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天書《易經》是如何創作出來的?

《易經》可以推到4、5000年前,它反應了人類在蠻荒之中的矇昧階段開始創造了文明,它基本的過程是什麼?初讀此書者萬不可忽略這個細節,知其然方能知其所以然。

一般而言,研究者普遍認為《易經》經過三位聖人。第一位是伏羲氏,第二位是周文王(司馬遷史記中“文王拘而演周易”這位),第三位就是孔子。我們常提到的上古時代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其實仔細看來,代表著四個不同的生活階段。眾所周知,古人當時是群體性生活模式,伏羲氏開始有漁獵社會,從事畜牧,養了一些動物。神農氏那時就變成了農耕社會,再往後就是黃帝。伏羲氏是如何畫出基本的八卦呢?

《易經》的卦象指卦的圖像,由陽爻“-”和陰爻“--”兩種爻象,按每卦六畫排列組合而成,共六十四種卦象。卦爻(音yáo)是《易經》的基本因素,分陽爻(―)、陰爻(--),把三爻重疊起來,構成八卦,即乾(三陽爻)、坤(三陰爻)、震(下一陽爻上二陰爻)、巽(音xùn,下一陰爻上二陽爻)、坎(上下皆陰爻中一陽爻)、離(中一陰爻上下皆陽爻)、兌(上一陰爻下二陽爻)、艮(音gèn,上一陽爻下二陰爻)。八卦再重疊起來,構成六十四卦,如否極泰來之“泰”乃上坤下乾,“否”乃上乾下坤;每卦均有六爻。經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卦辭、爻辭四部分。卦辭是解釋全卦的含義,爻辭是解釋每一爻的意義。

天書《易經》是如何創作出來的?

我們可以大膽想象,在開天闢地之後,人類在洪荒世界如何生存?難道真有網絡小說中神級人物辰東、獨孤敗天、葉凡之流的大神存在嘛?動動手指頭,吹口氣,創造了一方世界,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最原始的,如果要到一個地方去,想知道這個地方是好是壞,就用結繩記事的方式做個記號。譬如,發現好地方或好事情,繩子就不打結,代表陽爻;發現地方不咋地,有野獸或其他群落危險的時候,就在繩子中間打個結,代表陰爻。隨著時間的延續,中間可能已經斷了,然後每三個連在一起或六個連在一起,變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現象,別人看到這些結繩的記號,也會對前面的情況的有個模糊的瞭解,從而進行判斷。究其原因,古代沒有文字,也沒有書寫的工具,只能採用這種最原始結繩記事的方式留下記號。伏羲氏開始,用這種方式出現了最原始的八卦。

天書《易經》是如何創作出來的?

到了周文王時代,周文王開始為每一卦寫一句卦辭。每一卦的六爻各寫一句爻辭。從伏羲氏到周文王,《易經》始成。特別強調的是,周易中卦義說的是卦象起源,後面的爻卦是隻在後面不同的變化中起源會如何變化。就象一個種子無論是種在什麼地方接出來的果實本質不會改變,但是因為外界條件的影響能不能結出果實就不一定了。這個就是爻卦舉個例子,乾卦中卦意說天行建君子自強不息,說明了君子的本質,都是積極努力的,但是外界條件不一樣君子採取的手段不一樣,而且結果也不一樣,或者隱匿或者張揚,或者小心謹慎或者爭戰。如果外面的條件合適,見龍在田君子努力積極就應該去展示自己的才華,如果外面良好的事件初見端倪後面的發展還沒有明確,我們就該暗中積蓄力量,等待時機。換句話說,主卦象是事情的本質,而爻卦則是本質的外相。

天書《易經》是如何創作出來的?


最後,便到了孔子。孔子和他的學生一代又一代,結合儒家的傳統思想,究其幾代學派智慧,合力完成了《易傳》部分。以上就是《易經》本身問世的過程。

煩事萬千,不如圍爐笑侃。歡迎讀者朋友們多多交流,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