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看透不說透,睜眼裝瞌睡。生活中的聰明人,是那種大智若愚的人

說起什麼是聰明人,相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而我以為,生活中最聰明的人,是那種大智若愚的人。這些人看起來糊里糊塗,貌似眾人皆醒他獨醉,實際上糊塗也有糊塗的學問。不信,看看下面的故事,就瞭然明白了。

以“醉”對醉,“糊塗”學問多

看透不說透,睜眼裝瞌睡。生活中的聰明人,是那種大智若愚的人

大多數人都有一個習慣,對什麼事情都要追出個究竟。可有些事情,需要裝糊塗,看破不說破。

宋太宗執政時,一天請大臣們在御花園喝酒,哪知殿前都虞候孫守正喝得酩酊大醉,和殿前指揮使王榮爭起戰功,吵得不可開交。侍臣請太宗治二人的罪,太宗沒有同意。

第二天,孫守正和王榮來到金殿請罪。宋太宗笑著說:“當時我也喝醉了,什麼情況也記不清了。”二人如釋重負,各自歡心繼續工作了。

其實,宋太宗的“醉”,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借“醉”裝糊塗,為的是籠絡人心,促其盡忠職守。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生活中,一個人要容得下不同的人和事,容得下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就不會自找麻煩。生活中的許多事情,並非一定要說出個子午卯酉來,有些事情是得饒人處且饒人。如果一個人把大量的精力都放在處理這些事情上,哪還有時間和精力幹別的事情。

人常說;“看透不說透,才是好朋友。”有時,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該裝糊塗時還要裝糊塗。

裝聾作啞,不自尋煩惱

看透不說透,睜眼裝瞌睡。生活中的聰明人,是那種大智若愚的人

有句話叫“誰人背後不被說”。生活中,被人揹後議論是免不了的事情,當聽到別人背後、甚至當面說你的壞話時,應該怎麼做呢?

宋太宗,呂蒙正初任參知政事,當他上朝時,一個官員在朝堂的簾子後面說:“這小子也當上了參知政事嗎?”呂蒙正裝作沒有聽見走了過去。同行的官員要追查簾後的說話人,被呂蒙正制止了。

散朝後,那些官員們對此事還憤憤不平,後悔沒有徹查那個人。呂蒙正就勸大家說:“一旦知道那個人的姓名,就終生不會忘記,所以不如不知道的好。不知道了,對我又有什麼損失呢?”

生活中誰都可能遇到這種人,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跟他們斤斤計較,非要論個短長來,不但有損自己的人格,還會損害自己的身體,得不償失。

有時候,充耳不聞,裝聾作啞,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法。“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你不為之心動,就不會有什麼能破壞你的心性。

以愚困智,大拙破大巧

看透不說透,睜眼裝瞌睡。生活中的聰明人,是那種大智若愚的人

人常說,兩強相遇勇者勝,但有時候可能是兩敗俱傷。這時候,就要以大愚來化解。

北宋初年,南唐派江南名士徐鉉為使,前來納貢。按照慣例,宋朝要派人做伴押使。

徐鉉學識淵博,能言善辯,聲震朝野。宋朝官員害怕自己的學識比不過徐鉉而丟面子,沒人願意做伴押使。宋太祖趙匡胤一看如此,就親自選了一個大字不識的殿中侍者做伴押使,文武百官一時不明其意。

殿中侍者也是糊里糊塗。一上船,徐鉉就開始滔滔不絕地說古論今。可侍者根本聽不懂他說的是什麼,只是一個勁兒點頭。徐鉉不知侍者學問的深淺,也害怕在人面前丟面子,越發的喋喋不休。一連幾天,侍者始終不與他辯論,徐鉉自己也覺得無趣,也就不再吭聲了。

宋太祖讓愚者對智者,智者沒有對手,也就沒有勝負可言了。

這種事情生活中是會經常遇到的。那些自認為聰明的人,常常是不遺餘力的貶低、打擊別人,以此來抬高自己,為自己撈取資本。對這種人,我們以沉默而對,他就無計可施。正所謂,破解大巧就要用大愚,破解大偽就要用大誠。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聰明和愚鈍有時候並不是從表面體現的。大智若愚,真正有智慧的人外表看起來像傻子一般,如果你把他真當傻子,那就大錯特錯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