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孔雀東南飛》劉蘭芝被休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薛小汀


《孔雀東南飛》堪稱我國古代愛情詩的絕唱,千百年來,讓人們感嘆唏噓不已,也一直讓人們思索著。

從文中看,劉蘭芝美麗善良,忠貞不渝,有情有義,又聰明能幹又有教養,深愛丈夫,孝敬婆婆,運用現代社會好媳婦的標準來衡量,都是一個打著燈籠都難找的、無可挑剔的好媳婦,可焦母為什麼不喜歡這個媳婦呢?有以下幾個可能:

一、 無子被出說 在古代,休妻講究“七出”,亦稱“七去”。即指女子有下列七種情形之一者,丈夫或者公婆即可休棄她。即:無子去;不順父母去;淫去;妒去;有惡疾者去;多言去;盜竊去。古人也雲:“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而從文中可以看出,劉蘭芝與焦仲卿“共事二三年”,但未提到他們有孩子。想當年,焦家也曾是“仕宦於臺閣”,在當地也屬名門望族,可今天面臨香火無繼的危險,作為唯一長輩的焦母怎能不心急如焚呢?況且“無子被出”在當時的社會也是合理合情合法的,所以,劉蘭芝被譴也就在情理之中。

二、 俄狄甫斯情結 按照奧地利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創始人弗洛伊德的俄狄甫斯情結理論,焦母驅譴劉蘭芝是典型的俄狄甫斯情結-----戀子情緒。文中沒有提到焦仲卿的父親,因此焦父可能早年去世,焦母與仲卿母子二人相依為命,因此,在這個殘缺的家庭中,兒子便扮演了母親精神上的丈夫角色。兒子愛著母親,母親愛著兒子。可這平靜一切便因為劉蘭芝的到來發生了改變。兒子身邊多了一個女人,兒子更多的時間是投進了妻子的懷抱,與妻子卿卿我我,兒子對母親專一的愛現在有一半給了另一個女人,由兩個女人來分享,母親難免心理孤單,心理不平衡。她讓兒子休了劉蘭芝,“便可速譴之,譴去慎莫留”,而且答應兒子“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可直到兒子要“自掛東南枝”了,她仍然只是說在嘴上,並沒有真正的實際行動。由此可以看出,她是打著為兒子另找好媳婦的幌子,達到長期獨佔兒子之愛的目的。因此便不自覺地遷怒於劉蘭芝。說的那些話,也只是給兒子的一點安慰和藉口而已。這與美國作家勞倫斯的作品《兒子與情人》中的母親有著同樣的心理。

三、 心理變態說 焦母經常以焦家曾“仕宦於臺閣”為榮耀。也許“仕宦於臺閣”的就是焦仲卿的父親、焦母的丈夫。想當年,丈夫官居臺閣,官階不低,自己也因此而“夫榮婦貴”。也曾經是風光一時的官太太。可好景不長,焦父撒手人寰,自己不得不年輕守寡,擔負起獨自養育兒子的重任,以圖來日“子榮母貴”。可等自己將兒子焦仲卿扶養成人後,他也只是當了一個小官吏,焦家家境漸顯敗落之象。再加上她年輕喪夫,感情寂寞。這樣,多年的育兒之苦、家道的敗落、感情的無依託、香火無繼的危機等各種有形無形的壓力使他心理扭曲變態。因此,她便以一種病態的心理對待一切,包括自己的兒媳婦劉蘭芝。

