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隨著全球氣溫升高,是否會造成瘟疫頻繁流行?

蘭州易道王


這是很有可能的。

凍土解凍釋放病毒、細菌的問題前面有大神說過了,不再贅述。我補充一點:

全球升溫造成的生物遷徙。

經過長時間的演化,不同動物分別適應了不同緯度的環境溫度,這有利於生存與繁衍,但它們的活動區域也因此被限定在一定範圍之內了。
圖:中國的氣候帶。


但生命先天具有擴張的慾望。隨著全球氣溫的升高,溫帶氣候逐漸向熱帶、亞熱帶模式靠攏,各種原本只生活在熱帶地區的生物便會向溫帶地區遷徙,尋找新的食物和棲息地。

不同物種之間新的交集很可能給動物自己和人類帶來意想不到的危險。比如外來物種擠佔本土物種的生存空間,造成生態失衡;比如熱帶物種攜帶的未知病毒和寄生蟲,造成缺乏應對能力的本地物種遭受打擊。最後,這些惡果肯定會波及營養級金字塔的塔尖——人類。

最壞的設想。

這次冠狀病毒疫情,有很大概率始於菊頭蝠。現在這種生物主要分佈於熱帶的中南半島,中國雲南省也有。
圖:菊頭蝠。

如果雲南以北的氣候變得適於它們生存了,菊頭蝠會不會遷出去,在中國廣泛分佈呢?它們攜帶的各種奇怪病毒會不會由於菊頭蝠的擴散找到新的中間宿主呢?如果人類大量飼養的家禽家畜(甚至人類自身)成了變異病毒的中間宿主呢?

這還只是一個菊頭蝠,熱帶地區攜帶各種病毒和寄生蟲的動物多了去了,而且大多是不引人注意的東西,比如昆蟲。氣溫持續升高的話,熱帶昆蟲很可能大舉北遷,在缺少天敵的北方氾濫,傳播各種疾病甚至直接傷害人類。
圖:紅火蟻。


已經發生的事。

動物向北擴散已經在發生了。

我在北京,聽老人說,1980年以前這裡根本沒見過那種能給人叮一大包的“大花蚊子”,只有“小灰蚊子”,咬出的包不過玉米粒大。這些黑白相間的大蚊子原產於東南亞,氣溫升高後它們發現北京的桑拿天很爽,於是就來了。
圖:源於南亞的“大花蚊子”

北方的朋友們是否注意過家裡的蟑螂?有沒有感覺那種大個兒的蟑螂越來越多了?對,就是《雪國列車》裡用來做蛋白塊兒的那種。反正我覺得它們長得跟我在南方快捷酒店裡看到的一樣。



除了蚊子蟑螂,還有很多動物已經在向北擴張地盤,比如有毒爬行動物和一些熱帶鳥類。

總之:

生活在熱帶雨水充足地區,且不遷徙的物種,其免疫系統相關基因多樣化程度最高,能夠應對更多病原體。但這些病原體對高緯度地區動物(包括人)的免疫系統來說,就是非常嚴峻的挑戰了。

不過也無需太過焦慮,科學在發展,中藥抗病毒的價值已經在疫情中得到了證實。更重要的是,全世界除了燈塔國以外都在盡全力節能減排,全球升溫的趨勢很可能得到緩解。


如有謬誤,煩請指正。歡迎喜歡科學的朋友們關注:純野生科學家。專業化繁為簡,每天分享通俗易懂的科學小知識。

純野生科學家


全球氣候變暖會導致一系列的副作用,其中就包括促成瘟疫流行。下面介紹下導致瘟疫流行的幾個因素。

1、氣候變暖

氣候變暖會導致海平面上升,動物生存的環境發生改變,會導致動物攜帶的病毒、細菌等交叉感染機會增加,病毒的跨種傳播是導致傳染病大規模流行的一個原因。

2、人類違背自然規律

亂砍濫伐、過度開墾等違背自然規律的行為導致動物棲息地被破壞,不同種屬的動物交流往來越來越密切,也促進了它們所攜帶病毒、細菌的交換。這一過程有促進病毒、細菌更新迭代的風險。

