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果当年苏联不从古巴撤走导弹,美国敢不敢发射核导弹?为什么?

准绳规矩


在古巴导弹危机中,即使苏联不撤走部署在古巴的中程导弹、伊尔-28轰炸机以及核弹头,美国也不敢首先发射核弹。在这接近人类核战边缘的事件中,美国自然不希望有头号敌人“苏联”的核弹以及发射核弹的设施部署在家门口,毕竟美国还没有过与其他国家在自家打仗的经历。

时任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之所以将核设施部署到美国家门口的古巴:一方面是美国在意大利、土耳其等国都部署有导弹,苏联的重要基地设施是直接在美国导弹的威胁之下;美国与古巴的断交恰好给赫鲁晓夫提供一个机会,那就是在古巴建立一个能够威胁到华盛顿的基点,这样一来苏联就不会太处于下风。

另一方面美苏,包括现在的美俄就一直处于对着干的状态,“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美国控制不了古巴就果断放弃,苏联便立马凑上来。毕竟美苏争霸能多拉一个是一个,反正古巴也只是苏联在美苏争霸中的一颗棋子,过一个人就多一分胜算。

这样一来,不仅美国有随时对付苏联的核按钮,苏联也同样有攻击美国本土的核弹。如果当时赫鲁晓夫能够沉得住气,部署在古巴的核导弹等也就不会撤走,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顶多是继续对古巴进行封锁,核弹顶到胸前的肯尼迪不会挑起核战。如果没有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核弹这事,或许美国真的敢向苏联发射导弹。

而且双方在对方附近都部署核导弹,这只是多一种能够威胁到对方的手段,即使美国摧毁苏联在古巴部署的导弹设施,那苏联也可以攻击美国在欧洲的导弹设施,发射核弹这事,美苏谁都不敢、也不愿意第一个做这事。


军见


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在冷战中最严重的一次对立事件。在这次事件中,赫鲁晓夫与肯尼迪一开始都选择了正面强硬的态度,整个世界也因此被推向了核战争的边缘。但幸运的是,随着赫鲁晓夫率先将导弹撤出古巴,这次危机也最终得以平息。

(赫鲁晓夫旧照)

那么,如果赫鲁晓夫不率先采取行动,而是始终保持着对峙的状态,美国敢不敢发射核弹呢?

我们从头说来。

我们先要明白,苏联为什么要铤而走险,在古巴部署核弹。

早在二战之时,美苏两国就已经貌合神离。当二战结束,共同的敌人德国垮台之后,美苏两国立马变成了敌视、对立的关系。为了争夺世界霸权,美苏在二战后,进行了疯狂的军备竞赛。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在土耳其布置了可以携带核弹头的“朱庇特导弹”。苏联重要城市以及工业区,全都在导弹的射程之中。可以说,美国此举,等同于是在苏联的脖子上架了一把刀。

赫鲁晓夫如坐针毡,他必须尽快在核弹的问题上扳回一城。经过几年的等待后,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最好的切入点。由于美国在1961年与古巴断交,并且对古巴进行了经济制裁,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不得不向苏联求援。

对于苏联来说,想要制衡美国,必然要在美洲有一个立足点。卡斯特罗的求援,正好解了苏联的燃眉之急。赫鲁晓夫与卡斯特罗达成秘密协议,苏联将向古巴输送核弹和技术人员,帮助古巴同美国抗衡。

虽然赫鲁晓夫表面上是要帮助古巴,但实际上他却只是把古巴当作一个可利用的工具。可怜卡斯特罗哪怕心里清楚,也只能默默忍气吞声。

(卡斯特罗旧照)

1962年7月,苏联把数十枚导弹拆开,以集装箱的形式海运到了古巴,其中每一枚导弹所携带的核弹头,其威力都是20—30倍于广岛原子弹的恐怖大杀器。与此同时,苏联还向古巴输送了3500多名技术人员。部署核弹的计划,已经悄然展开。

