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易經聖人棄“動”而選“震”字,用意何在?再談驚蟄節與震卦卦德

易經聖人棄“動”而選“震”字,用意何在?再談驚蟄節與震卦卦德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相差一兩天。”

中國傳統民俗的24節令,每年每月的具體交節時間,略有不同,初看起來有些難於記憶。有時,查看節令時,還需要翻看萬年曆老皇曆。

在以農立國的時代,智慧的易聖先賢們,將公曆和農曆的時間轉換,後來還編成了一首24節氣歌訣。其中的4句,就是本文的開篇。

易經聖人棄“動”而選“震”字,用意何在?再談驚蟄節與震卦卦德

“上半年六、二十一”指的正是,上半年每月交節的時間,約在陽曆每月的6日左右。而下半年則在每月的8日左右。

所謂,“假傳一本書,真傳幾句話”。掌握了其中節令交節歌訣,輕鬆記住每年每月的交節時間,就不再是什麼難事。

從歷往的經驗中來看,每年的第3個節氣——驚蟄來臨的時間,是公曆3月的4-6日。

2020年庚子鼠年立春較晚,驚蟄節,便落在了3月6日。

易經聖人棄“動”而選“震”字,用意何在?再談驚蟄節與震卦卦德

3月1日,“源易緣”在專欄《實用易經(三)》更新《驚蟄初候:木桃始華滿芳菲,易經:大壯當止,不合禮儀事,不要做》一文,談到了驚蟄節與初候“桃始芳”的來歷。

斗柄移東,月令建“卯”。卯在12地支屬相中,對應的是可愛的兔子,也對應著《易經》八卦中的“震卦”,方位為正東。

驚蜇節後,《周易》“震卦”的卦象與卦德即生。春雷一動,萬物甦醒,草木萌發,蟄蟲破土而出,宇宙生機開始運作。

因此,古人形象地將“卯”,稱之為“冒”,即,透出,上升之意!

易經聖人棄“動”而選“震”字,用意何在?再談驚蟄節與震卦卦德

著名《易經》學者、教授黃來鎰先生,在分享的“驚蟄節”傳統文化知識的觀點中,指出:帝出乎震。帝者,始也,一日之初於東,一年之始於春。

在傳統易經中,“震”卦是天地陰陽交泰所生的長子,既是天地之長子象,又有一國威武之諸侯、大臣之象,肩負著一個家庭,一個國家的重責大任。

黃來鎰先生在他的觀點中,談到一個問題:為何易經聖人不將代表春天的震卦,取“動”字,而選擇“震”字?

在這個疑問中,漢字中的“動”,與“靜”相對應,一陽一陰。意思是改變原來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這裡的動有時空的變化,比如調動、變動、觸動、感動等詞語。

而“震"字,本意為霹靂,為震雷,古人將震字,引申為”震動“。

易經聖人棄“動”而選“震”字,用意何在?再談驚蟄節與震卦卦德

比如,《周易》64卦第51卦,”震“卦中,稱”震“卦為震雷。震上震下,震驚百里,驚恐不已,從而省察自己。

《說文解字》一書,談到”震“字時,將該字歸入雨部。”劈歷(今稱霹靂),振物者,從雨,辰聲……”、“凡動謂之震。辰下曰。

震雷發向,千里傳聲,有驚無險之象,亦有變動之意。

《易經》聖人智慧選取震字,乃有驚天動地,天翻地覆之意。而 漢字“動”的詞意和力量,遠難相比”震“字、震卦的威力。

易經聖人棄“動”而選“震”字,用意何在?再談驚蟄節與震卦卦德

因此,古人將二月驚蟄節,稱為”震“,而不說”動“。

震卦的組合,上下卦為兩個”震“卦,又稱”重震“。此卦象,一陽生於二陰之下,陽氣為重陰所壓抑。

二月一到,大地春雷一響,陽氣便欲向上奮動,必須以雷霆萬鈞之力,向上動。可見,震卦的卦就是兩個字:”奮動“。

古人也從震卦的卦象卦德中,感悟出”二月驚蟄節後,就需要奮發動進,在戒懼中勤修己身,積極追求真理,不斷髮現新事物,充實新知識。

易經聖人棄“動”而選“震”字,用意何在?再談驚蟄節與震卦卦德

震卦之精義,在於“恐懼修省”4字,易經聖人通過震卦,想啟發世人:任何足以讓人驚恐的事物,都有其發展的過程和始末。

當驚恐來臨時,必須戒慎自持,兢兢業業,才能趨吉避凶。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訂閱專欄,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