四、 妒賢嫉能說 從文中可以得知,劉蘭芝是知情達理,賢淑聰惠,辦事幹練。想當年,焦母當官太太時,可能也是聰明能幹的,夫榮婦貴嘛!可現在的兒媳婦劉蘭芝比自己還能幹,自己心中難免有些不服氣,妒從中生,她怎能容忍家中有這麼一個明顯強於自己的女人存在呢?這樣下去,自己家長的地位不是岌岌可危了嗎?另外,在古代,從來都是男主外,女主內,婦因夫榮。男人在外,頂天立地,為人處世果斷幹練,女人在內,勤儉持家,溫柔賢惠,這樣的家庭才是典型的封建美滿家庭。,可劉蘭芝的性情剛烈、聰明能幹、堅強不屈的精神與焦仲卿的唯唯諾諾、軟弱馴順的性格相比,劉蘭芝明顯在各個方面都超過了焦仲卿。一個在家都不能做主的堂堂男子漢,如何置身於錯綜複雜的官場,也就是說,他的官做的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在這種情況下,媳婦的存在,更襯托出了兒子的無能。這樣,作為封建家長的焦母怎能容忍家中有這樣一個明顯強於自己、強於兒子的女人存在呢?

五、 更年期遇上了青春期 從文中可以推斷,焦母的年齡大概在50歲左右,正處於婦女更年期。心情煩燥、喜怒無常是婦女更年期的典型特徵。而劉蘭芝則剛剛20歲左右,又剛結婚,正處於青春衝動期,但丈夫焦仲卿則“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致使劉蘭芝“賤妾守空房,想見常日稀。”一個正處青春衝動期的年輕少婦,獨守空房的壓抑滋味是怎樣的!可想而知,這樣,兩個心情壓抑煩燥的女人生活在一起,發生種種不愉快則在所難免。

六、 人性的覺醒與專制思想的碰撞 在文中,焦母明明白白地講了她對劉蘭芝的不滿,那就是“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焦母“久懷忿”的正是劉蘭芝的“舉動自專由”。然而,所謂“舉動自專由”,其實正是劉蘭芝追求獨立、自由、平等的思想的表現,是生命意識的初步覺醒,是對人格尊嚴的維護,是對個性精神的堅持。劉蘭芝不只是才貌雙全,更是一個秀外慧中、外柔內剛、具有叛逆性格的女子。她的聰穎敏銳、她的才華識見、她對愛情和幸福的渴望、她對自由平等的嚮往、對美和真的追求、對人性尊嚴的捍衛等思想意識和個性特徵一定會在平時的言談舉止、音容笑貌中自覺不自覺的表現出來,這種行止見識是讓長期生活在傳統宗法社會中的已經完全自覺地接受了諸如“三從四德”“溫良恭儉讓”“女子無才便是德”之類男權思想的焦母感到陌生和害怕的,特別是當焦母發現自己那個向來溫馴聽話的兒子也因為劉蘭芝而變得似乎不那麼聽話了,這更使她感到震驚和惶恐。這在當時看來,就是不孝,就是大逆不道。如果不將她早早趕出家門,誰知道在她的影響下,這個家裡會發生什麼傷風敗俗、丟人現眼的好事來。弄不好,還會毀了焦家一世英名。還是早點剷除禍根為好!、

其實歸根結底,在焦母眼中,劉蘭芝這個兒媳並不能帶給焦仲卿什麼實質性的好處。對比焦母看中的秦羅敷,那才是兒子仕途上的助力。


文史女漢子


《孔雀東南飛》中女主人公劉蘭芝主動請求休棄,我覺得有多個原因:

1.表達對婆婆的不滿:

劉蘭芝在向丈夫焦仲卿請辭時說了這樣一段話: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 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 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 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大人故嫌遲”“君家婦難為”說明日常生活中婆婆對自己的故意刁難,“妾不堪驅使”則表達了自己的抗議和不滿。



2.對丈夫的試探:

“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 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這段文字說明劉蘭芝的婚後生活是比較寂寞的,丈夫焦仲卿一心撲在公事上,很少回家。夫妻見面的日子很少,劉蘭芝感覺到了自己被冷落。在這種情形下,劉蘭芝請辭,很有可能是在試探丈夫對自己的感情。後文中,焦仲卿的反應也可印證這一點: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 “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 結髮同枕蓆,黃泉共為友。”焦仲卿對著自己的母親發誓,表明了自己對妻子的情深義重。我個人認為劉蘭芝對丈夫的舉動應該是很滿意的,所以在被驅遣之後,才會“淚落連珠子”。如果真的是想被休棄,不會表現得如此悲傷!




