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爸媽數學不好如何輔導孩子?學會這3點,孩子數學成績想不好都難

最近和幾位家長在群裡交流,他們普遍反映孩子在數學學習上遇到了較大的困難,開學伊始學到的“除法”至今都還沒有搞清楚。

有的孩子說不清“除數”、“被除數”、“商”、“餘數”的概念,有的孩子一碰到“至少”、“最多”這樣的數學實際問題,就會被弄糊塗,完全找不住解題的思路。

一位媽媽在群裡這樣說道:“我都快愁死了,我自己的數學成績就不好,輔導孩子一點信心都沒有,難怪孩子成績上不去。”

她的話引起了幾位家長的贊同,群裡頓時一片愁雲慘霧,看來家長們都有些自我放棄的心理,對於孩子學數學不會教、更不敢教,以後只能寄希望於培訓中心的輔導老師了。


爸媽數學不好如何輔導孩子?學會這3點,孩子數學成績想不好都難


我倒覺得爸爸媽媽們大可不必這樣看低自己,不要因為自己的某科成績較差,就覺得自己不具備輔導孩子的能力。

日本的一位教育專家,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的村上綾一就提出了這樣的觀點:“數學不好的媽媽,同樣能夠培養出擅長數學的孩子。


爸媽數學不好如何輔導孩子?學會這3點,孩子數學成績想不好都難


當然,想要實現這一點,就需要爸爸媽媽放棄傳統的、死板的“填鴨式”教育和“被動性學習”,代之以系統地培養孩子的“理系腦”,使孩子各方面能力得到均衡的提升,這樣不但數學成績會得到提高,其他科目也會出現顯著的進步。

在這裡,我們提到了一個有點陌生的名詞“理系腦”,它是村上綾一獨創的一個教育詞彙。

在他最新出版的作品《培養孩子的理系腦》中,對此有全面和深入的解釋,我在拜讀了這本作品後,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現在特把自己的收穫總結和記錄於下,希望能夠給爸爸媽媽們帶來些許幫助和啟發。


爸媽數學不好如何輔導孩子?學會這3點,孩子數學成績想不好都難


什麼是“理系腦”?

看到“理系”兩個字,我們可能會很自然地聯想到理科知識和理科學習,但事實上,村上綾一所說的“理系腦”的內涵要比這些豐富得多。

簡單的理解,“理系腦”就是孩子的理性思維得到了完善發展的意思,而這又涉及到孩子多方面的能力(包括但不限於以下這些能力)

  1. 專注力:“專注一心”是孩子能力體系的基礎,只有進入專心致志、渾然忘我的狀態,孩子才能避免受到外界的干擾,才能將注意力集中於知識中,能夠體驗到學習賦予的樂趣和充實感。
  2. 獨立思考能力:“獨立思考”,就是孩子在沒有他人幫助、提示的情況下,依靠自己的頭腦進行思辨和判斷的過程,而這種能力恰恰是當今很多孩子普遍缺乏的。
  3. 邏輯思維能力:“邏輯思維”,就是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將要思考的內容聯結、組織在一進行思考、理解的過程,它會讓孩子的認知更深入、思維更嚴謹。
  4. 推理能力:“推理”,就是孩子根據已有的事實和規則一步步推斷,直到得出某個結論的過程。善於推理的孩子,思維更敏銳、反應更快捷,常常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準確地解決問題。
  5. 運算能力:“運算”,就是孩子根據已知數量和所學的運算定律求解新的數量的能力,這也是學習數學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
  6. 主動探索能力:“主動探索”,就是孩子對未知的知識存有好奇心和求知慾,願意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探索答案。擁有了這樣的能力,孩子才能夠從“被動學習”轉為積極的“主動學習”。


爸媽數學不好如何輔導孩子?學會這3點,孩子數學成績想不好都難


在村上綾一看來,上述這些能力應當得到全面發展,孩子才算是擁有了“理系腦”。

也就是說,理系腦強調的是綜合素質的提升,而不是某一科、某一類學習的進步。

想要培養“理系腦”,理科、文科“兩頭都要抓”

在培養“理系腦”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很容易犯一個常見的錯誤,就是更加重視理科知識的學習,卻忽視了孩子的文科知識培養。

比如有的爸爸媽媽會輕視孩子的語文能力,覺得學語文就是念念課文、背背生字,算不上什麼“技術活”,也不需要孩子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

對於這樣的想法,村上綾一給予了堅決的否定,他認為“語文學習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只有注重培養語文能力,才有助於培養理系腦”


爸媽數學不好如何輔導孩子?學會這3點,孩子數學成績想不好都難


這個觀點其實很好理解,就拿孩子學習數學為例,有的孩子雖然有較好的思維能力,反應也很快,但語文能力卻很薄弱,遇到了應用題,不清題、加字少字、弄不懂題意,又怎麼可能做對題目、提升數學成績呢?

