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天书《易经》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易经》可以推到4、5000年前,它反应了人类在蛮荒之中的矇昧阶段开始创造了文明,它基本的过程是什么?初读此书者万不可忽略这个细节,知其然方能知其所以然。

一般而言,研究者普遍认为《易经》经过三位圣人。第一位是伏羲氏,第二位是周文王(司马迁史记中“文王拘而演周易”这位),第三位就是孔子。我们常提到的上古时代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其实仔细看来,代表着四个不同的生活阶段。众所周知,古人当时是群体性生活模式,伏羲氏开始有渔猎社会,从事畜牧,养了一些动物。神农氏那时就变成了农耕社会,再往后就是黄帝。伏羲氏是如何画出基本的八卦呢?

《易经》的卦象指卦的图像,由阳爻“-”和阴爻“--”两种爻象,按每卦六画排列组合而成,共六十四种卦象。卦爻(音yáo)是《易经》的基本因素,分阳爻(―)、阴爻(--),把三爻重叠起来,构成八卦,即乾(三阳爻)、坤(三阴爻)、震(下一阳爻上二阴爻)、巽(音xùn,下一阴爻上二阳爻)、坎(上下皆阴爻中一阳爻)、离(中一阴爻上下皆阳爻)、兑(上一阴爻下二阳爻)、艮(音gèn,上一阳爻下二阴爻)。八卦再重叠起来,构成六十四卦,如否极泰来之“泰”乃上坤下乾,“否”乃上乾下坤;每卦均有六爻。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卦辞、爻辞四部分。卦辞是解释全卦的含义,爻辞是解释每一爻的意义。

天书《易经》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我们可以大胆想象,在开天辟地之后,人类在洪荒世界如何生存?难道真有网络小说中神级人物辰东、独孤败天、叶凡之流的大神存在嘛?动动手指头,吹口气,创造了一方世界,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最原始的,如果要到一个地方去,想知道这个地方是好是坏,就用结绳记事的方式做个记号。譬如,发现好地方或好事情,绳子就不打结,代表阳爻;发现地方不咋地,有野兽或其他群落危险的时候,就在绳子中间打个结,代表阴爻。随着时间的延续,中间可能已经断了,然后每三个连在一起或六个连在一起,变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现象,别人看到这些结绳的记号,也会对前面的情况的有个模糊的了解,从而进行判断。究其原因,古代没有文字,也没有书写的工具,只能采用这种最原始结绳记事的方式留下记号。伏羲氏开始,用这种方式出现了最原始的八卦。

天书《易经》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到了周文王时代,周文王开始为每一卦写一句卦辞。每一卦的六爻各写一句爻辞。从伏羲氏到周文王,《易经》始成。特别强调的是,周易中卦义说的是卦象起源,后面的爻卦是只在后面不同的变化中起源会如何变化。就象一个种子无论是种在什么地方接出来的果实本质不会改变,但是因为外界条件的影响能不能结出果实就不一定了。这个就是爻卦举个例子,乾卦中卦意说天行建君子自强不息,说明了君子的本质,都是积极努力的,但是外界条件不一样君子采取的手段不一样,而且结果也不一样,或者隐匿或者张扬,或者小心谨慎或者争战。如果外面的条件合适,见龙在田君子努力积极就应该去展示自己的才华,如果外面良好的事件初见端倪后面的发展还没有明确,我们就该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换句话说,主卦象是事情的本质,而爻卦则是本质的外相。

天书《易经》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最后,便到了孔子。孔子和他的学生一代又一代,结合儒家的传统思想,究其几代学派智慧,合力完成了《易传》部分。以上就是《易经》本身问世的过程。

烦事万千,不如围炉笑侃。欢迎读者朋友们多多交流,批评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