3.對獨立人格的堅守

焦母在表達對劉蘭芝的不滿時,曾提到:“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這至少說明劉蘭芝比較有主見,個性獨立,不容易使之屈服。劉蘭芝是一個很聰明的女子,她既然能洞悉婆母對自己的不滿,又深知丈夫焦仲卿懦弱的個性,那麼就應該能預見自己婚姻的結局。在被婆母下逐客令之前,自己主動請辭,無形中化被動為主動,維護了自己的人格和尊嚴。



夢魂慣得無拘檢


劉蘭芝是個好閨女,顏值高,勤勞,聰慧,善良,陪嫁也非常多。她嫁給了焦仲卿,夫妻非常恩愛,劉蘭芝與小姑子關係也親近,等等,可是婆婆焦母不喜歡蘭芝,橫挑鼻子豎挑眼,左右不對付,硬是要求兒子休了蘭芝。

為什麼呢?這就是焦母愛“作”而已。這個老太太,獨斷專橫,冷酷無情,見不得兒子與媳婦的相親相愛。問其原因,就說,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一盆子髒水潑過來。

詩裡未出現焦父,想必是早死了。焦母一個人拉扯大仲卿,對兒子的控制慾很強烈。兒子娶了媳婦,卿卿我我,老太太的感覺就是失去兒子,必須和另一個女人分享兒子,她受不了。必須奪回來兒子,讓蘭芝難堪。焦母的心理大概是我不好,你也不能好。嫉妒心非常強烈的焦母,對一個年輕女人的甜蜜愛情極端反感。

蘭芝未生育不是主要因素,因為這個時候他們夫妻二人年齡不是太大。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共事二三年,始而未為久。蘭芝也才二十出頭,不能說就不生了。

至於其他方面,更是啥事沒有,實質問題,就是老太太太作了,戲精,一天不鬧事,心裡一萬個不舒服。

焦劉愛情被老太太生硬給攪黃了,夫妻生活給拆散了。封建家長制大顯神通,焦仲卿不得不從母命,遣送蘭芝回孃家。悲劇背後的人性原因,就是焦母的自私,嫉妒,和無事生非,不作不會死。

焦劉二人忠於愛情。蘭芝已經有太守兒子求婚,場面闊綽盛大,好女人不怕沒人求。在出嫁前一晚,她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焦仲卿呢,聽說蘭芝死了,絕不再活著。心知長別離,自掛東南枝。上吊了。

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旁。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如此的悲劇,警示後人:不要干涉真正的愛情!


青霞人文


誠邀!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從原文中找到答案。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根據以上內容,歸納出以下信息:

1.劉蘭芝多才多藝,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2.老公太忙,獨守空房時間太長;

3.獨守空房也倒罷了,婆婆還虐待,動不動找理由給小鞋穿。

劉蘭芝內心OS:我到底是嫁給你了還是嫁給你媽了?你到底是娶了個媳婦還是給你媽娶了個奴婢?我生無可戀了,你放我回去吧!

還有一種潛在傳遞的信息是:你能不能勸勸你媽,讓我多活幾天!不然我就回我家了!

結果,小夥子太孝敬,媳婦兒就泡湯了。最後悲劇收場!


半瓣花上閱乾坤


劉蘭芝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

建安年間,政治動盪,氏族崛起,互相傾軋。小家族焦仲卿不過在太守府任一小吏,其母因看上東鄰女,而對媳婦劉蘭芝百般虐待,劉蘭芝不堪忍受,而毅然決然請求丈夫休了自己。最後,母兄逼迫再嫁,劉蘭芝投水而死。焦仲卿隨之上吊自殺!

