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脾統血,脾好則血行規律

脾位於人體的中焦、左腹部以下,形狀似鐮刀。脾和胃一同處於中焦的位置,為人體消化系統的主要臟器。氣血養生的過程中,脾為其中的重要臟器,脾胃不好會誘發氣血不足,身體健康也會跟著受影響。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種現象:一個人生病了,卻還非常能吃,大夫就會說沒有大礙。因為脾胃對氣血之攝納來說非常重要,能吃飯,說明氣血補充充足。

脾統血,脾好則血行規律

脾主運化,能夠將水谷化成精微物質,同時將精微物質運輸至身體的各個部位。脾的運化功能又分為運化水谷、運化水液兩方面。

其中,運化水谷即對食物進行消化、吸收,飲食進入胃後,小腸會對食物進行消化、吸收,而這個過程要依賴胃的運化功能,把水谷轉化成精微物質。並且,還要依賴脾之運輸、散精功能,進而將水谷精微輸送至全身,脾之運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旺盛,機體之消化功能才得健全,才可化為精、氣、血、津,為人體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進而營養臟腑、四肢百骸、筋骨皮毛等組織,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反之,如果脾之運化水谷精微功能衰退,即脾失健運,機體之消化吸收功能就會失常,進而導致腹脹、便溏、食慾下降,誘發倦怠、消瘦、氣血生化不足等病變。

脾統血,脾好則血行規律

運化水液又被稱作“運化水溫”,即水液之吸收運轉、散佈,也就是對被吸收的水液進行運轉、佈散,可以將水谷精微中的多餘水分輸送到肺、腎之中,通過肺腎之氣化功能轉化成汗液、尿液排出體外。所以,脾之運化水液功能旺盛,可以防止水液停滯於體內,即防止溼、痰等病症生成。反之,脾之運化功能衰退,一定會導致水液停滯體內,進而產生溼、痰等病理產物,甚至誘發水腫。

脾的統血之功即脾可以統攝血液在靜脈裡循行,避免其溢出脈外。脾可以包裹血液,避免血溢,脾之統血功能以脾主運化為基礎,脾氣健運,則氣血充足、統攝力強、血行脈中,卻不會溢到脈外。所以,《濟陰綱目》之中提到:“血生於脾,故曰脾統血。”如果脾失健運、脾氣虧虛、統攝無力,就會導致血溢出脈外,主要表現為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膚出血、經量增多,甚至崩漏。

脾統血,脾好則血行規律

脾統血和肝藏血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繫,血液的生成要依靠脾胃;既成之血,藏之於肝,依機體所需運行諸經。血液之行,要依靠心肺之氣做動力,肝脾之氣為約束。脾氣健運,則血液化生充足,肝有所藏;肝血充盈,行之於經,則脾有所統,兩者之間關係密切,相輔相承。

脾胃為後天之本、生化之源。所以,後天有了脾胃滋養之後,人體才會更加健康,整個人面色紅潤、朝氣十足。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具體情況還需辯證。

⊙圖文部分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

⊙需要諮詢的讀者,請關注以後再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