到了9月,苏联才不紧不慢地公布了与古巴达成的协议。他们宣称,将会为古巴供应武器,并且还会向古巴人民运送大量的日用品和食物。

尽管苏联一直在小心翼翼地低调行事,但他们在古巴布置的导弹发射场,却早在8月就被美国飞机发现。

1962年10月14日,两架美国U2飞机在古巴上空拍摄了大量照片。经过专家辨认,苏联布置的导弹发射场,安装的其实是毁天灭地的导弹核武器。

面对苏联赤裸裸的军事威胁,大选在即的肯尼迪非常恼火。他明白,假如自己不能有所作为,恐怕很可能会失去人民的支持。10月22日,肯尼迪向全世界通告了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的秘密行动,并宣布全面封锁古巴。同时他表示,苏联必须在联合国的监控下撤走导弹,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为了能够在大选中获胜,肯尼迪显然已经展现出了不惜一切的强硬态度。

尽管远远低估了肯尼迪的强硬,但赫鲁晓夫事情已经做到了一半,哪里能轻易放弃呢?于是赫鲁晓夫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进行计划,并下令加快布置导弹的速度,务必要让美国作出妥协。

(肯尼迪旧照)

10月24日,由8艘航空母舰领衔的90艘美国舰队,将佛罗里达到波多黎各海域布置了一个巨大的弧形封锁网。世界各地的美军基地均进入备战状态。27日,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所有核部队,也进入随时待命状态。一支庞大的入侵部队,已经在佛罗里达集结完毕。

很显然,假如此时苏联再不寻求妥协,那么美国将会毫无保留地向苏联发动一场浩大的热核战争。

当然,肯尼迪自身也非常清楚核战争的危害。但他强硬的态度已经摆了出来,美军部队已经进行了众多的行动,他已经没有回头路可以走了。想要这场事件能有转机,赫鲁晓夫就必须有所表示。

在危机时刻,赫鲁晓夫先后向白宫发送了两封信件。其中第一封是表示“愿意谈判,保持冷静”的妥协信件。但可能由于感觉姿态放得太低,因此在第二封信件中,赫鲁晓夫又用了“官方性质,带有火药味”的语气来讨论问题,并且他还要求美国必须撤走土耳其的导弹。

肯尼迪感受到了赫鲁晓夫的妥协态度,他只回复了赫鲁晓夫的第一封信件,并且表示对于苏联积极寻求和平解决问题的态度很认同,希望能与苏联迅速取得一致的意见。

赫鲁晓夫收到信后迅速会意,他让莫斯科电台广播了他的回信,在信中没有再提及撤走土耳其导弹的问题。随后古巴的导弹也被全部撤走,美军也停止了对古巴的封锁。

几年后,美军也悄悄撤出了在土耳其等地的导弹。

两个敌视国家的领导人,在危机时刻展现出了良好的默契。假如没有这份默契,恐怕人类世界将会遭遇一场浩劫。


张生全精彩历史


当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可是吓坏了世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针锋相对,互不退让,让世界处在核阴影中,用当时的话说就是,美苏两国都已经做好了开战准备了!事情果真那么可怕吗?



图为美国展示卫星拍到的古巴导弹基地照片。

其实,当时的情况看,美苏两国高层都就是否进行战争有过讨论,其实就是今天这个话题,也就是是否要发射核导弹,结果就是一样的答案:不发射。为啥?因为核武器的存在让战争没有了胜负。



图为美国拍到的古巴导弹基地照片中的一副。

有句话这么说,要核武器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但是如果发射核武器等于自杀,那么发射核武器就不是保护自己了,成了伤害自己,这就让人冷静了下来。不过,这也是就两个核大国之间来说的,要是换成其他国家,估计就没这么客气了。



图为美国军舰跟踪苏联导弹运输船,为此苏联进入了备战状态。

美国和苏联的核政策都是积极主动的核政策,都是先发制人的核打击型,因此两国谁先动手打击对方都是有可能的,作为超级大国,两国都想争取发射核武器的主动权,谁都不愿意只落个核反击被动应付。