劉蘭芝為何不受焦母待見?劉蘭芝之死誰要負責?我們之前分別寫過文章分析。這裡簡單說一下。


其一,劉家母兄將劉蘭芝當成振興家族的手段。

從小培養劉蘭芝各項技能。先嫁給小家族焦家,再妄圖嫁給縣令之子,太守之子,一步比一步高。母兄將劉蘭芝當個貨物一樣,奇貨可居,讓人齒冷。焦母不待見劉蘭芝,一個原因就是劉家貪得無厭,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裡。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使。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裡。”

可見劉蘭芝嫁給焦家,劉家得了很多好處,卻對焦家完全沒有幫助。


其二,焦母想強強聯合幫助焦仲卿的仕途。

焦仲卿:”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焦母: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阿母得聞之,零淚應聲落:“汝是大家子,仕宦於臺閣。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薄!東家有賢女,窈窕豔城郭,阿母為汝求,便覆在旦夕”

焦母謀劃已久,焦家做為小家族,鄰居也必然地位相當。焦仲卿一介小吏是沒有前途的。不靠姻親幫助,無法再進一步。劉家根本幫不上忙。東鄰女家拋出橄欖枝,焦母必然心動。這才是焦母肆意趕走劉蘭芝的原因。


其三,焦仲卿自私。

焦仲卿娶了劉蘭芝,卻常在太守府工作不回家,任憑劉蘭芝在家被其母虐待。劉蘭芝不堪忍受,向丈夫投訴,丈夫卻懼母之威無能為力,反勸劉蘭芝回家避禍。

府吏默無聲,再拜還入戶。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違吾語。

這樣懦弱的性格劉蘭芝怎能不絕望。

“仍更被驅遣,何言復來還!”

劉蘭芝比誰都清楚。一旦回家,將在不可能進來,焦仲卿不懂怎麼可能?而就這麼自私的性格,在劉蘭芝再一次嫁人卻又跳出來。

府吏謂新婦:“賀卿得高遷!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

這麼酸溜溜冷冰冰的言語,叫心傷若死的劉蘭芝還有什麼活路?唯有一死爾。

新婦謂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


劉蘭芝死了。死的決絕。我相信劉蘭芝最後的死並不是為了她丈夫。她只是對這個社會和人生絕望了。全世界都在逼迫她。婆婆,母親,哥哥,還有(前)丈夫,讓她怎麼活?

焦仲卿也死了。你可以說他踐行了對劉蘭芝共赴黃泉的諾言。但也可以說是劉蘭芝再嫁自殺,使他徹底名譽掃地活不下去。還有身為太守府小吏,阻止破壞太守府公子的婚姻,他的前程徹底毀了,死對於他也是一種解脫。

只能說,《孔雀東南飛》根本不是一出愛情悲劇,而是一出歷史悲歌,焦仲卿,你配不上劉蘭芝!諸君覺得呢?


君箋雅侃紅樓


男主焦仲卿是官府上的一個小官吏,他和女主劉蘭芝的婚後生活甜蜜而美好。劉蘭芝相貌美麗,她十三歲時便可以織布,十四歲可以做衣服,可以說是賢惠的代名詞。

十七歲的劉蘭芝嫁給焦仲卿後每天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按說這麼一個勤勞賢惠的兒媳婦應該很招婆婆喜歡,但是焦仲卿的母親卻要執意將劉蘭芝遣送回孃家,以此女不懂禮數為由逼迫兒子休了劉蘭芝。

古代的“愚孝”還是比較盛行,焦仲卿便想先順著母親的意思將劉蘭芝送回孃家,過日天母親氣消了後再接她回來。

劉蘭芝回到孃家後有許多人爭先恐後地和她提親,其中不乏長相瀟灑,家世顯赫之輩。一個被休的女子還有這麼多人追求真是令人費解,這也從側面烘托出了劉蘭芝的優秀!

後來劉蘭芝在哥哥的壓迫下同意出嫁,不過在她結婚當天她“舉身赴清池”,跳入水中,一個年輕的生命香消玉殞,焦仲卿得知妻子跳河的消息後悲痛欲絕,決定以身殉情,上吊自縊。故事到這戛然而止,一對恩愛的夫妻在封建禮教的束縛下雙雙殉情,令人痛惜!

