不緊不慢地公佈了與古巴達成的協議。他們宣稱,將會為古巴供應武器,並且還會向古巴人民運送大量的日用品和食物。

儘管蘇聯一直在小心翼翼地低調行事,但他們在古巴布置的導彈發射場,卻早在8月就被美國飛機發現。

1962年10月14日,兩架美國U2飛機在古巴上空拍攝了大量照片。經過專家辨認,蘇聯佈置的導彈發射場,安裝的其實是毀天滅地的導彈核武器。

面對蘇聯赤裸裸的軍事威脅,大選在即的肯尼迪非常惱火。他明白,假如自己不能有所作為,恐怕很可能會失去人民的支持。10月22日,肯尼迪向全世界通告了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的秘密行動,並宣佈全面封鎖古巴。同時他表示,蘇聯必須在聯合國的監控下撤走導彈,否則一切後果自負。

為了能夠在大選中獲勝,肯尼迪顯然已經展現出了不惜一切的強硬態度。

儘管遠遠低估了肯尼迪的強硬,但赫魯曉夫事情已經做到了一半,哪裡能輕易放棄呢?於是赫魯曉夫只能硬著頭皮繼續進行計劃,並下令加快佈置導彈的速度,務必要讓美國作出妥協。

(肯尼迪舊照)

10月24日,由8艘航空母艦領銜的90艘美國艦隊,將佛羅里達到波多黎各海域佈置了一個巨大的弧形封鎖網。世界各地的美軍基地均進入備戰狀態。27日,美國在世界範圍內的所有核部隊,也進入隨時待命狀態。一支龐大的入侵部隊,已經在佛羅里達集結完畢。

很顯然,假如此時蘇聯再不尋求妥協,那麼美國將會毫無保留地向蘇聯發動一場浩大的熱核戰爭。

當然,肯尼迪自身也非常清楚核戰爭的危害。但他強硬的態度已經擺了出來,美軍部隊已經進行了眾多的行動,他已經沒有回頭路可以走了。想要這場事件能有轉機,赫魯曉夫就必須有所表示。

在危機時刻,赫魯曉夫先後向白宮發送了兩封信件。其中第一封是表示“願意談判,保持冷靜”的妥協信件。但可能由於感覺姿態放得太低,因此在第二封信件中,赫魯曉夫又用了“官方性質,帶有火藥味”的語氣來討論問題,並且他還要求美國必須撤走土耳其的導彈。

肯尼迪感受到了赫魯曉夫的妥協態度,他只回復了赫魯曉夫的第一封信件,並且表示對於蘇聯積極尋求和平解決問題的態度很認同,希望能與蘇聯迅速取得一致的意見。

赫魯曉夫收到信後迅速會意,他讓莫斯科電臺廣播了他的回信,在信中沒有再提及撤走土耳其導彈的問題。隨後古巴的導彈也被全部撤走,美軍也停止了對古巴的封鎖。

幾年後,美軍也悄悄撤出了在土耳其等地的導彈。

兩個敵視國家的領導人,在危機時刻展現出了良好的默契。假如沒有這份默契,恐怕人類世界將會遭遇一場浩劫。


張生全精彩歷史


當年的古巴導彈危機可是嚇壞了世界,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針鋒相對,互不退讓,讓世界處在核陰影中,用當時的話說就是,美蘇兩國都已經做好了開戰準備了!事情果真那麼可怕嗎?



圖為美國展示衛星拍到的古巴導彈基地照片。

其實,當時的情況看,美蘇兩國高層都就是否進行戰爭有過討論,其實就是今天這個話題,也就是是否要發射核導彈,結果就是一樣的答案:不發射。為啥?因為核武器的存在讓戰爭沒有了勝負。



圖為美國拍到的古巴導彈基地照片中的一副。

有句話這麼說,要核武器是為了保護自己的,但是如果發射核武器等於自殺,那麼發射核武器就不是保護自己了,成了傷害自己,這就讓人冷靜了下來。不過,這也是就兩個核大國之間來說的,要是換成其他國家,估計就沒這麼客氣了。



圖為美國軍艦跟蹤蘇聯導彈運輸船,為此蘇聯進入了備戰狀態。

美國和蘇聯的核政策都是積極主動的核政策,都是先發制人的核打擊型,因此兩國誰先動手打擊對方都是有可能的,作為超級大國,兩國都想爭取發射核武器的主動權,誰都不願意只落個核反擊被動應付。