美苏两国的核武器都具有强制反击的特性。

所以,两国也建立了强制性的核反击政策,也就是在敌人发射核武器后,自己无论有没有下令,行政机构究竟有没有存在, 通信基站有没有回应,自己的核潜艇都会立即在自己的阵位上发射核武器,这种类似于固定程序的系统,确保了核反击的强制性,也保证了双方都不敢轻易动用核武器。



核武器的威慑力在于他一定会用,而不是他不会用。

真正的威慑在于敌人清楚的知道你一定会用核武器,很多人都说核武器不会用,在发射架才有用,就是个威慑,这是错误的,实际上是对核威慑的削弱,只有让敌人相信,在一个阶段你一定会用核武器,他才是有效的。



形容美苏冷战古巴危机的漫画,美苏坐在核弹上谈判,引发紧张。

所以说,美国不会发射核武器是讨论得来的,并不等于真的就不会这么做,美国也有可能发射,这就是核威慑。


海事先锋


1962年8月,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以后,美国国会提出了6种解决方案。部分国会议员主张通过外交途经解决危机,但肯尼迪总统认为时间紧迫,外交无益于问题的尽快解决。另有部分议员主张,应对苏联在古巴部署的导弹进行空袭和摧毁。但此方案遭到了多数议员的反对。理由只有一个,怕因此而激怒苏联,从而导致俩国爆发可怕的核战争。因为当时美国的U-2侦察机,证实了苏联已经在古巴建成了6个中程导弹基地。既使美国空军实施轰炸,也不可能炸毁基地中的全部核导弹。一但苏联进行反击,古巴与美国仅隔海相望,那么剩余的核导弹也将会使美国西海岸的800余万人丧生!

1962年10月16日-20日,经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执行委员会集体讨论,肯尼迪总统最后决定,采取海空全面封锁的方式,迫使苏联撤出在古巴部署的全部导弹,以解除核导弹对美国本土形成的巨大威胁。随后,美国集中了8个航母战斗群,68个空军中队,以及规模庞大的登陆部队,在加勒比海的广大水域对古巴实施海上封锁。美国本土,及周边军事基地的战略轰炸机,也做好了准备。摆出了一副决战苏联和古巴的态势。

当年,赫鲁晓夫之所向古巴部署导弹,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古巴,防止美国颠覆社会主义的古巴政权;另一方面,美国部署在西德、土耳其、意大利等国的导弹,全部对准了苏联,对苏联形成了威胁。赫鲁晓夫认为,只要苏联在古巴部署了核导弹,就可以迫使美国人不敢入侵古巴,也能使美苏之间形成一种战略上的平衡。但赫鲁晓夫却没有料到,美国人的反应,是如此的巨大和针锋相对。他更没有预料到,在他眼里看来是软弱的美国总统肯尼迪,竟摆出了不惜与苏联一战,甚至核大战的姿态!

做为世界级的大国领袖,赫鲁晓夫也不能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如果美苏爆发全面战争,结果只能导致核大战。而当时苏联的核导弹数量,只是美国的十分之一,在数量上苏联是处于下风的。所以,赫鲁晓夫一方面严令苏军没有他的指示和莫斯科的许可,不允许使用任何核武器;一方面同时写信给肯尼迪。提出苏联撤出古巴导弹的条件:一是,美国及其盟国永远不入侵古巴;二是美国撤出在土耳其,意大利和西德部署的核导弹。

古巴导弹危机,在美苏共同妥协之下,结束了。

应该承认,古巴导弹危机,是人类历史上离核战争最近的一次大危机。

如果当年苏联不撤出部署在古巴的导弹,美国就绝然不会解除对加勒比海域的全面的海空大封锁。尽管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尽管苏联和美国,双方皆不愿爆发核大战。但战争往往只会因为一个细节,一个偶然因素,则,一触既发。

如果仅从这一点来说,当年,苏联如果不撤出部署在古巴的核导弹,那么美苏之间爆发全面核大战,就已经成为历史事实。那么,今天,人类也许早已在地球上消失了!