劉蘭芝投河自盡

既然劉蘭芝既勤勞賢惠又聰明美麗,這麼多人都把劉蘭芝家的門檻踏平了想要娶她為妻。那麼為什麼焦母執意要休了她呢?從《孔雀東南飛》這篇文章中劉蘭芝對婆婆平順溫和,尊重又加。前文提到焦母以劉蘭芝不懂禮數為由休了她顯然是個藉口。那麼劉蘭芝被休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劉蘭芝不能生育?

從《孔雀東南飛》原文中的“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描述中,我們知道劉蘭芝嫁入焦家也有兩三年了,但是文中沒有提到“孩子”的情況,也就是說劉蘭芝嫁入焦仲卿的這幾年裡沒有生過孩子。

假如劉蘭芝不能生育,那麼焦母執意要休她可以理解。畢竟“香火”在古代是十分重要的,何況焦母就這一個兒子。但是焦母卻對劉蘭芝這樣評價:“此女無禮節,舉動自專由!”想要以劉蘭芝不懂禮數為由將她休了,如果劉蘭芝不能生育的話,焦母完全可以正大光明地以劉蘭芝不能生育為理由把她休了。所以這麼看來無法生育並不是劉蘭芝被休的真正原因。

劉蘭芝和丈夫、小姑離別

夫妻太過恩愛?

看到這個理由後相信在座的各位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如果說是夫妻矛盾多,當媽的看不下去讓兒子休了妻子這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夫妻恩愛成了被休的原因實在讓人無法接受!

大家可別以為這是無稽之談,《禮記·內側》中有這樣一句話:“子甚宜妻,父母不悅,出”。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假如兒子對媳婦太好了,但是父母不喜歡這個媳婦,那麼這個媳婦也會被休。

真相逐漸浮出水面,大概是因為焦仲卿和妻子劉蘭芝感情很好,如膠似漆。焦母因為嫉妒兒媳婦所以才容不下她的存在,在這位婆婆眼裡,這分明是和自己搶兒子啊!所以焦母才會千方百計地想要劉蘭芝離開這個家!

焦仲卿自縊

看到這裡,可能有很多朋友認為這純屬是巧合,因為夫妻恩愛被親媽看不下去的能有幾個?陸游和他老婆也是被陸游的媽給活生生地拆散的。陸游的第一任妻子唐婉是他的表妹,兩人青梅竹馬,情投意合。

唐婉才華橫溢,溫婉賢淑,按理說在古代這種親上加親的姻緣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但是陸游的母親對唐婉十分看不慣,為啥?第一個原因是唐婉有才華,古代以女子無才視為“有德”。第二個原因是唐婉不拘小節,經常和陸游當眾“秀恩愛”,這當媽的看不下去了,認為兒媳婦把兒子的愛都搶光了,所以陸母在生活中處處針對唐婉。

封建主義色彩濃厚的陸游母親對唐婉嗤之以鼻,認為她不懂禮數。陸母還經常在陸游面前詆譭唐婉,慫恿兒子將唐婉休了,後來兩人分道揚鑣。一對恩愛的夫妻就這樣被活活拆散了,這樣的母親讓人氣憤,這樣的夫妻令人惋惜!

其實這種情況在當今社會還是比較常見的。婆媳關係是最熱的話題,婆媳關係自古以來也一直是讓人頭痛的關係。現代社會有很多不明事理的婆婆和媳婦鬧矛盾,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兒子太寵媳婦了,自己的嫉妒心作祟!願所有的有情人都能相伴一生。


愛電影愛剪輯


孔雀東南飛,是我讀初中的古課文,我記得就在課本的第一篇,當時老師是要求大聲朗頌的。

孔雀東南飛取材於東漢獻帝年間發生在廬江郡(今安徽懷寧、潛山一帶)的一樁婚姻悲劇。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因詩的首句為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

主要講述了劉蘭芝因為婆婆不看好(或許是結婚幾年沒育一兒半女吧,古時包括至今都把孕育下一代看得很重。)被迫分離並和愛人雙雙自殺的故事。

作為古代史上最長的一部敘事詩,孔雀東南飛故事剪裁得當,人物刻畫栩栩如生,不僅塑造了焦劉夫婦心心相印、堅貞不屈的形象,也把焦母的頑固和劉兄的蠻橫刻畫得入木三分。它和北朝的《木蘭詩》合稱《樂府雙璧》。

