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塵埃中的遺蹟,都滿載厚重的歷史,在你腳下可能就踩著逝去的文明

南京是一個古老的城市,虎踞龍盤,江南形勝之名,傳唱千古。自公元前571年,楚國在南京設棠邑開始,南京自歷史的風雨中走來,幾經歷史的變遷,名稱的更換高達44個,城池亦幾經變遷,上演著破敗與重建。

在南京的歷次破壞中,最為嚴重的一次,當屬隋文帝楊堅,據《隋書·地埋志下》“平陳,詔並平蕩耕墾,更於石頭城置蔣州,統縣三,戶二萬四千一百二十五“。《隋書·五行志下》記載“及陳亡,建康為墟。”從記載來看,隋文帝,幾乎是把已經建城將近千年的南京,直接推成了平地,用來種菜,種莊稼。

所以對於南京來說,號稱六朝古都,但是真正屬於南京最為輝煌的,應該還算是明朝。朱元璋講大明王朝的國都,定在了南京,也為南京留下了大量的明史古蹟。

塵埃中的遺蹟,都滿載厚重的歷史,在你腳下可能就踩著逝去的文明

御道街

南京有一條街道,叫做御道街,單單只是聽到這個名字,就會知道這條街道的不凡,御道,拿在封建王朝,就是皇帝走的道路。只是當前這條路,已經車水馬龍,行走在路上的人,不分貴賤,當年的王侯將相已經稱為歷史的塵埃。

塵埃中的遺蹟,都滿載厚重的歷史,在你腳下可能就踩著逝去的文明

御道街的路標

這條御道街,自南向北,從光華門向北,盡頭處,就是午朝門公園,然後隔一條馬路,就是明故宮的遺址,關於午朝門公園和明故宮的遺址,我們下次再說,現在我們先來看看御道街南頭的光華門。

光華門以前叫做正陽門,是原來明朝都城的南大門,位於御道街的最南端,明朝外國使臣來朝覲見必須經正陽門出入,正陽門也就是明朝“國門”。經過正陽門,一直到皇城的這一段御道街的兩旁,建造連續的廊屋,街道的兩側設置有明王朝的五部六府,可以說明朝的權力機構,都是集中於此。

塵埃中的遺蹟,都滿載厚重的歷史,在你腳下可能就踩著逝去的文明

站在光華門橋上向東望

塵埃中的遺蹟,都滿載厚重的歷史,在你腳下可能就踩著逝去的文明

幾隻野鴨在戲水

光華門的門外,是一條寬闊的護城河,經過幾次治汙梳理,目前河水已經非常的清澈,當初春剛剛到來,就有野鴨在水面上遊戲,春江水暖鴨先知的畫面感,或許正是說此刻的情景。

站在光華門的橋上向東望去,河水波光粼粼,然後向東北方向流去,與月牙湖相連接。向西則是通濟門與東水關,十里秦淮的河水,自東水關流出。

現在北京也有個地方叫做正陽門,不過南京的這個正陽門在民國的時候,被改名為光華門。

塵埃中的遺蹟,都滿載厚重的歷史,在你腳下可能就踩著逝去的文明

光華門城堡遺址

塵埃中的遺蹟,都滿載厚重的歷史,在你腳下可能就踩著逝去的文明

已經斑駁的記載

正如南京城的每次更名,都意味著一次重大的歷史變故一般,正陽門更名為光華門也是如此。當歷史來到近代,兩千年的封建王朝已經開始逐漸的落幕,新的時代正在迎著嶄新的曙光走來。

1928年(民國17年),國民政府為紀念辛亥革命江浙聯軍由此進入光復南京城,易名光華門,喻光復中華之意。次年4月由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於右任題寫“光華門”匾額鑲嵌於城門之上。

更名之後的光華門由封建時代,進入了民主的時代,但是並不意味從此進入了和平時代。當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之後,南京作為重要的城市,也是日本重點攻擊的目標。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12月,日軍對南京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光華門,曾經的正陽門,明朝時期,日本要作為小小的藩國前來覲見的國門,在幾百年後,迎來了狼子野心的侵略。

塵埃中的遺蹟,都滿載厚重的歷史,在你腳下可能就踩著逝去的文明

明城牆遺址

塵埃中的遺蹟,都滿載厚重的歷史,在你腳下可能就踩著逝去的文明

戰鬥堡壘遺蹟

塵埃中的遺蹟,都滿載厚重的歷史,在你腳下可能就踩著逝去的文明

戰鬥堡壘

塵埃中的遺蹟,都滿載厚重的歷史,在你腳下可能就踩著逝去的文明

戰鬥堡壘 公祭日 有市民來此祭奠

1937年12月侵華日軍進攻南京,光華門是日軍攻打南京時戰鬥最激烈、傷亡最大的一座城門。中國守軍依託明城牆和護城河做激烈的抵抗,因為日軍的猛烈攻擊和力量懸殊,中國守軍犧牲無數,最終失守南京城破,城門被炮火炸塌。數百年的歷史遺蹟,毀於戰爭,毀於日本帝國主義之手。

在1958年,光華門的歷史遺蹟,再一次遭到了大規模的破壞,只是這一次,卻是毀於我們自己的手中。光華門在全國轟轟烈烈的拆城運動熱潮中遭到政府拆除,這次拆除讓這段城牆和厚重的歷史,徹底的湮滅,埋藏在地下,只剩下一個沒有根基的虛名,光華門。

直到2006年,環境整治的時候,才再次挖掘處明城牆的遺址,和民國時期與日軍生死搏殺的戰鬥遺蹟,讓這段歷史,以極其狼狽的形式,展現在世人的面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