美蘇兩國的核武器都具有強制反擊的特性。

所以,兩國也建立了強制性的核反擊政策,也就是在敵人發射核武器後,自己無論有沒有下令,行政機構究竟有沒有存在, 通信基站有沒有回應,自己的核潛艇都會立即在自己的陣位上發射核武器,這種類似於固定程序的系統,確保了核反擊的強制性,也保證了雙方都不敢輕易動用核武器。



核武器的威懾力在於他一定會用,而不是他不會用。

真正的威懾在於敵人清楚的知道你一定會用核武器,很多人都說核武器不會用,在發射架才有用,就是個威懾,這是錯誤的,實際上是對核威懾的削弱,只有讓敵人相信,在一個階段你一定會用核武器,他才是有效的。



形容美蘇冷戰古巴危機的漫畫,美蘇坐在核彈上談判,引發緊張。

所以說,美國不會發射核武器是討論得來的,並不等於真的就不會這麼做,美國也有可能發射,這就是核威懾。


海事先鋒


1962年8月,古巴導彈危機發生以後,美國國會提出了6種解決方案。部分國會議員主張通過外交途經解決危機,但肯尼迪總統認為時間緊迫,外交無益於問題的儘快解決。另有部分議員主張,應對蘇聯在古巴部署的導彈進行空襲和摧毀。但此方案遭到了多數議員的反對。理由只有一個,怕因此而激怒蘇聯,從而導致倆國爆發可怕的核戰爭。因為當時美國的U-2偵察機,證實了蘇聯已經在古巴建成了6箇中程導彈基地。既使美國空軍實施轟炸,也不可能炸燬基地中的全部核導彈。一但蘇聯進行反擊,古巴與美國僅隔海相望,那麼剩餘的核導彈也將會使美國西海岸的800餘萬人喪生!

1962年10月16日-20日,經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執行委員會集體討論,肯尼迪總統最後決定,採取海空全面封鎖的方式,迫使蘇聯撤出在古巴部署的全部導彈,以解除核導彈對美國本土形成的巨大威脅。隨後,美國集中了8個航母戰鬥群,68個空軍中隊,以及規模龐大的登陸部隊,在加勒比海的廣大水域對古巴實施海上封鎖。美國本土,及周邊軍事基地的戰略轟炸機,也做好了準備。擺出了一副決戰蘇聯和古巴的態勢。

當年,赫魯曉夫之所向古巴部署導彈,一方面是為了保護古巴,防止美國顛覆社會主義的古巴政權;另一方面,美國部署在西德、土耳其、意大利等國的導彈,全部對準了蘇聯,對蘇聯形成了威脅。赫魯曉夫認為,只要蘇聯在古巴部署了核導彈,就可以迫使美國人不敢入侵古巴,也能使美蘇之間形成一種戰略上的平衡。但赫魯曉夫卻沒有料到,美國人的反應,是如此的巨大和針鋒相對。他更沒有預料到,在他眼裡看來是軟弱的美國總統肯尼迪,竟擺出了不惜與蘇聯一戰,甚至核大戰的姿態!

做為世界級的大國領袖,赫魯曉夫也不能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如果美蘇爆發全面戰爭,結果只能導致核大戰。而當時蘇聯的核導彈數量,只是美國的十分之一,在數量上蘇聯是處於下風的。所以,赫魯曉夫一方面嚴令蘇軍沒有他的指示和莫斯科的許可,不允許使用任何核武器;一方面同時寫信給肯尼迪。提出蘇聯撤出古巴導彈的條件:一是,美國及其盟國永遠不入侵古巴;二是美國撤出在土耳其,意大利和西德部署的核導彈。

古巴導彈危機,在美蘇共同妥協之下,結束了。

應該承認,古巴導彈危機,是人類歷史上離核戰爭最近的一次大危機。

如果當年蘇聯不撤出部署在古巴的導彈,美國就絕然不會解除對加勒比海域的全面的海空大封鎖。儘管赫魯曉夫和肯尼迪,儘管蘇聯和美國,雙方皆不願爆發核大戰。但戰爭往往只會因為一個細節,一個偶然因素,則,一觸既發。

如果僅從這一點來說,當年,蘇聯如果不撤出部署在古巴的核導彈,那麼美蘇之間爆發全面核大戰,就已經成為歷史事實。那麼,今天,人類也許早已在地球上消失了!