ZDC海纳百川


敢。而且一定会干。为什么?

那时候美国由于地缘优势部署在欧洲的中程弹道导弹可以打到苏联。而美国本土的洲际导弹可以打到苏联。

苏联呢?苏联的中程弹道导弹可以打到欧洲。只有为数极少的弹道导弹可以打到美国。这批可以打到美国的洲际导弹采用液体燃料,每次发射前需要30分钟-2小时的室外加注燃料,然后才能发射。

苏联处于劣势,但如果数量够也行。美国开始以为苏联有几百枚洲际导弹,还是很害怕的。但美国的U2侦察机带来的照片显示,苏联导弹不足10枚。而美国可以打到苏联的已经超过200枚以上。

所以:苏联才冒险在古巴部署中程弹道导弹。为的就是避免这种劣势。

美国当时已经下了决心,如果干,就干到底。苏联撤导弹,美国把土耳其的核导弹撤退。苏联不用核武器,但继续冒险,美国就用海军把古巴围死。如果苏联使用核武器。美国就先打苏联的洲际导弹(美国打过去估计需要30分钟,苏联可能还没有发射),实在失败了,以损失3-10个城市为代价(苏联也就这么几枚洲际导弹),毁灭苏联。至于欧洲,死不死,管美国什么事。


斗天斗地斗自己


“古巴导弹危机”其实并没有严重到引发核战争的程度,闲人们进行了过度夸大、过度渲染而已。说白了,美苏两国都不是奔着开战去的,美苏两国都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就是为了之前的一些别扭,跟卖菜买菜的一样讨价还价而已。且听【尔朱少帅】分解:

都知道普京大帝说过“在国家受到威胁的时候,可以首先使用核武器”,这句话被欧洲国家认为是俄国“核讹诈”。事实上,苏联-俄国的“核讹诈”是一脉相承的。冷战时期,赫鲁晓夫就没事威胁英国法国,扔几个蛋蛋炸平你们。说归说,赫鲁晓夫也没有真的丧心病狂按下核按钮。

苏联拿核武器耍流氓,美国也不能看着小弟们整天战战兢兢,当然也就针锋相对了——这就是出现了,美国1959年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导弹的事情。这土耳其离苏联多近呀,等于是给苏联门口杵了导弹,苏联肯定要有所反应。


瞌睡遇上枕头,1960年古巴的卡斯特罗刚刚革命成功,古巴正在遭受美国的围堵颠覆,卡斯特罗本人则需要天天提防美国特工的暗杀活动。苏联作为红色阵营的老大当然要出头了。以牙还牙,你在我门口部署导弹,我去你家后院部署导弹——苏联一开始的目的,不是要跟美国开战,而是逼迫美国撤出土耳其的导弹。

1962年9月,苏联开始在古巴偷偷摸摸部署导弹,还不到一个月,就被美国人发现了。肯尼迪向人们宣布“苏联正在古巴建设导弹基地,美国已经处在敌人的火力范围内”。美国空军开始频繁进入古巴领空侦查、美国海军开始全面封锁古巴,“古巴导弹危机”正式爆发。

美苏政府开始表现的都很强硬,秀肌肉秀底牌,给对方极限施压,给人的感觉是战争一触即发。人们开始猜测,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手指头,已经放在了核按钮上。人们开始恐慌:核战争是不是要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是不是要爆发?

不明真相的人们讨论的热火朝天,为世界末日担忧;两国鹰牌军人叫嚣着发起战争。肯尼迪和赫鲁晓夫,这两个老谋深算的政客,各自心里却是门清——不就是,为了土耳其部署导弹的事情,闹一下吗?各自达到目的,相互给个台阶就下啦。


赫鲁晓夫说:“你们保证以后不颠覆古巴,我就撤!”

