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美國的種族隔離制度是如何廢除的?

我夢想有一天,在佐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將能夠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這個正義匿跡,壓迫成風的地方,也將變成自由和正義的綠洲。 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價他們的國度裡生活。

馬丁路德金是著名的黑人民權運動家,獲得了1964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成為了獲得此獎項人物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位,然而歷史有的時候多多少少會帶有很多片面的意味,以至於在評價某些人物時會刻意忽略某些細節,以至於難以窺視全貌。關於種族隔離制度中馬丁路德金髮揮的作用有時也或多或少被誇大其詞了。

美國的種族隔離制度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內戰結束,奴隸制度被廢除,而原本蓄奴的南方各州雖然沒有了奴隸制度,但對黑人的態度依舊沒變,而這就是充滿歧視色彩的種族隔離制度。其中尤以禁止黑人兒童入白人學校(黑人兒童因此不能就近上學)和間接剝奪黑人選舉權最為受詬病,但基於當時的各州有獨立制定法案的權力,以及其中宣稱隔離但平等不違反憲法,美國政府也無能為力,不過這種不平等的隔離制度在二戰後迎來了轉折點,這就是布朗訴託皮卡教育局案。這一年是1954年,在之前美國總統杜魯門已經廢除了軍隊中的種族隔離制度,間接的拉開了此案的序幕。此案廣義上是各種案件的集合,實質上就是黑人以憲法的第十四條修正案為依據把各州的隔離法案告到了美國最高法院。最終判決上訴成功,由此種族隔離制度的隔離但平等的法律原則被推翻,一切種族隔離皆是違憲。

美國的種族隔離制度是如何廢除的?


馬丁路德金出現的時代背景

上面的案件意義重大,在於從此以後種族隔離制度會慢慢銷聲匿跡的,然而奇怪的是後來的黑人遊行大示威又是怎麼回事呢?原因很簡單,南方白人抵制布朗案,也就是公然違抗自己曾經制定的憲法,甚至聲稱“一定要制定出一套方案,保證種族隔離制度的延續。”南方白人當時的心理其實並不難理解,一向有自我優勢的他們居然被他們所歧視的黑人以法律這種他們最擅長的工具所擊敗,他們自然會惱羞成怒,而上面的廢除種族隔離制度的判決案具體實施起來還需要時間和措施,所以南方的白人們依舊是固守著種族隔離的藩籬,而此時就需要出現一個馬丁路德金這樣的人物來給南方人做做思想工作了。

美國的種族隔離制度是如何廢除的?


民權的鬥士馬丁路德金

馬丁路德金出生於美國東南角的佐治亞州,自幼好學,後來成為一名牧師, 在二十二歲那年便已經是擁有了文學和神學兩個學士學位的高材生了,在布朗案的同年,二十五歲的馬丁路德金成為了一名牧師,由於其淵博的學識和個人魅力開始在黑人同胞的心目中聲望日隆,而這也正是那些自以為是的精英白人所害怕的,一位比他們還聰明的黑人。而馬丁路德金以牧師的身份參與社會活動的年代也正是白人軟扛硬頂繼續種族隔離的時期,而馬丁路德金對這些頑固不化甚至有時候動用暴力維持種族隔離統治的白人警察,採取了和聖雄甘地一樣的措施,即非暴力,因此馬丁路德金後來所做的事就是帶著黑人遊行,然後演講,遊行,演講……最後終於迫使美國政府採取了進一步的措施來給南方白人州施壓,這就是國會通過的1964,1965,1968三個對終結種族隔離制度劃時代的法案,後來甚至採取了一些必要措施來處理種族隔離。至此馬丁路德金的使命也算完成了,徹底粉碎了形式上的種族隔離制度。通過上面,或許會把種族隔離制度的廢除完全歸功於馬丁路德金,但其實我們再重新來看從1954布朗法案但1964年國會法案,馬丁路德金所扮演的角色,與其說是一個幹實事的社會活動家,不如說是一個在宗教國家裡廣受歡迎的牧師以及一個激情澎湃的演講家,而這才也是其聲名鵲起的一個重要因素,即宗教的背景和名頭上的號召力,作為民權運動家他只是當時所有民權運動家中的一位,在一些關鍵性的領域真正發揮作用的還是那些致力於從法律層面改變現狀的人。而絕不是沒有馬丁路德金就沒有廢除種族隔離制度這一說。同時如果再對馬丁路德金的生活進行仔細審查時,又不能不對這位演講家和牧師的人品產生質疑,這一點可以看美國聯邦調查局對馬丁路德金長期的監視得到的一些駭人聽聞的調查結果得知,或許真的像一些人說的瑕不掩瑜這裡就不得而知了。後來我們都知道馬丁路德金是被種族主義分子刺殺了,不過這或許也是馬丁路德金最好的歸宿了,畢竟這位熱情激揚的鬥士在熱情的背後也的確隱藏了一些令人唏噓的劣跡。

美國的種族隔離制度是如何廢除的?


反觀現在的美國,雖然形式上的種族隔離沒有了,但隱形的種族隔離仍舊存在,無論居住的環境還是上的學校,大多數的黑人和白人任舊處於隔離之中,而這並非不平等所致,更多的源於族群與族群能力差距而造成的無形的隔離,而要真正實現完全意義上的種族融合依舊任重而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