ZDC海納百川


敢。而且一定會幹。為什麼?

那時候美國由於地緣優勢部署在歐洲的中程彈道導彈可以打到蘇聯。而美國本土的洲際導彈可以打到蘇聯。

蘇聯呢?蘇聯的中程彈道導彈可以打到歐洲。只有為數極少的彈道導彈可以打到美國。這批可以打到美國的洲際導彈採用液體燃料,每次發射前需要30分鐘-2小時的室外加註燃料,然後才能發射。

蘇聯處於劣勢,但如果數量夠也行。美國開始以為蘇聯有幾百枚洲際導彈,還是很害怕的。但美國的U2偵察機帶來的照片顯示,蘇聯導彈不足10枚。而美國可以打到蘇聯的已經超過200枚以上。

所以:蘇聯才冒險在古巴部署中程彈道導彈。為的就是避免這種劣勢。

美國當時已經下了決心,如果幹,就幹到底。蘇聯撤導彈,美國把土耳其的核導彈撤退。蘇聯不用核武器,但繼續冒險,美國就用海軍把古巴圍死。如果蘇聯使用核武器。美國就先打蘇聯的洲際導彈(美國打過去估計需要30分鐘,蘇聯可能還沒有發射),實在失敗了,以損失3-10個城市為代價(蘇聯也就這麼幾枚洲際導彈),毀滅蘇聯。至於歐洲,死不死,管美國什麼事。


鬥天鬥地鬥自己


“古巴導彈危機”其實並沒有嚴重到引發核戰爭的程度,閒人們進行了過度誇大、過度渲染而已。說白了,美蘇兩國都不是奔著開戰去的,美蘇兩國都沒有做好戰爭準備,就是為了之前的一些彆扭,跟賣菜買菜的一樣討價還價而已。且聽【爾朱少帥】分解:

都知道普京大帝說過“在國家受到威脅的時候,可以首先使用核武器”,這句話被歐洲國家認為是俄國“核訛詐”。事實上,蘇聯-俄國的“核訛詐”是一脈相承的。冷戰時期,赫魯曉夫就沒事威脅英國法國,扔幾個蛋蛋炸平你們。說歸說,赫魯曉夫也沒有真的喪心病狂按下核按鈕。

蘇聯拿核武器耍流氓,美國也不能看著小弟們整天戰戰兢兢,當然也就針鋒相對了——這就是出現了,美國1959年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導彈的事情。這土耳其離蘇聯多近呀,等於是給蘇聯門口杵了導彈,蘇聯肯定要有所反應。


瞌睡遇上枕頭,1960年古巴的卡斯特羅剛剛革命成功,古巴正在遭受美國的圍堵顛覆,卡斯特羅本人則需要天天提防美國特工的暗殺活動。蘇聯作為紅色陣營的老大當然要出頭了。以牙還牙,你在我門口部署導彈,我去你家後院部署導彈——蘇聯一開始的目的,不是要跟美國開戰,而是逼迫美國撤出土耳其的導彈。

1962年9月,蘇聯開始在古巴偷偷摸摸部署導彈,還不到一個月,就被美國人發現了。肯尼迪向人們宣佈“蘇聯正在古巴建設導彈基地,美國已經處在敵人的火力範圍內”。美國空軍開始頻繁進入古巴領空偵查、美國海軍開始全面封鎖古巴,“古巴導彈危機”正式爆發。

美蘇政府開始表現的都很強硬,秀肌肉秀底牌,給對方極限施壓,給人的感覺是戰爭一觸即發。人們開始猜測,肯尼迪和赫魯曉夫的手指頭,已經放在了核按鈕上。人們開始恐慌:核戰爭是不是要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是不是要爆發?

不明真相的人們討論的熱火朝天,為世界末日擔憂;兩國鷹牌軍人叫囂著發起戰爭。肯尼迪和赫魯曉夫,這兩個老謀深算的政客,各自心裡卻是門清——不就是,為了土耳其部署導彈的事情,鬧一下嗎?各自達到目的,相互給個臺階就下啦。


赫魯曉夫說:“你們保證以後不顛覆古巴,我就撤!”

