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詩眼在一首詩中起什麼作用?

中學教師李長虹


謝謝提問,我來試著回答:

1)詩眼一詞最早見於北宋。蘇軾有詩云“天工忽向背,詩眼巧增損。”;范成大也有詩云“道眼已盡詩眼在,梅花欲動雪花稀”。

詩眼與人眼一樣,有著非常重要的到地位和重要性。

大家知道人眼是心靈的窗戶 那麼詩眼呢?同樣是詩主旨的體現,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或一個句子,就能把一首詩的主題透露給讀者,引導讀者更好解讀詩作。這也就是成語說得“畫龍點睛”的神筆之工吧。

例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世界一片蒼茫中,唯有釣翁,所以字,成為這首詩的詩眼。

再比如,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首詞,主人在一覺醒來後,對昨夜風雨後花兒的擔心,一句“應是綠肥紅瘦”,詮釋了她對花落的傷感。

2)大家知道,一個人眼睛漂亮了,會讓人愉悅,並根據眼神色彩,給予對視者更多的聯想空間。

詩眼亦是如此。它的作用常表現為以下幾種:

a,若動字眼,詩句可另翻作新意。

如“長流雙瞼淚,獨恨對芬芳”中,“獨恨”,改“獨愛”,意思就全變了。

b,若動字眼,詩句可藉以添加情趣。

如“白玉堂中曾草沼,水晶宮裡近題詩”,改為“白玉堂深曾草沼,水晶宮冷近題詩”,就把白玉堂和水晶宮更細化了。

c,直接靠它來增強形象。

如“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生處比深處更形象具體。

d,有的詩眼關乎詩意的精準程度。

如“花樹不隨人寂寞,數枝尤自出牆來。”數枝而不是一枝,可見花樹開得何等絢爛。

3)所以,在我們的詩作中,一定要突出詩眼,才能與讀者更好溝通。

在品讀詩作時,也要學會善於發現詩眼,才能更深度品味作品,與作者產生共鳴。

🧚‍♀️🧚‍♀️🧚‍♀️🧚‍♀️

好了,今天的回答到此結束。言辭有不妥之處,望觀者朋友海涵。

把酒沐唐風2020.3.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