肯尼迪不理会。不过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时任国防部长)私下给苏联说:“土耳其的导弹我们早就要撤了,不过需要你们先撤古巴的。”

赫鲁晓夫:“这事可以坐下来谈判嘛。”

肯尼迪:“那我们就谈谈吧。”

“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果就是苏联先撤走古巴的导弹,美国承诺1963年撤掉土耳其和意大利的导弹。貌似苏联先服软,实际上,赫鲁晓夫的目的都达到了:撤出土耳其导弹,帮助古巴卡斯特罗巩固政权。而肯尼迪也没亏,通过这件事,肯尼迪的声望空前提高,不出意外的话,下一届连任总统是没问题的。

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冷战时,美苏惯用伎俩扶植代理人战争。假如赫鲁晓夫不撤走导弹,顶多就是美苏在古巴的地皮上干一场,常规局部战争而已。


尔朱少帅


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国的核攻击能力和海军实力都远胜于苏联。


假如美国真的想要和苏联打一场战争的话,美国必定会在苏联发射核武器前,先发制人攻击苏联。


不过美国无法在一次攻击后,完全摧毁苏联的反击能力,当苏联发动反击之后,美国和西欧也会遭到重创。假如美国一意孤行的发动战争的话,即使能够将苏联夷为平地,美国和西欧也要付出数千万人的代价。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在1962年之前美国在欧洲地区部署了大量的中程导弹,这些中程导弹能够直接打到苏联的欧洲地区。


苏联是一个传统的欧洲国家,大部分基础工业设施和人口都在欧洲地区,因此美国在欧洲地区部署的导弹,直接威胁到了苏联的战略安全。由于当时苏联装备的洲际导弹数量不足,苏联能够打到美国的导弹非常有限,对美国的核威慑能力明显不足。

当时的美苏空军实力不相上下,美国在海军实力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苏联的优势是拥有着强大的陆军。但是苏联的装甲部队只能威胁到欧洲,却无法威胁到美国本土。因此在1962年的时候,苏联在冷战中处于守势,美国的战略优势十分明显。


为了改变不利的处境,苏联向古巴提供了大量的中程导弹和核武器,以便于能够直接威胁到美国本土。苏联的导弹基地还没有布置完成,美国便发现了苏联的这一企图。

美国不能容许古巴布置导弹基地,很多美国将领纷纷要求派遣军队入侵古巴。入侵古巴就意味着和苏联开战,肯尼迪不敢拿数千万人的生命开玩笑,在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后,肯尼迪先拒绝了主战派的要求,想要通过外交的手段来解决这一争端。


赫鲁晓夫为了避免爆发世界大战,先后给肯尼迪写了两封信,这两封信表达了苏联在古巴撤军的诚意,同时也要求美国在土耳其撤走中程导弹。


肯尼迪并没有答应赫鲁晓夫在土耳其撤走中程导弹,只回复了赫鲁晓夫的第一封信。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美国的一家U-2侦察机在古巴上空被苏联的防空部队击落,事后美军的很多将领纷纷要求开战,肯尼迪将进攻时间推迟到三天后,实际上美军如果进攻古巴的话,这场世界大战就必然要打响。


在美国侦察机被击落的同一天,苏联的潜艇编队被美军的航母舰队包围,美国的一艘驱逐舰使用没有杀伤力的深水炸弹恐吓苏联潜艇,苏联潜艇上的指挥官误认为世界大战已经爆发,险些就将潜艇上的核武器发射出去。

在这两件事情发生后,赫鲁晓夫和肯尼迪都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肯尼迪私下同意了撤出土耳其境内的导弹的事情,由于苏联处于战略劣势,赫鲁晓夫在没有得到美国正式承诺的情况下,仍然从古巴撤离了导弹。


