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希特勒抽調攻打莫斯科主力轉攻基輔,真的是戰略上的失誤嗎?

文|過春天


基輔圍殲戰拖了莫斯科戰役後腿?言之差異

1941年9月末的烏克蘭平原上,疾馳的軸心國裝甲集團,正在緩緩搜索前進,尋機殲滅蘇軍的殘餘力量,就在不久前,德軍集中主力南北夾擊,大敗基輔方面的蘇聯紅軍,一度光俘虜就抓了66萬多人,而且還擊斃了蘇聯西南方面軍的司令員及政委。這場巨大的勝利不但給德軍繼續攻擊莫斯科掃清了道路,而且還讓因泥濘道路和連綿小雨影響下的士氣復振。

但是,令人頗感意外的是,這場戰役的主要指揮者之一,德軍第二裝甲集群的統帥古德里安,卻在日後的回憶錄中堅稱,自己本可以提前攻入莫斯科的,但希特勒在關鍵時刻命令其去配合攻打基輔,結果給蘇軍留出了喘息的時間,這是一次"失去的勝利"。

希特勒抽調攻打莫斯科主力轉攻基輔,真的是戰略上的失誤嗎?

(古德里安在前線,左二)

和古德里安觀點類似的,並不在少數,許多二戰史家,都秉持著同樣的觀點,他們認為,如果希特勒能在發動對蘇聯的突然襲擊後,趕在冬天來臨之前就結束攻打莫斯科的戰鬥,那麼蘇德戰爭乃至於整個二戰歷史都將改寫。當然,納粹德國最終還是會輸,可是反法西斯同盟,則要付出更慘重的代價了。

事實真的如此嗎?乍一看,這樣的邏輯似乎很有新意。德軍在攻打莫斯科附近地區時取得了勝利,可是就在這個時候,希特勒卻將攻打莫斯科的主力中的裝甲部隊抽出來進攻莫斯科以南的基輔。結果,這場戰爭持續到了接近十月,而就在這時,俄國的寒冬悄然降臨。

希特勒抽調攻打莫斯科主力轉攻基輔,真的是戰略上的失誤嗎?

(德軍在推進)

以上的敘述,看似毫無破綻,但是,持這種觀點的人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那就是以"事後諸葛亮"的上帝視角,來分析已經發生過的事情。沒錯,希特勒的確不該輕易分兵攻打基輔,但是假如不分兵,莫斯科就一定能打下來嗎?要知道,斯大林做出調遠東軍團來增援的決定,在十月份,而遠東軍團主力開到扭轉戰局,則是十二月中旬了。這些重要事件,都發生在基輔戰役結束之後,由此可見,分兵發動基輔戰役恐怕不是影響德軍奪取莫斯科的主要原因,既然如此,希特勒圍殲基輔的蘇軍主力,恐怕不單單是“戰術上的勝利,戰略上的失敗"那麼簡單。這背後,一定另有蹊蹺。


南北並進,各有分工

要想解釋德軍攻打基輔的行為,我們還得從蘇德戰爭爆發來說起,希特勒發動巴巴羅薩行動開始後,近三百萬軸心國軍隊兵分三路深入蘇聯腹地,其中,攻打莫斯科、列寧格勒的北方、中央集團軍群與進攻烏克蘭的南方集團軍群,被德國統帥部寄予厚望,因為前者的目標,主要是在政治影響方面,

而後者,則可以獲取烏克蘭成片工業區與高加索油田的補給,如果運氣好的話,還可以提前奪取頓巴斯盆地的富饒資源,這是算的經濟賬。

但是,戰爭爆發後,德軍逐漸調整了自己的部署,一方面,他們發現前往列寧格勒的道路泥濘不堪,而且空間狹窄,根本不利於裝甲部隊的發揮,另一方面,芬蘭此時也急於報仇,積極配合德軍封鎖列寧格勒,所以柏林方面認為,沒必要在攻取列寧格勒上投入太多陸軍,於是,兩個原配屬於北方集群的裝甲集群轉向中央集群靠攏,配合其進取莫斯科。至於南方集群,則仍然維持之前目標不變。

希特勒抽調攻打莫斯科主力轉攻基輔,真的是戰略上的失誤嗎?

