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尘埃中的遗迹,都满载厚重的历史,在你脚下可能就踩着逝去的文明

南京是一个古老的城市,虎踞龙盘,江南形胜之名,传唱千古。自公元前571年,楚国在南京设棠邑开始,南京自历史的风雨中走来,几经历史的变迁,名称的更换高达44个,城池亦几经变迁,上演着破败与重建。

在南京的历次破坏中,最为严重的一次,当属隋文帝杨坚,据《隋书·地埋志下》“平陈,诏并平荡耕垦,更于石头城置蒋州,统县三,户二万四千一百二十五“。《隋书·五行志下》记载“及陈亡,建康为墟。”从记载来看,隋文帝,几乎是把已经建城将近千年的南京,直接推成了平地,用来种菜,种庄稼。

所以对于南京来说,号称六朝古都,但是真正属于南京最为辉煌的,应该还算是明朝。朱元璋讲大明王朝的国都,定在了南京,也为南京留下了大量的明史古迹。

尘埃中的遗迹,都满载厚重的历史,在你脚下可能就踩着逝去的文明

御道街

南京有一条街道,叫做御道街,单单只是听到这个名字,就会知道这条街道的不凡,御道,拿在封建王朝,就是皇帝走的道路。只是当前这条路,已经车水马龙,行走在路上的人,不分贵贱,当年的王侯将相已经称为历史的尘埃。

尘埃中的遗迹,都满载厚重的历史,在你脚下可能就踩着逝去的文明

御道街的路标

这条御道街,自南向北,从光华门向北,尽头处,就是午朝门公园,然后隔一条马路,就是明故宫的遗址,关于午朝门公园和明故宫的遗址,我们下次再说,现在我们先来看看御道街南头的光华门。

光华门以前叫做正阳门,是原来明朝都城的南大门,位于御道街的最南端,明朝外国使臣来朝觐见必须经正阳门出入,正阳门也就是明朝“国门”。经过正阳门,一直到皇城的这一段御道街的两旁,建造连续的廊屋,街道的两侧设置有明王朝的五部六府,可以说明朝的权力机构,都是集中于此。

尘埃中的遗迹,都满载厚重的历史,在你脚下可能就踩着逝去的文明

站在光华门桥上向东望

尘埃中的遗迹,都满载厚重的历史,在你脚下可能就踩着逝去的文明

几只野鸭在戏水

光华门的门外,是一条宽阔的护城河,经过几次治污梳理,目前河水已经非常的清澈,当初春刚刚到来,就有野鸭在水面上游戏,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画面感,或许正是说此刻的情景。

站在光华门的桥上向东望去,河水波光粼粼,然后向东北方向流去,与月牙湖相连接。向西则是通济门与东水关,十里秦淮的河水,自东水关流出。

现在北京也有个地方叫做正阳门,不过南京的这个正阳门在民国的时候,被改名为光华门。

尘埃中的遗迹,都满载厚重的历史,在你脚下可能就踩着逝去的文明

光华门城堡遗址

尘埃中的遗迹,都满载厚重的历史,在你脚下可能就踩着逝去的文明

已经斑驳的记载

正如南京城的每次更名,都意味着一次重大的历史变故一般,正阳门更名为光华门也是如此。当历史来到近代,两千年的封建王朝已经开始逐渐的落幕,新的时代正在迎着崭新的曙光走来。

1928年(民国17年),国民政府为纪念辛亥革命江浙联军由此进入光复南京城,易名光华门,喻光复中华之意。次年4月由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题写“光华门”匾额镶嵌于城门之上。

更名之后的光华门由封建时代,进入了民主的时代,但是并不意味从此进入了和平时代。当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南京作为重要的城市,也是日本重点攻击的目标。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2月,日军对南京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光华门,曾经的正阳门,明朝时期,日本要作为小小的藩国前来觐见的国门,在几百年后,迎来了狼子野心的侵略。

尘埃中的遗迹,都满载厚重的历史,在你脚下可能就踩着逝去的文明

明城墙遗址

尘埃中的遗迹,都满载厚重的历史,在你脚下可能就踩着逝去的文明

战斗堡垒遗迹

尘埃中的遗迹,都满载厚重的历史,在你脚下可能就踩着逝去的文明

战斗堡垒

尘埃中的遗迹,都满载厚重的历史,在你脚下可能就踩着逝去的文明

战斗堡垒 公祭日 有市民来此祭奠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进攻南京,光华门是日军攻打南京时战斗最激烈、伤亡最大的一座城门。中国守军依托明城墙和护城河做激烈的抵抗,因为日军的猛烈攻击和力量悬殊,中国守军牺牲无数,最终失守南京城破,城门被炮火炸塌。数百年的历史遗迹,毁于战争,毁于日本帝国主义之手。

在1958年,光华门的历史遗迹,再一次遭到了大规模的破坏,只是这一次,却是毁于我们自己的手中。光华门在全国轰轰烈烈的拆城运动热潮中遭到政府拆除,这次拆除让这段城墙和厚重的历史,彻底的湮灭,埋藏在地下,只剩下一个没有根基的虚名,光华门。

直到2006年,环境整治的时候,才再次挖掘处明城墙的遗址,和民国时期与日军生死搏杀的战斗遗迹,让这段历史,以极其狼狈的形式,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