赫鲁晓夫撤离导弹的行为,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时也让美国人履行了撤出土耳其导弹的诺言。在古巴导弹危机后,美国履行诺言撤走了部署在土耳其的导弹,苏联和美国的关系又回归到了冷战的状态。


历史总探长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古巴导弹危机,是发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世界上最大的一次危机,差点就酿成了世界级的核战争。

事件起因

二战之后,世界上形成了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集团阵营,这两个阵营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对抗,此后在长达近50年的时间里,美国和苏联除了直接的热战争以外,其他手段都用上了。(宣传战、渗透战、经济战等等)

这不,双方为了证明自身体制的强大开展了各种比赛,如太空比赛,苏联先上了太空,出了宇航员,美国人就登月了;美国人在阿拉斯加挖了4000多米的大坑,苏联人就挖了12000多米的大坑,可以说双方是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在这种一系列的竞争中,大杀器核武器是最大的竞争,毕竟关系到两国及其集团的根本安全性问题。

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人在土耳其部署了携带核弹头的“朱屁特导弹”,直接把核导弹安到了苏联的家门口。

这对于苏联来说如鲠在喉,一旦发生了什么事情,就意味着美国人可以直接对着苏联发射核导弹,就好比有人在近距离拿着枪对着你,尽管这枪一直不会开,但你也总是不会感到舒服。

既然美国人这样做了,那苏联总该有所表示呀,不能任美国人欺负,对此赫鲁晓夫想了好几年,到了60年代的时候,正好在美国的家门口,古巴爆发了革命,由卡斯特罗为首的革命者成为了古巴的领导人。

所以古巴也就成了苏联一边的小弟了,而且还正好在美国身边,于是赫鲁晓夫就想到了在古巴也安放导弹,这就叫做“来而不往非礼也”。

正好在1961年的时候美国和古巴断交,对古巴进行了经济制裁,这也让古巴非常地不爽,苏联提出了再古巴安放导弹的要求,自然古巴是非常欢迎的。于是苏联的导弹就开始偷偷运往古巴了。

1962年7月,苏联人将导弹拆开,用集装箱运往了古巴,其中一枚导弹携带了核弹头,是绝对的威力恐怖的大杀器。

当然为了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实施,苏联还抽调了3500多名专家到古巴具体负责导弹的安装等工程,以保证导弹能够顺利地安放好。

直到9月,苏联人才公布了与古巴达成的协议,宣称向古巴提供武器和大量的日常用品。尽管该项目一直都是在秘密地进行,但是在8月份就已经被美国察觉了。到了10月14日,通过U2侦察机返回的照片,美国专家确认了苏联在古巴部署了导弹发射场,其中有核导弹。

冲突加剧

美国当时的总统肯尼迪知道这个事情之后,大为地恼火,这是对美国国土安全的直接威胁。在这种情况下,肯尼迪只能表示强硬,如果他表现了软弱,则会失去选民的支持,所以在10月22日肯尼迪就向全世界通报了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的行动,并宣布全面封锁古巴。


肯尼迪强硬的姿态赢得了美国选民的支持。

可以说赫鲁晓夫是低估了肯尼迪的强硬,但是此时导弹已经部署了一半了,这个时候撤走就太没面子了,美国要你撤你就撤走,你这个苏联领导人怎么当的?这么怕美国?这个时候的赫鲁晓夫也只能继续硬着头皮搞下去,他下令要加快导弹的部署,逼美国做出妥协。

此后到了10月24日,美国人调集了8艘航母和90多艘舰船对古巴实行了全面封锁,世界各地的美军基地进入了战备状态,随时待命,同时集结了一支庞大的登陆部队,准备进攻古巴。

显然,这个时候双方都骑虎难下了,肯尼迪不可能表现出软弱,只能强硬,而赫鲁晓夫此时也只能强硬。但是他们都知道,一旦真的打起来,就是双方的毁灭,这种局面是谁都不愿意接受的——只要有一方先发射了核导弹,那么接下来双方都会不断地相互互射核导弹,到时候就是整个地球的毁灭。