篇尾構思了劉蘭芝和焦仲卿死後雙雙化為孔雀的神話,寄託了百姓追求戀愛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

其實,劉蘭芝被休到自殺都是婆婆太過刁鑽刻薄,自古婆媳關係難融洽,便是如此。當然,劉蘭芝的哥哥也是罪魁禍首。


zhou182838


愛情是世間永恆主題,多少人為愛甘願以命換得生死相隨。

《孔雀東南飛》就講述了一對夫婦被迫分離雙雙殉情的愛情悲劇。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一曲樂府斷人腸。

東漢末年廬江郡曾有一位美麗女子劉蘭芝,她自幼習女紅讀詩書學禮儀,為其美更添雅韻名冠廬江。

劉家有女初長成,蘭芝嫁於廬江小吏焦仲卿為妻,兩人情深惟願琴瑟在御,歲月靜好。

仲卿遠在府衙當差,蘭芝在家贍養婆婆撫養小姑,每日辛苦勞作卻終不得婆婆歡心。蘭芝有苦只得向丈夫傾訴,仲卿聞言找到母親為妻辯白,卻更觸怒焦母勒令兒子休妻再娶新婦。

仲卿拗不過母命,只得勸蘭芝暫回母家,待他自府衙轉回之日,定當再迎她回家。

蘭芝自知無錯仍被休棄,再回焦家希望渺茫,遂將豐厚嫁妝留於仲卿做念想。

天明蘭芝盛裝打扮辭別焦母,她與仲卿淚眼別離,再次許下堅如磐石韌如蒲草永不相負的誓言。

蘭芝被休返家,縣令與太守久聞其盛名,競相為兒子提親。

蘭芝念仲卿之諾,將求親之人拒之千里,卻因此惹惱愛權勢的蘭芝兄長。蘭芝被兄所迫答應太守求婚,仲卿聞訊趕來責問蘭芝貪戀權勢棄守諾言。蘭芝急急辯解,兩人再約黃泉相見。

蘭芝再婚那日舉身赴清池,仲卿聞訊亦自掛東南枝。焦劉兩家悔之晚矣,遂將蘭芝與仲卿合葬,兩人終得生同寢死同穴化身為鴛鴦。

一個令人潸然淚下悲劇故事,劉蘭芝被休真正原因是什麼?且聽有書君為你梳理分解。

一,焦母嚴重戀子情結。

詩中始終未見焦父出場,可見焦母應是年少守寡,獨自將兒女撫養長大。由此焦母就養成以子女為中心之習慣,尤其兒子更是其心中驕傲與依賴。

仲卿只是區區府衙小吏低級官員,可在焦母眼中卻是大家子高級從政人員,其優秀無人堪配。

即便蘭芝十三歲就開始習女紅學音律讀詩書頗富才華;即便蘭芝三天就可織五匹布頗為能幹;即便蘭芝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精妙世無雙,可在焦母眼中配不上兒子萬一。

具有戀子情結之人還有強烈佔有慾,孩子成年尤其結婚後,害怕別人奪走孩子焦慮感日甚。

仲卿婚後與蘭芝夫妻情濃,已令焦母失落不爽,今見兒子回家不先問候母親反而先到妻子房中,更令焦母失落嫌怨。

尤其是焦母滿心歡喜等得兒子前來請安,卻等來兒子連聲質問為何不善待蘭芝。焦母何曾見過兒子如此模樣,竟敢為媳婦辯駁簡直翻天了。可想而知她捶床大怒不僅是母親威嚴受損而怒,更有對蘭芝已獨佔兒子的恐懼。於是她勒令兒子休蘭芝另娶她看中的鄰家女秦羅敷。