另外,人類違背野生動物保護法,食用野生動物是促進傳染病感染並流行的一個直接原因。

3、濫用抗生素

濫用抗生素會增加細菌耐藥性,導致超級細菌或超級病毒的產生。

4、醫療系統不健全

在傳染病爆發初期不能做出很好的防控反應,醫院缺乏應對重大突發衛生公共事件的能力,居民防護意識差也會導致傳染病的大範圍流行。

傳染病的流行可由一個或多個因素引起,有意識的避免觸發這些因素可以很好地避免瘟疫不斷爆發流行。相信隨著大家環保意識和防控知識的提升以及科學的發展,疫情終將被控制。



魯南製藥健康公告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在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的情況下南北兩極的冰川融化是必然的。

在地球誕生至今的46億年中有五次動植物大滅絕,並且隨著大陸板塊漂移,許多的遠古病毒被凍結在冰川中,如果冰川消融到一定程度,遠古病毒將隨著海洋傳播到內陸,這時候的科學技術想研究出來疫苗是非常困難的。我們都不知道上一次的文明是因為什麼而終結的,如果釋放出遠古病毒,對人類的威脅可想而知。


超自然現象研究顧問


好比植物,南方植物的病蟲害明顯高於北方。為什麼呢?這主要是南方冬天暖和,病毒蟲害易於過冬,而北方不一樣,冬天寒冷,寒冷氣候動物都要凍死,更何況病毒蟲害,病毒蟲害它也受氣候影響,而不易繁殖與擴散。另一點就是高溫,過高的溫度也可殺死一大批不耐高溫的病毒。反觀中國曆次災難幾乎都是始於十一月而終於四、五月,這足以說明,病毒他和氣候密切相關。


阮鏵萩


進入廿一世紀以後,社會快速發展,在高科技時代,把本以正常的生態平衡打亂,溫度上升,自然災害增多,南極升溫,冰川溶化,將幾億千上千年的古老病毒釋放復活,給人類的生存帶來危害!

首先,人類在發展的同時要講科學發展,遵重自然,保護自然環境,和協共處才能有一個共同發展的環境。為人民身體健康打好基礎!

其次,立法,違反法律者制裁!

讓人民遵紀守法,保護環境是公民職責和義務。

另外普及預防病毒感染知識,早預防,早治療,早康復。

再者,個人注意防護,講衛生,勤洗手,別集聚!

我的知識點分享給各位,供參考!


用戶67622665063古春


這是有可能的。現在明顯地感覺到氣溫升高,冬天也沒有以前寒冷。隨著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溫室氣體排放,各種極端天氣現象頻發,億萬年凍土解凍釋放有毒物質,生物滅絕,生態平衡被破壞,新的病毒導致瘟疫流行。人類必須控制自己,保護地球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


寒煙5620


瘟疫不會頻繁流行,因為世界各國的醫學在不斷髮展中。但瘟疫不會斷根,這個狡猾的惡魔隨時都潛伏在我們身邊,我們要時時提高警惕,加強防範,要熱愛自然,善待一切生靈,敬畏生命。與自然生物和諧相處。哪怕世界氣候再升溫變暖,瘟疫也不會大規模氾濫流行。


孤者蒼狼


溫疫是在低溫下傳播較強!(主要是病毒有一定的傳染宿體)隨著溫度上升,傳染的條件不能有病毒所要求的條件!所以說溫度高就不會有傳染的!


蒼穹40304502


非常有可能,全球變暖,很多冰封千年的病毒也會出現,而我們人類現在的免疫力還是很低,地球人類危機到來了,傷害地球,就是傷害自己。


鈺萱媽媽


隨著全球氣溫升高,是否會造成瘟疫頻繁流行?

說起全球變暖可能各位感同身受,畢竟每年夏天的高溫屢創新高,不過這並不能表示氣候變暖了,只能說明極端氣候有增加,不過氣候變暖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因為從工業革命以來,全球平均氣溫大概升高了約1.5°C,儘管這看起來並不高,但它導致的骨牌效應會逐漸使地球臨近生態系統臨界點,屆時可能會出現生態崩潰的嚴重後果。

什麼時候生態系統臨界點?