肯尼迪和赫鲁晓夫都不敢担这个责任——毁灭全人类。

事件的平息

最终还是赫鲁晓夫先做出了行动,他向白宫发了两封信件,一封是表示“愿意谈判,请大家都保持冷静”。可能是觉得第一封信写出去自己就太怂了,所以第二封信就很官方,表现得非常地强硬,而且火药味比较浓。

当然,赫鲁晓夫的真正意思是在第一封信上,这点肯尼迪一看就知道。他也终于卸下了沉重的包袱,于是他只对第一封信进行了回复,表示愿意谈判,认同苏联的和平态度,希望能够尽快达成协议。

赫鲁晓夫很快就明白了肯尼迪的意思,他马上在莫斯科通过电台广播了肯尼迪的回信,当然也没有提及撤走导弹和专家的事情,随后他就撤走了古巴的导弹。

几年后,美军也撤走了土耳其的导弹,事件最终得以平息。

实际上双方都不敢发射导弹

承接问题,其实从整个事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其实双方都不敢发射导弹,更不敢向对方发射核武器。

因为后果是很明显的,一旦发射了,美苏双方会把所有的核武器都扔向对方,当时他们拥有的核武器足以能把整个地球表面毁灭好几次,所以这种战争的结果只能是美苏两国直接毁灭,外带着全人类搞不好也一起毁灭了。

作为当时美国和苏联的最高领导人,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他们的心理压力会有多大?他们都知道自己是在走钢丝,稍不留神就会成为全人类的罪人,这种罪名没有人能担得起的。所以他们都想尽快把事情解决掉。

当时他们两个人都是一样的心情:表面上是颤颤巍巍地宣布自己的强硬,实际手在不停地发抖,神经都紧张到了极点,稍有点风吹草动都会吓得他们心惊肉跳。

而且事情的起因也是美国在土耳其,也就是苏联的家门口安放了核武器,就为了这点小事而毁灭整个国家也实在是没有必要的事情了。


老威观史


敢,肯定是敢。但形势肯定不会发展到这一步。

国家利益,分为几部分。其中肯定会不计代价去捍卫的,叫做核心利益。核心利益里有两个是得到大家共识的,一是国家安全;二是领土完整。

其他的国家利益,也不是不重要,但不是那么核心,是可以谈判的。换句话说,是可以用来交换的。

赫鲁晓夫偷摸地把导弹运到了古巴,就是严重威胁到了美国的核心利益——国家安全。

既然威胁到了国家安全,那么美国必然会坚决捍卫的。如果到了必须发射核弹的地步——也就是引发核战争,那也会在所不惜。

但我说了,这事儿不会走到这一步。为什么呢?因为这并不是前苏联的核心利益。所以,赫鲁晓夫必然会让步。

古巴是哪里?那是美国的后花园。咫尺之遥,如果前苏联在这里布置了核导弹,那么一旦按下按钮,美国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赫鲁晓夫这么干,看准的正是这一点。

但他也知道,美国对此事的反应会有多大。所以,从一开始,他就是偷摸着干的。他的心理是,如果侥幸没有被美国发现,那就占了大便宜。如果美国发现了,撤了就是了。最多丢一点面子。

从一开始,这事儿对前苏联来说就是额外收获,成不成都可以的。

以额外收获,面对别人的核心利益。一旦发生冲突,当然会让步。因为如果真的发生了核战,那就威胁到前苏联的核心利益了。

一个理智的国家,不可能用核心利益去换一点额外收获。因此,前苏联不可能跟美国打核战。


趣谈国史


这个问题见仁见智,其实美国的反击手段可不止是导弹这一种,在某种程度上导弹与核武器是最后关头万不得已时的手段,在此之前还有诸如长期的经济制裁,文化、外交、科技、贸易、货币等一系列的手段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就是说核武器起的是恐吓作用对有核国家来说作用有限,但是长期的经济制裁手段更加窒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