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散文:三根羽毛


領雀嘴鵯(學名:Spizixos semitorques)為鵯科雀嘴鵯屬的鳥類,俗名羊頭公、中國圓嘴布魯布魯、綠鸚嘴鵯、青冠雀。是中國特有鳥類,種群數量較豐富,是山區常見鳥類之一。

散文:三根羽毛

領雀嘴鵯

風吹動了菜地一角的三根羽毛,黃綠色,尾部帶有指甲蓋大小的黑色塊,不難認出是屬於青冠雀的。我們這一帶,每臨春暖,鳥兒便回巢。即便未去別處過冬的鳥,冬天于山林躲躲藏藏,極少露面,氣候一暖,又生多動症,跑出來調皮搗蛋。此地鳥類,以麻雀居多,其次便要數青冠雀。

麻雀是膽大的主,它們的住處不在山林,而在巷弄,甚至連村子裡廢棄的電錶也是它們的老巢。我見過它們在電錶處躲雨的樣子,規規矩矩,一動不動,煞是可愛。它們常在巷子閒逛,吃百家飯,如鴨子的、小狗的、公雞的……在未砌水泥磚牆的通風口嬉鬧,好似這個村子是專為麻雀供吃供喝的。

青冠雀則不同,相比麻雀,它們有一副讓人瞧了便想起春天的面容。毛羽的黃綠色正如擺脫寒冬剛冒頭的春天,萬物抽芽。脖頸一圈白毛,又似冬日未融盡的雪。倘若全身均是黃綠色未免過於單調,恰到好處的黑色點綴頭部及毛羽的尾部,豐富而又增添了趣味。於是,在它們身上,春與冬盡情交匯。

散文:三根羽毛

麻雀

當然,我並非是個能被外表迷惑的看鳥人,在與青冠雀共處的這些年裡,便也識得一些它們的性子。

其一善偽裝。

它們表面看似“見人色變”,內裡卻是個機靈鬼。我曾在山林裡專門跟蹤過青冠雀。

那日,雲極厚,天陰沉沉的,看似要落雨,林間的鳥比往常更加不安分。走入山林,憑藉對聲音有限的描述,我大體能聽到如下動靜:嘰嘰喳喳、咯咯咯、布穀布穀、嘟嘟嘟、嘀嘀嘀、嘚咿嘚咿、嗚啊嗚哈、嘖嘖嘖、啊啊啊……

一隻青冠雀的叫聲暴露了它的位置,在一棵杉樹的枝柯上。得仔細看,才能發現。我要走近它,需踩一小段鋪滿碎葉的路,經過一棵就要落光葉子的板栗樹、五棵開花的桂樹以及一棵抽芽的柿樹。我很小心地從板栗樹下經過時,許多個頭如麻雀般的鳥正停在樹的最高處,它們一翹尾巴,我就緊張,趕緊加快步子,我可不想遭遇“天上掉鳥屎”的倒黴事。我的母親說,她有過這樣糟糕的經歷。

有一回,她正邁出家門,一泡鳥屎好巧不巧砸在她的頭頂,並順著臉頰流了一道,新鮮的鳥屎倒是沒有什麼不能忍受的臭味,可母親很生氣,她說:“不講衛生,要是能抓住,我就把鳥掐了。”母親刀子嘴豆腐心,就算抓住了亂拉屎的鳥,看那可愛的模樣,她定是好生伺候,並放歸山林。這不,她在發洩了怒氣後又說:“鳥吧,可能就跟人一樣,實在憋不住,算了算了。”

散文:三根羽毛

樹上的鳥沒有落下鳥屎,我成功地抵達了那五棵桂樹,一股清香隨風而來,香哉。咔!我踩斷了一根不知道從哪冒出來的枯枝,完了,我心上一驚,提起的左腳不敢輕舉妄動。果然,樹上許多鳥迅速捕捉這聲“咔”,逃命似的,竄入山林。我望望杉樹,還好,那隻青冠雀還在。

在我有限的鳥類跟蹤史中,從未有機會好好地將它們瞧上一瞧。這隻青冠雀彌補了我近距離看鳥的空白。它準是對自己這身與春冬交際的杉樹相似的黃綠色極具自信,它一動不動。風聲在樹與樹之間傳遞時,和雨聲很像,沙沙沙的。那隻被我盯梢的青冠雀在風聲的私語裡,往上爬了一些,低頭啄幾口胸前的毛羽,又穩穩抓好了枝柯。

我藉助風聲,找到了更靠近青冠雀的機會,開溜到那棵抽芽的柿樹底下去。它們這些鳥就喜歡在能偽裝自己的樹上躲躲藏藏,最好是密匝匝的樹,或是葉子與毛羽色澤一致的。可它們又是極容易驕傲的,在它們自認為偽裝得極好的時候,殊不知,正有一雙眼睛,盯著它們呢!有時,它們過於百無聊賴,自己叫了起來,就像這隻青冠雀,頗有挑逗看鳥人的意味。

抵達柿樹的我,心滿意足,隨手摺了一根不知名的樹枝,很不幸,這一舉動將杉樹上的青冠雀嚇跑了。與它一道跑的還有兩隻如灰鴿子似的杜鵑鳥,它們起初是在父親的馬鈴薯地閒逛,聽見我來也跑了,真不給面子。

你說說,這青冠雀是不是個善偽裝的機靈鬼?

散文:三根羽毛

杜鵑鳥

其二極具破壞性。

我是個有操守的看鳥人,不說無證據的壞話。你瞧,那塊沒及時被主人收回去的菜地,多像青冠雀的遊樂場。

一隻青冠雀從高處的青松俯衝向下,飛入菜地,另一隻緊跟其後,接著,三隻、四隻……十隻。它們的下午茶是一場豐富的菜宴。先吃什麼好呢?芥菜、包菜、豌豆苗、上海青還是油菜花?它們的喙如畫家的筆、木匠的刀。

豌豆苗的葉片被啄得精光,只剩一根才從土地裡探出模樣的細藤,它們不偏袒誰,十幾棵豌豆苗同命運,共呼吸。就是其他菜,雖被“雕琢”的模樣不同,但也“獨具匠心”。包菜葉片的邊緣成了鋸齒狀,菜心是三層破洞,芥菜葉上佈滿小孔,雖無章法,卻頗像草間彌生的波點畫。我不能再誇它們了,一群幹壞事的傢伙!

母親“喲呵”一聲,青冠雀集體出逃,重又飛回山坡的青松樹上。它們是一群“餓死鬼”,逮著機會,還要到菜地大吃特吃。

這不,在我和母親發現了三根羽毛,並幹完了地裡的農活後,它們又來了。

散文:三根羽毛

我曾同母親說:“要是有下輩子,我要做一隻鳥,飛來飛去,自由自在。”見了這三根羽毛,我把話從母親那收回了。這隻掉毛的青冠雀到底遭遇了什麼呢?我將問題拋擲朋友圈,得到最多的答案是:換毛。而我的母親說:“應該是打架,一到下午,鳥就胡亂叫起來了,很有可能是打架打痛了掉毛叫的,或者看打架瞎起鬨的。”

離開菜地時,那三根羽毛仍待在地裡,我始終沒有忘記它們。晚間,父親告訴我:“那鳥啊,是被貓頭鷹吃了。”父親早在菜地的另一角,蒐集到了不止三根的青冠雀羽毛,並見過貓頭鷹捕食。青冠雀死前,掙扎過。

大自然的生存多麼殘酷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