地球就是一個完美的生態循環系統,正常情況下,地球這個封閉的生態可以承受一定的壓力,它能通過自我調節來恢復平衡,但當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超過了生態平衡的最大限度時,生態系統的自我調控將會失效,生態系統將瀕臨崩潰。

自上新世以來,人類活動已經導致了大量物種的滅絕,當然人類出現不可避免的要和動物奪取生存空間,這可能是比較正常的情況,主要的轉折點發生在工業革命,人類對於能源的利用,首次從植物性染料轉向礦物染料,比如煤炭和石油等,這些燃料燃燒時會釋放出大量的氮氧化物和硫化物,還有飛灰和二氧化碳等,會造成酸雨,土壤和海洋酸化,破壞臭氧層以及增加溫室效應。

酸雨形成

當然溫室效應並不都是壞的,因為地球大氣以及水體和土壤的保溫(溫室效應),使得地球溫度能維持在平均約15°C左右,假如沒有溫室效應,地球的平均溫度會下降20°C左右,所以溫室效應是必須的,但不能過量,否則同樣會造成嚴重後果。

氣溫升高會造成瘟疫流行嗎?

我們並不知道地球的生態系統臨界點在哪裡,但我們一直在不斷測試它的底線,當然至今地球只是偶爾的發發脾氣,比如颱風和高溫以及極端寒冷天氣增加一點而已,各位難受不?當然我們人類適應性也很強,這點變化還承受得起,但卻又一個隱憂正在發生,那就是冰川和凍土帶的變化。

北極冰川逐年縮小

青藏高原發現28種未知病毒

據近期中國科學家和俄亥俄州立大學合作對青藏高原冰川的病毒研究中,總共發現了33組病毒的DNA,其中有28組是此前從未發現過的。當然不必過分擔心,因為這些病毒對人體並沒有影響。但令人擔心的是,這些在冰芯中保存了15000年以上的病毒仍然具有活力,而據新華社發佈的消息,過去的30年間,青藏高原的冰川消退了15%。

2004-2009年之間的瘟熱病毒

瘟熱病毒主要感染對象是海洋哺乳動物比如食肉目、鰭足目等動物,它在2004-2009年間造成了北大西洋大量海豹的死亡,在2004年和2009年採集動物樣本的病毒感染幾率是其他年份的9.2倍。而這與衛星影像探測到的2002年、2005年和2008年的新航道打開有關。因為全球變暖,新航道得以在夏季時穿過北冰洋,真正的原因並不是航道開闢,而是釋放了冰川中的病毒。

發現世界上第三種超大型病毒

前段時間英國BBC發佈了一項研究:法國科研團隊在檢測了西伯利亞融化的凍土層後發現了世界上第三種超大型病毒。據取得東突的地質年代估計,這種病毒至少已經在凍土中保存了超過3萬年!

2016年西伯利亞爆發炭疽熱

當地疾控中心聲稱,感染西伯利亞西部馴鹿和居民的病毒是炭疽,可能來自於夏天的一場高溫解凍的永久凍土中封存的一頭75年前死於炭疽的馴鹿屍體,這聽上去像是一個好萊塢式的故事開端,但在未來這樣的頻率可能會越來越高。因為更可怕的是炭疽桿菌可以在土壤中存活數百年,當解凍的動物屍體後,炭疽桿菌便在上面繼續繁殖,然後隨著動物的啃咬和鳥類的啄食或讓炭疽迅速傳播。

關於尼安德特人的滅絕

尼安德特人12萬年前曾經同這了整個歐洲,亞洲西部以及非洲北部,2.4萬年前這些人都消失了,沒有人知道他們因何原因,但有一個猜測是可能有一種病毒導致的滅絕事件發生。

當然我們並不能100%確定會有關係,但無疑會增加這個概率。

地質史上氣溫升高案例

地質史上氣溫突然增加的案例很多,因為很多時期溫度都比更新世來的高,氣候溫暖,氧氣比例很高,石炭紀的昆蟲和樹木都是龐然大物,長期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壞消息,畢竟會有一批新的物種來適應這個環境,但突然增加可能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地幔熱柱

2.5億年前的二疊紀-三疊紀過渡期的滅絕事件,大約有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生物包括昆蟲滅絕,這是地質史上規模最大的物種滅絕事件。最可能的原因是西伯利亞地盾火山噴發,地幔熱柱供應的岩漿源源不斷的覆蓋了700萬平方公里的大地,導致近海甲烷水合物被大量釋放的大氣層中,和火山噴發的二氧化碳造成了極為嚴重的溫室效應,最終導致了滅絕事件。

40萬年來地球溫度變化曲線

所以氣溫升高,還不只是病毒可能被釋放,還有凍土帶裡的大量甲烷,這對人類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