(德軍的裝甲部隊)

德國方面,將莫斯科作為了主要進攻目標,但蘇聯方面卻恰恰相反,斯大林判定,軸心國軍隊會把烏克蘭作為主要攻擊對象,於是,他將預備隊中的人馬頻頻南調,同時還命令莫斯科方向上的蘇軍積極進攻,好牽制德軍,給南方蘇軍減輕壓力。

面對蘇軍的反擊,德軍也有點犯糊塗,他們自以為之前殲滅了數百萬的蘇軍,莫斯科方面已經只剩下防禦之功,而無防守之力了。可是現在的事實卻是蘇軍不停地發起進攻,而且一次比一次猛。雙方在前往莫斯科的必經重鎮斯摩稜斯克,展開了激戰,從七月一直打了兩個月。

不過,蘇軍畢竟在裝甲力量上佔著劣勢,所以斯摩稜斯克的蘇軍因勢單力薄,經激戰後少數突圍,而德軍則匆忙佔領城市。八月上旬,蘇軍方面經過補充,又在斯大林的心腹愛將鐵木辛哥指揮下,再度發動反攻,雙方竟然一時間僵持起來,難分勝負。

希特勒抽調攻打莫斯科主力轉攻基輔,真的是戰略上的失誤嗎?

(蘇軍在策劃反擊)

與此同時,原計劃進攻烏克蘭的南方集群,也遇到了基輔方面的瘋狂阻擊。南方集群此時只有近四十個師的兵力,而且裝甲力量單薄,至於與其對峙的蘇軍編制是其兩倍以上,裝甲力量則是其三倍以上。由此見得,希特勒等人大大低估了蘇聯方面的實力,即使遭遇了開戰之初的沉重打擊,蘇軍依然能從容地同時支撐起莫斯科與基輔兩個防線(此時列寧格勒進行圍城戰)。


進攻基輔:消除側翼威脅很有必要

於是,一個問題出現了,如果還是攻打莫斯科,疲憊不堪的德軍將被迫與得到加強的蘇軍繼續圍繞斯摩稜斯克等地區進行希望渺茫的搏鬥,同時還得提防著烏克蘭方面蘇軍重兵集團的威脅,而南方集群則因實力單薄,起不到掩護其側翼的作用。所以要想增加佔領莫斯科的可能性,希特勒必須及時調整策略,也就是先消除中央集群側翼的威脅,然後再根據之前制定的"颱風行動"計劃來集中力量跟蘇軍決戰。如果這個計劃成功,不但可以奪得富饒的烏克蘭平原,還可以讓莫斯科陷入孤掌難鳴的尷尬境地。

因此,德軍決定將計就計,將中央集群下轄的古德里安所率領的第二裝甲集群撤出戰鬥,轉而加入到配合南方集群圍攻烏克蘭蘇軍的作戰中,另外,為了避免莫斯科的蘇軍察覺己方行動,他們又以北方集群划過來的兩個裝甲集群保持對正面蘇軍的壓力,使其無法增援烏克蘭的蘇軍。

希特勒抽調攻打莫斯科主力轉攻基輔,真的是戰略上的失誤嗎?

(有關蘇德戰爭的影視作品劇照)

德軍方面的這一調整,很快引起了蘇聯西南方面軍司令員基爾波諾斯與莫斯科方面蘇軍指揮官、總參謀長朱可夫的警惕。朱可夫頂住壓力向斯大林建言,希望基輔的蘇軍能夠撤出,轉向第聶伯河以東駐防,可是斯大林大為光火,將其撤職,之後又以相同手法,撤了西南方面軍統帥布瓊尼的職務。由於斯大林的干預,西南方面軍被迫在德軍的攻勢中收縮防線,德國的南方集群很快就逼近了烏克蘭首府基輔,至於古德里安的增援部隊,也悄然向基輔後方運動,打算與友鄰部隊包圍蘇聯西南方面軍主力。

基輔的蘇軍打退了數次德軍強渡第聶伯河的攻勢,而且還動員了四十餘萬基輔市民參軍,此也可看出其已為強弩之末。此時,戰爭已經進行到了八月末,過了八月份,德軍針對基輔的包圍圈,就要徹底形成了。

終於,斯大林意識到了自己的失誤,他連忙命葉廖緬科的布良斯克方面軍發起進攻,試圖沖垮德軍的包圍圈,至於基輔的蘇軍也可尋機撤退,面對遲到的轉移指令,基爾波諾斯叫苦不迭,只得率領軍團開始突圍,只是,一切都晚了。

希特勒抽調攻打莫斯科主力轉攻基輔,真的是戰略上的失誤嗎?