肯尼迪不理會。不過肯尼迪的弟弟羅伯特.肯尼迪(時任國防部長)私下給蘇聯說:“土耳其的導彈我們早就要撤了,不過需要你們先撤古巴的。”

赫魯曉夫:“這事可以坐下來談判嘛。”

肯尼迪:“那我們就談談吧。”

“古巴導彈危機”的結果就是蘇聯先撤走古巴的導彈,美國承諾1963年撤掉土耳其和意大利的導彈。貌似蘇聯先服軟,實際上,赫魯曉夫的目的都達到了:撤出土耳其導彈,幫助古巴卡斯特羅鞏固政權。而肯尼迪也沒虧,通過這件事,肯尼迪的聲望空前提高,不出意外的話,下一屆連任總統是沒問題的。

世界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冷戰時,美蘇慣用伎倆扶植代理人戰爭。假如赫魯曉夫不撤走導彈,頂多就是美蘇在古巴的地皮上幹一場,常規局部戰爭而已。


爾朱少帥


在古巴導彈危機期間,美國的核攻擊能力和海軍實力都遠勝於蘇聯。


假如美國真的想要和蘇聯打一場戰爭的話,美國必定會在蘇聯發射核武器前,先發制人攻擊蘇聯。


不過美國無法在一次攻擊後,完全摧毀蘇聯的反擊能力,當蘇聯發動反擊之後,美國和西歐也會遭到重創。假如美國一意孤行的發動戰爭的話,即使能夠將蘇聯夷為平地,美國和西歐也要付出數千萬人的代價。

古巴導彈危機發生於1962年,在1962年之前美國在歐洲地區部署了大量的中程導彈,這些中程導彈能夠直接打到蘇聯的歐洲地區。


蘇聯是一個傳統的歐洲國家,大部分基礎工業設施和人口都在歐洲地區,因此美國在歐洲地區部署的導彈,直接威脅到了蘇聯的戰略安全。由於當時蘇聯裝備的洲際導彈數量不足,蘇聯能夠打到美國的導彈非常有限,對美國的核威懾能力明顯不足。

當時的美蘇空軍實力不相上下,美國在海軍實力上佔據了絕對的優勢,蘇聯的優勢是擁有著強大的陸軍。但是蘇聯的裝甲部隊只能威脅到歐洲,卻無法威脅到美國本土。因此在1962年的時候,蘇聯在冷戰中處於守勢,美國的戰略優勢十分明顯。


為了改變不利的處境,蘇聯向古巴提供了大量的中程導彈和核武器,以便於能夠直接威脅到美國本土。蘇聯的導彈基地還沒有佈置完成,美國便發現了蘇聯的這一企圖。

美國不能容許古巴布置導彈基地,很多美國將領紛紛要求派遣軍隊入侵古巴。入侵古巴就意味著和蘇聯開戰,肯尼迪不敢拿數千萬人的生命開玩笑,在古巴導彈危機爆發後,肯尼迪先拒絕了主戰派的要求,想要通過外交的手段來解決這一爭端。


赫魯曉夫為了避免爆發世界大戰,先後給肯尼迪寫了兩封信,這兩封信表達了蘇聯在古巴撤軍的誠意,同時也要求美國在土耳其撤走中程導彈。


肯尼迪並沒有答應赫魯曉夫在土耳其撤走中程導彈,只回復了赫魯曉夫的第一封信。

然而就在這個關鍵時刻,美國的一家U-2偵察機在古巴上空被蘇聯的防空部隊擊落,事後美軍的很多將領紛紛要求開戰,肯尼迪將進攻時間推遲到三天後,實際上美軍如果進攻古巴的話,這場世界大戰就必然要打響。


在美國偵察機被擊落的同一天,蘇聯的潛艇編隊被美軍的航母艦隊包圍,美國的一艘驅逐艦使用沒有殺傷力的深水炸彈恐嚇蘇聯潛艇,蘇聯潛艇上的指揮官誤認為世界大戰已經爆發,險些就將潛艇上的核武器發射出去。

在這兩件事情發生後,赫魯曉夫和肯尼迪都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肯尼迪私下同意了撤出土耳其境內的導彈的事情,由於蘇聯處於戰略劣勢,赫魯曉夫在沒有得到美國正式承諾的情況下,仍然從古巴撤離了導彈。


