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文房四寶 引書煤而黯黯 入文畝而休休

“磨潤色先生之腹,濡藏鋒都尉之頭,引書煤而黯黯,入文畝而休休。”這是唐代才女薛濤歌詠的文房四寶——硯、筆、墨、紙。文房四寶,是中國獨有的書法繪畫工具,起源於南北朝時期。當今四寶中的最佳品當屬湖筆、徽墨、宣紙及端硯。

有人打趣說現代的文房四寶即是電腦、手機、wifi和零食,有了這幾樣,大多數人都能做到半個月足不出戶。但是在古代文人墨客眼中,“水復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獨相依”,文房四寶不僅是工具,更是陪伴,無論外界是風雨交加還是明媚陽光,獨守在書桌前,歷經這樣陪伴的歲月,成就了無數璀璨奪目的著作,沉澱下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文房四寶 引書煤而黯黯 入文畝而休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書寫繪畫的毛筆,居在文房四寶首位,據傳為蒙恬所創。通常以竹管為杆,獸毛為毫,配以筆帽,以護筆毫。湖州的湖筆,被譽為“筆中之冠”,具有“尖、圓、健”特點。“筆落紙驚風起,搖空滴露濃”更是唐代耿沛詩人對筆的讚美!

文房四寶 引書煤而黯黯 入文畝而休休

紙,是中國的一個偉大發明,作為供毛筆書畫用的獨特的手工紙——宣紙,質地柔韌、潔白平滑、色澤耐久、吸水力強,我國現存的古書畫作品大部分都是用宣紙創作並裱裝的,有的已歷千年,至今仍然色澤清高,質地完好。“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是古人對宣紙最美妙的評價!

文房四寶 引書煤而黯黯 入文畝而休休

墨,是書寫、繪畫的色料,始於唐末,誕生徽州。唐代制墨名匠奚超、奚廷父子制的好墨,受南唐後主李煜的賞識,全家賜國姓“李氏”。歷史上“黃金易得,李墨難獲”說的就是著名的“徽墨”,“十年如石,一點如漆”,墨隨人心,落紙雲煙,揮灑自如。重則雄渾鏗鏘,輕則柔和淡泊,營造了中國書畫獨有的奇幻意境。從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開始,墨早已成為中華文脈獨特的一縷馨香。

文房四寶 引書煤而黯黯 入文畝而休休

硯,俗稱硯臺,是中國書寫、繪畫研磨色料的工具,將墨錠放入硯臺,加適量清水,均勻用力,慢慢磨研,待到墨汁濃稠,就可以蘸墨揮毫了。“寧願三日不洗臉,不可一日不洗硯”,古代中國文人對硯十分重視,不僅終日相隨,而且死後還用之殉葬。經過很長時間的歷史,硯臺已早已不再是單純的文具,而成為了集雕刻,繪畫於一身的精美工藝品,成為文人墨客收藏的對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