只是當日娶蘭芝亦是焦母同意進門,今日即便仲卿如母所願再娶羅敷,只怕日後羅敷結局亦如蘭芝。無論怎樣完美兒媳亦抵不過婆婆嚴重戀子佔有慾。

二,蘭芝無生育。

古來講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封建社會女人最主要任務就是傳宗接代延續香火,而女人被婆家名正言順休棄的七出首罪就是無子。我們從詩中可以看出蘭芝已結婚三年,還未生子。

雖說焦母休棄蘭芝只以不懂禮教為由,可有書君覺得,俗話說母以子貴,無子也應是焦母嫌怨蘭芝原因之一。

三,焦母跋扈蘭芝傲嬌終使婆媳不和。

仲卿常年在外工作,家中小姑年幼,只有焦母與蘭芝正面相對。焦母守寡多年家中瑣事一言堂早已成了習慣,婆媳本就是天敵,可見她面對兒媳跋扈隨意挑刺,責罵其無禮節舉動自做主張不順從已是常態。

而蘭芝才貌兼具面對婆婆刁難,不是簡單的逆來順受而是頗有傲骨,直接為自己爭取權利。

我們就看她面對剛回家的丈夫,沒有虛言家中一切安好,而是直接控訴她如何辛苦勞作,終不得婆婆歡心,不是她不能幹,而是焦家媳婦太難做了。她已不堪做焦家兒媳,不如稟告雙方父母,早日將她休棄。

其實蘭芝愛仲卿怎舍離去,她只是想脅迫丈夫能擺平婆媳關係,為自己爭取權利而已。

我們再看蘭芝被迫離開焦家時,她沒有哭天抹淚怨天由人,而是盛裝打扮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盡顯自己風流雅韻。

在世人眼中最為不堪的被休棄,她也不要灰頭土臉離開而要挺直脊樑。

她拜別焦母時亦是句句反語,“我本鄉野之女無教養,不堪配你貴家兒子,當日收受你家彩禮也多,卻不堪媳婦責任,今天我回家了,以後家中活計就全由婆母幹吧。”幾句話說的焦母啞口無言唯有大怒不止。

面對婆婆如此傲骨的蘭芝,轉身拜別小姑卻淚如雨下,句句透著對小姑的關愛與情誼。

可見蘭芝對人態度涇渭分明,對丈夫小姑可以謙卑有情,而對一味囂張的婆婆絕非唯唯諾諾,其犀利言語應常令婆婆怒不可言。

我們試想焦母只想樹婆婆威嚴,而蘭芝雖知禮儀孝敬,可面對跋扈婆婆卻不盲從自有傲骨,其口才遠勝婆婆句句犀利,其婆媳關係不和已成必然。

四,焦仲卿是無智慧的媽寶男。

焦母守寡多年,一心守護培養兒子想掌控其人生。由此仲卿在母親愛得桎梏下,養成了懦弱無主見只知愚孝的媽寶男。

我們皆知婆媳關係歷來是家庭難題,兒子的智慧在婆媳關係中起著至關重要作用。仲卿回到家一聽妻子哭訴,未做冷處理直接去找母親評理,就是無智慧表現,他不是熄火而是更激化矛盾。

我們可以分析一下,本來焦母就對兒子回來未先來請安不滿。他一來就說自己沒有富貴之相,能娶上蘭芝這樣的媳婦何其有幸。

他是母親一手培養是母親驕傲,他如此說不但說低自己順帶也抹殺母親培養功勞,這應是焦母第一不能容忍之處。隨後他又聲言蘭芝無過錯,連連質問母親為何如此待她。

這應是將焦母激怒到極點勒令兒子休妻的節點。

我們再看仲卿表現,他強硬的回懟一句“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可是焦母捶床大喊“你小子膽敢為媳婦說話,我意已決無可更改。”,直接就令仲卿啞了火,只好喏喏回房再勸蘭芝暫時回家,等他日再接回來。