赫魯曉夫撤離導彈的行為,避免世界大戰的爆發,同時也讓美國人履行了撤出土耳其導彈的諾言。在古巴導彈危機後,美國履行諾言撤走了部署在土耳其的導彈,蘇聯和美國的關係又迴歸到了冷戰的狀態。


歷史總探長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古巴導彈危機,是發生在上個世紀60年代世界上最大的一次危機,差點就釀成了世界級的核戰爭。

事件起因

二戰之後,世界上形成了兩大陣營: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華約集團陣營,這兩個陣營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價值觀,是一種意識形態的對抗,此後在長達近50年的時間裡,美國和蘇聯除了直接的熱戰爭以外,其他手段都用上了。(宣傳戰、滲透戰、經濟戰等等)

這不,雙方為了證明自身體制的強大開展了各種比賽,如太空比賽,蘇聯先上了太空,出了宇航員,美國人就登月了;美國人在阿拉斯加挖了4000多米的大坑,蘇聯人就挖了12000多米的大坑,可以說雙方是你來我往,好不熱鬧。

在這種一系列的競爭中,大殺器核武器是最大的競爭,畢竟關係到兩國及其集團的根本安全性問題。

到了上世紀50年代末,美國人在土耳其部署了攜帶核彈頭的“朱屁特導彈”,直接把核導彈安到了蘇聯的家門口。

這對於蘇聯來說如鯁在喉,一旦發生了什麼事情,就意味著美國人可以直接對著蘇聯發射核導彈,就好比有人在近距離拿著槍對著你,儘管這槍一直不會開,但你也總是不會感到舒服。

既然美國人這樣做了,那蘇聯總該有所表示呀,不能任美國人欺負,對此赫魯曉夫想了好幾年,到了60年代的時候,正好在美國的家門口,古巴爆發了革命,由卡斯特羅為首的革命者成為了古巴的領導人。

所以古巴也就成了蘇聯一邊的小弟了,而且還正好在美國身邊,於是赫魯曉夫就想到了在古巴也安放導彈,這就叫做“來而不往非禮也”。

正好在1961年的時候美國和古巴斷交,對古巴進行了經濟制裁,這也讓古巴非常地不爽,蘇聯提出了再古巴安放導彈的要求,自然古巴是非常歡迎的。於是蘇聯的導彈就開始偷偷運往古巴了。

1962年7月,蘇聯人將導彈拆開,用集裝箱運往了古巴,其中一枚導彈攜帶了核彈頭,是絕對的威力恐怖的大殺器。

當然為了確保該項目的順利實施,蘇聯還抽調了3500多名專家到古巴具體負責導彈的安裝等工程,以保證導彈能夠順利地安放好。

直到9月,蘇聯人才公佈了與古巴達成的協議,宣稱向古巴提供武器和大量的日常用品。儘管該項目一直都是在秘密地進行,但是在8月份就已經被美國察覺了。到了10月14日,通過U2偵察機返回的照片,美國專家確認了蘇聯在古巴部署了導彈發射場,其中有核導彈。

衝突加劇

美國當時的總統肯尼迪知道這個事情之後,大為地惱火,這是對美國國土安全的直接威脅。在這種情況下,肯尼迪只能表示強硬,如果他表現了軟弱,則會失去選民的支持,所以在10月22日肯尼迪就向全世界通報了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的行動,並宣佈全面封鎖古巴。


肯尼迪強硬的姿態贏得了美國選民的支持。

可以說赫魯曉夫是低估了肯尼迪的強硬,但是此時導彈已經部署了一半了,這個時候撤走就太沒面子了,美國要你撤你就撤走,你這個蘇聯領導人怎麼當的?這麼怕美國?這個時候的赫魯曉夫也只能繼續硬著頭皮搞下去,他下令要加快導彈的部署,逼美國做出妥協。

此後到了10月24日,美國人調集了8艘航母和90多艘艦船對古巴實行了全面封鎖,世界各地的美軍基地進入了戰備狀態,隨時待命,同時集結了一支龐大的登陸部隊,準備進攻古巴。

顯然,這個時候雙方都騎虎難下了,肯尼迪不可能表現出軟弱,只能強硬,而赫魯曉夫此時也只能強硬。但是他們都知道,一旦真的打起來,就是雙方的毀滅,這種局面是誰都不願意接受的——只要有一方先發射了核導彈,那麼接下來雙方都會不斷地相互互射核導彈,到時候就是整個地球的毀滅。