最近上網課時我就發現了這樣的情況,孩子班上有同學怎麼都分不清楚“總數”、“每份數”和“份數”,做題思路混亂;好不容易算對了題目,寫答案的時候又常常弄錯單位……

一道簡單的數學應用題,孩子要花比別的同學多幾倍的時間去解決,不光老師發愁,孩子自己也覺得“壓力山大”,十分痛苦。


爸媽數學不好如何輔導孩子?學會這3點,孩子數學成績想不好都難


出現了這樣的結果,與孩子閱讀理解能力的欠缺有很大的關係。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應當引導孩子“綜合提升”,特別是要提高語文學習能力,才能為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此,我們在輔導孩子時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1.培養孩子的“語感”。

爸爸媽媽平時要引導孩子閱讀多種形式的文字材料,不限於唐詩、宋詞、散文、童話、童謠、民間故事、科普讀物等等。

每天讓孩子親近文字,能夠提升孩子對語言文字的感知力,領會其中傳達出的各種情感和含義,孩子對於文字的理解能力便會慢慢提升。


爸媽數學不好如何輔導孩子?學會這3點,孩子數學成績想不好都難


2.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

為了提升語文能力,爸爸媽媽還要注意讓孩子堅持每天閱讀,而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需要注意的是,閱讀不能只重數量、輕視質量,在讀書時也不能一味求快,而是要讓孩子邊讀書、邊理解、邊思考,對於優美的詞句還要儘量背誦下來,以幫助孩子積累詞彙、佳句,提升寫作能力。

3.鼓勵孩子勤寫日記。

語文能力的提升,除了讀、背之外,還需要勤寫多記。

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準備抄寫本和日記本,前者用來摘錄閱讀時看到的精彩的詞句、段落;後者供孩子發揮想象力,盡情書寫心中的感想。

隨著孩子語文能力的提升,爸爸媽媽會發現他們

閱讀題目的速度明顯加快,對於題意的理解也會更加準確,而且很容易抓住題幹中的關鍵字,因而能夠快速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

不僅如此,由於孩子的書寫能力在日常得到了鍛鍊,在解答數學等科目的問題時也能做到字跡工整、書寫清晰、卷面乾淨,這些細節看似尋常,可在參加考試的時候卻會成為“加分項”,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爸媽數學不好如何輔導孩子?學會這3點,孩子數學成績想不好都難


數學成績不好的爸媽,也能輔導好孩子

瞭解了語文能力的重要性後,那些數學成績不好的爸媽可能會找回一些自信。

因為你完全可以從輔導語文學習入手,通過提升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獨立思考能力,達到間接提升數學成績的目的,而且這樣做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除此以外,我們還有什麼好辦法來輔導孩子的數學學習呢?這裡不妨參考一下村上綾一提出的方法:

1.在日常生活中創造機會學習。

孩子覺得數量關係非常抽象,理解上有困難,學習起來也沒有什麼樂趣。

此時爸爸媽媽可以想辦法,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孩子用學到的規律、法則去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這樣孩子會覺得非常有趣,也會願意主動去探索。

比如在學習“有餘數的除法”時,我們就可以拿出幾個水果,讓孩子平均分給家裡的幾口人,看看每個人能夠分幾個,最後還剩幾個。

孩子可以一邊玩一邊學習除法運算,如果算得對、說得好,家人可以配合著給予掌聲進行鼓勵,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就會更高。


爸媽數學不好如何輔導孩子?學會這3點,孩子數學成績想不好都難


2.比起筆算更應該鼓勵心算。

村上綾一提出的這個觀點讓我很感興趣,因為一般我們在引導孩子運算的時候,往往會提醒孩子在紙上打個草稿,用筆算來求出結果。

可村上綾一、慄田哲也等日本教育專家卻特別強調要鼓勵孩子進行心算,這是因為心算比筆算更省時間、更省精力,還能強化孩子的洞察力和對整體題目的把握能力。

更可貴的是,心算將會成為孩子的一項生活技能,會給孩子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多便利。

所以,我們要多鼓勵孩子加強練習,並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心算模式(比如計算59+123,就可以先算60+120,再算-1+3,即可得到正確答案),從而可以大大提升做題效率。


爸媽數學不好如何輔導孩子?學會這3點,孩子數學成績想不好都難


3.和孩子一起挑戰趣味數學謎題。

爸爸媽媽就算過去的數學成績不好,也不應當在孩子面前訴苦、埋怨,以免孩子也會染上對數學學習的恐懼感,還沒有進行挑戰就會提前畏縮,那是無論如何也學不好數學的。

因此,爸爸媽媽自己要先轉變觀念、提升信心,改變自己對數學學科的態度。

另外,我們不妨用自己的經歷來鼓勵孩子,使孩子萌生出強烈的學習興趣。

比如我們可以對孩子這樣說:“媽媽以前沒有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導致數學成績不好。現在媽媽決定和你一起重新開始學習,我們來比賽挑戰數學謎題,看看誰學得更好。”


爸媽數學不好如何輔導孩子?學會這3點,孩子數學成績想不好都難


這樣能夠在家庭中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孩子會更有積極性

此時爸爸媽媽再從網絡或書本中搜集一些經典、有趣的數學謎題,和孩子一起研究、探討,孩子會學得更加投入,對於知識的掌握也會更加紮實、更加牢固。

那些充滿趣味性的謎題還能培養孩子的推理能力、思考能力,並可激發孩子主動探索的精神,對於孩子“理系腦”的形成和完善是很有助益的。

我是【親子育兒堂】,長期關注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問題。您有任何問題,都可以給我留言。敬請關注我,獲取更多實用的育兒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