他只是反覆承諾蘭芝暫時隱忍永不分離,既使他知道蘭芝將再嫁消息,也只有嘲諷蘭芝攀上高枝,而無實際行動來爭取兩人幸福。

仲卿真的是典型媽寶男,其無主見愚孝懦弱亦應是蘭芝被休原因之一。

綜上所述,家庭缺乏寬容與理解應是蘭芝被休真正原因。焦母愛兒子傾盡全力給兒子的卻不是兒子想要的。

蘭芝不理解婆婆少年守寡之艱辛,未能像對待小姑那樣以情感化,只一味傲嬌。

仲卿不懂如何處理家庭矛盾,想熄火卻挑起事端。

如果三人能多些寬容與理解,改變一下做事方式,是不是就能避免悲劇發生呢?也許這就是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之處吧。

惟願世人以智慧經營家庭,勿再出現伉儷情深恨別離悲劇。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因為劉蘭芝超前衛的自我個性,與時代格格不入,生不逢時。

劉蘭芝家底殷實,又受過高等教育,又多才多藝,長得又漂亮,可以說是才貌雙全。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談箜篌,十六誦詩書。

她嫁給焦仲卿本就是下嫁,夫妻生活倒也恩愛,就是婆婆愛刁難,再加上丈夫外出上任,時常就不能見,獨守空房。

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講真,我很欣賞劉蘭芝的氣節,敢愛敢恨,敢作敢當,她很清楚自己要什麼,不像古代那些女子,終其一生為丈夫,為婆婆,為這個家,自己委曲求全。

她追求自我,敢於衝破舊制度封建禮教,勇於做自己。

她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她受過高等教育,骨子裡有那麼一份清高和孤傲,還有她家底殷實,就算離婚,她也有權利重新追求自己的幸福。


Delia常青藤


劉蘭芝與婆婆的關係緊張。

從《孔雀東南飛》的原文來看,劉蘭芝非常優秀,“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說的是才藝雙全。平日裡又勤勞,但是焦母卻非常不滿,“三日斷無匹,大人故嫌遲”。雖然深愛著焦仲卿,但不得不說,劉蘭芝在焦仲卿家生活並不開心,非常壓抑。

在這劍拔弩張的家庭氛圍之中,作為丈夫的焦仲卿,應該去平衡母親與妻子之間的關係。他曾經幫助妻子說話,且看焦母的反應,“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由此可見,焦仲卿卻是非常懼怕母親的。究不敢徹底反抗母親,焦仲卿只好委屈劉蘭芝和自己的愛情。焦仲卿此人很孝順,但在性格上,卻頗為弱勢和順從。但他的妥協,並沒有討得母親的歡心。

在詩之中,焦仲卿的父親角色是失位的。原因可能是焦仲卿的父親早逝,導致焦家家族沒落。焦母含辛茹苦把他養育成人。她對焦仲卿的期待,應該非常高。多年守寡的生活,讓她的心理趨近於變態。

張愛玲在《金鎖記》中,寫到一個婦女形象曹七巧。她年老之後,緊緊地把兒女攥在手中,牢牢地控制住兒女的生活。女兒長安本來有機會得到自己的興趣,曹七巧卻變態得把它破壞。焦仲卿的母親對兒子的幸福,心理可能近似於曹七巧。可以想象,即使羅敷嫁給焦仲卿,婚後的日子肯定也不會好過。

她對劉蘭芝的挑剔,是一個極其壓抑的心理發洩,毫無道理的。古人婚配講究門當戶對,從焦仲卿休妻後,劉蘭芝回到夫家後,不斷有高官來求親,可見劉家地位不低,家境很有可能比焦仲卿家高得多。悲哀的是,劉蘭芝作為一名女子,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兄長為了家族利益,逼迫劉蘭芝嫁給縣丞的公子。

焦仲卿與劉蘭芝的愛情,是一樁悲劇。讀完全詩,其實完全可以避免的。至少,兩個年輕人完全可以幸福得過完一生。當然,上面的說法只是簡單地從婆媳矛盾的角度上面去理解兩人的愛情悲劇。其實,究其根源,應該結合東漢末年的社會、政治等,比如說焦母嫌棄劉蘭芝,是否有劉家不能在仕圖上幫助兒子的原因?

不管怎麼說,《孔雀東南飛》是一首我非常喜愛的樂府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