肯尼迪和赫魯曉夫都不敢擔這個責任——毀滅全人類。

事件的平息

最終還是赫魯曉夫先做出了行動,他向白宮發了兩封信件,一封是表示“願意談判,請大家都保持冷靜”。可能是覺得第一封信寫出去自己就太慫了,所以第二封信就很官方,表現得非常地強硬,而且火藥味比較濃。

當然,赫魯曉夫的真正意思是在第一封信上,這點肯尼迪一看就知道。他也終於卸下了沉重的包袱,於是他只對第一封信進行了回覆,表示願意談判,認同蘇聯的和平態度,希望能夠儘快達成協議。

赫魯曉夫很快就明白了肯尼迪的意思,他馬上在莫斯科通過電臺廣播了肯尼迪的回信,當然也沒有提及撤走導彈和專家的事情,隨後他就撤走了古巴的導彈。

幾年後,美軍也撤走了土耳其的導彈,事件最終得以平息。

實際上雙方都不敢發射導彈

承接問題,其實從整個事件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其實雙方都不敢發射導彈,更不敢向對方發射核武器。

因為後果是很明顯的,一旦發射了,美蘇雙方會把所有的核武器都扔向對方,當時他們擁有的核武器足以能把整個地球表面毀滅好幾次,所以這種戰爭的結果只能是美蘇兩國直接毀滅,外帶著全人類搞不好也一起毀滅了。

作為當時美國和蘇聯的最高領導人,肯尼迪和赫魯曉夫,他們的心理壓力會有多大?他們都知道自己是在走鋼絲,稍不留神就會成為全人類的罪人,這種罪名沒有人能擔得起的。所以他們都想盡快把事情解決掉。

當時他們兩個人都是一樣的心情:表面上是顫顫巍巍地宣佈自己的強硬,實際手在不停地發抖,神經都緊張到了極點,稍有點風吹草動都會嚇得他們心驚肉跳。

而且事情的起因也是美國在土耳其,也就是蘇聯的家門口安放了核武器,就為了這點小事而毀滅整個國家也實在是沒有必要的事情了。


老威觀史


敢,肯定是敢。但形勢肯定不會發展到這一步。

國家利益,分為幾部分。其中肯定會不計代價去捍衛的,叫做核心利益。核心利益裡有兩個是得到大家共識的,一是國家安全;二是領土完整。

其他的國家利益,也不是不重要,但不是那麼核心,是可以談判的。換句話說,是可以用來交換的。

赫魯曉夫偷摸地把導彈運到了古巴,就是嚴重威脅到了美國的核心利益——國家安全。

既然威脅到了國家安全,那麼美國必然會堅決捍衛的。如果到了必須發射核彈的地步——也就是引發核戰爭,那也會在所不惜。

但我說了,這事兒不會走到這一步。為什麼呢?因為這並不是前蘇聯的核心利益。所以,赫魯曉夫必然會讓步。

古巴是哪裡?那是美國的後花園。咫尺之遙,如果前蘇聯在這裡佈置了核導彈,那麼一旦按下按鈕,美國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

赫魯曉夫這麼幹,看準的正是這一點。

但他也知道,美國對此事的反應會有多大。所以,從一開始,他就是偷摸著乾的。他的心理是,如果僥倖沒有被美國發現,那就佔了大便宜。如果美國發現了,撤了就是了。最多丟一點面子。

從一開始,這事兒對前蘇聯來說就是額外收穫,成不成都可以的。

以額外收穫,面對別人的核心利益。一旦發生衝突,當然會讓步。因為如果真的發生了核戰,那就威脅到前蘇聯的核心利益了。

一個理智的國家,不可能用核心利益去換一點額外收穫。因此,前蘇聯不可能跟美國打核戰。


趣談國史


這個問題見仁見智,其實美國的反擊手段可不止是導彈這一種,在某種程度上導彈與核武器是最後關頭萬不得已時的手段,在此之前還有諸如長期的經濟制裁,文化、外交、科技、貿易、貨幣等一系列的手段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就是說核武器起的是恐嚇作用對有核國家來說作用有限,但是長期的經濟制裁手段更加窒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