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黄桥决战粟裕排兵布阵奇中见奇,三个方向竟然唱“空城计”

1940年10月爆发的黄桥决战,韩德勤调集26个团,总兵力3万余人,分右、中、左三路向黄桥扑来。

陈、粟此时手里总共有7千人,其中战斗部队不过5千人。

大兵压境,敌军占据绝对压倒性优势,这给负责一线指挥的粟裕如何排兵布阵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粟裕用兵,通常在战略上以少胜多,但在战术上通常是以多胜少。但这次黄桥决战不同,不仅需要在战略上以少胜多,而且在战术上也同样需要以少胜多

那么,粟裕又是怎样具体排兵布阵的呢?

黄桥决战粟裕排兵布阵奇中见奇,三个方向竟然唱“空城计”

其一,最大限度地掌握机动打击兵力。

粟裕将总兵力的四分之三全部用于机动打击力量。这一任务由叶飞的一纵和王必成的二纵来担负,这两个纵队相对陶勇的三纵来讲,兵员要充实一些。

粟裕认为,最大限度地掌握机动打击兵力,这样能够确保发起进攻之时,能够迅速毕其功于一役,对敌给予重锤猛击,快速解决战斗,之后再转用兵力。

叶飞、王必成这两个纵队根据粟裕的命令,隐蔽集结部署于黄桥西北之顾高庄、严徐庄、横港桥地区待机。

其二,最大限度地保证用兵重点方向。

粟裕仅以四分之一的兵力守卫黄桥,这一任务由陶勇的三纵来担负。三纵满打满算也不到两千人。粟裕把守卫黄桥的这四分之一兵力中,又把其中的四分之三的兵力放在重点方向东面上。其他的三面基本上是唱“空城计”。如:“西面、南面不放部队,由后勤、伙夫担子担负警戒,北门只放一个班”。

三国时诸葛亮唱空诚计那是小说家的演义,粟裕在面对敌重兵进攻之时,居然敢三个方向使用这一计策,真是又奇又险的一着。

陶勇这个纵队是粟裕老底子部队,作风顽强指挥灵活,粟裕认定他们是能够完成正面阻敌这一艰巨任务的。

黄桥决战粟裕排兵布阵奇中见奇,三个方向竟然唱“空城计”

其三,最大限度地前置兵力诱敌骚扰。

粟裕令第二纵队派出两个主力营配置于古溪至分界一线,实行积极的运动防御,使敌提前展开部署,并诱敌进入我设伏地区。令第一纵队一个营化装进入敌后,主要是配合地方武装袭扰敌人,分散敌注意力和进攻决心。

本来兵力就捉襟见肘,但粟裕还能拿出三个营担负运动防御和诱敌骚扰,这又是出敌意外的一着。

透过粟裕的排兵布阵,真是奇、绝、活。当然,也确是惊险。黄桥决战的实践证明,粟裕的这种非同寻常的排兵布阵成了绝唱,收到了奇效。最终,三天的黄桥决战,新四军共歼顽军主力12个团,保安第十六旅全部,保安第三旅、保安第五旅各一个团,共1万1千余人。

黄桥决战是粟裕早期指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役。这场决战,彰显了粟裕打大兵团作战的潜能,彰显了粟裕打大歼灭战的潜能,彰显了粟裕打硬仗恶仗险仗的潜能。可以说,通过此战,粟裕的指挥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黄桥决战粟裕排兵布阵奇中见奇,三个方向竟然唱“空城计”

主要参考文献:《粟裕战争回忆录》《粟裕传》《黄桥决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