(“冬將軍”對蘇軍反敗為勝功不可沒)


回天乏術,基輔蘇軍全滅

到了九月中下旬,莫斯科方面的蘇軍已經放棄了反攻的計劃,轉而後撤休整,保衛首都。而布良斯克方面軍由於缺乏裝甲部隊和空軍,其騷擾對於古德里安等不過是隔靴搔癢,基輔蘇軍免於被殲的唯一希望,都寄託在了基爾波諾斯一個人身上。

基爾波諾斯發起了無數次衝鋒,可是由於自身重型裝備損失殆盡,手下部隊又成分複雜,無作戰經驗的新兵居多,而且相互配合差,所以其突圍無一例外,都以失敗而告終。至於基爾波諾斯、方面軍政委和參謀長,也在衝擊德軍包圍圈作戰中全部犧牲。蘇軍重兵集團群龍無首,會出現超過60萬人被俘的慘重失敗也就不難解釋了。

希特勒抽調攻打莫斯科主力轉攻基輔,真的是戰略上的失誤嗎?

(基輔戰役地圖)

基輔戰役助長了德軍的輕敵心理

由於基輔戰役的挫敗,蘇軍在南方的防禦之門洞開,德軍從此可以長驅直入,一直進逼到伏爾加河畔的斯大林格勒,至於莫斯科方面,也的確出現了獨立難支的局面,這種失敗的影響,更多是心理方面的,所以斯大林會在同年11月7日冒著被德軍轟炸的風險來紅場閱兵,以振奮士氣,此可見基輔的失守,對於蘇聯方面絕沒有什麼可慶幸的。

希特勒抽調攻打莫斯科主力轉攻基輔,真的是戰略上的失誤嗎?

(基輔戰役後的蘇軍戰俘)

此時,如果希特勒延續之前的做法,將南方的裝甲主力再調回中央集群,那麼莫斯科蘇軍的壓力將會大大增大,因為此時已經沒有威脅德軍側翼的蘇軍集團了。可是,希特勒已經被基輔的勝利衝昏了頭腦,他自信的認為靠中央集群就可以完成對莫斯科的佔領,自己只需要讓南方集群繼續深入,擴大戰果就可以了。於是,從9月26日基輔戰役結束,到10月底莫斯科戰役全面打響,中間近一個月的時間裡,德軍的攻勢都是乏善可陳。這與德軍打不打基輔無關,而是希特勒在基輔取勝後膨脹的貪慾,讓他過分高估了他的中央集群的戰鬥力。當十月過去以後,柏林方面意識到莫斯科是塊難啃的硬骨頭時,已經錯過了攻取蘇聯政治中心的最佳時機,所以這就更賴不著基輔的勝利了。

希特勒抽調攻打莫斯科主力轉攻基輔,真的是戰略上的失誤嗎?

(德軍的炮兵陣地)

最後總結一下,希特勒在攻打莫斯科遇阻時,分兵去奪取基輔本無可厚非,因為這樣做不但可以消除側翼的威脅,還能孤立莫斯科守軍。從戰役結果來看,他的目的都達到了。基輔圍殲戰從戰略還是戰術上都是成功的。但是,德國統帥部在此戰以後,過度高估了自己的實力,沒有及時加強進攻莫斯科的陸軍力量,以致於功虧一簣,閃電戰變成添油戰,希特勒的個人干預難辭其咎,同樣,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取得基輔圍殲戰勝利的古德里安,亦有責任。他在回憶錄中的牢騷,多隻是在利用人們對希特勒固執的偏見等因素,來為自己的戰爭責任開脫。如果他真的不同意"元首"的方案,為什麼不在戰前就表達出來呢?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南方集群的統帥曼施坦因也有同樣的問題,而他們所不知道的是,自己的這種注水的回憶,竟在無意中誤導了大量的戰史學者與軍事愛好者。


參考文獻:

戴維·M格蘭茨《泥足巨人:蘇德戰爭前夕的蘇聯軍隊》,臺海出版社2018年7月

傑弗裡·羅伯茨《朱可夫:斯大林的將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5月

王澤方《基輔會戰再評價——基於德國戰略視角》,山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9年4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